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九江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全部来自氨基

C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D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O元素,占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C元素,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是因C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

C、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有些是固醇类或氨基酸的衍生物,C正确.

D、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发育阶段,细胞代谢的强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代谢速率逐渐减弱,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下降,D错误.

考查方向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学元素及含量,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有些是固醇类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易错点

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有些是固醇类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图示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图中GTP的生理功能及产生均与ATP类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且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

B“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C上图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A、囊泡和其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SNARE,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可推测SNARE可能是糖蛋白,糖蛋白可以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因为糖蛋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A正确;

B、“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蛋白质分子组成,B错误;

C、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需消耗能量,故在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D正确.

考查方向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题思路

由题意可知,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囊泡和其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SNARE,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可推测SNARE可能是糖蛋白,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膜的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

易错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⑤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将样液摇匀,再滴加到计数室,最后盖上盖玻片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 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题思路

1.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易错点

血细胞计数板结构和使用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3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可发生于图2的E组细胞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图1中的B组细胞是分裂间期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A正确;
B、图1中的C是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时期,而图3中的乙~丙段不包含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2中的F变成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发生在图3的乙~丙段,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三中丙丁表示着丝点分裂,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粒分裂,可发生于图2的E组细胞中D正确.

考查方向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A表示G1期和末期;B表示间期的S期;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和后期.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D表示精细胞;E表示次级精母细胞;F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3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甲乙段表示间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乙丙段表示有丝分裂前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和中;丙丁表示着丝点分裂.

易错点

结合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字母代表的时期,图3中各段曲线代表的时期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正确;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正确;

考查方向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题思路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易错点

生物育种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正确答案

D

考查方向

种群的特征;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易错点

人口的年龄结构适合于做长期预测,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某大学蔬菜研究机构对品种名为雪里红的哈密瓜采用爬地栽培和立架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分别测定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节位越低的叶离根越近,节位越高的叶离植物尖端越近。)

节位

7.探究雪里红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可依据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的原理提取色素,并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分离,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

8.图甲中,在爬地栽培方式下,同一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高节位的新生幼叶的净光合速率往往较低,从相关细胞的结构及代谢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高节位幼叶__________所以其总光合速率较小;另一方面, 高节位幼叶__________,其呼吸作用更强。而立架栽培时高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反而比低节位叶片更大,主要原因是低节位叶片__________ 影响了其总光合速率。

9.两种栽培方式中,__________栽培可以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

10.经检测,立架栽培方式下果实重量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类)的含量均高于传统爬地栽培,由图乙可知                        (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高低对果实品质影响更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纸)层析;蓝紫

解析

叶绿素的提取用的是无水乙醇(丙酮也可以,但由于其有毒,中学实验不用),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题思路

由叶绿素提取实验回答问题一;分析图表由净光合速率分析问题二和三;再由立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净光合速率差值分析得出立架栽培结果中期形成的糖类最多。

易错点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分析图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叶绿体数量少且光合色素含量低 酶的数量更多、活性更强,代谢旺盛 因相互遮挡光照不足

解析

在爬地栽培方式下,同一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高节位的新生幼叶的净光合速率往往较低,据生物学相关知识解答可知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节位幼叶叶绿体数量少且光合色素含量低,总光合速率较小;二是低节位幼叶比高节位叶片酶的数量更少,活性更弱,代谢也较弱,所以呼吸作用明显更强。立架栽培时高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反而比低节位叶片更大,主要原因是低节位叶片相互遮挡光照不足导致总光合作用速率减小。要知道,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还是光照强度,所以若叶片相互遮挡则导致总光合速率减小。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题思路

由叶绿素提取实验回答问题一;分析图表由净光合速率分析问题二和三;再由立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净光合速率差值分析得出立架栽培结果中期形成的糖类最多。

易错点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分析图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立架

解析

分析图表可知,两种栽培方式中,立架栽培可以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题思路

由叶绿素提取实验回答问题一;分析图表由净光合速率分析问题二和三;再由立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净光合速率差值分析得出立架栽培结果中期形成的糖类最多。

易错点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分析图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结果中期

解析

分析图乙可知,结果中期时,立架栽培的净光合速率与爬地栽培差值最多,此时立架栽培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物质最多,所以可知结果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高低对果实品质影响更大。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题思路

由叶绿素提取实验回答问题一;分析图表由净光合速率分析问题二和三;再由立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净光合速率差值分析得出立架栽培结果中期形成的糖类最多。

易错点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分析图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1.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__________所引起的。

12.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突变株中乙的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

13.请选择上述合适材料,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杂交方案,以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用突变株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表示。(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特殊情况,现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

②观察并统计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或缺失和增加)

解析

根据题意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或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与增加所引起的.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题思路

分析图形:野生型只有两种电泳条带,说明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花、易感病;突变体甲电泳有4个条带,说明有4中基因,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只有3个条带,说明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表现型为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易错点

对基因的连锁认识不清。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aBb ;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AaBb,表现型为红花抗病;突变株中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表现型为红花易感病或黄花抗病.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题思路

分析图形:野生型只有两种电泳条带,说明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花、易感病;突变体甲电泳有4个条带,说明有4中基因,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只有3个条带,说明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表现型为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易错点

对基因的连锁认识不清。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取突变株甲自交

解析

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让其自交:
Ⅰ: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ABB:AaBb:aabb=1:2:1,即红花抗病:黄花易感病=3:1;

Ⅱ: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Abb:AaBb:aaBB=1:2:1,即红花易感病:红花抗病:黄花抗病=1:2:1;
Ⅲ: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即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抗病:红花易感病:黄花抗病:黄花易感病=9:3:3:1.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题思路

分析图形:野生型只有两种电泳条带,说明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花、易感病;突变体甲电泳有4个条带,说明有4中基因,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只有3个条带,说明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表现型为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易错点

对基因的连锁认识不清。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分

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点,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4.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 a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用 b 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 d 的分泌量__________。

15.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仅含有两个神经元。若 A 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 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编号表示)。 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只有①、②,原因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没变化

解析

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基本不变.

考查方向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题思路

1、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中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易被分解,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③和②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紧张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易错点

神经核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③→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③和②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①②

考查方向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题思路

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易错点

神经核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答:

16.图甲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7.参与过程⑦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__________(填序号)来计算。

18.图乙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19.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法。从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C、E ① ④⑤⑥⑦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解析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图中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E是分解者.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同,即图中①与④⑤⑥⑦相等.

考查方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E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捕食关系;④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⑧⑨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易错点

结合碳循环过程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取样器取样法 ⑨

解析

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及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应归入上一营养极⑨.

考查方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E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捕食关系;④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⑧⑨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易错点

结合碳循环过程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水平 竞争与捕食

解析

题干中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

考查方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E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捕食关系;④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⑧⑨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易错点

结合碳循环过程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标志重捕法 抵抗力

解析

鸟类是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填埋湿地增加耕地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考查方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E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捕食关系;④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⑧⑨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易错点

结合碳循环过程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为了调查赣江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20.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1.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__________(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

2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3.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解析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主要有计算、称量、溶化、调节pH、灭菌、分装.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为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泠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常常需要将平板倒置.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2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易错点

对上图两种接种方法判断错误导致理解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稀释涂布平板法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解析

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2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易错点

对上图两种接种方法判断错误导致理解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不连续单个菌落

解析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2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易错点

对上图两种接种方法判断错误导致理解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平板划线法接种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单个菌落表明该菌已分离.在此过程中,
A、接种环只需要蘸菌液一次,进行连续几次划线操作,A错误;
B、划线分离时,不能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只能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操作,B错误;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C错误.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D正确;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2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易错点

对上图两种接种方法判断错误导致理解错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