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周口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49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02 月26 日05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B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C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D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网红”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B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C“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C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D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他们只能用网络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说法过于肯定,原文为“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易错点

D项中原因的表述,会误为强加因果。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的原因分析错误,就原文看原因是“网红”粉丝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数无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易错点

D项信息整合表述,易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与“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两个分句从原文看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此类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易错点

C项中的假设关系在原文中表述要找到依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分析它们的妙处?(5 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争”和“暗”。“争”字,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3 分)“暗”字,枕榔、椰树使溪水阴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的特点(2 分)。

解析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易错点

考生回答不全面,没有理解诗句内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2 分)。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2分)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2分)

解析

颔联“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写作者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题目问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作分析。题目对答题思路提示,作答时结合该联内容,从“一语双关”和“言在此而意在彼”两文方面思考。具体作答时可能从感情和技巧方面着眼。

易错点

没有理解题意盲目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在途中

【美】兰斯顿·休斯

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大雪纷飞。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

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对不起,不行。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对不起,这里不行。”

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

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显然,牧师不愿听他诉说这些,而人家也确实有扇门可以关啊!

大个子黑人转身走开了。满天飞雪,他依旧漠然地直冲冲往雪中走去,或许他已感觉到在下雪了。他停下脚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饥饿、疲倦、寒冷。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发现,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是啊!一座小教堂,就在牧师住宅的旁边。没错,是教堂。

教堂有两扇门。

在夜色中,宽宽的石阶上铺满了白雪。两扇高高的小圆顶拱门,门两旁各有一根细细的石柱支撑着。正对面有一扇圆形的窗,里面衬着挑花纱窗帘,窗格中间镶着十字架,上面钉着石雕的耶稣基督。这一切在街灯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殷实。

萨劲特眨眨眼睛,抬头望望,雪花飘进了眼里。这个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他感到饥饿,感到寒冷,感到绝望,而又存着一线希望。他走上石阶,敲了敲门,没有回音。他转动了一下门的把手,门是上了锁的。他就用肩膀顶门,他有节奏地哼嘿着,就像被铁链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时喊着号子那样。

门给撞开了。

正当门板要往后倒的一刹那,两名警察乘着警车刚好赶到,他们手持警棍,跑上石阶,一把抓住了萨劲特。这一次,萨劲特有了反抗意识,他抓住门边的一根高石柱,抱紧不放。两个警察使劲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过路的行人都跑到两个警察的背后,抱住他们的腰,帮着一块儿拉。萨劲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

接着,教堂倒塌了。把两个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砖块、石头和瓦砾堆下,整个教堂都倒在雪地里。

萨劲特从瓦砾堆中爬出来,一个劲地朝大街走去。

萨劲特起初还以为自己是独自一人在走着,可是,他还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他回头看看,看见耶稣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齐步走着。他就是教堂圆窗格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好像就在教堂倒塌那会儿,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的。

“真见鬼,”萨劲特说,“我这是头一回看到你从十字架上下来。”

“是啊,”耶稣说,他的脚步把雪踩得沙沙作响。

“天啊!我明白,你一定乐意从十字架上下来。”

“当然乐意。”

“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给钉了两千年?”

“一点儿没错。”

“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

俩人继续在雪地里走着,一直走到铁路旁。铁路上的红绿信号灯,被黑夜中的飞雪半遮着。铁轨一边的远处,有一堆篝火,是一些无业游民点燃的。

“我可要歇脚了。我实在累了。”萨劲特说。

“我要继续往前走,到堪萨斯城去。”耶稣说。

“好吧,回头见!”

大约清晨六点,有一列货车经过,萨劲特沿着铁轨飞跑过来,紧接着一跃身抓住了货车,想翻进一节敞顶煤车。说也奇怪,那节煤车里全是警察。靠近他的那个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节上打。

他设法想翻进去,他直着嗓子嚷: “妈的!让我进车厢!”

“住嘴!”警察咆哮着,“你这疯黑鬼!”

忽然,萨劲特意识到,他确实在监狱里,哪来的什么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火车。晚上流的血,现在都干了。结在脸上,头痛得厉害。过道里的那个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关节,因为他抓住监狱的铁栅门死劲地摇晃,想把这扇门撞开。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失业的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的遭遇。

B“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和他齐步走着”这些细节描写,使本来是虚构的情节,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C石人耶稣说:“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表现了耶稣对萨劲特的友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形成了对比。

D萨劲特站在多赛牧师的家门口,希望多赛牧师收留他,但是多赛牧师拒绝了他,原因是多赛牧师家已经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E作者先后写了“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他饥饿、疲倦、寒冷”这样的话,目的是说明萨劲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无奈。

12.根据小说内容,梳理小说情节?(6 分)

13.小说中写到了牧师的“住宅的大门”、教堂的“门”、监狱的“铁栅门”,作者写这些“门”有什么用意?(6 分)

14.作者在拉倒教堂之后,产生了一个幻想,作者为什么要构思这个幻想?请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D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这是收容所拒绝他的原因。E表述不当。从情节上看,萨劲特并不是有意去撞倒小教堂,是警察要拉走他,他抱着柱子不走,而把小教堂弄倒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必须回到文本中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思想或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准确判断选项。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想寻找收容所但却碰壁的萨劲特遇到了代表仁慈博爱的牧师,但被他拒之门外。②他想到小教堂躲避风寒,但小教堂的门紧锁着。与警察产生误会,而拉倒了教堂。③他产生耶稣离开十字架,在他身边跟着走的幻想,最终发现自己现实中已被投入监狱。(6 分)

解析

结合小说中的形象,根据其行动来进行概括,在经济萧条的年代,萨劲特遇到了代表仁慈博爱的牧师,他与警察产生误会,而拉倒了教堂。在他幻想中,最终发现自己现实中已被投入监狱。情节线索很清晰。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情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依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故事兼有序幕和尾声)的故事进展来概括内容。

易错点

要根据人物的活动来进行情节梳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门”本应是接纳、包容的象征,但从萨劲特的遭遇来看,无论是宣传博爱平等的牧师的“住宅的大门”,还是显得宁静、殷实的小教堂的“门”,对他都是一种拒绝,唯一可以收容他的是监狱的“铁栅门”。(2 分)②作者通过不同的门,讽刺了披着宗教外衣的牧师们的虚伪,(2 分)也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2 分)

解析

小说中 和 “门”本应是接纳、包容的象征,但结合人物萨劲特的遭遇来看,牧师的“住宅的大门”,小教堂的“门”,对他都是一种拒绝,唯一可以收容他的是监狱的“铁栅门”。作者正是通过不同的门,讽刺了牧师们的虚伪,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

考查方向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就小说中写到“门”分析用意,属于探究小说中意象的作用,必须结合文本,回到作品中去,结合内容,深层级的进行剖析。答题时应该从表层和深层意来思考。从提示主题方面多加考虑。

易错点

就题答题,没有读懂。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从情节上看,加上这样一个虚构的情节,把现实情境与虚幻情境相结合,使小说在表现上富于变化,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从人物上,从十字架上走下来的耶稣谈吐坦诚,平易近人,与牧师等形象形成对比。③从主题上,耶稣与牧师等人对待萨劲特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那些嘴里宣扬基督教义,而实际上不行平等博爱之实的人的批判。(8 分)(答一点给两分,答两点给5 分,答满三点给满分)

解析

答题时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内容上,虚构的情节,把现实情境与虚幻情境相结合,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从人物形象上,耶稣平易近人,与牧师等形象形成对比。主题提示上,耶稣与牧师等人对待萨劲特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实际上不行平等博爱之实的人的批判。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有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形式上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易错点

注意答题规范和模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 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 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 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 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⑧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蒋肖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陈忠实说:“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 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B《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

C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D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来自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E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6.陈忠实的文学素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17.这篇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 分)

18.为了实现理想,陈忠实是如何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困境的?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父母期待之间的矛盾?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 项,“用了整整16 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和“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错。B 项,“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文中并未提及。E 项,文中没有“刘绍棠”对陈忠实创作产生影响的表述。

考查方向

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选出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选项,需要逐项分析。

易错点

此题解答要注意结合文本,加以比对,从选项中寻找细微不同,做一判断,注意对每一项的说法做一判断,注意一些内容的过于绝对或者无中生有等方面都有可能设置错误选项,应该注意。如本题的B项,在文本中就没有提及。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广泛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激活生活体验,也开拓视野: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②在兴趣驱使下,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陈忠实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③静下心来,努力自修,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每点2 分,其中概括1 分,分析1 分。答出3 点可得满分。)

解析

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陈忠实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其实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 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 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 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 确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 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如本题大三个要点,需要逐一归纳概括得知。

易错点

对信息点概括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选材上偏重文学生涯,主要写自己文学梦的成熟及一步步追求文学梦的过程;②夹叙夹议,写生平与写人生思考二者交融,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沉的感喟;③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警语迭出。(每点2 分。答出3 点可得满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是哪类传记类文体,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做一分析。一般从选材上、写法上、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此题是要分析写作特色,应从文本写作素材、具体写法以及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注意联系文本内容,注意阐述语句。着重从文本中的相关叙写出发,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易错点

不明白答题方向,理解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问:①尊重父亲提倡的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品质。②从旁人身上得到生活经验,消除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静下心来,努力自修。③忍受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折磨与打击。④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4 分)

第二问:①观点:我认为应该尊重父母的价值观,但要打破他们目光的局限性,勇敢追求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2 分)②文本:陈忠实尊重父亲所教诲的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做人的美德和规范,但不能服从其“挖一辈子土粪,求得一碗饱饭”的人生追求,他坚定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白鹿原》等作品的成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2 分)(第一问每点1 分,答满四点可得满分4 分。第二问观点2 分,结合材料2 分。第二问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信息归纳,只要从文本中找准答题区间,按照顺序对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即可。比如:尊重父亲提倡的美德和规范,从旁人身上得到生活经验,消除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忍受艰难和痛苦,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等;至于第二问,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注意答题不可主观化,要依据文意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内容要全面,语句要流畅。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有两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本题中,第一问较为简单,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

易错点

分析探究不能联系文本,架空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元彧,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绍父.,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节选自《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5分)(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5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正确标点: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易错点

注意“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之间的断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易错点

注意太庙一词的内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易错点

注意D项是信息的整合表述。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元彧抚胸痛哭,于是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2)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循法度,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

译文:

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发就担任三公的,应当就是这个人了。”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也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大加赞美。元彧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他同署办事,为了避开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改名。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若,可改名为彧,以取同一体类相似之美。”元彧又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魏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拍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加而下,萧衍见后也感到伤心。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衍体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他知道庄帝继位时,便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词语十分恳切。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母极尽礼节,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庄帝要追尊父亲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庙,以孝文帝为伯考。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俊有表上奏。庄帝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皇帝又不肯听从。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地区。当尔朱兆带兵突然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他神色不变,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量和规矩的人。他博览群书,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仍有流传在世的。

解析

注意(1)中“抚膺、奔、闻名、器待、因”等词和状语后置句式的翻译。(2)“陛下、宪章、法”等词的翻译。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易错点

注意(1)句式 “见彧于乐游园” ,(2)“宪章”一词易误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傅园慧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获得第三名,虽未获第一名,但她表示自己“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而获追捧。而后在女子游泳 4x100米接力赛上因身体原因虽未能为中国队赢得奖牌,但得到国人的宽容和体谅。

材料二:美国黑人小姑娘道格拉斯是本届比赛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得主之一。

但是,就是因为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忘了把手放在胸口,遭到美国一些“爱国”网友的攻击,说她胆大包天,无视祖国等等。最终,她不得不出来道歉,说实在无意伤害任何人。事后显然情绪大受影响,在单项比赛中再无优异表现。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答案】略

解析

材料论证的重点:如何看待成败,如何看待主次,如何做出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学会宽容,勿以舆论伤人(2)成绩面前的宽容与苛责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这是一道典型的时评类作文,要求我们围绕“最佳”发表自己的看法,“最佳”是相对于另外两项来说的,因此,开篇应该在比较中亮出观点,再从选择的材料中寻找你喜欢的理由。

易错点

这类作文一般立意没有问题,但是写不出深度。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 分)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  ① 。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   ②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   ③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

正确答案

①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   ②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  ③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解析

注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与上下句语意连贯照应。有些题目前后的内容是以对举的形式出现的,根据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填入的词语。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材料给出的是一个段落,有具体的语境,回答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注意到题干中要求的“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易错点

不能瞻前顾后,做到内容衔接。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                         ”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2)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3)杜甫《春望》中“                          ”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正确答案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析

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 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弄 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 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 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 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 想的殿堂。

易错点

注意“晏晏、荻花”的字形。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3.下面是“论说文框架式模板”结构图,请把这个结构图的内容分别以“总论点”和“三个分论点”开头,各写成一段话进行准确表述,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均不超过40个字。(6分)

正确答案

总论点按照三个按阐释、(举)事例、总结三个环节进行论证的分论点支撑;三个分论点按照三个按阐释、(举)事例、总结三个环节进行论证总论点

解析

答题时注意三个层级间的关系。总论点按照三个环节进行论证的分论点支撑;三个分论点按照三个环节进行论证总论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解答图文转换题时,要注意分析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疏漏,包括叙述 顺序,也是重点。解答时要注意读懂“箭头”所指内容,应该是有先后顺序的;另外,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要按一定的顺序说明。

易错点

没有理清框架间各要素的关系。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在媒体属性强烈的微博之上,用户更多以获取信息为主;而在朋友属性强烈的微信之上,用户则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体验。微博与微信虽各有千秋,但终将         ,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平台。

②棋盘上一番惊心动魄的缠斗之后,胜利者          连连说着“幸运”和“没想到”,而失利的一方则将遗憾写在脸上,苦笑不已。

③择一段闲情在缤纷繁华的世界里为自己演绎一份清欢,即便春尽花谢、冬来梅开也是属于一个人的山河静世,一个人的       

A殊途同归    额手称庆    物换星移

B异曲同工    额手称庆    物换星移

C殊途同归    弹冠相庆    鸟飞兔走

D异曲同工    弹冠相庆    鸟飞兔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①句主要讲“微博和微信”的共同目的,故用“殊途同归”;额手称庆: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②句修饰下棋得胜者,可用“额手称庆”;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鸟飞兔走: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命题者对本命题也可谓是深思熟虑了。单就这三个成语来看,它们的意思很接近,不认真地 辨析,不把握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很难结合语境来解答本题,所以本题的难度很大,很具挑战性。也正因为此,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不去辨析近义成语间 的本质区别,不去把握具体的语境,单靠去背诵记忆成语的意思,是没有办法做好题的。

易错点

③句根据语境可知,主要讲一个人的时间的变化,没有强调飞逝,故用“物换星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淘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品企业,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 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 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D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正确答案

C

解析

A 中“深受”后面不宜搭配“所喜爱的。”,可改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或者“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D 中前半句的主语是“发掘”,但是搭配的宾语是“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应该改成“发掘的海昏侯墓”。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这是一种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

易错点

B 中语序不当,“产品”应放在“只有”之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⑥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④⑥③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注意观察的顺序,先是“上观”,①④句在前;然后是“下望”,⑥③句在后;⑤②句谈谷底美景,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 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 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易错点

注意语句内容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 作用。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