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宁区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使用的地区是( )

A尼罗河流域

B南亚次大陆地区

C美索不达米亚

D黄河中下游地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识记能力。尼罗河流域是象形文字,南亚次大陆印度是印章文字,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是楔形文字,黄河流域是汉字。所以C正确。

考查方向

四大文明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知识识记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下列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变迁表格中,“丙时代”对应的是( )

A古典时代

B王政时代

C共和时代

D帝国时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判断问题能力。从材料甲乙丙的时间信息可知甲属王政时期,乙属共和国时期,丙属帝国时期。所以选D 。

考查方向

罗马政治制度变迁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排除。

易错点

不能正确再现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与下表诗句描述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判断分析问题能力。“杯酒轻收肘腋兵”“满朝“尽是”等信息,“和戎”“说明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文人治国、守内虚外的对外政策。所以选择C。

考查方向

宋朝的政治、文化、民族政策、杯酒释兵权、科举制完善、守内虚外。

解题思路

先判断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再分别分析对比。

易错点

不能从材料判断出具体史实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1215年6月,英国大贵族在市民和骑士支持下通过《自由大宪章》,规定未经由贵族、教士和骑士组成的“王国大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各领主征派捐税。《自由大宪章》的签订表明英国已出现下列哪一种政治体制的端倪( )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理解判断能力。从材料信息“王国大会议”同意国王才能向领主征派捐税,说明出现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政权形式。这样国王征税就会更具法律效力,不同于王权较弱的封建等级制,A错;君主的权力与王国大会议分享,并非专制,C错;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全面受宪法限制,D错。故选B项

考查方向

西方政治演变、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时空和内容信息锁定制度特点,再区分各个制度,作出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的内容信息把握不准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他于1610年逝世,政府以陪臣礼将他安葬于北京三塔寺。日本学者称他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2010年是他逝世400周年,他的故乡意大利隆重纪念这位“世界公民”。此人的主要贡献是( )

A开辟了东方航线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D完成了环球航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获取信息,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1610年”“政府以陪臣礼将他安葬”“故乡意大利”可知这是一位明朝时在中国政府任职的意大利人,符合这一身份的的只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长期在中国,向中国传播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数学、天文的科学知识,是沟通东西文化的先行官。开辟东方航线的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的船队。所以选C。

考查方向

新航路的开辟、明朝西学东渐、利玛窦

解题思路

首先要全面获取时空信息,再结合所学进行选项的比对。

易错点

不能全面获取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西周初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周康王一次就赏给大奴隶主盂一千多个奴隶,另一件西周中期的曶鼎,记载了一匹马一束丝就可以换五个奴隶。两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西周分封制度

B青铜铸造技术

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成员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的信息是有关奴隶买卖的活动,奴隶不被当人看待,是会说话的工具,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A、B与材料无关,错误;C项只能说明奴隶贸易活跃,并不能说明其他商业活动活跃,C错误;说明奴隶和奴隶主的不平等,选D。

考查方向

西周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解题思路

先准确提取材料主旨信息,再和选项进行对比。

易错点

不能全面分析材料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秦汉时期,民不知县令而知三老。对此现象最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民为领地内封户而非天子臣民

B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足以控制基层

C秦汉中央集权制度未达到基层

D秦汉时地方贵族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获取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以材料时空信息“秦汉”判断,明显A项符合题意,因为“领地内封户”是分封制的产物,与材料“县令”是任命矛盾。B、C不符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郡县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

解题思路

先结合材料时空信息

易错点

知识运用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上(唐宪宗)顾谓宰臣(崔群)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下列选项中,符合崔群回答的是( )

A前期承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后期与周边政权交恶,国力衰退。

B前期躬勤庶政,得贤臣辅佐;后期承平日久,安于逸乐,远君子近小人。

C前期中央集权巩固,人心思安;后期“外轻内重”,地方实力严重削弱。

D前期三省宰相共同议事,制约皇权;后期乾纲独断,政治腐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唐玄宗前期注重吏治,有开元盛世,后期疏于治国,安史之乱爆发而唐日衰。结合选项,B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唐玄宗、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的层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理解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元史·释老传》说:“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此处“领之于帝师”是指( )

A巡检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军机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元史”“郡县吐蕃”时空信息,排除在台湾设官的澎湖巡检司;排除中央机构中书省,排除清朝设立的在西藏设立的宣政院辖地。所以B为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元朝官僚结构 、对边疆地方的管理

解题思路

先抓住材料时空信息,结合各官职的知识作出判断。

易错点

对各种官职、机构分部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3世纪到9世纪,长城两边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汉化程度最深的民族是( )

A鲜卑

B吐蕃

C女真

D党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阅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3世纪到9世纪”是我国东汉末到唐末历史时期;空间信息“长城两边”;结合时空信息,可排除B、C 、D。A有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故选A。

考查方向

古代边疆民族、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题思路

先锁定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易错点

对古代民族分布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指 ( )

A欧洲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获取信息、迁移知识阐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无所知”局面被打破,地球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这正是新航路,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所在。 A局限欧洲,C、在B之后,也不符材料内容信息。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推测判断。

易错点

对知识关系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迁移知识能力。A项只提到立法权,错误;C、D材料都没有有关政体的信息,都错误。材料中的立法者(政府)始终要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不能破换人民利益。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近代西方代议制、启蒙思想、洛克思想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核心信息,结合知识注意分析判断

易错点

不能提取材料核心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句话最适合于评价(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宣扬理性,矛头对准宗教迷信和专制王权,符合启蒙运动的特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把矛头直接对准封建王权,排A、B错误,工业革命非思想革命,排除。所以选D。

考查方向

世界近代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区别分析辨别。

易错点

对知识理解不准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近代有助于“西方商品和资本开始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说明观点的能力。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京,中心地区为京津。“西方商品和资本”是经济侵略,通过开放通商口岸和投资等特权扩张。A、B开放的通商口岸并没涉及京津地区,《北京条约》开放天津通商口岸,打开京津门户;《马关条约》对我国台湾和东北、东南和内地加强侵略,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近代列强侵华条约。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的时空信息,再迁移知识分析

易错点

知识掌握不准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

A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政治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光荣革命”的影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1870年后”政治斗争的形式发生辩护,是与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有关,而政治力量实力的变化是由经济实力和地位变化决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需要稳定发展的法国,各种力量选择妥协。A、C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英国,所以D项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法国代议制确立、工业革命、光荣革命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获取时代政治经济信息,结合知识判断选项。

易错点

分析能力不够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17、18世纪,欧美地区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民主化法制化国家过渡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归纳综合分析能力。美国并没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是英的殖民统治,A错误;法国大革命期间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卖,土地问题并没彻底解决,B错: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D错。故选C。

考查方向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对所知识进行比较概括。

易错点

对政体认识模糊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1810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我们共和国幅员辽阔这一点是新的。”“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新东西”是指(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阅读、获取信息阐释历史实践能力。从材料的时空信息,可知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依据1787年宪法确立并运转,孟德斯鸠的错误证明共和国政体可以在幅员辽阔的国家建立,信中自豪的正是美国的共和国建立。而美国共和制实行的是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体制,所以选D。A选项并非材料主旨;B、C都要与1810年时间不符。

考查方向

美国的187年宪法、邦联、联邦制、三权分立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主旨,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

易错点

不能准确提取材料核心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带来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款

C德国矿产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近代,四分五裂一致是阻碍德国发展的主要原因。“1871年”德国统一完成,从此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再加上两次工业的进行,德国迅速发展为仅此与美国的世界强国。B、C是原因,但非主要,错误;A项在统一之后,错,所以选D

考查方向

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普法战争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时间内容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择

易错点

先入为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八国联军侵华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图片提取信息,结合知识阐释历史能力。图片中心位置是在开放中国大门,左手拿的是印有“在华机会均等”的钱袋子,可见其凭借经济实力要主导对中国的侵略,图画两侧的其他列强当时各有势力范围。这种局面正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因美西战争姗姗来迟,为争取对中国外交的主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四个选项虽都是同一时期,但A、B、D与图画信息不合。故选C。

考查方向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门户开放

解题思路

注意图画突出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作出判断。

易错点

不能准确提取图画关键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原军机处章京许宝蘅在他的日记中记录:“(2月12日)三时到厅,知辞位之谕旨已下。二百六十八年之国祚遂尔旁移,一变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局。”此事发生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再认再现知识能力。记录出处“军机章京”“2月12日”“辞位”“谕旨”信息共同指向1912年2月12日光绪皇帝下诏退位。结束了260多年清政府的统治。所以选B。

考查方向

清帝退位、辛亥革命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信息链中判断所指,再现知识锁定答案。

易错点

不能准确再现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以下最能体现美国在“公正和平”的幌子下,削弱竞争对手的条约是(  )

A《巴黎和约》

B《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九国公约》

D《四国条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阐释历史能力。一战后战胜国先后通过巴黎和会的《巴黎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期中华盛顿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东亚体系形成,在会议上美国通过《九国公约》重新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通过《四国条约》体面的埋葬了英日同盟,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了英国同等的制海权,英国丧失海上霸权。结合题干要求,B相符合要求。

考查方向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影响

解题思路

现结合所学弄清各选项的内容,在进行对比找出最适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易错点

基本知识不熟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蒋介石曾说过:“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其说话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二二六事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调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如果卢沟桥”“受人强占”,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信息可以判断:卢沟桥、北平面受强敌威胁。对比选项,九一八沈阳东三省沦陷;八一三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卢沟桥、北平已沦陷;1937年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符合题意,正确;”“二二六事变”是日本法西斯1936年发动的政变。

考查方向

日本近代侵华罪行、事变

解题思路

获取材料主旨,对照选项,筛选答案。

易错点

基本知识陌生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5.张伯伦(时任英国首相)在1938年9月的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哪两个条约的签订( )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

D《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分析析阐释历史事件能力。“1938年9月”张伯伦与法意德签订出卖捷克苏台德区的《慕尼黑协定》,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建立1919年签订;《四国条约》是一战后1921——1922年的会议签订;《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时期1941年英美签订。所以选择B项。

考查方向

一战到二战的国际关系、绥靖政策。

解题思路

先抓住材料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判断。

易错点

对一战和二战见得国际关系知识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8.《货币变局》一书中写道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重要影响是( )

A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C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合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能力。英镑世界货币地位随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被美元取代。本题主旨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这个体系的建立虽为美国主导,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展需要,但同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A、B、C都是在这一“时代”开辟之后的实践,而且与它开辟的使经济全球化趋势不符。所以选D

考查方向

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秩序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获取答案

易错点

不能提取关键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9.下列名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民公社社员 ②雇农 ③合作社 ④责任田 (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归纳能力。雇农是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下没有土地的农民受雇于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也就消失;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各种合作社;1958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下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的前提下划分责任田,农民拥有经营权。所以C项正确。

考查方向

中国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解题思路

先要回忆各种成员产生的时代、事件,再依次排序。

易错点

混淆概念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了历史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门户开放,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结合所需知识分析、阐释、分析、评价历史能力。日本近代的发展就是近代化成功的例子。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脱亚入欧”全面西化,迅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国家俱乐部。本题所述四项皆为日本发展的原因,A、B为C的原因和前提,D为C的影响。根本原因是C项。

考查方向

日本的明治维新原因、影响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弄清事件知识,再结合选项区别分析。

易错点

不能区别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下图是中国艺人结合自身对于时局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来的木版画,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图片材料中“民国”“鄂”“伟人”指向选项的武昌起义。A项与图片袁世凯没关系,错;C应该突出“滇”,云南蔡锷,图片没有,错;“二次革命”应有李烈钧,可图上没有,错。故选B。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主发展、北伐战争、武昌起义、护国运动、二次革命。

解题思路

结合选项对照材料,结合所学进行筛选。

易错点

对历史事件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6.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其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信息,调用知识判断历史事件能力。依“华北平原”“保障国家独立”“争取民族解放”信息判断:国民革命发生1927年,属于内战,与材料信息不符,A错;土地革命也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内战;解放张真也是内战,所以全民族进行的抗日战争是正确的,故选C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点,结合所学对照选项作出选择

易错点

基本知识不熟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7.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评价某次战役(如右示意图)时说:“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识图能力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A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中原,和图吻合,B正确;渡江战役在长江沿岸;平津战役也不可能。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空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

易错点

空间概念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1.汉武帝时期,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为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但讲议朝政,奉诏治事,决事禁中。武帝“加官”举措意在(  )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启用近臣,裁抑相权

C建立内朝,抗衡朝臣

D形成内阁,皇权独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获取信息,迁移知识,分析判断能力。从材料可知汉武帝赋予“无职掌”的人“决事”权,与所学的中朝制吻合,而中朝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以中驭外A选项合适;材料并无“裁”相权之意,B错,但可以抑相权;C项可制约相权,但抗衡程度严重了;D为明朝措施,明显错误。

考查方向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的中外朝制度,内阁制。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提取核心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选项。

易错点

不能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3.下表是《19世纪英法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西城市化进程差异显著

B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城市化

C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

D中法城市化水平大抵相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阐释历史事件的能力。19世纪(“1851年”)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城市化发展迅速;1825年英国取消限制机器出口禁令,法国也随后开始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开始;此时的中国,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但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民族工业尚未产生。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尚没有开始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A项不够严密;B项材料信息可充分说明是正确的;C项英国是率先开始城市化的,材料不能提供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D项明显错误,1851年时中国城市人口占比11%,法国城市人口占比25%,城市化水平并不相当。

考查方向

工业革命、城市化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获取事件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选项。

易错点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令清廷颜面扫地

B清政府开始被迫接受国际法观念和规则

C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社会影响日甚

D列强侵略促成清政府政治事务公开透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阐释历史事件的能力。清廷态度的变化,肯定有颜面的原因,但从后来态度的变化,有更深层次的原因,A项不是最好的选项;前后态度的变化,条约都是卖国的不平等条约,说明清政府被迫开始接受开放通商口岸,不得不顺应列强的西方自由贸易法则,B是符合题意的选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影响也日甚,但与清态度变化不是必然联系,C项不是最佳;公布条约与政治事务公开透明无关,D错。

考查方向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近代化,全球史观。

解题思路

先注意材料的层次信息。再结合所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判断。

易错点

不能从全球史观角度看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0.右图是新中国某一城市人民群众游行庆祝的老照片,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公私合营”

C“三面红旗”

D改革开放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阅读、获取信息能力。从图片材料中“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文字信息可知应是公私合营,因为当时在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所以选B。

考查方向

新中国经济建设、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

解题思路

明确选项的基本内容,与题干对比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知识内容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2.1621年,国王詹姆士一世接见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时,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态度反映了(   )

A“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已经确立

B议会对国王权力形成一定的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尚未完全激化

D政治传统对于英国历史影响较深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阅读获取信息、迁移知识能力。从材料中国王詹姆士一世“无奈地”称委员为“国王”,可见国王的权力受到来自下议院的制约,与B项意思相同;同时说明国王和下院有矛盾,但程度远没有激化,所以C的程度不太合适;议会制继承了英国的传统,但就凭这一点,不能得出D的一般结论;“议会至上”原则是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代议制确立形成A明显错误。

考查方向

英国代议制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信息得出准确信息,再结合所学逐项分析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信息把握不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5.右侧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

A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侵略罪行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抗战的同情

C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初步形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迁移知识阐释历史能力。“1937年”《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可以揭露日军破坏人权的罪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人民在战争下的苦难,但是这是登载在当时推行“中立”政策的美国,并迅速传播世界各地,足以唤起人们的人性中的基本同情心。D项的反法斯西同盟是在几年之后的1942年才形成。可见B是最佳选项,A、C有关系,D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罪行、反法斯西同盟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时空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

易错点

不能获取材料全面信息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数据中的现代化

材料二:“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

——《公司律》(1904年1月)

问题:

38.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9.材料二中《公司律》颁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立法思想?

40.综合上述材料,《公司律》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工业投资额与工厂数增长迅速;甲午战争前官方投资为主,甲午战争后以私人投资为主;私人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官方投资;私人投资的工厂平均规模小于官方投资。

原因: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刺激;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影响;甲午战争后,官方/清政府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鼓励。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归纳总结,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回答“发展特点”就要弄清发展的史实、过程进行归纳。1872-1894年,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随着列强进一步侵略,客观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原因

解题思路

材料的时间段看,应是以甲午战争为界看发展变化的,再结合表格“厂数”“资本”和投资主体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易错点

特点概括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历史背景:清末新政。 立法思想:法制思想;股权平等。

解析

考查依据材料信息分析阐释历史能力。材料的出处注释为1904年1月,当时正是清末新政时期;从材料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看待”“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信息看,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查方向

清末新政、近代法律近代化。

解题思路

第一层再现知识,第二层概括材料信息要点。

易错点

知识迁移有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作用:刺激了民间私人投资;推动了中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大意即可)。

解析

考查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清末新政主要就是顺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经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公司律》强调股权平等有利从民间融资,为工商业发展提供条件;客观上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剧自然经济解体,对经济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

考查方向

清末新政

解题思路

结合上面的认识和有关法律与社会发展关系回答。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最喜爱的时代”

有人评选“最喜爱的时代”,有说宋代的,有说大汉的,有说春秋战国的。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并不都认为自己躬逢盛世。

问题:

36.选择上述一个时代,结合史实说明你喜欢它的理由。

37.春秋战国时代以儒、法、道为代表的“士”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各持什么态度?提出了哪些主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生产力提高,铁器、牛耕技术用于生产;各国变法,废除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和生产;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儒、法、道家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汉:改秦的急切苛刻为宽简疏缓,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远达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政治、思想文化可酌情给分)

宋:重文轻武,结束武人争权害政的局面;完善科举,选拔士大夫阶层组成文官政府;城市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科学文化发展,出现活字印刷术、火器及指南针应用、《梦溪笔谈》等成就。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观点信息,迁移知识,综合阐释说明论证历史事件的能力。“喜欢”就是肯定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地位、积极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历史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政治上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分封制瓦解,诸侯为了争霸和兼并战争纷纷任用人才,实行变法;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知识分子展开了思想大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汉朝初年赢取秦王教训,休养生息,恢复经济;随着国力强大,派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用兵,西域正是成为汉政权一部分,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开始使用纤维纸。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纷争局面,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完善科举考试,大量选拔人才,是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发展,海外贸易发达;科学文化空前繁荣,出现活字印刷技术,完成火器、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考查方向

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题目的答题角度,再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而简练迁移知识回答

易错点

不能全面重点突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法家:持正面肯定态度。主张君主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以“法治”为特色。

儒家:表示不满。发展周公的礼治思想,提出仁和礼,试图造就理想人格,以仁和礼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道家:绝对否定。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时代。

解析

考查知识运用、分析阐释能力。在这时代面前,只有顺应和不顺应,而表现出来的具体态度往往是积极肯定、无奈顺从、消极反对、不满牢骚。这些态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立场。儒家站在维护统治者的立场,提出“仁”“礼”“仁政”的思想,试图以统治等级秩序和统治道德来使统治稳定长久;法家从进步的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主张废旧立新,以强权的中央集权结束战争纷争局面,为封建小农经济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道家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时代的变迁,以过去为理想,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状态,以实现“无为而治”。

考查方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

解题思路

先要对各家思想所代表的阶级进行分析,再以阶级分析的方法阐释主张。

易错点

不能结合时代特点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41.妇女的解放

问题: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妇女解放的历程?

正确答案

能够多角度提取信息,并能进行联系和对比,做出合理解释。

妇女获得自身的权利(如公民权、政治权、生命权、财产权)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努力,妇女最终获得了选举权,并且进入政治领域;妇女(尤其是英国女性)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女权从宣言告示到立法保障,是一大进步;获得选举权的妇女年龄降低,保证了更多的妇女获得权利,是又一大进步;妇女获得公民权、政治权也与其参加工作(如工业革命、一战时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等相关联。

然而,争取和获得公民权和政治权的妇女仅局限于英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妇女争取自身的权利还远没有达到争取公民权和政治权的程度。这与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性质均有一定关系。

印度、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妇女的解放意识与西学东渐有关,西方国家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文明和进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妇女的解放。

解析

考查获取信息,调用、运用知识分析论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妇女解放的历程”应从时空、程度的深度、广度上全面分析。从材料信息中明确涉及到发达国家以外的妇女解放信息只有“1829年印度”“1890年中国”,而且仅是废除一些封建陋习,虽然在进步,但和发达国家、和宗主国比及局限人身的基本权利上。

考查方向

民主制度的发展、妇女解放

解题思路

先对材料的时空信息整理,在分析其差异,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易错点

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42.国际格局的变化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正确答案

史实:能够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标榜“和平”的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了决定战后格局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会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国联旨在维护世界和平,适应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需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世界局势得到暂时稳定,战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密切,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然而,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充满矛盾和冲突。它是大国强权的产物,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导致国与国之间等充满了矛盾。世界经济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缺失,威胁着世界格局的稳定。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国联缺乏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对大国缺乏制约力,无法有效维护和平。法西斯国家的兴起和结盟改变了世界格局。二战的爆发,结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和合作,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解决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秩序问题,促进各国和平与发展,标志着世界整体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同样,雅尔塔体制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美苏及两大阵营之间展开了半个世纪的矛盾与冲突,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核阴影威胁世界和平。

大国国际关系的重组、欧共体和第三世界的发展等,加速了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重构“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的世界体系成为各国努力的重要课题。

解析

考查知识的概括、综合,结合现实说明问题,阐释历史的能力。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再到苏联解体后的世界趋势多极化趋势。国际体系的核心从欧洲转移到太平洋沿岸再到一超多强,由一个或几个大国决定到几大力量制衡,从分赃、瓜分为主到两个阵营对持到五大力量制约妥协,无不体现着,历史趋向和平和发展的趋势。

考查方向

世界格局变化

解题思路

先要明确世界格局发展的脉略,然后结合主干知识回答。

易错点

知识支离破碎,主题不明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尊崇伦常

前据南京留守黄兴电陈:民国肇造以来,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为幸福。纲纪隳丧,流弊无穷。……本大总统深惟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无改。盖共和国体,惟不以国家为一姓之私产,而公诸全体之国民。至于人伦道德之原,初无歧异。……自顷以来,人心浮动,于东西各国科学之精微,未能通晓,而醉心于物质文明,以破个人道德。

……抑知立国各有本末,岂能举吾国数千年之嘉言懿行,一扫而空。……若任其自然,则五季之荡无法纪,复见于今,必为人类所不容,环球所共弃。言念及此,忧心如焚。为此申明告诫,须知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凡属文明之国,靡不殊途同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人群秩序之常,非帝王专制之规也。

当此存亡绝续之际,惟愿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本大总统痛时局之阽危,怵纲纪之废弛,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国势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理。

——袁世凯《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文》节选(民国元年九月二十日)

问题:

43.联系所学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哪些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44.概括《通令》中所指民国以来“纲纪隳丧,流弊无穷”的原因。

45.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一《通令》的颁布?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解析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包括剪辫易服,割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废毁刑具,制止蓄奴,倡导“私权”,人人平等,禁缠足等。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措施

解题思路

先弄准题目要求,再准确迁移知识回答。

易错点

不正确迁移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年少轻燥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我幸福;醉心于物质文明,未能通晓东西各国科学之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吾国数千年嘉言懿行,一扫而空。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概括说明的能力。材料的结构先原因,再表现担忧,而后是一系列主张及理由。原因信息:“民国肇造以来,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为幸福。纲纪隳丧,流弊无穷。”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先弄清材料结构,再准确找到答案。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抓住信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既能从民国初年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透视辛亥革命以来,民主共和思想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冲击影响,又能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结合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观念交流碰撞这一主题,审视通令出台的历史必然性(背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秩序具有安定作用)。通令反映了帝制推翻、中国道统遭到严重冲击、人心浮动时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势力的保守一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通令》对社会现状的指斥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也不乏夸大虚妄之词,显然袁世凯企图借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拯救文化道统,否定、打压南方资产阶级革命派,彰显北洋政府的合法性、正统性,其隐含的政治意涵不言自明。

解析

考查运用知识,分析概括,史论结合阐释、评价历史的能力。要从《通令》颁布的背景、内容、影响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史观正确,史实真实,结论明确。评价要结合时代和颁布主题的阶级属性来一分为二进行。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近代文化传统与西学的碰撞、交融。

解题思路

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时代全面分析评价。

易错点

缺乏论证的力度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