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糖链是细胞内除蛋白质、核酸之外的另一类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分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多糖是由单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糖链是生物体内糖的主要存在形式,如淀粉是植物细胞的糖链,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糖链,A正确;有的糖链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纤维素,糖蛋白中的糖链等,B错误;糖链是大分子物质,单糖、二糖不是大分子物质,因此不是糖链,C错误;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不能对大分子糖链进行检测,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糖类的检测方法,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易错点
对于相关知识识记不准确,误选D。
4.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正确答案
解析
发现,半胱氨酸的数目和位置:野生型T0溶菌酶2个(第51号和第97号)、突变酶1有2个(第21号和第143号)、突变酶2有5个(第3号、第9号、第21号、第142号、第164号);二硫键的数目:野生型T0溶菌酶0,突变酶1、突变酶2分别是1、3.所以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的位置和数目和增加二硫链的数目得以实现的.由题意知,突变酶F的变性温度是65.5℃,A错误;由题意知,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二硫键的数目有关,B错误;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的位置和数目和增加二硫链的数目得以实现的,C错误;由题意知,改变溶菌酶的构象,酶变性的温度发生改变,即酶的稳定性改变,因此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酶在代谢中的 作用结合图表逐项分析作答。
易错点
不仔细读题意,误选A。
5.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分解,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B错误;一昼夜,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C错误;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结合题意作答。
易错点
对于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不到位,误选C。
6.下列表示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如果从四种细胞中选择一种用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用( )
正确答案
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占据的时间长,因此阴影部分表示分裂期,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分裂期长的细胞,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占据的时间长来作答。
易错点
对于细胞周期表示方法理解不到位 。
7.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 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量氧气,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C正确;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有氧呼吸的过程结合题意作答。
易错点
对题意没读清或有氧呼吸过程没记下,误选A。
9.如图是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含15N,另一条链中含14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1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2处是碱基对,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突变;部位3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其他3个DNA分子只含15N,因此子代DNA中只含有15N的DNA占3/4,A正确;2处碱基对的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限制酶作用于1磷酸二酯键,而解旋酶作用于2氢键,C正确;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所以2处碱基的改变不一定引起转录、翻译形成的氨基酸的改变,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变异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理解不到位,误选A。
2.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一般分为两种:胞内蛋白和胞外蛋白,胞外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而胞内蛋白一般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InIC蛋白是细菌中的蛋白质,细菌没有内质网,并且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是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故A错误;据题意可知,该菌能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细胞变形就是细胞膜在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正确;细菌属于聚合体,相当于大分子物质,其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方式只能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错误;该菌含有细胞结构,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不能说主要是DNA,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细胞膜的功能、遗传物质的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加工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于相关知识点识记不准确, 误选A或D.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GLUT2运输速率为0,所以此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和GLUT2的运输速率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B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正确;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再结合题意作答。
易错点
对于坐标图分析不到位。
8.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B、C选项是教材中解释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实例,D选项中当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时,个体可以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该实例也可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突变是DNA上的某一发生变化(微观变化),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故A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10.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题意可知:疯牛病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增殖,不同于其他病毒的增殖方式,是蛋白质诱导的蛋白质增殖,不属于翻译过程.根据题意可知: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不可以整合到基因组中,A错误;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而朊粒的增殖是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二者增殖方式不同,B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没有mRNA模板,不属于翻译过程,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意结合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作答。
易错点
误选A。
12.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株是高度不育的,A错误;目前最常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具有不定向性,并不能按人的需要获得变异,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失、重复使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都改变,倒位、易位使碱基排列顺序改变,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有关育种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育种和变异的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由于是自身的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疾病,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激素和抗体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其中激素一般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再说记忆细胞会参与二次免疫反应,C错误;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这是因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逐项分析。
易错点
误选B。
18.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其中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加快;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减慢;cd段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e段种群数量逐渐下降;c点酵母菌种群数量数量较多,故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A正确;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C正确;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种群的数量 变化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于种群的增长曲线理解不透彻,误选B。
19.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量增多,此外提高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减少散热的途径是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细胞,促进代谢.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量增多,此外提高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A正确;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B正确;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减少散热的途径是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细胞,促进代谢,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 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理解不透彻。
1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C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作答。
易错点
误选D.
13.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和②为两个亲本,③是杂合子F1,④是通过诱变处理的发生基因突变的个体,⑤是F1代,⑥是F2植株,⑦是多倍体植株,⑧是多倍体,⑨是单倍体幼苗,等位基因分离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③⑤⑥为杂交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由⑤得到⑥的育种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能产生4种配子,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也可能是ABd、Abd或abd,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大多数不利于生产,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育种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于育种的方法、原理、优缺点理解不到位。
14.下图是玉米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为mRNA,其中“A”表示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该mRNA中,亮氨酸密码子为CUA和UUG,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2种,B错误;箭头处碱基缺失后mRNA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是半胱氨酸,C正确;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则mRNA的UGC突变为UGA,翻译就此终止,说明UGA也是终止密码,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密码子的概念识记不准确、处理信息能力差。
1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又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A正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作答。
易错点
对于渗透作用原理理解不到位,误选B。
16.下图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分析题图可知,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该区细胞分裂能力较强,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不明显,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过高会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而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B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C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a向b、c运输,不能倒过来,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植物的激素调节结合图示作答
易错点
不会识图,误选B。
20.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体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由效应T细胞引起的;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否则容易发生排斥反应,再之干细胞分化程度低,B正确;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有关),C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逐项分析。
易错点
对于免疫调节相关 知识理解不透彻,误选B。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4.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4分)
25.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4分)
26.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2分)
①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 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4分)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正确答案
X 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分值】4分
解析
分析题图1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雌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因此灰身与黑身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分析题图2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作答。
正确答案
AaXBXb ; 3/5
解析
杂交子代中,灰身:黑身=3:1,亲代基因型为Aa和Aa;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亲代基因型为XBY和XBXb,综上所述,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Aa,F1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Aa=1:2,F1中灰身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因此自由交配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3×2/3=4/9,Aa=2/3×1/3×2=4/9,aa=1/3×1/3=1/9,因此F2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1:1,F2中灰身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3:1,自由交配后,同理可知F3灰身果蝇的比例是15/16,灰身果蝇纯合子的比例是9/16,因此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9/16:15/16=3/5。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作答。
正确答案
EE 灰体:黑体=3:1 灰体:黑体=4:1
解析
由题意知,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o.用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杂交关系如下图所示:
因此,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3:1,则为基因突变;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作答。
源于中国的黄豆芽是当今世界“天然”、“健康”食物引领风骚者之一。图1所示是白光下培养的黄豆幼苗和黑暗下培养的黄豆芽。某学生研究了白光和黑暗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黄豆种子萌发时间与下胚轴生长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
27.据图回答:①从外界环境影响黄豆生长的角度考虑,________抑制了下胚轴生长;从植物自身器官水平考虑,____________抑制了下胚轴生长。②下胚轴生长最快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的第_____天。(4分)
28.黄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吃后会引起腹胀。食用黄豆芽不会发生胰蛋白酶受抑制而导致的消化不良,人体能正常消化__________(营养物质) ,从而提高了该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黄豆萌发后,更多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使其能以________形式存在。(2分)
29.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光照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方案:
材料和用具:黄豆种子15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图0~1000Lux,温度、湿度等
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清水、烧杯、纱布等。
实验步骤:(4分)
①选出120粒品质良好、____________的黄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清水浸泡2小时;
②取底部铺有湿纱布的6个烧杯,各放入20粒浸泡过的黄豆种子,盖上湿纱布,编号1~6;
③把1~5号烧杯依次放在光照强度为200、400、600、800、1000Lux的光照培养箱,6号烧杯放在__________的光照培养箱,作为对照组,温度均控制在25℃;
④培养1周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预测结果:(略)
问题:该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1例)。(2分)
正确答案
白光 绿叶 黑暗 4
解析
分析曲线图:黄豆芽下胚轴在黑暗中比在白光下长得更高,因此白光抑制了下胚轴生长;;从植物自身器官水平考虑绿叶抑制了下胚轴生长。在黑暗中比在白光下长得更快;无论在白光下还是在黑暗中,下胚轴最终都将停止生长;在黑暗中和白光下的生长曲线都呈现S形.由图2得出下胚轴生长最快是在黑暗条件下的第四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图示作答。
正确答案
蛋白质 离子
解析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依据题意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吃后会引起腹胀。食用黄豆芽不会发生胰蛋白酶受抑制而导致的消化不良,人体能正常消化蛋白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意作答。
正确答案
大小一致 光照强度为0Lux 黄豆苗下胚轴的长度 把每组的温度都控制25 ℃
解析
依题意,探究“光照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可知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因变量是黄豆苗下胚轴的长度,其他无关变量因保持一致,比如把每组的温度都控制25 ℃,因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 ℃左右;比如所选黄豆大小应一致;实验中还应设置光照强度为0Lux的作为对照组,培养1周后,测量豆苗下胚轴的长度,记录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作答 。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33.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目的基因,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B表示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 等,其中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4.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使用的绵羊受体细胞为 ,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 。
35.B→D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 ,以 作为探针。
正确答案
标记基因 RNA聚合酶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其中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则A为目的基因,B表示重组质粒;②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④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过程;⑤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目的基因,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B表示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其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起始转录的一段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知识作答。
正确答案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早期胚胎培养
解析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使用的绵羊受体细胞为受精卵,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作答。
正确答案
农杆菌转化法 核酸分子杂交法 荧光标记的抗虫基因
解析
B→D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方法是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并以分子杂交技术,用荧光标记的抗虫基因作为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作答。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 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2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5分)
2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2分)
2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型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3分)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4分)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正确答案
有无氧气(2分)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3分)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本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变量的分类及特点作答。
正确答案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细胞呼吸的过程作答。
正确答案
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否比无氧呼吸多.实验原理: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
①探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倒入U形管A、B两侧.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结合题意作答。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0.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31.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培养基,此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法。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2.接种后需密封培养,由此推测该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正确答案
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解析
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能降解石油,所以土壤取样时,应从含石油多的土壤中采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的相关知识作答。
正确答案
选择 石油 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
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应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此培养基中应该添加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的相关知识作答。
正确答案
厌氧型 降油圈大的菌落
解析
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微生物,接种后应密封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可形成降油圈,降油圈越大,说明该处的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能力越强,所以应选择降油圈大的菌落进行培养以获得高效菌株。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教材中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的相关知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