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归安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材料不能说明归安县( )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在此,费正清( )
2.中国“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否则视为大不敬。”即避讳制度。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国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家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此制度旨在( )
4.某时期,道教因当时社会变迁而强调参与、改善社会,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理念: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
6.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在于洋务运动( )
7.《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这表明此时太平天国( )
8.一位学者在其著作中描述了某重大历史事件:“在经济领域中,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这就是( )
9.恩格斯说:“(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英国这次“新的斗争”指的是( )
20.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11.霍布斯鲍姆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 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而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方面,同样也掀起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发展浪潮。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表现为( )
17.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
21.《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而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从中可知明清时期( )
22. 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
存之抗战而动员”。这说明( )
24.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
25.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
29.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300年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30.巴尔扎克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 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以下美术作品中与这部文学作品风 格相同的是( )
26.针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强调,福利的基本原则是拉一个安全网,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同时也架一个梯子,让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该现点( )
27.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
28.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 )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3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8分)
32.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4分)
3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34.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对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6分)
材料一 明清政府与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工业文明与中国社会
材料三 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材料四 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请回答:
35.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6分)
36.据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3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6分)
38.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