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不是局限在“宗族间”层面上,而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故A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盛典”,体现了中华文明传承,故B项正确;
“中华民族”不能等同于汉文明,故C项错误;
“海外华人华侨”拜祭黄帝陵是弘扬民族精神,不等同于国家的统一,故D项错误。
知识点
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正确答案
解析
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
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
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
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知识点
9.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故A项错误;
苏格拉底死后,人们认同其学说,正说明人文主义得到传播,不是泛滥,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学说得到许多人认同,说明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故D项正确。
知识点
8.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之一,曾为雅典城邦屡立功勋,但后来却贪赃受贿,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城邦最早出现时期是在雅典国家产生之前,故A项错误;
梭伦改革时期没有实行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可知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故C项正确;
伯里克利改革时期没有实行陶片放逐法,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0.有学者将某一时期称为“发现世界和发现人”的时代。下列各项最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发现世界”指的是人类世界从原来的相对孤立、彼此没有联系或联系很少日益走向会合,联系逐渐密切;“发现人”指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在长期的被压制、埋没之后得到了肯定与尊重;罗马帝国的扩张虽然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但是并没有带来整个人类世界的会合,故A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将人类带向了会合,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冲破教会禁锢人性的束缚,强调尊重人性,故B项正确;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世界被发现之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被发现之后发展的成果,摇滚乐是二战后青少年反叛精神增长的一个反映,是新时代人性发展变化的一种产物,故D项错误。
知识点
2.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 “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 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主要体现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服从,不是反映地方长官的权力,故A项错误;
从题干来看,中书省处于核心地位,地方行省治理地方要“遵成宪”,“决大狱”也要报中书省认可而后行,表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司法机构,故C项错误;
材料主旨与地方行省的司法权没有任何关系,故D项错误。
知识点
4.明晚期的《筹海图编》有如下记述:(福建)福、兴、漳、泉四郡,皆滨于海。海船运米可以仰给,在南则资于广(东),在北则资于浙(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福建(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福建四郡利用滨海的地理优势,发展粮食海运。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福建粮食作物的种植状况,故A项错误;
明代福建四郡发展粮食海运,带来沿海商品经济活跃,故B项正确;
明代福建与浙江、广东发展稻米贸易,但无法推断其比重,故C项错误;
明代福建的贸易并不是对外贸易,因此与朝廷“海禁”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知识点
5.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
正确答案
解析
地理环境会对思想发展有影响,但不会导致“中国的纵横家…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现象出现,故A项错误;
从“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可知是中国实行等级制度君主掌握政权的体现,“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可知体现的是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民众参与政权,故B项正确;
经济形态对思想文化有影响,但材料内容“由经济形态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战国时期的中国和古希腊都是奴隶社会,不存在文明程度的高低比较,故D项错误。
知识点
7.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元杂剧出现在元朝,故A项错误;
材料中“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显示京剧融合地方剧中特色,故B项正确;
《定军山》是以京剧艺术为表现手法,故C项错误;
“双百”方针提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不是一枝独秀,故D项错误。
知识点
3.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
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1.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的科学对民主思想的影响,不能体现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故A项错误;
科学能推动民主思想发展,但思想发展是由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唯一”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从“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也可发展民主思想,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的内容,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3.“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粱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未涉及洋务运动的破产,故B项错误;
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知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未涉及戊戌政变,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5.1905年,清政府建立户部银行,总资本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两万股,其余两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这说明清政府( )
正确答案
解析
洋务运动已经采取近代化措施,如创办近代工业,而材料时间是1905年,开始采取近代化措施说法不正确,故A项错误;
户部认购两万股,其余两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说明推行官商合办方式,故B项正确;
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清政府是为建立户部银行而筹措资金,不是为民族工业筹措资金,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9.200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有160个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不符合材料中“美国和25个小矮人”的说法,故A项错误;
世界银行有188个成员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188个成员国,也不符合“美国和25个小矮人”的说法,故B项错误;
欧盟中有十九个国家同时也是北约的成员国,但欧盟和北约在军事防务上矛盾重重,欧盟想建立自己的军事防御体系,而美国又想利用北约来控制欧盟国家,建立北约防务体系,所以说这两个组织是“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北约共二十六个成员国,美国实力最强,北约在美国的主导下运作,而其他成员国都依赖于美国,因而北约是“美国和25个小矮人”,故C项正确;
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由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个国家组成,是为了实现三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成立由23国组成,是一个多边国际协定,两个组织之间并无任何关联,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6.“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可知体现的是康有为迫切要求变法图强的心理和主张,故A项正确;
材料中的主张虽体现康有为救国之心,但用三年即可使中国富强,并不符合实际,不是科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
材料只体现出要求改变君主专制,但没有涉及如何行使皇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
盲目的媚外心理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8.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可知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未涉及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2.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 )
正确答案
解析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选择B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
14.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
正确答案
解析
1943年,中美中英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这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
不平等条约并未彻底废除,故B项错误;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才改变,故C项错误;
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1945年抗战的胜利,故D项错误。
知识点
17.《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下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水坝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
罗斯福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的修建并不能说明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信息可知,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正确。
知识点
20.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1945~1948年当时中国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也就增多,故A项正确;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美国一直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故B项错误;
朝鲜半岛分裂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无关,故C项错误;
意识形态相同不能说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这一现象,故D项错误。
知识点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
材料二 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
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三大问题”——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解决越南战争”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嗯,总统先生,”他说,“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C.【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时期的图像、殖民时期的文献以及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
——MiChAelD.CArrAsCo《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材料二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蔡佾霖《地理景观与宗教:古典玛雅人的山丘崇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玛雅人的哪些方面可以成为研究其社会生活的着手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方面在玛雅文明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山丘”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城邦的统治者采用哪种统治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玛雅文明的成就,并探索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正确答案
A.
(1)理念: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效果: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原因: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
B .
(1)背景:美苏冷战对峙;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
目的:发动越南战争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
(2)因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遭遇经济危机;国内反战运动;欧洲、日本崛起及其竞争。
作用:支持通过多边谈判与合作结束越南战争;逐步削减驻越军力并在197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
C .
(1)着手点:玉米、宗教。
影响: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宗教的极端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玛雅文明的创造力)。
(2)角色: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方式:政教合一
(3)方法: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
D .
(1)原因:拥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经济汇通四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和文化遗存。
(2)价值:平遥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解析
A .
(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的信息可知其理念为农战兴国和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效果,结合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实分析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法无等级,根据材料二中“南门徙木”,重金买“信”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取信于民。
B.
(1)第一小问国际背景,材料一中“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反映出美苏两极格局下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小问目的,材料一中尼克松认为“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势头。
(2)第一小问因素,从国外欧洲、日本崛起带来的冲击,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涨,反战运动的高涨,归纳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尼克松是和平谈判的推动者、停战协定的签订者。
C.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可以得出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可以得出角色为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教材,得出方式为政教合一。
(3)结合两则材料所述,可以得出研究方法应该多元化,跨区域、跨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D.
(1)根据材料“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商家汇萃”、“ 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等信息,结合教材所学,从历史、建筑、文物、城市等角度综合归纳。
知识点
23.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月23日表示,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将共同主办一系列庆祝活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为2005年的日本新版教科书,该书对卢沟桥事变作了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 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及早打败日本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太平洋友起全面进攻,并以南北太平洋两翼实行辅助作战,鼓励中国作出努力反对日本,使日本越来越深地陷入中日战争,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策的紧密合作为基础。又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军可以将许多师团调到其它战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 度一一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
——摘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东京审判具有哪些法律依据呢?那就是基于正义与和平的原则以及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对日本的战犯进行公开审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1条规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设立,其目的为公正与迅速审判并惩罚远东之首要战争罪犯。”1945年的 《波茨坦公告》 规定:“欺骗及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困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第六条),“对于战争人犯 ,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第十条):除此之外,还有1928年在巴黎签订的 《非战公约》,日本也是缔约国。
——《远东审判六十周年》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科书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方引起的?结合史实说明,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叙述,反映了日本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罗斯福论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二战期间和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非战公约》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哪方:中国。
史实: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随即进攻宛平域和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态度:反映了日本推卸战争责任,否认战争罪行的态度 。
(2)背景:日本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中国抗战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出席开罗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收回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等中国领土;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3)意义: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 的法律基础;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解析
(1)第一小问哪方,据材料一“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和“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可知由中国引起;第二小问史实,据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随即进攻宛平域和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第三小问态度,,据材料一“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和“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可知日本推卸战争责任,否认战争罪行的态度。
(2)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据材料二“及早打败日本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太平洋友起全面进攻,并以南北太平洋两翼实行辅助作战,鼓励中国作出努力反对日本,使日本越来越深地陷入中日战争,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策的紧密合作为基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中国抗战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具体表现,据材料二“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一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收回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等中国领土,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3)本小问积极意义,据材料三“那就是基于正义与和平的原则以及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对日本的战犯进行公开审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据材料三“欺骗及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困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和“对于战争人犯 ,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可知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据材料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设立,其目的为公正与迅速审判并惩罚远东之首要战争罪犯可知”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知识点
21. 走近历史人物,深刻把握他们所处的时代,看到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的由自然联想到了人类社会。既然思想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例外……
——《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说明牛顿的自然科学革命引发了欧洲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的著作、理论。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意境深远的意思)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
材料四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阔了无限小的微观世界和无限大的宏观世界的研究领域,成为原子能科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运动:启蒙运动。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理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
评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否定了专制王权,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一中“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可以看出次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应为启蒙运动;第二小问“著作”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代表作,应该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小问“理论”结合材料一中“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可以总结出来,即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第一小问“本质区别”,结合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可以总结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是封建传统民本思想。第二小问“概括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卢梭的主张进行评价即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否定了专制王权,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3)结合所学知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知识点
22. 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正确答案
启蒙运动:
(1)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进一步反对封建统治;首先从英国开始,高潮在法国,后传播到美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地区。
(2)主要内容: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王权、教权、等级特权,提倡民主、平等、自由。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3)影响或评价: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成为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传播到亚洲后,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的体现,并出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先声。
美国1787年宪法:
(1)背景:美国独立以后,新成立的邦联政府松散、无权,无法保障美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因此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成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2)主要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等。
(3)影响或评价: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宪法调整了大小州之间、南北州之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但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二战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2)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3)影响或评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
解析
名词解释仿照示例分为四个要素:背景、内容、影响或评价、联系,要从多个角度回答,如“宏观”“微观”“积极”“消极”等等。
启蒙运动:
(1)背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资产阶级进一步反对封建统治、开始和传播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2)主要内容:从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影响或评价:从对自身和对其他国家两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的先声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美国1787年宪法:
(1)背景:从美国独立后的邦联政府松散、无权,成立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的必要性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2)主要内容:从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等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影响或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答案遗漏,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联邦制、法国共和制、三权分立思想方面结合所学分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从二战的教训、战时合作的延伸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2)主要内容:从双挂钩,瓦解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影响或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两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