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西宁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

A水路交通发达

B苏州府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C市镇经济开始兴起

D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旨在

A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B为西方的侵略进行辩护

C指出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D辩证地分析中西方差距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9.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

B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

D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A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升

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升

C中央集权衰落

D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改善民生的理念

A改善民生的理念

B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8.“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来源:学#科#网]

C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D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1.“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2.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k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15 分)

材料清康熙雍正时期,国力强盛,中央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教民族地区的统治。雍正四年(1726 午),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上奏曰:“苦不及此清理,约定规程,即使弩几土官,杀几苗首,亦不过急则治其标,本病未除,恐终难宁帖。……是其征之私囊者不贪百倍教十倍,而输之仓库者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由此类推,又何可盛计。”

雍正帝对其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改土归流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保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等

16.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9 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1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9分)

14.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16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选做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恐怖主义事件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势:

1972年9月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恐怖分子因以色列政府拒绝释放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而枪杀了被綁架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史称“慕尼黑惨案”

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导致2996人遇难,美国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2004年3月,恐怖分子将放有炸弹的背包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上班族居住区的列车上并引爆,导致190人丧生,受伤人数超过1500人。

——摘编自新华网资料

材料二

个别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甚至以反恐名义推翻他国政权……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出现了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抵不上意大利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更无法相比的极不正常现象。

——摘编自陈静《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反恐对策》

1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6分)

1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左宗棠( 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所以说,  时代造就了左宗棠,  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9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6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7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