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6年3月,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正式投入市场启动仪式在云南昆明举行。该疫苗的上市,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EV71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疟原虫是人类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这种病发作时多发冷发热,而且是一定间隔时间内发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7.疟疾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寒颤、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当宿主感染后,部分吞噬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引起发热。之后机体主要通过 来增加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8.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 和 的功能。在抵御疟原虫的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为条件、相互补充。通过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阻止其在血液中的扩散,作用方式为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一旦其侵入宿主细胞,则需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予以消灭,作用方式为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9.由图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 。
10.在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的形式循环。
1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能量流动的渠道为 。
12.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m 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生产者提供 KJ的能量。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呼吸方式并测定呼吸速率。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取萌发天数相同的花生种子若干,分别置于如上图所示的测定装置中,并编号甲、乙。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测定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为m,测定乙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的速率为n。
Ⅱ.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花生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13.请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判断,这批萌发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为 ,总呼吸速率可以表示为 ,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
14.据图分析,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 ℃时,CO2固定速率最大,数值为 mg/h。如果昼夜恒温,白天光照10小时,图中所示温度中,从积累有机物角度分析,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 ℃。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
15.根据实验 ,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 、 。
16.实验一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基因型可能为 。若欲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
17.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某兴趣学习小组欲尝试月季的花药培养,请回答相关实验信息:
18.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 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 。
19.一般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选在五月初到五月中旬,即月季的 期。
20.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处于 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 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 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 色。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