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5.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7.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 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0.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14.下图是玉米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0.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4.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4分)
25.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4分)
26.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2分)
①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 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4分)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源于中国的黄豆芽是当今世界“天然”、“健康”食物引领风骚者之一。图1所示是白光下培养的黄豆幼苗和黑暗下培养的黄豆芽。某学生研究了白光和黑暗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黄豆种子萌发时间与下胚轴生长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
27.据图回答:①从外界环境影响黄豆生长的角度考虑,________抑制了下胚轴生长;从植物自身器官水平考虑,____________抑制了下胚轴生长。②下胚轴生长最快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的第_____天。(4分)
28.黄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吃后会引起腹胀。食用黄豆芽不会发生胰蛋白酶受抑制而导致的消化不良,人体能正常消化__________(营养物质) ,从而提高了该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黄豆萌发后,更多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使其能以________形式存在。(2分)
29.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光照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方案:
材料和用具:黄豆种子15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图0~1000Lux,温度、湿度等
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清水、烧杯、纱布等。
实验步骤:(4分)
①选出120粒品质良好、____________的黄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清水浸泡2小时;
②取底部铺有湿纱布的6个烧杯,各放入20粒浸泡过的黄豆种子,盖上湿纱布,编号1~6;
③把1~5号烧杯依次放在光照强度为200、400、600、800、1000Lux的光照培养箱,6号烧杯放在__________的光照培养箱,作为对照组,温度均控制在25℃;
④培养1周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预测结果:(略)
问题:该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1例)。(2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33.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目的基因,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B表示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 等,其中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4.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使用的绵羊受体细胞为 ,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 。
35.B→D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 ,以 作为探针。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 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2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5分)
2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2分)
2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型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3分)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4分)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0.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31.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培养基,此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法。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2.接种后需密封培养,由此推测该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