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惠州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这反映了(  )

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

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

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C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

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 “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 《妒律》的写作是(  )

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 “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  )

A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

B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

C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

D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  )

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其意在说明(  )

A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

A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正确答案

B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乡村建设运动出现之初,王鸿一等人于1929年在河南设立了村治学院,形成所谓村治派,提出了实行乡村自治的理念。他们明确表示,成立村治学院的目的在于:“研究乡村自治及一切乡村问题,并培养乡村自治及其他服务人才,以期指导本省乡村自治之完成。”……在思想认识上,乡村建设派认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梁漱溟说:“所谓经济进步,无非是生产技术与经营技术的进步,此种进步,均从小规模进于大规模,从零碎生产进于大批生产。这种情形,都是竞争的结果。……农业进步亦需要大规模的经营,与工业同。……农业既不能走竞争吞并的路,其经营复须相当的大规模,则舍农民同意的自觉的‘合作’,殆无他途。”……乡村建设运动的各个实验区都建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农村教育机构。对农村教育最为投入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其农民教育部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想产生的教育建设方案不是偏于心理,或物质,或社会,或国家的任何一方面的建设,而是集中在一切建设的基础上作工夫;简言之,就是人的建设,或新民的建设。此种建设成功,则其他一切建设都易着手进行。”

——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6.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中对农村的改造主要措施。(6分)

1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设立村治学院,实行乡村自治;建立合作社;开展农村教育(一点2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政治的民主化建设;有利于中国农村的近代化。但相对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背景和普遍贫穷的广大农村,不是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之路。(一点2分,四点8分,能一分为二认识加1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因此,他不仅对内进行改良,改革封建司法体制,严格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制观念,争取司法独立于立法、行政之外,而且对外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各国领事在我国领土内的裁判权,争取我国在国际上的司法独立。总而言之,司法独立是梁启超进行司法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10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兼并战争盛行;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正在形成中;百家争鸣(6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影响:使法家思想大放异彩;为秦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4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不同:韩非子认为:法律为君主所设,为君主专制服务,不顾臣民利益,实质是一种人治。(4分)梁启超主张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普及法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实行西方的法治。(4分)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7分,每点2分,答4点以上给7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或亚洲历史时相信西方,更具体地说,西欧社会经济历史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缺乏西方式的近代化发展,不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发展轨迹与西方不同,而是因为其本身的文化、政治、经济缺陷导致其历史的反常和歧变。而且,中国只能经由西方的冲击才能回到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来。按照费正清的观点,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漫长世纪中,落后封闭和自我中心的朝贡体制是中华帝国管理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它使中国孤立于世界近代化的潮流之外。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它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鸣声中黯然消失。

贡德·弗兰克严厉批判时下流行的世界体系理论等其他强调西方经济在18世纪及其以前占主导地位的论点。中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主要制成品生产国,而且直到18世纪末仍然是全球贸易中心。相形之下,欧洲制造业并没有任何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当地产品相竞争的产品,因此,西欧各国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并不具有欧洲中心论者所强调的中心地位,相反,他们是通过参与亚洲内部的贸易活动牟取欧洲急需的财富,借助美洲殖民地生产的白银购买中国商品。另一方面,美洲白银的输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扩大了原有全球性贸易网络。

——据赵刚《清代经济史:全球化与康乾盛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观点。(12分)(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答题分为三个方面:提出观点(2分)+展开说明(8分)+总结提升(2分);

其中对“展开说明”进行分层评价,等级如下:

一等(7~8分):①紧扣说明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时间范围完整,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6分):①能够结合说明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3分):①偏离说明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观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闭落后的,中国的近代化是西方冲击的结果。(2分)

论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处于封闭落后状态。鸦片战争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8分)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动的,是外在因素推动的结果。(2分)

观点二:18世纪末以前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并不是封闭落后的。

论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的输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扩大了原有全球性贸易网络。(8分)

18世纪末以前的中国并不封闭,是世界市场的重要部分。(2分)

观点三:欧洲中心论。(2分)

论证: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逐步确立,工业革命正在展开,启蒙运动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推动了西欧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领先的地位。(8分)

欧洲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先锋,也是非欧地区迈向现代文明的灯塔。(2分)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