• 历史 银川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8.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前,议会的选举延续了中世纪的旧选举制度,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会,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材料反映当时

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C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

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

C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D后者不利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图7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

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

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崇尚人的价值

B宗教意识淡薄

C反对神灵崇拜

D注重物质生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9.下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

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1.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2.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扭转了华中地区抗战的战略态势

B体现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 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同时,1903 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材料二 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 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在1889 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 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8 分),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5 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12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历史(古代史)是一部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因而不断产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复:创业打江山、国力大振、继而是长期的衰败,最后全面崩溃。中国历代正史都反映了这一点,难怪中国人总是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复上古的黄金时代。结果,中国文明就在这反复不断的人事变迁中艰难前行,而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多多少少都是汉代历史的重演罢了。

1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的观点。(要求:首先提炼观点;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所学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 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6.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8 分)

17.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 世纪20 年代和80 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7 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