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衡水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间有光

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他就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

17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以前中状元还难。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年6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1949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

50岁以前,他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但周有光不竟从理科的经济学跨到文科的语言学,重新出发。

1955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往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当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85%都是文盲,文化不提高,国家怎么建设?我本身是搞经济学的,研究语言、文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可当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领导却让我转行。”说起这段经历,周老还哈哈大笑:“我对领导人说,我是个外行啊,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周老的谦辞。长期以来,周有光名声在外,素有“周百科”之称,精通多门外语,发表出版了许多和拼音、文字改革有关的论文,早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随后那三年,在周老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1958年正式创定汉语拼音方案。周老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不过,“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50岁以后,他认认真真搞语言。

60岁退休之后,周有光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乐此不疲地搞起了创作。周老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思考引发写作。他的作品探讨现代化、全球化、中东局势、印度经济、人权保护、公民意识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问题,且见解深刻独到,常引起社会关注,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对他来说,退休只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而已。82岁,周老学习使用电脑,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完成《朝闻道集》,105岁开始玩微博,110岁时仍有《逝年如水》和《从世界看中国》两本新书问世。据统计,周老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他的粉丝很多,得知老先生百岁之后仍可以每月写一篇思想深刻但语言平易的文章,更加惊喜感佩。

有人说,他一生好比人家的几辈子。

除了学术和创作,他的爱情婚姻也很值得大书特书。在近70年的婚姻中,他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周有光说古代讲举案齐眉,而他与夫人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叫“举杯齐眉”。他说:“这个小动作好像是玩儿,其实有道理,就是说夫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要敬重对方,双方才会和谐愉快。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婚啊,一些人结了婚就不尊重对方了,那么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就吵架离婚。家庭不愉快其实是很痛苦的。你下班回来,家庭愉快,就会得到很大安慰。”

一直到张允和去世,他们的日常就是形影不离:要么就是张允和给周有光翻书,要么就是周有光带着张允和出门赏花,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握着手才好。2002年8月,93岁的张允和重病在床,那个特殊的早上,张允和是握着周有光的手离开人世的。

张允和去世之后,周有光把之前举杯齐眉的地方,两个椅子一个茶几换成一个沙发,他每天晚上在沙发上去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而且,他时常还会写信给张允和,而落款永远是“人间周有光”。

周老在107岁生日时曾开玩笑说:“上帝太忙,竟把我忘了。”如今,上帝还是想起了他,终于收回了人间的这束神奇的光。

相关链接

2 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②周有光105岁时曾说:“我的一生是很普通的,我也是个平凡的人。”

4.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这是一篇典型的“他传”,以叙述传主的求学经历和家庭生活为重点,略述其学术成就。

B周有光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美国留学,在抗战胜利后选择回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C虽然周有光在语言文字领域是个外行,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8年正式创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D周有光退休之后,搞起了创作,有《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20多部作品出版,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A标题“人间有光”,一语双关:既表示人间的周有光先生,也有赞美周有光的意思,他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犹如照亮人间的一束神奇之光。

B周有光一家移居苏州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否则他难以考取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更不可能选择学习经济学。

C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有违周有光提出的“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的观点,存在一些有待弥补的漏洞和遗憾。

D周有光“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这思考引发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语言平易,且常引起社会的关注。

E在近70年的婚姻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形影不离。后来,虽然夫人已逝,但周老每天依旧写信给她,且不再回卧室过夜。

6.周有光先生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概括。(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叙述的重点是学术贡献和创作成果,以及爱情婚姻。B.“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他是抗战胜利后才去美国学习的。C.周有光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他的谦辞。

考查方向

考查文学常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内容的细节,结合题目仔细辨析。

易错点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偏差,造成选择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B)周有光考取大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经济学专业也不是因搬家而做出的选择。(C)原文是“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汉语拼音方案也不违背周老的主张。(E)并非每天都写信给他的夫人,而是“时常”。

考查方向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内容的细节,结合题目仔细辨析。

易错点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偏差,造成选择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勤奋好学;(2)爱国报国;(3)谦虚;(4)重情;(5)认真。

解析

全文都是介绍周有光先生的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很容易概括出来周有光先生的良好品质,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即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思路

先理解文意,然后筛选信息并概括。

易错点

信息概括不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丁家斋

孙方友

①北下街位于陈州城西南角,南起西关大街,北至朱家街。很早的时候,北下街就是回族群居的老街,到了清朝年间,回族聚居点不断由城内的“回族巷”向西扩展,北下街一带回民不断增多,只是少了一个清真寺。清末时,居住在西大街的沙、马两家富户捐资,在路西搭了个席棚,称为“经房”,回民们开始就近在此礼拜。直到1920年,回教徒才开始集资筹建清真寺。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回民围寺而居,形成了较大的回民区。

②清末民国时期,西关大街的商业繁盛,也给北下街的回族同胞带走了商机。他们纷纷做起清真风味小吃,而且很快形成了气候,打出了名气。如豆沫、羊肉胡辣汤、牛骨髓油茶、绿豆糊涂、羊肉水煎包等各有特色。名气大的有盖家“宝隆铺”的小苏肉、牛肉丸子,马家烧饼,白家豆腐脑儿,丁家斋八宝莲子粥。

③白家豆腐脑儿配有煮熟的咸黄豆、酱胡萝卜、、黄瓜丁、酱油盐卤和适量的卤汤,卤汁鲜美,豆腐软嫩,色泽明快,老少皆宜。丁家斋八宝莲子粥是用江米、薏仁米熬制而成,吃的时候,每碗现加糖莲子、糖百合、瓜条、葡萄干儿、桃仁、杏仁、瓜子仁等多种果料和白糖桂花。糯甜、味香、爽口,且又营养丰富,颇受顾客青睐。

④传说掌柜白福祥的嗓音非常好,他站在店前一声吆喝,顺风能传到朱家街。白家和丁家的店铺挨着,席棚相连,白福祥年过古稀,身板硬朗,还能站坛前卖豆腐脑儿。丁家的老主人丁百仟已过世,接班的少掌柜丁海是丁百仟的三儿子,进铺子当掌柜的那一年才21岁,熬粥配料已很内行

⑤与白家豆腐脑儿相比,无论制作方法和配料,丁家斋的八宝莲子粥皆属“贵族粥”,就是说,是有钱人喝的。由于它配料高档,卖价也高.当时一碗豆腐脑是一文钱,而莲子粥就需十文钱。所以前来喝粥的客人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为能与“贵人吃贵物”配套,丁家的铺子也比较高档一些:八仙桌、石鼓凳、明窗亮几。“丁记八宝莲子粥”的招牌据说是当年丁海的爷爷专请名人写的,花了50两银子。与丁家相比,白家就显得寒酸:低桌子,小矮凳,而且又破又旧,油腻腻的样子。又由于所卖的是价格低廉的大众食品,前来喝豆腐脑儿的人也多是引车卖浆之流。对这种人,低桌矮凳自然也就可以了。每每开张,摆在街边处,上面搭卷棚,给人一种很临时的感觉。前来吃饭的人也多是慌里慌张的,全不像进丁家斋喝八宝粥的客人那样把吃饭当成了某种享受。

⑥这样,丁海就有点儿看不起白家了,觉得白家太“下里巴人”,与他们为邻总有点儿掉份儿之感。开始的时候,他还有点儿顾及父辈们的交情,每天早晨开张还时不时向白老板打声招呼,可后来就很少正眼朝白家卷棚瞧了。为能抬高自家的身价,丁海开始装修门面。他花钱将店门重漆一遍,门前的走廊间原来是砖铺地,现在换成了大理石的。店门两旁还放了两尊青田石狮,又摆了几盆时令大花盆。为与花盆对称,还在屋檐下挂了四个山东莱州的红绣球。如此一翻新,丁家斋更加“阳春白雪”,更让白家显得寒酸。

⑦可是,让丁海不解的是,他如此这般非但没引起白福祥的不满和嫉妒,相反他还非常高兴似的,每见到丁海就禁不住由衷地祝贺,而且能让人看得出那是一种真诚与善意的祝贺,毫无虚伪之处。这就让丁海有些犯难,丁、白两家店铺相邻,世代友睦。他原以为自己如此朝“贵族化”发展能引起白家的忌恨,然后搬迁或将店铺转让于他,那样他就可以再将铺面扩大,使丁家斋彻头彻尾变成“阳春白雪”,专赚富人们的银子。不想白老汉如此死脑筋,自己如此“欺负”他,他还表示由衷的祝贺,仿佛丁家的生意是他白家的一样,跟这种毫无野心的人为邻,除非辈辈平庸下去,决不会有大的发展。

⑧曾有那么几天,他看白家一直无动于衷,心想你不搬我搬,可又一想,回族巷是小吃一条街,如果离开此黄金地段生意肯定会受损不说,自己花这么多钱不是白装修了。更令他不可解的是,白家的生意非但没因他的“贵族化”而减弱,反而越来越红火,自家的生意反而不见长进,某些时段还仿佛不如以前。

⑨一天,他按捺不住,向“宝隆铺”的盖老板求教。盖老板开初不愿说,逼得急了才笑了笑,说:“丁老板,你别忘了,车有车路,马有马道,你赚的是贵人的钱,而白老板赚的是穷人的钱,可天下还是穷人多呀!”丁海一听,恍然大悟。自己一心想赚富人的钱,而北下街的富人就那么多,再加上北下街本来就是小吃一条街,人家真正有钱的人压根儿就不朝这里朱。你把店铺打扮得再贵族化,可在人家眼里你的整条街就不够格儿!人家去的是闹区的大饭店,要的是档次。

⑩后来,丁海的生意越来越清谈,门台一高,穷人不敢进,富人不愿来。再后来,终于撑不住,就将店铺盘了出去。可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接他家店铺的不是别人,而是卖豆腐脑儿的白老汉。

(选自孙方友《陈州笔记》,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利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就交待了陈州城北下街的典型环境,它南起西关大人街北至朱家街,很早就是一条回民聚居的老街,暗示丁海生意越发清淡并最终关门的结局。

B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北下街清真风味小吃,先概括介绍其品种及特色,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后重点描写了白家豆腐脑儿与丁家斋的八宝莲子粥。

C生意清淡之后少掌柜丁海前去请教宝隆铺盖老板,盖老板起初并不愿说破个中原由,他怕说出实话伤了丁海的自尊,可见盖老板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D小说题材具有浓郁的地域与民族特色,语言质朴自然,主题鲜明突出,深得中国传统小说的韵味,文中大量的内心独白很好地表现了丁海的个性特征。

8.小说中白福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9.白老板在丁老板装修门面后不怒反而道贺,最后又接手他盘出的店铺,小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暗示丁海生意越发清淡并最终关门的结局”错误;(C)“心地善良”错,应该是老成世故或城府很深;(D)“内心独白”错,⑦至⑩段运用的是大量心理描述。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题思路

而对于考生的看法,看似开放,实则要着眼于文本。首先要阐明考生观点,再结合文本和现实进行陈述。

易错点

对文章深层次的解读不到位,选择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年过古稀却身板硬朗,店前一声吆喝声音能传到朱家街,是一个精神饱满的人;②遭人挤兑仍真诚祝贺,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③立足现实,生意红火,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5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解析

只有梳理文本,不难概括出作者的形象特点,所以要认真阅读,筛选信息。并且要分析。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要着眼于文本,分点答出即可。

易错点

要点概括不全面,不准确,缺乏必要的分析。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可增强小说情节的可读性。使情节逆转,波峰迭起,摇曳多姿,从而吸引读者。②可凸显小说的主题。丁老板装修门面想损人利己,结果是生意清淡关门盘店;白老板宽厚待人诚实经营,结果生意兴隆事业发达,这就凸显了经商有道亦有德的主题。③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白老板被人挤兑后不怒反贺,其为人宽厚、大智若愚的个性得以显现;丁老板损人利己后满脑困惑,其狭隘自私、目光短浅的个性得以显现。④充满耐人寻味的悬念效应。受人挤兑不怒反喜,装修门面生意转差,这自然有悬念效应;而接手丁家斋的竟是白老板,这自然又激发读者去深思。(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题目涉及小说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一种开放性试题,但又不能抛开文本,要在结和文本的基础上作答。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而对于考生的看法,看似开放,实则要着眼于文本。首先要阐明考生观点,再结合文本和现实进行陈述。

易错点

将半开放的题目回答成全开放题,是此类题目的答题禁忌。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描写了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的景象,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于大好春光。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15.词中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C).应理解为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或春水如葡萄之色,而非“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D).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考查方向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题思路

对诗歌而言,包括诗歌的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全面理解诗歌。

易错点

对诗歌诗歌深层次的解读不到位,选择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

此题涉及到诗歌的内容和结构,从全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变化的,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是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学生赏析诗歌时,要先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做相应的分析。

易错点

读不懂诗歌,分析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 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发展到高峰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并关注题干中一些限制性词语。

易错点

考生不能认真对照文中句子的含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和原文表示范围的词。

易错点

不能从文中找到关键性词语,容易产生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从而忽略无中生有的文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 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

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得到皇帝的认可。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5分)

(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找出断句的标志,或者按照句式的特点断句。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然后依次断开。做这类题时,可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开的地方,要善于找断句的标志性词语,或者参考句式。

易错点

理解文意是关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改为“平辈或尊辈”

考查方向

古代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根据了解的古代文化常识,找出表述错误之处,或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古代文化常识识记较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

考查方向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题思路

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易错点

文言文细节读不懂,造成错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2)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王安石几乎罢免完了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官员),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很久以后,过了很长时间),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

解析

(1)(给分点:当国——掌管国政    注措——措置,安排   大抵——大都、大致   祖——效法、尊崇,句意1分。)

(2)(给分点:中外——朝廷内外,儇慧——浮浅慧黠,  洎——等到, 岁余罢——被动句,句意1分)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解题思路

关键是找出句子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和句式,按照“直译为主,意义为辅”,的方法。

易错点

一些学生只翻译大体意思,不能准确翻译出重点字词。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 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 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经常适量运动,能使我们体内淤积的废气得以排散,血脉得以流通,人体就不会生病,这和户枢不蠹是一个道理。

② 面对持刀挟持乘客的暴徒,公安干警并没有冲上公交车暴虎冯河,而是巧妙周旋,经过四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暴徒擒获。

③ 若没有滕王李元婴到了洪州之后的破竹建瓴,怎么会有后来名垂青史的《滕王阁序》?自然也就不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

④ 吴勇同志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朝乾夕惕,愣是带领职工把一个面临破产的企业挽救回来。

⑤ 当站在秦淮河边的时候,你是否有了“往事越千年”的感慨?曾几何时,六朝古都的繁华引发了多少诗人的感慨,现在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⑥ 时下很多年轻人崇洋媚外,对中国茶有偏见,认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宁愿成天抱着咖啡,也不愿意喝茶一口。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户枢不蠹: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②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可用作谓语。③破竹建瓴:比喻所向无敌,不可阻挡。此处属望文生义。④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⑤曾几何时:形容时间没过去多久。此处与句意矛盾。⑥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指具体的人。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语境,结合成语的含义,选出使用正确的成语,可以适当地使用排除法。

易错点

不理解成语的引申义,造成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奥斯卡金像奖自设立以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了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

B总计九千元的爱心捐款,不仅解了赵琴的燃眉之急,而且帮助她找回了生活的勇气,使她心中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C“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词,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缘于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甜美的忧郁”的境界。

D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正确答案

B

解析

(A).语序不当,“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反映了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应互换位置,这样才构成递进关系。(C).成分赘余,“原因之一”和“缘于”语意重复。(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目的”。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题思路

用成分分析法进行辨别,按照一定规律分析。

易错点

不会进行语法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奋斗,  ①  不同于西方  ②  靠内部的工业化,  ③  靠对其他国家的殖民和掠夺崛起;  ④  不同于其他许多经历过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曾经完全丧失了历史的连续性,被迫在经历了完全的殖民化过程后再独立。中国  ⑤  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⑥  它的历史的连续和现代化的国家转型一直在持续。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第②和③处是递进关系,选“既……又”,④和①表并列,选“也”,⑤⑥表转折关系,选“虽然……但是”

考查方向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应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上下文文意进行推断,确定使用哪个词语。

易错点

掌握不准虚词的用法,判断不准。

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 分)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①      。韩国、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也曾模仿过欧美国家,但很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原创型品牌。②          ,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经济发展放缓,模仿了将近三十年之后,中国人才还是原创能力匮乏,中国制造还是处于U型价值链的中下游,这就需要追问中国现行教育机制的弊端,究竟是中国人愚蠢,不会创新,③          

正确答案

①模仿(或山寨)他国产品尚可理解

②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③还是现行教育机制不允许(或不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存在?

解析

从全段来看,是说创新问题,第一处从后面“也曾模仿过欧美国家”可填模仿尚可理解,第二处是一个总述句,是说创新性人才的问题,第三处是一个选择疑问句,结合前面的意思,是追问现行教育能否培养创新性人才。

考查方向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

只要根据前后语境,表达出相应意思,从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就行。注意句式和字数。

易错点

内容不连贯。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正确答案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黑云压城城欲摧

解析

准确理解语境,结合积累的名句,准确填写。

考查方向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

解题思路

加强名句名篇背诵,并理解文义。

易错点

不理解语境要求填的语句,造成错填。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1.下面是福州市教育系统“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的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正确答案

示例:本次“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在街心公园义务写春联,在十字路口和公交车站进行交通文明宣传,走进社区与养老院关怀慰问老人,所有活动结束后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要求,酌情给分。信息遗漏、字数超出、语言无序等,酌情扣分。)

解析

这个构思框架图是“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在街心公园义务写春联,在十字路口和公交车站进行交通文明宣传,走进社区与养老院关怀慰问老人,最后再做好宣传报道,把这些意思表述完整即可。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这是一种构思框架图的图文转换题,涉及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做这类题时要先按照构思框架的结构分层,然后表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注意图中的各个要素不要遗漏:参加对象、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准备工作、最后结果等。

易错点

表述构成要素不准确、全面。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为解决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在学校门口长时间占道、乱停乱放的问题,采取了多种办法,效果均不佳,最后只好与交警部门联合行动,对凡停留超过15分钟及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拍照和抄牌,随后将相关家长名单及车牌号码发到家长群中,并要求相关学生督促家长改正,还将此违规现象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学校门口的停车乱象得到解决。对于此举,有人拍手称赞,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例文:                       

 外法内儒治乱象

针对私家车为接送学生而长期占道且乱停乱放问题,学校与交警联合行动,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使乱象问题得以解决。对此,各方反应不一。而我认为,学校此举虽稍有不妥,但总体上彰显了我国外法内儒的治事精神,可点赞表扬。

私利犯公,则法护公益。公与私的利益冲突一直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时候,谋取私人利益并不能算是一种错误,但若是为私利而害公益,则可视为不当之利了。试想,若人人为私,公益何在呢?个人的利益最终又如何保全呢?父母爱子,以私家车接送本也无可厚非,但众人皆以车送人,造成学校门口拥堵,严重妨碍他人正常出行,则此事已属违规行为。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办法来缓解,但并无效果,之后才不得不联合交警采取行动,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了。

法不行,则信不立。或许有人会说,都是为了送孩子上学,如此强硬,实在太过于冷酷无情。但早在战国时代,商鞅徙木立信就指明了法的特征,即法律法规从一“出生”就具有公信力和强制性。如果人人都为私利犯公,以为所犯不过小错误,父母何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人人都以逃避法律约束为得意之举,法律的权威如何能够保证?社会的发展如何能稳固有序?如果我们为了接送孩子上学方便,能够心安理得地违法,还振振有词地试图商量法律法规这一底线,那在别的领域,是否还会有为了各种“方便”而大开法律后门呢?

以人为本,儒顾人心。法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但过度使用往往可能会伤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以,在讲求以人为本,和睦相处的今天,我们仍需坚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并以此来缓和人际冲突、家校冲突。而关于私家车的乱停放乱放问题,学校联合交警使用法律法规来解决,是可以被理解和支持的。但将此事中违规家长的姓名和车牌公布于家长群,且把家长违规与班级管理挂钩,实有不妥之处。一方面,学校的行为有可能已经侵犯了家长及其孩子的隐私权。另一方面,此举让孩子承担了太多外界压力,可谓不智。激化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过于功利而缺乏人文关怀,可谓不仁。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的处理,单靠法治则过于粗暴,单以儒治则显得懦弱。而内儒外法,既规范了秩序,又照顾了人情。如此,还学校一片安宁,还社会一份和谐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解析

(一)私家车在学校门口长时间占道、乱停乱放;私家车主确实做错了

(二)采取了多种办法,效果均不佳,最后只好与交警部门联合行动;学校的行为可以理解,一个副词“只”渗透出学校深深的无奈

        (三)①拍照和抄牌,正常执法,算合法操作;

          ②公示姓名和车牌于家长群,“公示”的方式有待讨论,是否“合情不合法?”;

          ③督促私家车主(家长)整改,无可厚非,督促也是敦促;

          ④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

        (四)问题解决。争议点:到底是看结果还是看方法?因为“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一是赞同学校的做法,不仅创新而且实用,起到了良好的管理结果,在管理、教育方面取得了效果,即纠正了家长的乱停车不文明的行为,又通过班级评比教育了学生,起到了家、校、社会联动,全面教育和管理的目的。立意可以从“创新管理”“协作共赢”“教育互惠”等方面去考虑。

二是反对这种做法,毕竟学校管理,班级评优不可乱挂钩,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纪,不可逾越,家长校外门口停车问题应该依照交警部门的条例管理,这与班级评优风牛马不相及,虽然后来停车乱象有改善,但明显家长考虑的角度是孩子,而不是法规。立意可以从“人情与法规”“教育与发展”“管理得当”等。

 三是理解这种管理措施,但还需要改进,从长远看,文明停车等行为不能仅依靠这些方式去应对,而还是要回归到法律,文明行为的教育,养成上来,甚至更高的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的提高上来认识,当然管理部门(交警)也要有所作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共处。立意可以从“文明、和谐、素养、教育”等考虑。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易错点

部分考生不会抓材料中的关键词,立意出现偏差。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