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武汉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①隰:低下的湿地。②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8.本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9.本词下阕抒发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答对任何一种手法即可)答案一:对比(2分),作者当年在彭门时,正值盛年、英姿飒爽、豪情满怀,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如今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只落得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两组对比:当年的的年轻力壮,英姿飒爽,如今的年岁已老、漂泊无依;当年豪情满怀,满腔热血,希图建功立业,如今一腔悲愤,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3分)

二:虚实结合(2分),虚写回忆中过去在彭门时自己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实写现实生活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3分)

解析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是一首抚今思昔之作。上片由写景入词,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他想起了彭门往事。那时自己才三十七岁,正值盛年、英姿飒爽、豪情满怀,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这几句话描写了从前戎马生活的一个消闲场面,用杜甫原句“看剑引杯长”入词,把他们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的种种情绪暗含其中。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慷慨激昂转入下片的萧瑟凄凉。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只落得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鉴赏人物形象找出诗词中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答题时先答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阐释。

易错点

本词开篇景物描写,学生很有可能答成借景抒情。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下阕抒发了作者故友凋亡,思念故交的悲叹,从词中当年其间的英雄豪杰,大半已流落或去世可以看出。②自己年华已老,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愁,从词中“霜鬓”“漂泊水云乡”可以看出。③自己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浇愁的伤感。词人自感功名无望,只能借酒浇愁。(一点2分)

解析

见第八题解析。

考查方向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抓住词的下阕中的凄凉,当时,自笑,已矣等重要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易错点

学生很容易答出其中一种情感,但难以归纳概括完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选做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场的哈萨克

刘斌立

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4期,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意思是说牧民们为了牲畜的生长,一年四季总是要辗转不同的牧场。

B本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综合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C“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这个细节表明了儿子认为父亲所说与所做自相矛盾,表达内心对父亲的不满。

D乌尔达拉克对父亲让他回家转场这件事经历了不情愿—顶撞—无助—意外—理解的心理过程。

E小说写了乌尔达拉克家最后的一次转场,说明哈萨克民族已经结束了马背上的日子。

12.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简要分析。

13.文章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4.小说结尾写乌尔达拉克在回城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时,想到“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C项3分,D项2分,A项1分。A、总是说的太绝对,B、没有心理描写,E不能说明整个哈萨克民族已经结束了马背上的日子。)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思路

针对选项中的每一句话,回到原文进行比对,排除错误的选项。

易错点

B选项学生不能找出没有心理描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父亲是一个爱子女、爱家、爱自己民族,坚守传统、倔强的老牧民形象。(2分)②他希望女儿和儿子一样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说明他很爱自己的子女。③他深知马背上工作的辛苦、孤独,却又给儿子取名“乌尔达拉克”,希望儿子继承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他热爱马背上的日子,痛心牧场一年年的缩小,他坚持要儿子哪怕辞职也要回家帮他转场,是想让儿子在最后一次学会转场的技术,记住自己是哈萨克人,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④他倔强地要求作为长子的乌尔达拉克一定要回来帮忙转场,学会转场技术(后面3点任答2点即可得4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考查方向

揣摩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筛选并概括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的语句,组织语言,分条回答。

易错点

学生可能会出现人物形象概括不全面的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运用插叙,补充交待了最后一次转场的背景和乌尔达拉克辞职的原因。②呼应文章开头,为下文父子之间的矛盾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两代人关于尊重传统和融入现代社会两种思维的矛盾冲突。(一点2分,共6分)

解析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知道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题思路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易错点

有的要点不全,有的要点重复。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一:不是哈萨克真正的的归属。①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哈萨克民族世代在马背上过日子,形成了独特的牧民文化。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是弥足珍贵的,它让人们收获了心灵的淳朴和宁静,是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做为哈萨克人必须继承哈萨克族的传统和精神。(3分)②离开本土,走向城市,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未必是他们心灵的归属,它让传统的哈萨克人感到了与社会的隔阂,心灵的孤独。(2分)

示例二:是哈萨克真正的的归属。①时代发展了,物质文明发达了,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必须改变一些比较落后的生活方式;哈萨克这些年牧场退化,草原牧场日益缩小,牧民们越来越少转场,现实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牧民生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3分)②现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保护草原、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走向城市是他们的归属。(2分)

认识:民族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尊重并加以保护,传统文化是辨别民族的又一个标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象征,是一个民族区域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因此,继承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关系到本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同时传统文化也要走向社会,与现实接轨。要在与现代文化商品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发展。(3分,谈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只要言之有理,两种观点都可以。明确亮出观点,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即可。

解题思路

先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条谈出理由。

易错点

观点不明确,然后是不能分条写出理由。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晚近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而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蔚成新风。

(陈祖武2014.8.8《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循序渐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循序渐进历经发生、发展、改造、总结,最终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B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循序渐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

C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它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严格律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统一的。

2.下列不能全面反应“为而不争”内涵的一项是( )

A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B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清车万育《增广贤文》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D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深信不疑的产品。——马库拉对乔布斯如是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

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的“为而不争”, 孔子主张的“君子无所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

C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为历代中国学人所关注,数千年来以范仲淹、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中国学人以“凝聚人心,扶正风气”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晚近学人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加以归纳,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张冠李戴。严格律己体现了为而不争的思想,不属于循序渐进思想。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弄清概念含义。

易错点

选项C我们做任何事情这里会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以偏概全。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不自我夸。

考查方向

弄清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题思路

在原文中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对比,弄清概念含义。

易错点

A选项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理解。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混淆范围。《老子》“为而不争”,以“为”作前提,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孔子主张“君子无所争”, 不争的前提是“矜”。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题思路

在文中寻找原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理解关联词语含义。

易错点

A选项要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这里可能会误导学生。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艾传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和做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

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2)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

考查方向

文言文断句。

解题思路

分清词语在句中是主语还是宾语,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

易错点

D选项”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可能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考查方向

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l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名和字的常识。

易错点

C选项中”掾吏”这个职务学生可能不太了解。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解题思路

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易错点

B选项”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可能误导学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2)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解析

(1)诣,拜访或往;到,1分;奇,意动,认为奇异,认为与众不同,1分;辟,征召,1分;句意2分。(2)检御,巡视约束1分;所字结构1分;称,称赞1分;句意2分

考查方向

(1)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含义。(2)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含义。

解题思路

(1)注意剧中的重要实词为、诣、辟、迁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奇”的意动用法。(2)注意文中重要实词”检御””绥纳降附””称焉”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点

(1)辟之为掾的理解和迁的意义。(2)”御”的含义和”降附”的活用以及”焉”的含义。

参考译文: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2) 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正确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注意诗歌中给出的提示,聚焦关键提示词.

考查方向

常见名句名篇背诵。

解题思路

审题聚焦关键词,领悟情景式默写试题内容,回忆文本重点诗句;易错字应谨慎工整书写,平时重视多积累。

易错点

”须臾”和”萧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选做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自然之子”梁从诫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这是一个注定要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时刻。这一刻,“自然之友”创始人、中国公民环保的启蒙先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自然之子”的梁从诫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出身名门、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梁从诫多年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各界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梁从诫却敏锐地意识到其背后环保问题之严重:如果十几亿同胞都以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需要的资源将是现在的60倍,自然将无法承受!他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发展经济若不惜以破坏、践踏生态环境为代价,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犯罪。身世、家教给予了梁从诫对于整个社会天然而坚定的责任感,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于是在1994年梁从诫毅然告别他热爱的历史学研究,辞掉了包括公职在内的一切身份,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专注于环保,义无反顾。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立之初,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办公条件简陋,经费严重不足,到国家机关举办环保讲座听众寥寥无几,到农村学校做环保教育被拒之门外……可是困难并未使梁从诫退缩,他充满着直面困难的勇气。梁从诫自嘲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梁从诫和“自然之友”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自然之友”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被从刀斧下解救,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钢迁出北京,参与圆明园地膜事件等环评风暴,发起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自然之友”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精神源头,至今已累计发展会员近万人,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环保组织已达十多家——今天它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环保组织的标志。

2005年印度洋海啸之后,国内掀起了一场“自然是否需要敬畏”的大辩论,力主“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是当时号称论坛“辩士”的何祚庥、方舟子,他们主张,敬畏自然就意味着人类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一时间,这一主张赢得了无数掌声。此时,骨子里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论战传统的梁从诫一反平时的谦恭和顺,站在了辩论的最前沿,他接连撰文,为自然发声。在一篇题为《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文章中,梁从诫阐明:“‘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敬畏自然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

这场长达十余天、波及整个科学界的论战虽在当时未有定论,但梁从诫对“敬畏自然”的独到理解和人类伤害自然最终自伤的警示却促使人们理性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为后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入人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从诫是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一切从简约开始,是他的生活准则:名片用废纸复印而成;从来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用自行车当交通工具……梁从诫离世后,“自然之友”发出的讣告称:“为遵从梁老及其家人的意愿,告别仪式婉拒花圈和花篮,一切从朴、从简。”最后还特别提醒参加葬礼者:“请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出行。”

“自然之子” 梁从诫,中国的环保事业将因为他的人格光辉而更加光明,更有力量。

相关链接:

① 梁从诫(1932——2010),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梁从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曾获得过亚洲环境奖、大熊猫奖、地球奖和公众服务奖等荣誉。

② 学界泰斗季羡林曾做过如下评说:“从诫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 ……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介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今天的会员规模和地位影响,是为了突出其缔造者梁从诫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B梁从诫在从事环保事业前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

C梁从诫说当今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如果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否则人类必将毁灭。

D梁从诫说“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意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E在“人类是否需要敬畏自然”的大辩论中,梁从诫站在了论战的最前沿,他据理力争,阐发了对“敬畏自然”的独到见解。这场辩论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6.为什么称梁从诫为“自然之子”?请结合文本相关材料简要分析。

17.文章倒数第二段写梁从诫逝世后“自然之友”所发的讣告内容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8.梁从诫能在环保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风的影响非常重要。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家风对梁从诫的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项3分,C项2分,B项1分,B项“一定会成为”过于绝对;D

项“意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错,意在阐明“敬畏自然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的观点及揭示不敬畏自然可能造成的后果;E项并非“这场辩论”,而是梁从诫对敬畏自然的独到理解和人类伤害自然最终自伤的警示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思路

针对选项中的每一句话,回到原文进行比对,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易错点

E选项这场辩论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易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因为梁从诫很早就敏锐地意识到一味发展经济对自然造成的巨大破坏,成为较早的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的人。② 因为梁从诫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始人,中国公民环保的启蒙者和先驱。③ 因为梁从诫在大辩论中,力主敬畏、尊重大自然,他的独到见解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④ 因为梁从诫是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致力于环保,鞠躬尽瘁,对大自然、环保事业无比热爱,充满着赤子情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仔细分析题干,在原文中查找对应段落,注意很早就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始人,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等重要的提示性的词语。

考查方向

信息筛选和整合。

解题思路

回归文本事件,可以用原文语言,但要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分析,注意条理清楚,类容详实。

易错点

信息归纳概括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从讣告中可知梁从诫对身后事的安排也是以“从朴、从简”的环保为前提,更加突出梁从诫是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突出他终其一生,致力环保的献身精神。② 突出梁从诫的光辉的人格精神的巨大影响和感染力。他一手创立的“自然之友”正继承他的遗志,将他的人格精神发扬光大。③预示着中国环保事业后继有人。中国的环保事业将因为梁从诫的人格光辉而更加光明,更有力量,充满希望。(每点2分)

解析

文章补充交代梁从诫死后的事情,是对梁从诫的人物形象的补充,以及交代他的影响。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题思路

思考补充交代的内容对梁从诫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的作用。

易错点

预示环保事业后继有人这一点学生可能答不出来。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家风给予梁从诫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他义不容辞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义无反顾辞掉了包括公职在内的一切身份,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并终其一生,致力环保。

②家风给予梁从诫屡败屡战的勇气和精神。“自然之友”创立之初,面临重重困难,梁从诫承继家族屡败屡战的精神,直面困难,带领“自然之友”走出困境,并在环保事业上取得卓著的成绩。

③家风给予梁从诫坚持真理、无所畏惧的论战精神。在“自然是否需要敬畏”的大辩论中,梁从诫骨子里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论战传统,他一反平时的谦恭和顺,站在了辩论的最前沿,力主敬畏自然,为自然发声,影响巨大。

④梁从诫受家风影响从而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这启示我们,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作用。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直接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更作用于他们的未来。因此,在今天,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此点要突出家风的意义、影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解析

题目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家风对梁从诫的影响,一个是谈谈你自己的的看法。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文中的某些问题。

解题思路

找出文中与梁从诫家庭有关的语句,结合梁从诫的性格特征加以分析。

易错点

家风对梁从诫的影响答不全面,谈启示不能从多个角度思考。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助学金,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教育局的文件,信息闭塞的徐玉玉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②晋商重信守约,一言九鼎,有诺必践,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次篮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生动传神,借助精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⑥ 这股变脸风从实体店铺到网上卖家都在刮,不少信誓旦旦以“日本原产”作卖点的商家给产品换了“籍贯”,有的甚至说法前后矛盾。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有真凭实据。故①对。②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此处所说的是信守承诺,应用“一诺千金”,故②错。③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故③对。④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此处使用错误,应该为“临危受命”。⑤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用在句中望文生义。⑥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合乎语境。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俗语)

解题思路

确定一个错误的成语,排除一个选项,再找出一个错误的成语,再排除一个选项。

易错点

“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的区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

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B近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目前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C2015羊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中国梦”“中国情”两大主线。与往届春晚相比,这两条线索的节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D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意大利语等,他勤于翻译,译著有《欧亨利小说集》《十日谈》,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赘余,“目前”与“当务之急“的“当”,“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应删除“目前”“的工作”。C项搭配不当,“反响”与“热情”主谓不搭配,将“热情”改为“热烈”。D项,句式杂糅,删去“都出自他的译笔”。

考查方向

辨析语病。

解题思路

缓慢而仔细阅读选项语句,回忆经典语病类型;长句要注意语法分析,实在确定不下来的选项,也可以利用语感去判断。

易错点

B选项目前与当,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伪造人民币。

A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D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正确答案

C

解析

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从照应的角度考虑可排除B、D两项;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也”字强调的是另一要素,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由此排除A,所以答案为C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的提示语。

易错点

A选项很有迷惑性。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2.请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重提阅读经典,看似老生常谈,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经典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                ,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学者感受管理文化;其次,经典作品超越时空,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述的项羽始终不妥协于现实,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研究价值。因此,

正确答案

①不同的人不同的眼光对经典作品就能做出不同的解读。②具有永恒的时效性和意义。③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阅读经典。

解析

一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接近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注意句子间的关系,体现关键词,注意关联词,句意表达清楚。

易错点

学生容易随意表达,脱离答题要求及规范,大意虽贴近,然而不得分。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3.下面是“G20杭州峰会”会标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正确答案

①G20杭州峰会LOGO由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②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③图案中G20的“〇”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解析

一点2分,共6分。其中构图要素2分,答出其中三点要素即可得2分;寓意4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目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构图要素,一个是寓意。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个别构图要素,答寓意题容易忽视深刻含义,表达不合情理。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85年陆步轩以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被誉为“北大才子”。毕业后在西安卖猪肉,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闻名。2003年,国内许多媒体相继以《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为题报道了陆步轩的现状,“陆步轩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就业观念、人才标准、成功标准、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的深刻反思。随后,陆步轩被当地政府“安排”进了西安市长安区档案局从事地方志工作。

2013年4月,他受邀回母校演讲时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2016年9月,陆步轩辞去公职,再执屠刀,与另一位北大校友合作,在网上再次卖起了猪肉。当然,也再次引发了关于人才的讨论。在某网站针对陆步轩重执“屠刀”的新闻跟帖后面,参与者达5万多人,留言近两千条,有人惋惜他不该退出体制,也有人质疑国家白培养了人才。而北大老校长许智宏为此演讲致辞时说,“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参考角度:

(1)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2)不受时俗的束缚,走出自己的路;

(3)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做有理想的践行者;

(4)理性择业,不为世俗取向束缚;

(5)成大事者心怀社会;

(6)了解自我,发挥特长;

(7)坚持理想,坚守自我;

(8)判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为社会发展尽力);

(9)对言行负责,理性、负责任地评价;

(10)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解析

从整体上看,陆步轩代表了年轻一代对成功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代表了一部分年青人在面对物质欲望时的成熟思考和选择。材料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切入的点,如:毕业后在西安卖猪肉,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闻名,在基层了解社会和自身,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尽力,不断适应和融入基层做成了不少实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了解自己,受到没有根据的质疑,等等。可以根据这些切入点,从“择业观”“自我价值的实现”“认识自我”“理想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质疑背后隐含的逻辑和社会心理来立意,也可以从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角度进行立意。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注意整体性阅读材料,概括材料内容,判断出题者得意图,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易错点

学生会认为北大学生卖猪肉是人才的浪费,不能实现人生价值,以至于观点偏颇。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