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淮北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晸,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晸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晸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晸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晸\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晸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

分值: 1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没错,老槐是一棵树,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但老张却记得那些年,老槐给那个小院带来的欢乐。

小院是一栋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那个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庞大的根系盘根错节,一半在小院的院子底下,一半在人民路的路面底下。熟悉树的脾气的人都知道,它的根扎到哪树冠就会延伸到哪。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们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兴腾腾的人气中蒸蒸日上,真的就越过越红火了。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的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顶上鸟鸣啾啾,给个神仙也不换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老张坐立不安,连忙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过路的人,看到老张戴着老花镜给树打针的样子,忍不住就打趣他两句:老张,啥时改当树医生了?哈哈!树医生,啄木鸟。老张也不介意,呵呵笑两声,回:这树可比人要强。你能活过一棵树么?

是啊是啊,但也要看那棵树它活在哪里。来人搭讪着走远了,老张却被他那一句定在那里。

他说得没错,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老槐树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灾难,树不知道,老张知道。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角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小镇人像老张一样慵懒迟钝,老张的儿子却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就得锯掉。与其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挪一棵终究要死的树,不如干脆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的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人老了,不抗病,树老了,不抗风。老张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如果不是儿子的眼泪,如果不是他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关于老槐树的秘密,也许就永远地随着老槐树去了。可儿子忍不住,憋了好多天,还是跟老张说了: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急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还多,过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还多,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儿子会有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选自《红豆》2015年第9期)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12.小说有老槐树、父亲、儿子三条线索,请选择其中两条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

13.小说在刻画儿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三次写儿子对老槐树不同态度和表现,请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15年10月5日晚,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一种常见、危害大、病理复杂的急性传染病,以间歇性发高烧为主要病征,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疟疾感染者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肤灼热而干燥、心悸、口渴,痛苦难忍。高热后期,患者的颜面和手心开始出汗,并迅速遍及全身,大汗淋漓。约2-3个小时后,体温逐渐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般在间歇48小时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脑水肿,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早在人类出现前,疟原虫就在非洲存在了。所以,人类从诞生之初一直被这种疾病困扰。在历史长河中,将疟疾列在蹂躏人类最长时间疾病的榜首可能并不为过。在中国,“疟疾”有酷虐之病的意思。《释名》:“疟,酷虐也。”《说文解字》:“疟,热寒休作。”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还有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部队发生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当时疟疾的控制足以左右殖民地战争的胜负。

古人尝试了诸多途径治疗疟疾,但成效寥寥。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所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即可治愈。然而,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简单粗暴的放血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传统中医则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相传起源于神农氏,在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疟的功效。而此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则是受到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

新航路开辟后,疟疾很快随冒险家传入新大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疾病在美洲大陆却找到了它的克星。生长于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金鸡纳树树皮治疗疟疾的功效便被发现了。19世纪末人们终于发现了疟疾致病的真正原因,法国军医拉佛朗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

1961年-1973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越双方因疟疾减员严重,疟原虫对原有抗疟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新药的研究,最终也未能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在越共的请求下,1967年5月23日,中国开始在军内开展抗疟药的研究,1969年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青蒿素在治疟方面的功效,从而改写了人类治疗疟疾的历史。

(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2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一突出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疟疾是一种常见、危害大、病理复杂的疾病,是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以患者出现间歇性寒热发作为主要病体特征。

C疟疾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常高达40℃甚至40℃以上。

D疟疾一般在间歇48小时后会重新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脑水肿,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导致疟疾发病的疟原虫存在于出现人类之前,以致于人类从诞生之初一直被疟疾困扰。古人尝试了诸多途径治疗疟疾,但成效寥寥。

B疟疾本身会导致贫血的特点使得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的放血法成为了简单粗暴的治疗疟疾的方法。

C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灵感,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获得了成功。

D新航路开辟后,生长于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金鸡纳树树皮治疗疟疾的功效被发现了,疟疾终于找到了它的克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疟疾”有酷虐之病的意思。在过去的战争中它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可以左右许多战争的胜负,足见当时疟疾之危害。

B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法国军医拉佛朗发现疟原虫,在印度,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他们都为疟疾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C严重的非战斗性减员,原有抗疟药使疟原虫产生抗药性,美越双方研究新药没有取得成功,因此中国开始了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工作。

D1969年1月开始,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了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工作,他们通过努力,最终改写了人类治疗疟疾的历史。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鹊桥仙·春日登楼

(清)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并由此过渡到“送别”。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理查德·怀斯曼和诸多卓越的心理学家共同研究创作了心理励志书《正能量》。通过种种实验和数据,       ,                                。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

①理查德•怀斯曼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

②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

③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

④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⑤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

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④②⑤

C③⑤①④②

D①③②④⑤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扮演好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大家        ,互不相让,这也使得很多年轻父母无所适从。

②关于人才的划分标准,人们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领导才能,全球思维等特点。

③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          。即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B此次活动共举办主题讲座五场,听众达千余人左右,这对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侵害,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C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市场的迅速扩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国家必须适时地支持发展这项技术。

D铁总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铁路推出乘意险服务,是为了适应旅客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为旅客乘坐火车旅行提供一项增值服务。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19.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是,①             ,环境、条件、机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②            ,只有③           ;就像树上的叶子,看着相似,其实不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比如,④            ,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⑤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等了好久,终于有客车来了。一团人争先恐后地涌进车门,车里,拥挤不堪。客车摇摇晃晃地走了。

几分钟后,又一趟车过来,车里人很少,那些没挤上或没坐头趟车的人,从从容容上了车,而且都有座位。十几分钟后,这趟车超过了头趟车。

假如你也是等车人,你会有怎样的选择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值: 6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1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