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 语文 (浙江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纠葛(ɡé)     瓜蔓(màn)

牛皮癣(xuǎn) 为(wèi)虎作伥

B惬(qiè)意 觊(jì)觎

蒙(mēnɡ)蒙亮 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 压轴(zhóu)

一溜(liù)烟 间不容发(fà)

D豆豉(chǐ) 箴(zhēn)言

轧(zhá)马路 开门揖(yī)盗

正确答案

B

解析

A.“蔓”应读wàn。C.“轴”应读zhòu。D.“轧”应读yà。

màn :延、蔓草难除 wàn:藤、瓜蔓mán:菁(jing)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容易误读的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解题思路

误读主要有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和习惯性误读、方言误读等,方言区考生尤其要注意。本题选项中有多音字、形似字、形声字几种情况。辨析的时候可以以义定音、明性定音、语体定音或者特例定音的方法,识记的时候采取 “记少不几多”的原则。

易错点

所选形声字,由于受声旁或有相同声旁汉字读音的影响,可能导致误读。多音字由于识记不清导致误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重复赘余。“妇孺”,即“妇女和孩童”,删去“及孩童”。C.句式杂糅。删去“为……吐槽发声”。D.主语残缺或偷换主语。在“被称为”前加“这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可采用语法分析法,寻找句子中的一些特殊标志帮助分析判断。

易错点

B项容易忽视语义的重复;D项容易忽视主语要一致的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著,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汉字错误,无外乎音近或形近而误。因此,必须仔细辨析词语的含义。A.“幅原”应为“幅员”。幅,宽度;员,指周围,合起来指疆域。B.“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鹊,起飞具有突然性;雀,多蹦蹦跳跳。用“雀”显然不当。D.“弃若蔽屣”应为“弃若敝屣”。敝,破旧之义;蔽,蒙蔽之义。显然只能是“敝”。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重点关注常用的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成语,其错因,无外乎音近或形近而误。因此,必须仔细辨析词语的含义

易错点

浙江卷要求在更广阔的语境中搜寻出错别字,考生容易受到句子其他文字的干扰,增加了难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正确答案

B

解析

A.何况:用反问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B.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或物等。据语境“省吃俭用”,显然应用“节余”。C.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词语前后的语境必须认真分析,再作出判断。B项句中明确表明是“省吃俭用”,所以,应该用“节余”,而不是“结余”。

易错点

对“结余”“节余”词义的差异分辨不清,“节余”,一般指因节约而剩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据空缺处后一句中的“上面”一词推断,显然是指“石头上面”,所选句子的主语应该是“石头”,故排除A、C两项。D项的“是”进一步强调主语为 “石头”及其特征是“磨光了的”,与雨季的长了苔类形成更鲜明的对比,放在空缺处比B项更加恰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上文,根据主语/话题一致的原则,在结合下文语境,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不明白强调主语及其特征是“磨光了的”,容易误选B项。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3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解析

本题题干已明确指出答题区间为文章第3段。分析第3段内容,扣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服饰,选择合适的词语对捡烂纸的老头的形象进行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的能力。

解题思路

阅读第3段相关内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服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易错点

简单抄袭原文,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每点2分)

解析

让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这一具体的场景描写,实际上是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使小说情节显得真实可信;也使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文体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可从情节内容和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情感态度方面考虑作答

易错点

对这一场景分析缺乏理性和条理,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每点2分)

解析

画线部分为文章第6段,紧承第5段的内容,交代了“打架”事件的结局。具体分析句子可知,画线部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使情节富有戏剧效果,又凸显了人物性格。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和“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重点语段的赏析应在表达技巧以及效果作用方面思考。

易错点

误把赏析当做解释含义来做,找不准角度分析。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文章结构安排上的好处,作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平时积累,注意调用一些常用术语,如“营造……氛围”“为……作了铺垫”“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等。选用正确的术语,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道题可分两部分思考,其实是问开头和结尾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属于作用类题型。

易错点

不能转变思维去思考,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

本题要求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读文章不难发现,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塑造看似微贱却也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小人物,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表达人文关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道题属于人物作用类题型,这类典型人物往往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要结合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大方面 。

易错点

简单分析人物形象,不能结合主题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 。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坎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

D力不赡耳 赡:足,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 是 郡 将 欲 楼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 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冲:要冲,军事上或交通上的要地。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可采取代入检验法,结合文中语境一一排除。

易错点

C项易望文生义导致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也:都是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表感叹语气。B.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之:都为助词。表句中停顿/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可采取代入检验法,将课本中熟悉的义项带入本文句子中,一一排除,挑选出最能使句子通顺的一项,还可以采用标志法。

易错点

没有弄清用法与意义的关系,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意用法,导致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错,这与原文“孰不知学之宜葺”相矛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的能力,更是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各个选项,确定它在文中对应的区域,然后将两者表述内容一一比对,检查选项的说法即内容与文中是否一致,最后分析对文章作赏析性质的选项。

易错点

D项涉及文章的赏析,让人不宜把握。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解析

“先是”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是”后面显然要断开。“郡将欲楼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断开。“侯”指人,根据文意可知,其应放在句首,“侯”前要断开。又因为“命”“辟”是王侯秬的两个动作,其间应继开。“凡……”,“无……”构成两个分句,自然要继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理解大意是断句的前提,再结合一些特殊标志如主语(名词),虚词,结构特点等来辅助判断。

易错点

没有弄清人名“候”及其行为动作,导致断错。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当初王秬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乱作为忧患。

解析

注意要逐字逐句去翻译,尤其是关键字词要翻译到位如(1)“略”“孰”各1分,大意1分。(2)“始”“尝”“已”各1分,大意1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还句入文,结合文中语境,推断大意,然后逐字逐句翻译,以直译为主。

易错点

考生一般只求大意,容易遗漏重点字词的翻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automatic counterpart),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

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

他人将如何理解?(F.尤契夫)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选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密切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比内部言语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阵词的雨点洒下。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D言语表述时需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来。

10.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对应的信息区在第1段。原文说“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可见,选项中“内部言语功能”与“内部言语”两个概念大体上是等义的。在此基础上思考,原文的信息可转换为“内部言语功能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因此,“内部言语功能”就不是“与外部言语相对”的。联系全文思考,作者认为,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方面“就是思维本身”,“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因此,外部言语可与词语直接对应,内部言语则不能直接对应,即本题C项所表达的意思,这就进一步证实A项的理解错误。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对于该概念的观点。

易错点

考生可能不理解“内部言语功能”与“内部言语”两个概念大体上是等义的,对于作者的语言不能很好理解导致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由原文第1段中“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与第2段中“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可以推知,“思维”并不是“言语思维”。B.与选项内容对应的信息区在第3段。原文中的“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是一个比喻句,“思维”是本体,“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是喻体。选项把“乌云”当作喻体,理解错误。既然前提已错,推断的结论必然荒谬。C.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涉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甄别两者表述及意义是否一致。平时要注意这类题常见的错误类型,比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因果错误(果强加因)、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混淆是非等等。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从而错误C项存在因果关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②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③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

解析

解答本题,应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思维要靠言语来表达,但言语在表达思维时具有局限性,不能完整地直接传达出思维的全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在文中找到作者在阐述此问题的主要观点,正确理解,分点概括。

易错点

没能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知识简单照抄原文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浔阳月色”入手,分别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和“月色”这个意象,结合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识记和理解,寻找与这两个词分别相关的诗句。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

紧紧抓住“浔阳”“月色”,结合对《琵琶行》课文的理解,寻找相关诗句。

易错点

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要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

本题题干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解题时,应具体分析上下片词句的意思,找出描写琵琶演奏的词句,分别概括出上下片的描写角度即可。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吕”和下片中的“洗耳”听、“似醉还醒”可知,本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

解题思路

紧紧抓住描写角度度分析,具体如上面解析。

易错点

无法紧扣描写角度,只做相关诗句的简单翻译。

【相关赏析】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浩然之气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对《孟子》中相关语句的识记与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对《孟子》中相关语句的识记与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一则可能不能读懂文言语段,二则对课文不熟,都可能导致填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解析

解答本题,应重点分析画线句。由画线句中的分号可知,画线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知言”和“养气”进行了解读,抓住关键词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划线句子,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简单、恰当的词语分点概括两方面的功能。

易错点

简单照抄原文或翻译,不能准确概括。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26.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文显其品动人心

一考生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运用恰当。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解析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类的材料作文题,要求谈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二元”,即“作品的格调趣味”和“作者的人品”,我们可将其简化为“作品与人品”。两段材料引出的观点就是每段末“这意味着”后面的话。如果认为这两个观点“完全相反”则是错误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并不排斥“背离”的情形;“可能是背离的”也并不排斥“一致”的情形。只有在去掉“应该”“可能”这两个词之后,观点才“完全相反”,但去掉“应该”“可能”之后,就跌进了绝对化的陷阱,成为谬论。所以读题,思维一定要精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中的“此”,显然是指两段材料段末“这意味着”后面的话。这就对文章的立意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考生可在“应该是一致的”和 “可能是背离的”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写作,也可以综合两种观点辩证分析。“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可以说对文体也作了规定,最适合写成论述类文体。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易错点

部分考生容易将观点绝对化,陷入绝对化的陷阱,成为谬论。另外,这也是一到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可能有考生脱离材料本身,另找话题泛泛而谈,没有完成作文中指定的写作任务。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自选模块试题

题号:01  科目:语文

“《论语》选读”模块 (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请回答27-28题

题号:02  科目:语文

“外国小说欣赏”模块 (1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个这么丑陋的人竟然去保护这么一个不幸的人,伽西莫多竟然搭救了一个判了死刑的姑娘,这是多么动人的事!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两个极其不幸的人在互相接触,互相帮助。

胜利的几分钟过去之后,伽西莫多便急忙举着那个姑娘走进教堂里面去了,喜欢一切大胆行为的群众用眼睛在阴暗的本堂里寻找他,惋惜他这样迅速地从他们的欢呼声中走掉。忽然人们看见他又出现在有法兰西历代君王雕像的楼廊的一头,像疯子一般穿过楼廊,双臂高举着埃及姑娘,喊着:“圣地!”人们又大声欢呼。他跑遍了楼廊,又钻到教堂里面去了。过了一会,他又出现在最高的平台上,仍然双臂高举着埃及姑娘,仍然在疯狂地跑,仍然在喊:“圣地!”群众再一次欢呼起来。最后,他第二次出现在放大钟的那座钟塔顶上,仿佛是在那里骄傲地把他所救的人给全城看,他那别人极少听到而他自己也从未听见过的响亮的声音,狂热地喊了三遍:“圣地!圣地!圣地!”喊声直冲云霄。

“好极了!好极了!”群众也呐喊着。这巨大的欢呼声,传到河对岸格雷沃广场的群众那里,也传到仍然盯住绞刑架在等待着的隐修女的耳朵里,使他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请回答29-30题

27.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

29.分析画线句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并概括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指出文中“群众”的行为,分析“群众”的心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仁者使人爱己:仁者让别人爱自己。②知者知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

解析

抓住关键词:“使”,义为“让”;前一个“知”,通“智”,“有智慧”之义,后一个“知”,义为“了解”。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通过语境推断句子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

易错点

对于②知者知人,不清楚前一“知”为通假字而理解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与子路和子贡相比,颜回对“自知”和“自爱”的理解,重在自身修养。孔子认为自身修养是人的更高追求。他教导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要他们知人、爱人,但更赞赏曾皙“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以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整体把握这些材料,明确孔子的观点,找出子路、子贡、颜渊三人回答的不同点,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解题思路

如上

易错点

不能正确把握孔子的观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叙述者直接表达对小说中的人与事的看法。②伽西莫多因丑陋而被社会排斥,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而判了死刑,作者对这两个互相帮助的弱者表达了同情和赞赏。

解析

小说中采用第三人称可以客观的评价这件事,作者也可以冷静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要回忆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有哪些,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作答。

易错点

简单的用相关套话作答,不能结合文本分析。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行为:用眼睛追寻伽西莫多的行踪,不断为他的勇敢行为呐喊和欢呼。②心理:看热闹的围观从众心理;对伽西莫多营救姑娘(爱斯梅拉达)的行为惊讶、激动与赞赏;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紧扣“群众的”行为和心理,“群众”行为不难概括,心里方面要结合主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筛选、分析和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要找到文中相关语段的描写,然后紧扣“群众的”行为和心理,从两个方面去概括

易错点

有的考生将行为和心理混为一谈,没有分点作答,答案没有条理。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4分

6.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 。说明: (2分)

(2)孙冠群,字 。说明: (2分)

正确答案

(1)玉成 “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解析

要理解“璋”是一种玉器名,那名和字之间的关系就很清楚了; “冠群”与“谦之”意义的关联比较明确,不难解释。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而古代文化常识是阅读古代诗文(包括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实际上也涉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分析

解题思路

考生首先识记并要理解名和字的意义,在从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等关联方向思考,不难做出解释

易错点

考生或没能记住两人的字,另外不理解“璋”的意义可能就无法对名和字的关联做出合理解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正确答案

(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解析

结合图表内容及数据不难判断是浙江与全国在阅读方面的比较,标题要能概括这一主要内容;结论一定到通过数据比较得来。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再用准确、简明、得体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易错点

混淆图表内容与结论的关系,回答结论时简单概括图表内容,导致错误。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我最怜君中宵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试手,__________。(辛弃疾《贺新郎》)

正确答案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4)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补天裂

解析

本题的默写内容前四小题均出自2015年浙江《考试说明》附录1中《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规定的默写篇目,最后一题出自选修教材。可以结合自己平时背诵情况在五道题中进行选择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的能力。

解题思路

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句,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回忆原文内容

易错点

句中多有易混、易错字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