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
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
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并缚其党十余人。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
十月丁卯,辛爱与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京师戒严。帝大惊,谕阁臣徐阶曰:“朕东见火光,此贼去京不远,其令兵部谕诸军并力剿逐。”明日,选以寇东遁闻,为将士祈赏。帝疑,以问阶。对曰:“寇营尚在平谷,选等往通州矣,谓追杀者,妄也。”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膑、溱战殁,镇力战得脱。寇留内地八日不退。给事中李瑜遂劾选、绅与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俱逮下诏狱。又二日,寇始北去,京师解严。
初,谍者言寇将窥墙子岭,部檄严待之,而三卫为寇导者绐选赴潘家口。寇已入,选、绅惧得罪,径趋都城,屯东直门外,旋还通州。及遣镇等御,又不胜。内侍家蓟西者,哗言通汉父子实召寇。帝入其言,益怒。法司坐选、绅、诏守备不设律斩,镒等戍。帝谕锦衣朱希孝坐以纵通汉勾贼罪,复下选诏狱。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刑部如帝指论选死。即戮于市,枭其首示边,妻子流二千里。绅论死系狱,诏及镒等戍边。帝虽怒选甚,但欲诛其身,法司乃并坐其妻子。隆庆初,始释还。
4.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
(2)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
正确答案
解析
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在这句话中可以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这个句子中选,指杨选,可做主语,所以应在前断开,依此判定要选A。另外断句后,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参考译文:皇帝怀恨他。敌寇逐渐向东,大肆抢掠三河、顺义,包围诸将付津等人于郑官屯。杨选派遣副将胡镇偕同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攻打敌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借助一些标志词语进行断句,先易后难。
易错点
考生可能不熟悉“游击”是个官职,所以“游击”前该不该段容易判断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后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错,应是指官员居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易后难,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不熟悉文学常识,不易判断。
正确答案
解析
“独当大任”错,是和别人一起解大同之围,原文是说“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C选项具有干扰性,因为涉及的范围较大。
正确答案
(1)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他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送回他的父亲。
(2)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上皇帝。
解析
(1)“……者……也”判断句式1分,“以”后补宾语1分,“入质” 1分,“乃” 1分, “遣还”1分
(2)本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承”1分,“止” 1分, “质” 1分,“闻” 1分,“上”1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字落实,抓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
易错点
“遣还”不易翻译。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 ,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由此可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声名鹊起,因珐琅彩底釉多为蓝色,所以有了今天这样一个 ------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 。
正确答案
①大都先强调年号
② 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③ 而不是颜色了
解析
第一个空根据下文关键句“”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所以判断此空的内容应是“年号”,后面接的是“再强调”,注意句子连贯就可填出“先强调年号”;第二个空根据上下文判断应填的是景泰蓝是个什么样的名字;第三个空联系前文内容应填的是景泰蓝最初的意思。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易错点
第一个空考生容易填“时间”。
19.学校团委会准备在2月27日下午2: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次演讲会,意在激励高三学生百日冲刺,充满信心迎接高考。本次演讲的主题是“激扬的青春”。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份内容全面、格式正确的海报。
正确答案
参考示例
海报
为了激励高三学子奋勇拼搏,做好百日冲刺,夺取高考佳绩,学校团委会定于2月27日下午2: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激扬的青春”大型演讲会,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学校团委会
2月*日
解析
此题考查海报的写作,所以要注意的是海报写作的正确格式。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 其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 其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 其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再显风彩、××寺旧事重提”。
(二)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三)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四 海报写作的注意事项 海报一定要具体真实地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文中可以用些鼓动性的词 语, 但不可夸大实事。 海报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要短小精悍。 海报的版式可以做些艺术性的处理,以吸引观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明确海报要求,结合题干组织语言即可。
易错点
内容不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让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1.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开头说的是“‘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而不是“传统社会的家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C选项的内容在原文第二段,但在原文是两句话,考生不仔细比对也会混淆为一句话来理解,就不易发现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一宏观一微观”错,应是“一微观一宏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考生不容易注意到表述上的顺序,“家风”应是微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应是宏观。
正确答案
解析
“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绝对化,家风是重要载体,而非唯一载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B选项考生容易误解为强加因果。
8.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中间两联的妙处。
9.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它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①以乐景衬哀情②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诗人却因长期客居他乡,特别敏感自然物候的转化更新,诗人用反衬的手法,把这种孤单寂寞和惆怅伤感之情表达的更加深刻。
解析
审读题干可知,此题要求回答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结合中间两联诗句分析通过写景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组织答案应该有三个部分:第一,点手法;第二,分析诗句,也就是根据意象描述画面;第三,这样的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干,点手法,描画面,析情感。
易错点
情感分析错误。
正确答案
① 因物感兴,触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②思乡之情。久居他乡,东风送来春的消息,使诗人倍加思念家乡③引出下文,点明思归和伤春的主旨。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解析
此题考查两个内容:一是情感。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抓住两个关键词:宦游和物候。游子客居他乡容易产生思乡之情;春天,容易引发游子的伤春之情。二是作用。作用题从两方面考虑:结构和内容。结构上看位置,首联在开头,看有无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作用。然后具体结合诗句分析;内容上看和之歌主旨和情感的关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点手法,析情感,明作用。
易错点
只答作用,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容易忘记点手法。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 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 , ”
正确答案
(1)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第一题以酒为媒介,那么要填的空必须写有酒,原文有关酒的诗句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然后表达结合表达的感情就可判断;第二题根据“草”和“花”两个关键词就可判断;第三题关键词“肢解”“不改变志向”可判断。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关键词。
易错点
第一个空三句写酒的句子容易判断失误;《离骚》考生不熟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尊严死
聂鑫森
一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凉意。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
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
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一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
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
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晚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郑波在上课、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毒。门上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一头银发,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
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这种“生命支持系统”,无非是让先生毫无质量地活在限定的时间里,死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生平日曾多次对他说:“人活着,要有尊严,人死去,也要有尊严。”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身上插着管子,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像吞币机一样耗费钱财,“工业化”地死去,先生一定是极不愿意的。可惜师母因病已去世多年,可惜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
郑波读本科时,程笃第一次上“文字学”的课,自我介绍说:“我姓程名笃,字顿迟,你们可知道这名和字,来自何书?”郑波站起来说:“来自《说文解字》,笃者,‘马行顿迟’。”程笃眼睛一亮,大声说:“你读书多,记性好,孺子可教!”尔后,郑波本科毕业,再读程笃的硕士和博士,因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也就留校教书,并当了先生的助手。
在郑波看来,程笃于他是亦师亦父,而程笃也视郑波亦友亦子,不但学问上对郑波谆谆引导,生活上也极为关心。郑波的妻子,就是先生和师母介绍相识并喜结连理的。先生最大的遗憾,是儿子程奋读了硕士以后,改行去搞行政,而且干得津津有味。他对郑波说:“在知识界,第一等做学问,第二等教书,第三等做官。程奋没有定力,只能如此了。”
正在开车的程奋,鸣了一声笛,问道:“郑波兄,睡着了?”
“没有。我在想先生,他太痛苦了。”
“是呵……是呵。早几天大夫找我面谈过一次。”
郑波装作一无所知,问:“谈什么呢?”
“他说……老人肯定没有希望了,家属是否可以考虑停止治疗。我问怎么个停止治疗法?他说,由家属签了字,再在医生指导下拔掉输氧管。”
“你怎么说?”
“我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避免医患纠纷,一切都是家属自愿的。但……我不同意!”
“是只要先生活着,你就可以照领他的工资?”
“绝对不是,那是人性丧尽!我、妻子、儿子,担不起这大不孝的名声,领导、长辈、同事、学生会怎么看我们?今后还怎么做人做事?”
“你担心将来副校长提拔不上?担心儿子将来不好找对象?就不担心老爷子这么受罪!唉!”
“郑波兄,我猜想大夫也和你谈过了,你是做学问的,没什么顾忌,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郑波一惊,随即平静下来,说:“程奋弟,我知道你想说又不好开口,大夫和我谈话后,想得我坐卧不宁,最后才想明白,为了先生尊严地逝去,由我来代替家属……签字和拔掉管子吧。”他的喉头哽咽起来,泪水奔涌而出。
程奋小声说:“谢谢……谢谢……”
程笃安然辞世,然后是火化、开追悼会、入土。
不断地有人向程奋和郑波,询问程笃最后的死因。
由郑波签字的医院、家属共拟的协议书复印件,程奋时刻揣在口袋里,有人问即掏出来说:“一切都由郑师兄做主,我听他的。”
郑波则从容如昔,有人来和气地询问或愤怒地责问,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平静地说:“是我签的字,是我拔的管子。”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12.小说首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小说在刻画郑波这一形象时,突出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郑波,有人认为是程奋。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程奋一家虽事业有成,但对亲人却冷漠无情”理解有误;
C项属于主观臆断,郑波在重症监控室门前时心里更多的是想老教授能“尊严地死去”,照应本文的题目“尊严死”。
E项“心理描写”有误,应为外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回归原文,找相关信息。
易错点
E选项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考生如不一一在原文找到对应的描写,不容易发现心理描写这一错误。
正确答案
①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②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
③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
④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来看,第一段是环境描写,其中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就自然环境来说,一般有点明时间、季节,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社会环境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的作用。只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从结构上看,第一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回答时要具体分析引出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不可只回答概念而不结合文本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易错点
社会环境考生不易考虑到。
正确答案
①学术精湛(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等亦可):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校教书。
②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亦可):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
③敢于担当(有责任心、责任感亦可):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
④从容淡定: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
解析
结合人物的言行和小说的故事情节综合分析概括。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2、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3、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易错点
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正确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郑波是老教授程笃的亲传弟子,又是程奋如同手足的师兄,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
②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尤其小说的结局部分写郑波最终以家属的身份在医院“签的字”“拔的管子”,又在尾声部分写他面对别人的询问时“从容如昔”,都在凸显他是小说的主人公。
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因此郑波是小说的主人公。
④从主题表现上看,郑波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弟子郑波堪称担当,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这种品质值得彰显。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郑波。通过他突出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奋。结合文本:
①从人物关系上看,程奋是老教授程笃的亲生儿子,拥有父亲辞世方式的决定权,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
②从情节安排上看,程奋占主体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的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与作为亲生儿子的程奋的世俗与亲情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程奋这一人物形象。
④从主题表现上看,儿子程奋面对选择时迟疑犹豫、顾虑重重甚至是推卸责任,这种品性正是小说要探讨的核心。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程奋。通过他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解析
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总的来说,要纵览全篇、细、加揣摩、认真思考、综合分析、做到持之有据、条分缕析,最终能够达到自圆其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矛盾冲突方面结合文本分析。
易错点
分析不全面。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目前”和“当务之急”语义重复;C选项“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D选项“展示”和“突破”搭配不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标志性的词语,快速判断语病类型。
易错点
A选项的语义重复不考生不易发现。
15.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随后的海上通道安全分组会议中,面对“美国是否会在南海岛礁12海里内巡逻”的问题,美国代表则 。
2.在随着今年诸多利好政策的刺激,潜在刚需客的购买欲望将逐渐高涨。回顾阜阳整个2015年楼市较为乐观向上,2016年楼市让我们 。
3.“为官不为”现象直接影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从思想上、学习上、制度上对症下药,彻底摒弃“ ”旧思想,根治“为官不为”毒瘤。
正确答案
解析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用比较排除法。
易错点
成语不熟悉。
1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 ; 。
正确答案
解析
这题答案看着很复杂,所以先要看懂答案的内容,再根据上文的信息作出选择。第一个,理论强调的是“道”,所以与空洞的理论相搭配的应是“有道而无艺”,据此排除A、C;根据上文内容说的是“道”,下文紧接着谈“道”比较符合逻辑关系,,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辨析四个选项的区别,然后根据信息提示作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容易被复杂的答案误导。
20.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说前年“两会”的热词是聚焦奶粉与房价的问题,去年“两会”热词是关注“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雾霾”挑战,那么,2015年的“两会”,最出风头的关键词就是“任性”二字。
3月2日的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表示,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态度一致,“大家都很‘任性’”。在场的美女翻译因一时吃不准这“任性”的中文特定意涵,而与吕新华交流一番,直接“引燃”了网络上关于“任性”的议论。一时间,微博里、论坛上,“到处逢人说任性”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来说明简政放权的思路,“任性”热度依然不减。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以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指出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连总书记、总理也言必称“任性”,的确是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是“朦胧诗人”顾城写下的诗句。
对以上内容,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这个题目抓住当前最热门的“任性”来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既是对时评类作文写作能力的考察,又可以从侧面反映当前中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从网民们大谈“任性”,到最高领导层言说“任性”,意在说明了“任性”一词火爆的程度,也说明从去年“有钱就是任性”这个网络流行语中衍生出来的“任性”热词,已经成了当今中国话语场上最“接地气”的标签。
在汉语中,“任性”一词基本语义是,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这里其实既包含率真、不做作的褒义,也有恣意放纵的贬义。这种语义模棱两可、褒贬兼而有之的特性,无形中赋予了“任性”一词巨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两会”上,无论是政协发言人用“大家都很任性”来彰显反腐败的力度,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释出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改革思路,都是恰如其分的。
进一步说,“任性”成“两会”热词,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既要“任性”,又不能“太任性”;既要像“痛打落水狗”一样“任性”地痛击腐败分子,又要按法律法规办事,不能随心所欲;既要“任性”地坚持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又不能想当然,不能不顾环境保护、不顾经济规律。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顾城的诗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表述了一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社会认知。某种意义上说,“任性”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也是新常态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另类诠释。
可从以上不同的角度立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充分理解材料“任性”的含义,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作文,但要注意,这种任性应是辩证的。
易错点
审题不准,立意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