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8.有学者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下列内容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③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④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9.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4.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6.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10.在《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阅读下面“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示意图,回答问题。
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18世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特点。
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开始改变的主要原因。
14.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欧洲一体化的步伐也加快了。请列举两个相关史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70年以后约二三十年中,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尽管相当可观,但落在了日本和西方的后面。当工业化扩及整个日本的时候,它在中国却仍局限于几小块飞地。中国工业化的缓慢可以归结为许多因素……
——摘编自费玉清、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1928年至1937年,在经济史上有时候也被称为“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工业经
济增长率平均达到8.7%(也有学者计算为9.3%),为现代中国史上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
——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
——摘编自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上)》
1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1870年以后约二三十年中,中国工业化缓慢的原因。
1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年至1937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
18.材料三中所说的“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分别是指什么?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的政治目的何在?
19.综上,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能制定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摘编自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材料四
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摘编自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20.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军事集团?为什么?
21.概括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主要观点。
22.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