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银川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2016年3月,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正式投入市场启动仪式在云南昆明举行。该疫苗的上市,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EV71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培养基对EV71进行培养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CEV71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EV71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中生活,需要寄生在活得宿主细胞中,A错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6种,B正确。EV71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有细胞器,包括核糖体,C错误。EV71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RNA病毒的培养、组成、结构及其引起的免疫反应等。

解题思路

回顾病毒的基础知识,根据各选项给出的情境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忽视病毒不可以独立生活,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易在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扦插月季时,保留芽或者幼叶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B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C摘除棉花的顶芽,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

D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生根,芽、幼叶产生生长素,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低浓度促进生长的范围内,低于最适浓度和高于最适浓度,总有两个生长素浓度的促进作用相同,B错误。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若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生长,C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作用相似,发育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没有受粉就没有受精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洒一定浓度的2,4—D 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作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回忆生长素的产生及作用,判断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理解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D用吡罗红健那绿混合染色剂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需要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纸层析法是将提取出的菠菜绿叶中的各种色素分离,以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A错误。标志重捕法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基础的学生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将教材中各个基础实验等知识点联合起来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相关实验的基础知识,根据各选项给出的信息,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A选项审题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纸层析法是分离色素,而不能提取色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下列有关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些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B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的面积

C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线粒体与叶绿体内都含有少量核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细菌等某些微生物,虽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A正确。叶绿体能进行生物界最基本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需要色素、酶等的参与,所以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的面积,以利于色素和酶的附着,B正确。植物只有部分细胞,如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藻类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根细胞等不含叶绿体,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核酸,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粒体、叶绿体的存在、结构、功能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知识点联合起来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础知识,根据各选项给出的情景,结合实例作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确认没有线粒体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对相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③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

B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细胞中含2个四分体

D由图④细胞可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观察图②可见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初级性母细胞,初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于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即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图④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①、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和体细胞相同,所以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中期。据此可知,A正确;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等特殊变化,C错误;次级精母细胞(雄性)、第一极体(雌性)细胞质都进行均等分裂,由图④无法判断该生物的性别,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遗传的基本规律、染色体等知识点联合起来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的基础知识,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①②③④的分裂方式和时期,再分析判断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形成四分体、雌性个体的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也进行均等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右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正确答案

B

解析

种群密度最大的生物营养级不一定最低,如一株大树上生长着许多昆虫,种群密度大的昆虫并不处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自然演替时土壤等环境条件逐渐好转,物种丰富度增大,B正确;有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含能量更多,C错误;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a的物种多样性最小,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群落结构及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各选项给出的情境,结合图像所给信息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判断种群密度、生物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时发生错误,易忽视营养级低的生物不一定数量多、能量多。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疟原虫是人类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这种病发作时多发冷发热,而且是一定间隔时间内发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7.疟疾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寒颤、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当宿主感染后,部分吞噬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引起发热。之后机体主要通过          来增加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8.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                  的功能。在抵御疟原虫的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为条件、相互补充。通过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阻止其在血液中的扩散,作用方式为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一旦其侵入宿主细胞,则需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予以消灭,作用方式为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下丘脑; 大于;大量出汗

解析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发热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排汗,即机体主要通过大量出汗来增加散热量,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知识,运用正反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回答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机体发烧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时发生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监控;清除;体液免液;浆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

解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在抵御病原体的过程中,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而病原体一旦其侵入宿主细胞,则需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即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知识,运用正反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回答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机体发烧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时发生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9.由图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10.在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的形式循环。

1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能量流动的渠道为            

12.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m 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生产者提供       KJ的能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结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作答:由生产者的同化量464.6、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62.8、肉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12.6,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尤其对能量传递的计算能力。1、根据题图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回答第一、二、三问。2、分析杂食性鱼类的能量来源,根据所给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第四问能量传递的计算中发生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2;有机物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结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作答:

碳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各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因此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初级消费者摄取组成植物的有机物、次级消费者摄取组成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以获得能量,所以在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尤其对能量传递的计算能力。1、根据题图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回答第一、二、三问。2、分析杂食性鱼类的能量来源,根据所给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第四问能量传递的计算中发生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结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作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尤其对能量传递的计算能力。1、根据题图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回答第一、二、三问。2、分析杂食性鱼类的能量来源,根据所给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第四问能量传递的计算中发生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5m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结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作答:

某种杂食性鱼类参与构成的食物链有两条:植物→植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植物→杂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则其通过第一条食物链需要生产者提供;通过第二条食物链需要生产者提供,共需生产者提供15KJ的能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尤其对能量传递的计算能力。1、根据题图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回答第一、二、三问。2、分析杂食性鱼类的能量来源,根据所给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第四问能量传递的计算中发生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呼吸方式并测定呼吸速率。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取萌发天数相同的花生种子若干,分别置于如上图所示的测定装置中,并编号甲、乙。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测定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为m,测定乙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的速率为n。

Ⅱ.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花生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13.请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判断,这批萌发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为        ,总呼吸速率可以表示为         ,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14.据图分析,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       ℃时,CO2固定速率最大,数值为       mg/h。如果昼夜恒温,白天光照10小时,图中所示温度中,从积累有机物角度分析,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m+n;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解析

本题属于光合作用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较大。分析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的实验,萌发的种子若只进行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消耗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则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消耗量。甲装置中的 NaOH溶液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因此整个装置中的气压变化是由于O2量的改变引起,若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左移,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O2,导致装置中的气压降低;乙装置中加入的是蒸馏水,装置内气压的变化是由CO2与O2量的变化共同决定的,乙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说明萌发的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依题意并结合上述分析可推知,甲装置测得的是发芽种子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速率,乙装置测得的是发芽种子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甲中红色液滴左移速率为m,即发芽种子有氧呼吸速率为m;乙中红色液滴右移速率为n,即发芽种子无氧呼吸速率为n,所以这批萌发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总呼吸速率可表示为m+n,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初期的细胞呼吸方式和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实验分析等。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实验分析能力,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的实验结果,判断装置甲测得的数据代表的含义,回答第一问。2、读图分析关于花生叶片的实验数据,回答第二问。

易错点

第一问实验结果的分析;第二问中对题图中实验数据的分析,尤其是“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的理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9 ;9;27

解析

本题属于光合作用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较大。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暗处理1 h后有机物的减少量为叶片的呼吸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实际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分析图示可知,27℃时,叶片的呼吸速率为1mg/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为3 mg/h,所以净光合速率=3+1=4 mg/h,实际光合速率=3+2×1=5mg/h;同理可求得,在28℃、29℃、30℃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 mg/h、5 mg/h、6 mg/h、2 mg/h,实际光合速率分别为7 mg/h、9 mg/h、3 mg/h,所以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29℃时,CO2固定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最大,数值为9mg/h。如果昼夜恒温,白天光照10小时,积累的有机物应该是:净光合速率×10—呼吸速率×14,通过计算可得在27℃、28℃、29℃、30℃时积累有机物分别为26 mg、22 mg、18 mg、6 mg,所以,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27℃。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初期的细胞呼吸方式和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实验分析等。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实验分析能力,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的实验结果,判断装置甲测得的数据代表的含义,回答第一问。

易错点

第一问实验结果的分析;第二问中对题图中实验数据的分析,尤其是“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的理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

15.根据实验      ,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                

16.实验一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基因型可能为                。若欲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17.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二;两;AABB;aabb

解析

根据题干“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信息,推理得出野生型豌豆的基因型是AAbb、Aabb,不能产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有:A_B_、aaB_、aabb。由实验一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推出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纯种野生型豌豆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由实验二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是9:3:3:1的变形,推出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乙的基因型是aabb。由实验二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是9:3:3:1的变形,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利用遗传规律分析、解决遗传和变异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确定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2、根据问题情境,回答问题,进行相应计算。

易错点

1、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2、第三问中忽视第二空的问题是“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ABB或AABb 让其自交,观察后代产生豌豆素的情况

解析

根据题干“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信息,推理得出野生型豌豆的基因型是AAbb、Aabb,不能产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有:A_B_、aaB_、aabb。由实验一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推出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纯种野生型豌豆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由实验二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是9:3:3:1的变形,推出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乙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一F1基因型为AABb,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故欲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观察后代产生豌豆素的情况。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利用遗传规律分析、解决遗传和变异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确定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2、根据问题情境,回答问题,进行相应计算。

易错点

1、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2、第三问中忽视第二空的问题是“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7;10/13

解析

根据题干“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信息,推理得出野生型豌豆的基因型是AAbb、Aabb,不能产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有:A_B_、aaB_、aabb。由实验一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推出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纯种野生型豌豆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由实验二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是9:3:3:1的变形,推出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品系甲基因型是AABB,则品系乙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二F1基因型为AaBb,F2共有9中基因型,其中能产生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Aabb,则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9-2=7种,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_、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3种,占3/13,故杂合子占10/13。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利用遗传规律分析、解决遗传和变异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确定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2、根据问题情境,回答问题,进行相应计算。

易错点

1、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2、第三问中忽视第二空的问题是“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某兴趣学习小组欲尝试月季的花药培养,请回答相关实验信息:

18.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         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             

19.一般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选在五月初到五月中旬,即月季的         期。

20.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处于           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           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           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         色。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胚状体;愈伤组织;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解析

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一种途径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途径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月季的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1、回顾月季的花药培养的基础知识。2、根据情境,结合相关生物技术,分析作答。

易错点

第三问中易忽略另一种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焙花青-铬矾法,特别是容易写错别字。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初花期(或花期早期)

解析

一般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选在月季的初花期(或花期早期),因为这时的花药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月季的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1、回顾月季的花药培养的基础知识。2、根据情境,结合相关生物技术,分析作答。

易错点

第三问中易忽略另一种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焙花青-铬矾法,特别是容易写错别字。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单核(靠边)期;醋酸洋红法;焙花青-铬矾法;蓝黑色

解析

一般来说,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月季的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1、回顾月季的花药培养的基础知识。 2、根据情境,结合相关生物技术,分析作答。

易错点

第三问中易忽略另一种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焙花青-铬矾法,特别是容易写错别字。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