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宁波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恒温密闭的容器中培养绿色植物并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图甲为密闭容器,图乙为1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0

B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逐步升高

C该绿色植物前30min总光合速率(以CO2表示)的平均值为4380μL.L-1/lh

D用图甲装置测植物呼吸速率必须在黑暗条件下,但不必放置适量的NaOH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点时,光照停止,则光合作用停止,不等于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不等于0,A错误;

B.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较高,但并不是一直在增加B错误;

C、分析题图甲曲线可知,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3620-220)÷30=113.3μL•L-1/min,呼吸作用强度是(1200-220)÷30=32.7μL•L-1/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总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113.3+32.7=146μL•L-1/min,则每小时为8760μL.L-1/lh,C错误;

D、用图甲装置测植物呼吸速率须在黑暗条件下,NaOH溶液会吸收CO2,如果容器内放置NaOH溶液,则不能测出植物呼吸速率,D正确.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通过实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先阅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综合回答.

易错点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T淋巴细胞分为若干种类,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核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机率增大

BTh细胞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特异性受体

CHIV病毒只攻击人体的各类淋巴细胞

D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下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由图可知,HIV病毒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机率增大,A正确;

B、HIV感染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其自身凋亡的缘故,B正确;

C、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丧失;故C错误.

D、正常机体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主要是体液免疫,但也有部分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体液免疫中,需要Th细胞将绝大多数抗原呈递给B细胞,而且Th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因此Th细胞受HIV攻击会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D正确.

考查方向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分析曲线图:图示是用HIV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的实验结果.用HIV病毒感染这两类细胞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而Th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说明HIV主要攻击的是Th细胞.据此答题.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排查人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易错点

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B活细胞内每时刻都有ATP的合成和水解

C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

DtRNA由三个核糖苷酸构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所以其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无关,故A错误;

B、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酶更多,不论线粒体内膜还是线粒体外膜均为糖蛋白,C错误;

D、转运RNA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D错误;

考查方向

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膜的功能.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

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所以其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无关.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易错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查tRNA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tRNA的种类、特点及功能,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至少含有300个氧原子组成(不考虑多肽环型)

B基因的长度等于其直接转录的mRNA的长度

C成熟的mRNA是由31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起始密码子对应的位点是转录该RNA所需的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酶是由900÷3-1=299个氨基酸组成,A错误;

B、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只有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基因的长度大于其转录的mRNA的长度,B错误;

C、成熟的mRNA的长度=(7.5-1.2)-(5.2-2.0)=3.1kb,即由3100个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

D、转录起点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D错误

考查方向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为7.5-1.2=6.3kb,但形成成熟的mRNA时,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因此成熟的mRNA的长度为=(7.5-1.2)-(5.2-2.0)=3.1kb,但能翻译的mRNA的长度为2.0-1.7+5.8-5.2=0.9kb,即900个碱基,由于一个密码子由相邻3个碱基构成,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该酶是由900÷3-1=299个氨基酸组成.据此答题.

易错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

B在进行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必须在分裂前期对材料进行处理

C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

D刺激蛙屈肌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元,肌肉能产生反射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B错误。

C、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C正确.

D.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发射弧,故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

考查方向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题思路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单体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易错点

反射和反射弧以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在宁波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现某河道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后经过整治,该河道水质大有好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的有效措施

B鲢鱼和鳙鱼生活于河道的上层主要是由光照和温度决定的

C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D随着河道水质的好转,鱼类的K值也会随之升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A正确

B、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生活在底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这是受阳光和食物的影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水生生物死亡后,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反过来促进更多水生生物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

D、随着河道水质的好转,鱼类的K值也会随之升高,D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题思路

1)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易错点

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区别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下图表示宁波地区某植物,在冬季某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的情况,

7.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有机物速率相等,则C、F两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当天气晴转多云时,短时间内细胞内RuBP的含量会       ;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镁元素,则下图中G点向       移动,叶绿体内ATP的移动方向是        

8.有研究小组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以及生长影响的实验。用赤霉素(GA)、细胞分裂(CK)和脱落酸(ABA)依次做了8组实验,实验处理以及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8组实可以得到                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由第3和6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际上是          不断被降解,GA不断增多的结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如果在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相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自于从外界吸收和自身呼吸作用产生,根据图解可知,C点时比F点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多,说明C点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F点少,即呼吸作用强度C<F。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暗反应,故图1中J点向下移动;G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即光的补偿点,缺镁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故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需提高光照强度,由于图解表示时间,故应向左移光照强度增强;B、G两点为光的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时间处于早上,植物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故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呼吸作用被抑制,故此点光合作用也较弱.而G点时间处于接近晚上,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浓度较高,呼吸作用较旺盛,故此点时光合速率也应较强.由于此时温度相同,故B点时光照强度应小于G点时光照强度.叶绿体内ATP的移动方向是 类囊体膜移向叶绿体基质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中,B、G两点表示光补偿点,E点降低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图2中,X可以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易错点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GA 在CK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B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的条件下,不管有无GA都不能促进种子萌发

ABA(或脱落酸)

解析

由第3和6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在CK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B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的条件下,不管有无GA都不能促进种子萌发综合8组实验结果,可分析得到以下结论:GA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CK对种子的萌发起到作用.

考查方向

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题思路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

易错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应的实验设计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有丝分裂实验被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和染色体变化的监测。

研究表明:温度、秋水仙素和高尔基体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某同学为验证低温能诱导蚕豆(2n=12)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开展了相关研究。

9.材料用具:蚕豆,冰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等显微操作器材,另外还需的化学试剂有                           等。

10.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         ,以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据研究显示,在分裂末期破坏高尔基体的结构会影响细胞分裂,也会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两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的区别是        

11.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现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和细胞周期长短的明显变化(如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开展研究

材料用具:培养皿,20%的磷胺(农药)溶液,蚕豆种子、蒸馏水,显微操作器材及必要的化学试剂。

观察指示:

为达到实验目的,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盐酸和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缺一不可)

解析

材料用具:蚕豆,冰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等显微操作器材,另外还需的化学试剂有解离液和碱性染料等.

考查方向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题思路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易错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前者是抑制细胞核分裂,后者是抑制细胞质分裂

解析

题干信息“温度骤变以及秋水仙素等理化因素会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

考查方向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题思路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易错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Ⅱ.子细胞数量和细胞中微核数量

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记录表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和“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可以假设农药污染程度与植物细胞的微核率呈正相关.主要方法步骤:①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②将萌发生根的蚕豆种子随机分成五等组、编号,每组10粒,分别浸泡在等体积的0、5%、10%、15%、20%的磷胺溶液中相同时间,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培养一定时间(约2个细胞周期)③一段时间后,取出已生根的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定时间,按“固定(卡诺固定液,冰醋酸:乙醇=1:3)→解离(20%盐酸)→漂洗(清水)→染色(醋酸洋红或2%龙胆紫)→压片”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④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由于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最可能的结果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随磷胺浓度增加而增大.

考查方向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题思路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易错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突变体细胞基因型(aaBBDdd)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A,B基因步骤图示染色体上,且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2.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色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      种;若某正常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自代中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            

13.B与b基因差别的根本原因            ,对B与b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丙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存在差异(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                

14.图乙中③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        ;基因型为aaBBDD的突变体花色为          

15.让基因型为aaBBDdd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若为          ,则其为突变体③。请写出突变体②与aaBBDD的植株杂交的遗传图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橙红色:黄色=3:1

解析

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4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6种.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D-.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丙是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突变体乙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突变体甲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突变体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易错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基因内部的碱基序列不同 终止密码的位置发生改变

解析

根据上图,B与b基因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内部的碱基序列不同 ,对B与b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丙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存在差异(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终止密码的位置发生改变。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D-.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丙是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突变体乙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突变体甲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突变体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易错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重复 黄色

解析

图2中,乙、丙的变异类型分别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型为aaBBdd的突变体花色为黄色.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D-.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丙是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突变体乙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突变体甲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突变体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易错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橙红色:黄色=1:1

解析

①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①;

②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②;

③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③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D-.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丙是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突变体乙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突变体甲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突变体丙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易错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