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日照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6.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7.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9.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ú)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0.下表摘自吴至信的《最近十六年之北平离婚案》。材料反映实质问题是

A民国时期家庭观念逐渐淡薄

B公民的法制观念显著提高

C男女平等平权意识逐渐增强

D妇女受虐待现象有所增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1.1986年中国开启复关(关贸总协定)谈判,前6年时间紧紧围绕4个字——“市场经济”。中国宣布实行商品经济,美国代表说没听说过商品经济,欧盟代表说英文里没有商品经济这个词,请中国代表给予解释。谈判因此迟迟没有进展。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A美欧对中国的复关谈判设置人为障碍

B美欧的要求符合相关原则具有合理性

C国际政治因素制约着复关谈判的进程

D美欧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改革成果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2.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3.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

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

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

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5.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8.以下为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表(根据王玉茹等《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绘制)。统计数字表明

A近代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B农业主导地位没有改变

C经济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D社会动荡损害农业发展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4.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他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这表明

A国际金融体系领导权争夺激烈

B世界银行政治职能更加突出

C美苏冷战延伸到国际经济领域

D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5.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正确答案

A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旗的出现和演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请从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出一条结论或观点,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正确答案

(1)结论或观点:政局动荡。

阐释:从黄龙旗到十八星旗再到五色旗,表明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的统治瓦解。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专制统治被推翻,政权实现更迭。

(2)结论或观点:民族意识增强。

阐释:十八星旗代表关内汉族的18个省,表达了反对满清政权的民族主义,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特点;五族共和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增强。

(3)其它观点或结论如:近代化加强;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封闭走向世界);民主化进程加速等。

阐释提示:可以运用全部或部分的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加以阐释,言之成理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黄河流域“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江淮”。据考证,(东晋时)总数约90余万,约占政府领民的1/6。东晋政府没有把南迁侨户编入正式户籍黄籍,而编入专为侨户设置的临时户籍白籍,白籍人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由于战乱、灾害、暴政,又使不少人被迫成为无土可依、漂离就食的流民。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使统治者感到“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的威胁。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地主阶级对于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义务,还千方百计扩大人口,“竞招游食”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

东晋南朝之世,几代统治者致力于把侨户、流民实行编户,“土断”入籍,使大批人口纳入国家版籍,由此与世家豪族展开了激烈的人口争夺,在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成效较显著。但由于世代豪族地主是历代小朝廷的社会支柱,这就决定了“土断”的实施是有限度的。

——摘编自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

40.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土断”改革的原因。(8分)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土断”的影响。(7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户籍制度不统一,并出现大量国家没有控制人口;豪族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社会稳定受到威胁。(8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土断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人口的控制,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社会秩序;(2分)有利于抑制地方豪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但是由于世家豪族是政权的政治基础,决定了“土断”改革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效。(3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君子行忠信,可以保一国”“忠信以为甲胄”“忠信以为城池”:苟子则主张“信立而霸”“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自西汉武帝以后,“信”成为“五常”之一,官学以儒家典籍作为必修课,使学子在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著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诚信教化,养成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纲常礼教主张首信信于君,是为忠;次信信于家父,是为孝;再信信于夫妻姊妹亲友,是为义。

——摘编自《中国传统政治诚信观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基督教有关教义里,“诚信”是做人基本的品德,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更是强调了“信”的作用,只有内心的“信”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公义和正义。这种思想在经由基督教的传播进入罗马之后……强化了罗马法中的契约思想和欧洲人的契约意识,古罗马法规定: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

西方政府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宪政,它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雅典,古代雅典追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近代以后,西方政府根据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宪法产生后,就必须对宪法和人民讲诚信。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针对市场经济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欺骗行为,强调任何市场经济只有在共享的道德观(信守契约、履行支付承诺、尊重市场伙伴)的基础上,才能运行。近代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信用就是金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马克思)”

——摘编自《中外对比话诚信》等

36.材料一中,儒家在两个历史时期都推崇“信”,其目的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不同的历史背景。(8分)

37.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诚信精神得到发展的历史原因。(8分)

38.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历史上中外诚信观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诚信观?(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目的:前者着眼于富国强兵,后者着眼于人格塑造。历史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重视国力的强弱。西汉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培养儒家道德精神。(8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包含着契约精神;基督教义和宗教改革家都倡导诚信;诚信制度是西方宪政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健康运行。(8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局限性:前者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把诚信作为维护等级体系和专制政治的手段;西方过度追求利益的市场经济容易导致诚信观的滑坡。(5分)

诚信观念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必须坚持和发扬。应将宣传教育和法律机制结合起来,扬长补短。(4分)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