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秦以来,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用不同于内地的管辖方式。唐宋时期普遍封赐各内属的少数民族首领地方官职,设立羁縻州县,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以土官治土民”,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对所辖地区,按民族传统习惯进行世袭统治权。土司独霸一方,对中央叛服不常,影响国家统一;残暴统治属民,骚扰汉民,土司间为争权夺利的械斗、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唐宋以来土官与王朝矛盾日益尖锐,少数民族的反抗又动摇了土官统治。
明中后期已开始小范围的改土归流;清康雍乾时期已有足够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1726年雍正推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恩威并用”,在中南、西南六省,取消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添设军事机构,建城池,设学校;变革赋役方法,废除原土司赋役制,按地亩征税,数额少于内地,少数民族所受剥削稍有减轻。1731年,改土归流基本实现。清改土归流不彻底,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废止土司制度。(摘编自黄现墦著《壮族通史》)
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方式的变迁及其原因。(7分)
1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改土归流”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器影响。(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材料表2近代中国西学的传播(部分)
13.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14分)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11分)
15.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4年美国升级越南战争,美在越军事人员1965年达20万。战争拖延、美军伤亡、政府大量征兵,引起民众不满,美国新左派学生组织兴起,他们相信60年代世界政治、文化激进主义,接受“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人民战争”“城市游击中心”理论,受世界性学生造反运动影响,作为反叛的一代,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活动。美国校园有社会激进文化传统;同时,60年代美国文学界“黑色幽默”小说大行其道,它关注战争问题,以荒诞语言表现美国社会阴暗面,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把这种文化与反战运动结合,以游戏方式宣泄对战争反抗、对政府的不满,造就了一批游戏人间的嬉皮士。反越战运动在60年代与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校园民主运动、女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互游荡,冲击美国的传统秩序。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伴随了越南战争全过程。整个运动呈现出从温和到激进最后渐趋消亡的过程。
18.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的特点。(7分)
1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8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1891),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70年代筹议兴办洋务方略,认为单纯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末技”,不能富国强兵,只有由器而学政教才是出路。1876年,赴英国任公使,周咨祥访,博览群书,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与“孔夫子”、“孟夫子”相提并论;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考究西方民主政体,研究英国议会政治,认为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国政公之于民”,与秦以来的中国国政,正好相反,此英国立国之本也;秦汉以来中国有教化称周边为“夷狄”,现在西洋称自己为文明的、称中国为半文明的“夷狄”。1877年,上奏清廷建议设领事以护民,翌年清廷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把使英途中见闻驻日祥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私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书呈总理衙门,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1879年黯然回国。
——(摘编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20.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嵩焘的主要思想主张。(7分)
2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思想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与影响。(8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