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绵阳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A唐朝的法律日趋完备

B法律成为政府肃贪的重要手段

C法律体现了人文精神

D唐朝法律对民情申诉实行保护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律法的特点。根据材料“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可知,唐朝时允许百姓以非正规渠道申诉,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唐朝法律的日趋完备,故A项错误;B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只需要紧紧抓住材料关键句子“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理解有误而失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土地政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推行“不抑兼并”的措施,使大量的农民丧失土地,从而便于丧失土地的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与土地政策无关;B项错误,租佃关系成为仅次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形式;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所以答案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宋代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在解题时只要抓住材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并利用好排除法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宋代不抑兼并政策出现的社会背景理解不够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合理的解释是()

A文化重心转移

B君主专制强化

C弘扬传统文化

D满足科举需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统治特点。从材料“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中可以说明,当时清政府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B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清代文化专制政策,属于高频考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在解题过程中要紧紧扣住文化专制的阶级性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可以看出护士力图推动传统文化向理性化发展,故C项正确;A项、B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D项是胡适不是思想观点。所以答案选C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材料中胡适的基本思想主张来入手解题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抓住材料主旨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进程。根据材料“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体现出红军长征的目标的确定,而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是中国领导革命的革命中心地区的战略转移,故正确答案答案选择C项。A项是在井冈山斗争时,B项是华北事变的影响,D项材料没有提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也不是红军长征的主旨意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3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原榜罗小学校长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镇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研究红军落脚点问题之后,正式决定并宣布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邻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这对于党中央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抓住材料涉及的阶段特征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始积累。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

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理解。材料中给出了原始积累的基本概念,只要紧扣“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概念阐释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A项。B项、C项与概念表述不符,D项恰恰与材料表述相悖且时间不符,故应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属于基础性问题,但是常考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工业化路径的理解,可以采取类比的办法来解题,将中国工业化与苏联工业化类比做题,也可以紧扣材料信息做题。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特点而失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从材料“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主旨意思是罗马文化收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当时希腊已经被罗马占领;C项不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亦应排除。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属于高考常考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是“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说明了古希腊文明对罗马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出古罗马法律的作用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来解题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希拉里普选票数多共和党特朗普近34万票,选举人票,希拉里比特朗普少74票,希拉里输掉了选举。这反映了()

A美国人不相信普选制

B选举人制不反映民意

C以精英政治制衡普选

D美国制度核心是制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普选票数”“选举人票数”的不同结果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制衡原则紧密相扣,A项、B项、C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把握住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不能准确理解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主要记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由编钟、编磬演奏,伴随着舞蹈,出现在政治、宗教仪式中。这反映出周代雅乐()

A带有浓厚政治与社会色彩

B开乐舞追颂祖先功德先河

C适应官僚政治的文化需求

D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从材料“周代雅乐”“出现在政治宗教仪式中”可以看出周代雅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C项官僚政治出现在秦代,周代仍然是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D项中社会风尚表述错误,因为雅乐是贵族专享的,不会成为社会风尚,亦应排除。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周代礼乐制度的特点,属于考试常考内容,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理解。

解题思路

本题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做材料型的选择题时,首先要注意材料中关键词“主要记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出现在政治、宗教仪式中”;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每个选项,从而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选择项所处的历史阶段把握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者胜。据此可以推知()

A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B晚清专制统治导致甲午战败

C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D近代中国政府与国民的进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根据材料“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说明了两次战争不同结果的不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两次日中战争的比较,属于热点考题。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本题比较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两者结果不同原因;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出两次战争不同结果的原因;然后从中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的主旨信息把握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这一表述说明了()

A资产阶级要求建立自由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了世界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可以得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故正确答案选B项。A项、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理应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属于基础性问题。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一些落后的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化的实践,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等也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这些改革或革命形成了强大的自由主义潮流,实现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根据《共产党宣言》来推断出工业革命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1928年,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B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

C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

D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与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A项、B项、D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应该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与影响,属于基础性问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题时只需要紧扣材料信息并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理解有误而失分。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秦以来,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用不同于内地的管辖方式。唐宋时期普遍封赐各内属的少数民族首领地方官职,设立羁縻州县,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以土官治土民”,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对所辖地区,按民族传统习惯进行世袭统治权。土司独霸一方,对中央叛服不常,影响国家统一;残暴统治属民,骚扰汉民,土司间为争权夺利的械斗、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唐宋以来土官与王朝矛盾日益尖锐,少数民族的反抗又动摇了土官统治。

明中后期已开始小范围的改土归流;清康雍乾时期已有足够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1726年雍正推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恩威并用”,在中南、西南六省,取消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添设军事机构,建城池,设学校;变革赋役方法,废除原土司赋役制,按地亩征税,数额少于内地,少数民族所受剥削稍有减轻。1731年,改土归流基本实现。清改土归流不彻底,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废止土司制度。(摘编自黄现墦著《壮族通史》)

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方式的变迁及其原因。(7分)

1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改土归流”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器影响。(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方式: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管理制度,唐宋羁縻州县、元明清土司制;将中央政府间接管理变为直接管理,明清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新中国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分)

原因: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现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用不同于内地的管辖方式”“唐宋时期普遍封赐各内属的少数民族首领地方官职,设立羁縻州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以土官治土民”,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对所辖地区,按民族传统习惯进行世袭统治权”“明中后期已开始小范围的改土归流;清康雍乾时期已有足够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废止土司制度”来分别概括其变迁过程。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来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来分别概括其变迁过程。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变迁原因的分析不够准确而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内容:废除土官的世袭统治,由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统一管理;行政、军事、赋税、教育制度与内地保持一致。(4分)

影响:废除土司制,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土归流的主要举措和影响。第一小问从材料“取消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添设军事机构,建城池,设学校;变革赋役方法,废除原土司赋役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影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可以从中央到地方两个方面来概括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影响。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内容和影响的分析概括不够全面而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37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材料表2近代中国西学的传播(部分)

13.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14分)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11分)

15.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发展: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6分)

古代中国: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近代西方:吸纳与创新;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1)第一小问发展,材料一中,选举标准上魏晋时期“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隋唐时期“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从中可见,选举方式上也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上,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限于士族阶层,隋唐时期“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范围扩大。第二小问不同特点,材料一中,古代中国源于三代以上,传承久远;至隋唐时期,选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材料二中,近代西方“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吸纳与创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自下而上,属于公民权利;“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公民选举资格的限制,有相关的立法保障。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表现,属于基础性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认识,主要涉及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主要知识点,考查获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问题,分析、概括、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与有效信息来回答。对于第二小问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信息来概括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近代西方“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分别进行概括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中西选官制度特点认识不清而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因素:借鉴古希腊选举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7分)

评价:19世纪以前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从“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但存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局限。19世纪以后的选举制度完善了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选官制度的产生因素与评价。(2)第一小问影响因素,材料二中“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反映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的影响;18世纪中期公民选举权的扩大,反映出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影响;“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体现出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第二小问评价,就要看到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在推动政治民主化、缓和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也要指出选举权限制所体现的阶级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选官制度,属于理解性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西方近代选官制度的理解认识,考查获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问题,分析、概括、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影响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发展的因素。并根据材料所涉及的时代特征来进行评价。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近代选官制度评价不全面客观而失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

观点:西学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

阐述:列强侵华使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逐渐抛弃“天朝上国”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一方面,西装、西餐、西洋影戏等西方新事物的传入,客观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国人利用西学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如开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对西学采取了包容开放的态度,学习西方的历程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在解答本题时审题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材料所列词汇与自己所命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阐述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真正做到紧扣材料信息,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成对近代化的理性认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属于高频考点。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掌控与运用能力。回答时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2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8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分)(围绕其他观点及论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根据称谓传入先后,从西学渐进的层次角度也可切入;向西方学习地域范围不断拓展;)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紧扣材料所列信息回答,缺乏主题泛泛而谈而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4年美国升级越南战争,美在越军事人员1965年达20万。战争拖延、美军伤亡、政府大量征兵,引起民众不满,美国新左派学生组织兴起,他们相信60年代世界政治、文化激进主义,接受“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人民战争”“城市游击中心”理论,受世界性学生造反运动影响,作为反叛的一代,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活动。美国校园有社会激进文化传统;同时,60年代美国文学界“黑色幽默”小说大行其道,它关注战争问题,以荒诞语言表现美国社会阴暗面,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把这种文化与反战运动结合,以游戏方式宣泄对战争反抗、对政府的不满,造就了一批游戏人间的嬉皮士。反越战运动在60年代与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校园民主运动、女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互游荡,冲击美国的传统秩序。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伴随了越南战争全过程。整个运动呈现出从温和到激进最后渐趋消亡的过程。

18.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的特点。(7分)

1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特点:60年代美国及世界青年反叛运动的组成部分;过程呈现出从温和到激进最后逐渐消亡特色;贯穿越南战争的全过程,随越战结束而消亡;反战形式多样并与其他的反战运动相互配合。(7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战和平运动。回答特点时要依据“美国新左派学生组织兴起”“受世界性学生造反运动影响,作为反叛的一代,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活动”“美国青年反战运动伴随了越南战争全过程”“反越战运动在60年代与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校园民主运动、女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互游荡”等信息分别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反战和平运动,属于基础性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反战和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参加阶层广泛,时间长,规模大;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反战情绪;反战运动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紧扣材料信息来准确回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背景:美国政府的越南战争政策,引起美国民众不满;60年代世界性政治、文化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60年代美国背叛文化为特色的青年运动兴起;美国校园激进文化传统,黑色幽默小说的助推。(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战和平运动背景的分析能力。回答背景时,要依据“1964年美国升级越南战争,美在越军事人员1965年达20万。战争拖延、美军伤亡、政府大量征兵,引起民众不满”“受世界性学生造反运动影响,作为反叛的一代,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活动”“美国校园有社会激进文化传统;同时,60年代美国文学界“黑色幽默”小说大行其道,它关注战争问题,以荒诞语言表现美国社会阴暗面”来分析,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来其背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反战和平运动,属于基础性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分析与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反战运动的出现是由历史和现实两个原因构成的,历史上对二战所带来灾难的反思,和对战后和平的渴望,现实原因为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带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的计划。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紧扣材料信息来全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1891),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70年代筹议兴办洋务方略,认为单纯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末技”,不能富国强兵,只有由器而学政教才是出路。1876年,赴英国任公使,周咨祥访,博览群书,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与“孔夫子”、“孟夫子”相提并论;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考究西方民主政体,研究英国议会政治,认为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国政公之于民”,与秦以来的中国国政,正好相反,此英国立国之本也;秦汉以来中国有教化称周边为“夷狄”,现在西洋称自己为文明的、称中国为半文明的“夷狄”。1877年,上奏清廷建议设领事以护民,翌年清廷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把使英途中见闻驻日祥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私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书呈总理衙门,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1879年黯然回国。

——(摘编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20.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嵩焘的主要思想主张。(7分)

2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思想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与影响。(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反对只学器物末技;认为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都有悠久的历史,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哲学;西方的代议制,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有别于且优于中国传统政治;中国文明形态已落后于西方文明,主张政治、外交与西方制度接轨。(7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郭嵩焘思想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本题材料提到,郭嵩焘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最为可贵的还是他在政体(国本)方面认识的进步。他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他说:“西洋的国政一概公之于民,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的国政,却正好与此相反”。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可以看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教育体系、社会风气有了全面的认识;质疑“中体西用”主张等基本思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郭嵩焘·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只需要紧扣材料“单纯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末技”,不能富国强兵,只有由器而学政教才是出路”“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考究西方民主政体,研究英国议会政治,认为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现在西洋称自己为文明的、称中国为半文明”并分别进行概括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不够完整而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地位、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先行者,试图改变中国的传统落后思想、文化观念;其思想反映出时代潮流,超前领先于时代;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郭嵩焘思想的评价。从材料“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兴办洋务方略”并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郭嵩焘思想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与影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郭嵩焘·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评价时要注意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更要结合材料相应信息来进行评价。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郭嵩焘的评价缺乏准确的语言表述而失分。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