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据2011年11月21日Plant Physiology 报道在强光条件下,NOE1基因的突变,导致叶片H2O2含量升高,积累的H2O2激活硝酸还原酶,诱导叶片中NO产生。通过NO清除剂清除积累的NO,细胞凋亡得到明显减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8.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由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位于液泡膜上,推测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取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_________。
(4)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9.开两性花的二倍体陆地棉易得黄萎病,研究人员已从海岛棉分离出抗黄萎病基因(StVe,简称基因S),发现整合到陆地棉的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的基因S能表达出等效的抗性,但线粒体上的基因 S 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长期种植要求的种子(幼苗) 是下列图示中的__________。
(2)为了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将上述6种幼苗全部种植,逐步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所有具有抗性的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一代,同时还将这些具有抗性的植株作为父本(其精子内的线粒体不会进入卵细胞)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杂交得到杂交系一代,将杂交系一代种子全部种植,检测其抗性。若同一株系的植株全部表现为__________,则其对应的自交系一代就是符合要求的种子。
②让所有有抗性的杂交系一代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二代种子,这些种子类型是__________ (种子类型用上图中的序号表示),对应的比例是__________。
(3)某种群陆地棉,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分别为90%、9%,它们能够正常繁殖,但基因型为aa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能产生花粉。问该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植株占__________。
7.以下是研究单细胞真核生物——雨生红球藻得到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健那绿使红球藻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酶主要催化细胞呼吸,红球藻细胞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场所是__________。
(2)制作观察红球藻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整个视野中共有400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40×,则视野中能看到大约__________个细胞。
(3)雨生红球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_____于细胞呼吸强度时,雨生红球藻才释放出氧气。
(4)由曲线图可知,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受__________的影响;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klx、温度为__________℃时,最适合雨生红球藻生长。
(5)据曲线图计算,在光照强度为4klx、温度为30℃时,雨生红球藻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 nmolO2·cell-1·h-1(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位)。
(6)雨生红球藻细胞呼吸强度与光照强度__________(有关、基本无关、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分析回答:
Ⅰ、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__________ 减少,从而间接引起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__________性免疫能力下降。
Ⅱ、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 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____,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 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__________免疫功能。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