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絶世。”以下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28.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
30.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32.伯尔曼认为:“以色列、古希腊、古罗马变成西方文明的精神原形,主要的不是通过一个保存或继承的过程,而是通过采纳的过程,即西方把它们作为原形加以采纳。除此,它有选择地采用了它们,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部分”。在这里他主要强调了( )
33.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如巴伐利亚规定若未经批准,则其居民与普鲁士、萨克森等外邦的婚生子女视为私生。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
26.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 )
27.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 )
35.“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联系与交往,而且,这种经济关系达到了一种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的状态。”关于这一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
34.撒切尔夫人上台(1979年)后不久,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以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她的政策主张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撒切尔主义应包括如下内容( )
①简化税制,提高税率,提高企业效率,加强市场竞争力 ②实行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和减税 ④改革福利制度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36.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7.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9.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材料 为解决财政困难,汉武帝于公元前129年提出了“入物有补官,出货者除罪”。然而富商大贾不愿听从政府号召……故汉武帝又于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征收财产税;告缗: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规定:“诸贾人末作、貰贷(高利贷者)、买居邑稽诸物(囤积居奇者)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货币单位),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分)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民,敢犯令,没入田僮。”在告缗令贯彻实施之后,“中家大抵皆遇告”,由当时以严酷著称的杜周负责审理全国告缗案件。其结果正如《汉书•食货志》所云:“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民媮(同愉)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之故,用少饶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4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税收政策的主要特点。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税收政策的影响。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