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在三先生看来,当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重民’‘保民’‘敬民’,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以下言论最能够体现“儒家基本价值观念回归”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关键词“倡导‘重民’‘保民’‘敬民’”,指儒家的民本思想。A选项强调心学思想,不合题意;B选项强调君权神授,不合题意; D选项主要是反对对孔子的迷信,不合题意;C选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体现了民本思想。故C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提取关键词,再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易错点
儒家不同时期不同观点易混淆。
5.下表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农业税相对比较稳定,总数有很大的增加,而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表格横向纵向中的特殊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易错点
表格解析不到位
9.某西方学者指出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
正确答案
解析
通过材料得知此学者强调道德,符合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主张:“美德即知识”。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和核心主张与此不同,故A、B、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熟练记忆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主张,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得出此主张所处的时期。
易错点
不同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混淆
2.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解析,谏官最初是在各地方任职,主要职能是消弭藩镇;后来经历了有专门机构、专折言事的责任(权力)、设置谏院、成为独立的官署等方面的变化,从变化趋势来看,监察制度在不断完善。BCD项材料不充分,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解析很重要,结合所学排除其他选项。
易错点
不同官职不同职能的混淆。
3.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据此准确反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只是体现湖广熟,没涉及苏湖熟,排除选项A;材料确实体现需要湖广输入,但是没有涉及输入的原因是江浙农业经济结构改变,排除选项B。虽然湖广粮食生产有优势,但绝对不能夸大为经济水平就超过吴越,排除D项。就事论事,材料只谈了湖广粮食产量,没有谈与其他地区比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涉及地点的关键词,并对材料理解,就材料找出最佳选项。
易错点
材料读不懂,选项不理解
4.有西方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时说:“西方国际关系的观念与传统,同中国以父系为主、在天子统治下的宇宙伦理观念、政治制度两者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此观点(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以两种文明的差异来说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回避了英国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因而没有正确揭示两种文明间冲突的原因, C项错误,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并没有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刻意地粉饰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B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原因、实质;明确材料的观点。
易错点
材料观点易与教材观点混淆
6.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主题是“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题目“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文艺复兴也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故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明确选项,排除可得。
易错点
材料阅读不理解
7.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 )
①国有企业改革 ②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③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④国家加强管理
正确答案
解析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公有制为多元化所有制,故①正确;允许私有成分的存在于发展不等于私有化,更没有私有化运动,故②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自中共十四大明确之后不断完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该理论,故③正确;国家加强管理与国家投资增加与否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图表中的时间,结合图表的名称主题,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特点混淆
8.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裁判官和法学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罗马法批判地继承发展,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选项A、D是罗马法的作用,材料无体现;罗马法逐步完善,成为司法实践性较强、理论本身合理的法律,无随意性,故C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对应知识点,选出合适选项。
易错点
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与影响的混淆
10.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的平衡”。“地上的平衡”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这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确立国教不能体现材料中又建立起“宇宙体系的平衡”,故A错;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9世纪,在时间上不符,故B错;17世纪的英建立“地上的平衡”后又建立“宇宙体系的平衡”,指的是英建立君主立宪制,后经典力学体系创立,故C正确;“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相对论问世是在20世纪,与时间不符,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排除法。
易错点
材料解析不充分
12.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某理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故A、B、C答案均不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提取关键词,概括材料观点。
易错点
不同理论内容特点混淆
11.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主要说明撒切尔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没有提及通货膨胀的货币信息,故A项错误, B项正确;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属于外贸措施,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与材料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提取关键词,概括材料观点,排除材料不包含观点、与材料相反观点。
易错点
材料阅读不清晰
材料一 我国古代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经济属性的基本认识之上,随着木板船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大大加深了对海洋所具有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的认识。……中华民族在宋元以前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和反思》
材料二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海洋观。……他不仅从保卫海防、防御外敌海上入侵和国家统一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还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务实的精神和宽广的视野,认真总结新时期国际海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着眼于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海洋观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海洋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海洋观的重大突破。
―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三 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商品、资本、人力突破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贸易网络。……历史反复昭示人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为开发海洋而进行的合作,给各国带来发展;但是为争夺海洋发生的战争,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上发表的《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
13.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
14.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1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海洋对欧洲国家兴衰的影响,谈谈你对海洋控制权与国际贸易地位关系的认识。
正确答案
注重海洋的交通运输、渔业盐业的经济功能;认识到了海洋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海洋利用从开放转向封闭。
解析
注意省略号将一段文字分为三部分,结合分值,至少三个要点。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转换语言表述为“注重海洋的交通运输和渔业盐业的经济功能”;关键词“社会商品经济属性”从而得出“认识到了海洋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最后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为“开放”,概括得出“海洋利用从开放转向封闭”。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省略号将一段文字分为三部分,结合分值,至少三个要点。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既而概括。
易错点
材料阅读不理解,不能灵活运用史观、史料分析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变化:从保卫海防到维护海洋安全;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到开发海洋资源。
原因:建国初期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保障海道安全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封锁;改革开放后,维护海洋安全和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解析
变化注意采用这样的句式:“由……到……”,变化至少有两种现象。提取材料关键词可得:“从保卫海防到维护海洋安全;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到开发海洋资源”。(4分)
原因分析要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尤其是国际形势、国内的工作中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变化注意采用这样的句式:“由……到……”,变化至少有两种现象。提取材料关键词,概况答案。
易错点
材料阅读不理解,不能灵活运用史观、史料分析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起来,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控制着国际贸易的主导权,英国与荷兰海洋控制权的变化就导致了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近代以来海洋控制权的得与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衰,因而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应加强海洋开发与建设,使海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此为开放性试 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提示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起来,从而用语言结合“海洋”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举例:“英国与荷兰海洋控制权的变化就导致了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实现史论结合。结合题目,联系现实,谈中国的作法:“近代以来海洋控制权的得与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衰,因而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应加强海洋开发与建设,使海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此为开放性试 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史论结合,客观中立的评价态度。
易错点
材料阅读不理解,不能灵活运用史观、史料分析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的今天,钟摆开始再度摆向地区自治。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才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仅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这一瓦解过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加快了其前进步伐。政治瓦解表现为帝国统治的终结,文化分化范围则更加宽广,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而非西方文化也不再等同于野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思考材料中“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的内涵,就作者在文中谈及的“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任选一个主题,阐述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正确答案
答案设计思路(两个观点回答任选其一)
“地区自治”:
第一,简要说明“地区自治”变化。15世纪以前世界是隔绝的,处于“区域自治”的状态中,这种传统的自治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机会和能力,走出区域,认识世界。
第二,说明变化。1500年之后,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从而使全球统一的潮流代替了之前的世界大洲之间隔绝的局面。
第三,说明20世纪再度“地区自治”。指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的“地区自治”。时间:20世纪中期以后。
原因: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地区保护观念;经济发展中为降低风险和利益最大化的需要等。
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
第一,自1500~1900的四个世纪里,欧洲借助新航路开辟的契机走向世界。通过扩大海外贸易,建立殖民地,工业革命,垄断经济等,迅速建立了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第二,到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指的是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地位被美国取代。
第三,“一战”后开始变化,涉及到了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迅速发展
第四,“二战”后加快瓦解因素:美国为中心重新构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等);美国霸主地位。六、七十年代后,两极格局发展;德国与日本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等等。
第五,当今:经济区域集团和全球化的总态势;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文化交互发展,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同步而行。
解析
抓住核心关键词“地区自治”、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根据题目要求阐述变化及分析变化原因,至少两个大层次。变化,要体现“由……到……”的变化,需要抓住关键时间点:以1500年为界有一次变化,20世纪有一次变化。然后分析两次变化的原因。地区自治第一次变化是由世界的隔绝走向统一,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第二次变化,由统一逐步走向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关。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同样也是这两个时间点,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重要的史实是相同的,所以注意语言的组织。1500年前后欧洲欧洲借助新航路开辟的契机走向世界。通过扩大海外贸易,建立殖民地,工业革命,垄断经济等,迅速建立了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到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指的是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地位在历史发展中被美国取代,一战及二战加速其他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也促使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不复存在,世界文明交互发展,平等共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核心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明确层次段落,依据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语言,注意要史论结合,语言简炼概括。
易错点
对核心关键词理解不到位,史论无法结合,语言组织欠缺逻辑。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17.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
1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的这些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内容:设立新机构;制定法律;变专制为立宪。
解析
阅读材料,概括词语的属性或者涉及的领域,得出第一问得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解析,抓关键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时间,联系所学时间段相关史实,基本可以概括得出答案。改革的原因分析注意考虑:国内国际,改革的动力、改革的阻力,改革的执行者、改革的主力等因素,表述清晰。
易错点
与戊戌变法混淆
正确答案
原因:国际环境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丧失民意基础,镇压戊戌变法、签订《辛丑条约》等;反清力量不断积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趋高涨;改革目的和本质具有落后性,是为维护其反动统治。
解析
改革的原因分析一般都要考虑国内国际,改革的动力、改革的阻力,改革的执行者、改革的主力等因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解析,抓关键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时间,联系所学时间段相关史实,基本可以概括得出答案。改革的原因分析注意考虑:国内国际,改革的动力、改革的阻力,改革的执行者、改革的主力等因素,表述清晰。
易错点
与戊戌变法混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1月,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力图维持现状,推迟媾和。1950年下半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决定早日对日媾和。在美国操纵下,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宣布结束对日本的战争状态。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对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转而急于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
正确答案
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绝不单独与敌人媾和”的规定;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一方面从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的规定来说;另一方面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尤其是对抗日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层次要清晰,语言要流畅;依据时间等信息判断出重要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史实要充分。
易错点
材料阅读困难,二战后国际关系混淆
正确答案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
影响: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
解析
二战后美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要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回答,结合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等问题回答会更清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层次要清晰,语言要流畅;依据时间等信息判断出重要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史实要充分。
易错点
材料阅读困难,二战后国际关系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