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春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西周时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时期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 B 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的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联系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变革逐渐由实物到货币,由此联系两者的关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制度,没有发生变革,注意易错选B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变化折射出(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导致知识分子远离政治、不问政事,于是考据学兴盛;但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御辱强国成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的主题思想。因此答案为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政治、时代变迁对思想界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乾隆、嘉庆和道光、咸丰时期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即康乾时期的文化专制和道光、咸丰时期的民族危机的加深,由此来判断材料中学风变化折射出的问题。

易错点

中国古代自西汉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就一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项从材料无法说明,注意排除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大同社会”思想

D“均贫富”的思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A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太平天国运动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吸收和借鉴了以往的经验和思想,然后结合相关知识来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理解错误,从而选错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 1935年,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国民政府一直没有实行,而1935年,红军在苏区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实际上就是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故B正确。

考查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的土地革命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注意理解材料中“民生主义”的含义,然后根据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革命的相关知识来选择即可。

易错点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并没有得到土地,由此可以解读材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0世纪90年代初,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材料说明商代( )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

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题目材料反映了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青铜工具,且不占青铜器的多数,故排除D项,答案为B项。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

解题思路

注意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由此来选择答案。

易错点

江西地区不属于中原,A项错误;C项是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特征,材料无法体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 )

A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

B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

C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

D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C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B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D 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解题思路

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元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松江成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明代后期成为普遍的衣料。在这一过程中,妇女的家庭纺织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地位也受到重视。

易错点

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观念,没有被颠覆,易错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体现出的显著特点是( )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倡导睦邻友好,推进周边外交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会议最后签署了关于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协议,体现了中国对民族独立的支持;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人民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反映了中国反殖反霸的主张。所以应选B。

考查方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题思路

要对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背景、内容、意义和地位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准确把握,根据把握的基础知识来排除答案。

易错点

材料中的两次会议表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无法体现出ACD三项,注意排除。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得知这是马丁路德主张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皇的权力,让人们自己信仰宗教,B项正确。

考查方向

宗教改革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再结合马丁路德改革内容可以选出答案。

易错点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皇的权力,让人们自己信仰宗教,这是宗教改革的核心,而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人文主义,A项注意排除。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根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重商主义主要盛行于殖民扩张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英国19世纪30年代的议会改革主要是推动选举权范围的扩大,获利的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故排除C;由“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可知《济贫法》主要是为了促进工人工作的积极性,而不是缓和社会矛盾,故排除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自由主义盛行,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

注意抓住材料的时间“1834年英国”,结合知识可知这正处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时期,以此背景来解读材料即可。

易错点

注意重商主义主要盛行于资本主义刚刚确立时期的殖民扩张时期,注意排除B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A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暴力革命不是必须的,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没有依据,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C项表述客观,即是不推行暴力革命的客观原因。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查方向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完善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暴力革命不是必须的,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由此选择答案。

易错点

注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其民主政治制度是不断在完善和发展的,如注重缓和阶级矛盾等,要全面把握相关知识排除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

A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 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财富日益分配不均,B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关键“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 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结合全球化下的问题来选择答案。

易错点

经济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的,C项错误;A项对材料解读片面;D项不符合史实。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

A人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B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C陶片放逐法加强政治监督

D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即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进入统治机构,同时又有可能被统治。结合雅典的民主制度,实现的是轮番而治,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才会产生题目中的现象,D项正确。

考查方向

雅典民主政治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实现了古希腊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再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来判断即可。

易错点

在古代雅典是是公民政治,而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不是“人人”,A项易错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两则漫画,图一为苏联漫画,漫画标题为美国最新战车(1947),图中文字是财政贷款。图二为英国漫画,漫画中一个英国妇女脚踩着两只高跷,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 STANDARD OF LIFE(更美好的生活)”。

图一 图二

15.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选择其中一种意图进行评析。(12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不同:图一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图二肯定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评析:图1,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通过给西欧各国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共产主义,巩固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图2,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解决了一些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推动了西欧联合。

解析

第一小问不同,可以从漫画的出处分析,苏联漫画指出其实质,美国漫画指出其客观作用;第二小问评析,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可以从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分析,其本质是为了遏制苏联,巩固其霸主地位;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则可以从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评析,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考查方向

二战后美苏的冷战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材料的漫画解读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意图结合相关知识来加以说明即可。

易错点

对漫画作者设计意图解读错误,不能解读出漫画的信息,不能把漫画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4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9分)

17.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推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实践经验;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根据各类学堂的设置这一栏可得出学制系统完整;根据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可得出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根据高等学堂培养目标“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和实业学堂培养目标“其学专求实际”可得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高等大学堂培养目标可得出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解读出是清末新政,然后根据此时的政治上的民族危机、经济上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近代教育的奠基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及科举制本身的弊端来思考。

易错点

不能根据材料解读出是清末新政的相关信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整体时代特征把握不准确,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突出教育的渐进性与差异性。

解析

应结合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迁移所学知识即可。政治上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末新政”的实行,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上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等。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

解题思路

本题只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全面归纳材料的信息即可。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概括不全面,不会归纳和概括材料语言。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不仅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每年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等。日本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多数亚洲受害国,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台尔察尼在《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6分)

19.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态度: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被国际社会重新接纳;有利于地区稳定,缓和国际局势。

解析

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可概括出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还可以从德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二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准确解读材料来概括态度;影响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要从对德国、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来入手即可。

易错点

态度一问,对材料解读和概括不全面;影响一问,不能从世界的角度来思考对世界影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成因: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解析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概括出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从材料二中“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等信息概括出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从材料二中“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等信息概括出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从材料二中“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考查方向

二战后日本对战争的反思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日本本身的经济和意识、美国的庇护、亚洲国家的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角度解答。

易错点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有效信息,对成因思考和解答不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3.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作用。(12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协调各地区、各阶层利益冲突;强化了儒家伦理、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限制了人口流动。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等能够得出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能够得出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能够得出以家庭为本位的特点;根据材料“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社会功能多样的特点。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所学科举制的影响,可以得出推动选官的相对公平;从科举制的服务对象来看,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一“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和限制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影响政府采取相对封闭的户籍制度,推动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

解题思路

注意准确解读和归纳材料,注意概括和归纳要点;在回答“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作用时要注意从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人口流动等角度入手。

易错点

材料文字阅读量较大,对材料要点解读不全,不能全面概括材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新变化: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与国际接轨;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体现人格平等。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能够得出解除人身束缚;根据材料二“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能够得出突出私权保障的变化和体现人格平等;根据材料二“《户籍法》”“《临时约法》”等规定能原因:够得出户籍管理法制化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户籍制作为政治制度发生变化首先应当考察经济因素,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的发展问题;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得出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清政府《户籍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能够得出政府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期,世界多元化的思潮传入中,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也传入中国。

考查方向

20世纪中国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归纳变化;原因要注意从国内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入手;国外从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来入手,最后注意根据材料解读出社会治理近代化。

易错点

不会把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对变化归纳和概括不全面,原因中缺乏对问题整体思考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材料 曾纪泽(1839-1890年),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20.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9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张:反对闭关锁国;主张重视商业,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团结一致,与外商争利。

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

解析

主张一问,根据材料“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 “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于事情者也。”、“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主张。背景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思考。

考查方向

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

解题思路

本题只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全面归纳材料的信息即可。背景注意结合民族危机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产生解答。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概括不全面,不会归纳和概括材料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评价:体现了曾纪泽的爱国主义精神;适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对西方富强的认识停留在表层,没有从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挖掘。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解答即可。进步性可以从爱国主义精神;适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思考;局限性要从其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而没有深入学习政治和思想角度解答。

考查方向

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解答即可。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识曾纪泽的阶级属性,不能对人物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来全面认识和评价人物。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