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古代行政体制的演变的特点,通过分化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易错点
学生对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情况不熟悉,不知道统治者采取何种地方的体制的原因是什么导致错选。
5.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是关键句,说明手工业的衰败。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不能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导致错选。
6.“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
正确答案
解析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而非“这一宣言”,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与材料中“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相符,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发动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与材料中“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开展红色武装割据,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与材料中“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是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反帝反封是革命的目标,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错选。
9.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玻财产、转让封产、场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而不是法律裁判程序,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霍财产、转让财产、增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而不是法律裁判程序和过程,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欺诈,体现不出立法原则,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做答的前提。材料“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玻财产、转让封产、场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是关键信息。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10.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正确答案
解析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争议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说明联邦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司法权,体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因此A项正确,BC项错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与选民意愿有关,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原则,材料中总统难产的主要原因和最终的解决正是体现的美国的分权制衡的原则。
易错点
学生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规定的美国的政治体制不熟悉,不能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D项错误;材料信息“排斥佛、道”,故项B错误;根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继承发扬了韩愈的观点,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应该首先书读教材,真正的把握教材的内容,熟悉了教材是做题的前提。
易错点
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不熟悉,不能读懂材料的意思导致错选。
3.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材料“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可知明代轻商观念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主要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信息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体现的是明朝官员轻商观念的转变,没有涉及政府吏治问题,故 C项错误;材料信息中体现是明朝官员轻商观念的转变,也没涉及人身依附关系,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找到材料中现象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做答。
易错点
学生不了解古代的经济思想变动的情况,以为始终是重农抑商思想带来的对商业的轻视,实际上在明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皆由督抚奏定”“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皆由督抚奏定”“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表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扩大,冲击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地方权力的扩大,但并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失控,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地方对官员的任命有一定的干预,不能体现其掌握了中央行政大权,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是做答的关键,材料中“督抚的任命也要咨询有实力的邻省督抚的意见”是关键信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信息不能很好的提炼,不知道清朝的前期和后期中央集权变化的情况导致错选。
7.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也不是实质而是目的,故C项错误;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实质上是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易错点
学生对教材的基本知识不熟悉,不知道土地革命中进行土地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导致错选。
8.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化,这样做的背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3年推行农业互助组,其主要原因是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原料,故A项正确;我国实行的互助组是资源结合,集体程度远不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故B项错误;我国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C项错误;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并不是走向共产主义,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对教材的基本内容熟悉,对农业改造的背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供工业发展的原料等,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易错点
学生不熟悉教材中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特别是对农业的改造的内容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1.苏联历史上某一时期,在莫斯科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列宁格勒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不同地区的产品价格完全一样,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这种情况只有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才会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数据说明苏联商品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具有僵化的特点,这是斯大林体制造成的。
易错点
不明白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征,不能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是做答错误的主要原因。
12.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1948年到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不断增加,得益于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世界经济体系结束混乱局面,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1994年世贸组织成立,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知道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的意义,能够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易错点
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不熟悉,不知道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导致回答错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8分)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9分)
正确答案
背景:传统驿制凸显皇权(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驿传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或延搁公务,隐瞒漏报政情,不对民间开放等);近代通讯技术的变化。(8分)
解析
根据材料“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能够得出传统驿制凸显皇权,陆军把持特权;根据材料“驿传出现虚耗公帑”“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能够得出驿传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根据材料“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能够得出近代通讯技术的变化,需要方便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概括提炼材料的核心内容,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准确的作答。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找不到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简评: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成立邮传部,新式邮政促成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匿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改革平衡多方利益,新旧体制混杂,改革具有艰巨性。(9分)
解析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主动开启近代化历程,驿传改革顺应了清末新政的趋势,推动了驿传的近代化;根据材料“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驿传改革后,有特定政治目的的信件能够上达,起到冲击原来政治结构的作用;根据材料“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得出改革各方利益复杂,改革具有艰巨性的特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一方面应该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另一个方面,应该能够结合材料的信息,对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学生对教材中清政府邮传改革的相关情况不熟悉,不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不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导致错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9分)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9分)
解析
可以从《凡尔赛和约》《拉巴洛条约》签约主体、主体的地位、条约内容进行说明即可,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明确材料问的是什么,要从性质上进行分析。
易错点
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不熟悉,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8分)
解析
由材料“苏俄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得出这个条约可以打破西方对苏俄的孤立,联系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的地位可以作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学生首先对《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内容熟悉,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很容易理解《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冲击。
易错点
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内容不熟悉,又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不能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慧能(638~713年),世称禅宗六祖,生于岭南,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靠上山打柴做零工维持生计。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听人诵读《金刚经》,便欲北上寻求佛法。历经千辛万苦终求法于黄梅五祖道场。所做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得五祖赞许,遂为法门的衣钵传人。
慧能认为心性本净,佛性人人皆有,不须外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顿悟成佛,创顿悟禅;主张不打坐,无须累世苦修,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佛法,创生活禅;主张众生皆是佛,平常心即是佛。主张不读经,不立文字,摒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自唐朝到宋朝,慧能多次被皇帝赐予称号,其思想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影响下,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信徒众多,形成“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六祖慧能》
21.根据材料,概括慧能禅师思想的主要特点。(8分)
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慧能禅师思想的成因及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
正确答案
强调内省顿悟,体现了人的自主性;不迷信权威(或众生皆佛,平常心即佛);不拘传统,简化宗教仪式;推动佛教的世俗化(生活实践中感悟佛法)。(8分)
解析
根据材料“慧能认为心性本净……创顿悟禅”得出强调内省顿悟,体现了人的自主性,不迷信权威;根据材料“主张不读经,不立文字,摒除繁琐的宗教仪式”得出不拘传统,简化宗教;根据材料“主张不打坐……创生活禅”得出推动佛教的世俗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分条理进行回答。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找不到材料的关键信息,不能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导致回答不全面或者是偏离要求。
正确答案
成因:出身底层,受其个人经历的影响;受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
影响:丰富了佛教思想体系,推动了佛教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分)
解析
第一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靠上山打柴做零工维持生计”得出出身底层,受其个人经历的影响;根据材料“听人诵读《金刚经》……历经千辛万苦终求法于黄梅五祖道场”得出受道教、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推动佛教发展(佛教体系丰富、佛教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丰富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结合问题找到才来了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提炼,依据材料进行回答。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材料,提炼不出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奴隶贩子把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黑奴贸易使非洲损失精壮人口一亿以上,造成非洲长期落后贫困。在美洲,殖民者大力推行奴隶种植园制度,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各种赚钱的农产品,如咖啡、甘蔗、靛青、烟草及棉花。他们还在矿山大规模使用黑人和印第安人奴隶,开采金银矿藏。
材料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规定英国船只上每发现一名奴隶,罚款100英镑(约合190美元)。英国还在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同月,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
材料三: 2016年6月24日,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公投退出欧盟的国家,英国退出欧盟将对英国和欧盟产生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指出,退出欧盟会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因为英国对欧盟内部贸易减少、税收升高可能会造成国内生产总值萎缩3.1%至9.5%,这将比金融危机更糟糕,外国投资者也可能会撤回投资,但相反的观点认为,由于欧盟管控减少,经济甚至会增长;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欧洲金融业3/4的营业额来自英国,金融机构普遍对此表示担忧,高盛甚至扬言要迁出业务。英国是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英国退出欧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名望,欧洲智库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刊文指出,按购买力平均计算,欧盟GDP占全球比重将从17%降至14.6%;在全球贸易中,按现行价格和汇率测算,欧盟出口份额将从33.9%降至30.3%。——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13.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1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15.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9)
正确答案
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6分)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6分)
解析
第一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问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注意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世界市场的影响等视角分析作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材料,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提炼不出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要点缺失或者是偏离题意。
正确答案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分)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1833年”,注意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信息来归结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熟练的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后侵略扩张的方式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英国停止奴隶贸易的原因。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概括归纳中心思想;不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可能后果:英国经济陷入衰退;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欧洲金融稳定受到冲击;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9)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主要是对英国和欧盟造成消极影响,对英国来说主要是对其金融地位和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对欧盟根据材料二中“英国退出欧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名望”得出削弱欧盟的地位和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的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真正内涵,不能一知半解进行做答,对材料进行概括分析,提炼观点。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部分目录。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正确答案
依据材料可知第五章的目录稍显繁多,可建议对目录进行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也可以增)。回答理由时需结合宋元时期社会状态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
修改建议: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统合目录。(4分)
修改理由:
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给7-8分。
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给4-6分。
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给1-3分。
四等: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得0分。
示例: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4分)
理由: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6分);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2分)。
建议2:增加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缩减政治史内容。(4分)
理由: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2分)。
解析
本小问考查学生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同时涉及历史论述能力考查,答题模式为先呈现修改建议,然后用史实论述,思路较广,答案多元化,角度一据材料目录可知该目录重视政治史,忽略经济史,章名中“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内容过少,相应理由论述可参考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角度二结合必修二经济史和史学观念可知,在材料“03版教科书目录”中经济部分,社会史观体现不足,可考虑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相应理论论述可参照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问题是开放性很强的试题,学生首先应该阅读材料,看看讲的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看清问题要求进行做答。往往是提炼观点,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无法提炼观点不能史论结合的分析,答案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