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据以下表格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不能”这一否定式的限制词,进而对照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权归中央”是历史的趋势,故C的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和题干限制词,结合所学并根据题意、用排除法,易选出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到“不能得出”的题意要求而误读误选;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把握不清而误选。
5.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表明,均田制下,国家在通过政策的调整减少土地的授予数量。究其原因,是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国家掌握的土地逐渐减少,故B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解读材料关于年龄变化的情况,结合中国古代均田制的主干知识和土地兼并的相关历史背景,再根据题意可选出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审题不清,忽视或混淆了材料中所述各年龄变化的情况、不能认识年龄变化所反映出的问题的实质而误选A;不能由“论从史出”而误选CD。
9.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扮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反映了明代(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朝关于杂剧的禁令,一方面禁止扮演帝王将相等,另一方面又支持扮演封建道德楷模,这些都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D最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A是在清朝,不是明代,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不符合本题的主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抓住材料统治者厉行文化专制、推崇封建道德纲常以维护统治的主旨而选出正确的D。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而误选A;不能抓住题目的主旨而误选C。
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所学可知,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宗法制的核心,排除A;BD不能揭示本题的主旨;由材料“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等信息,可知当时存在嫡长子继承制常遭破坏现象,但其实质都是王权至上,故C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解读材料、抓住题目的主旨,由现象看本质,可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审题不当,对题干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误读而误选AD。
3.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五德始终说”与儒家“以德治国”内涵不同,排除A;材料主要阐释的是古代朝代的更替,没有论述君权在人心的地位,排除C; “阴阳五行”是材料现象的描述,不能反映问题本质,D排除。每一个称王作帝成功的人,都要给自己的王朝赋予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进而整个国家的颜色随之改变,以此来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B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地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政治的特点,由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审题不清,没有由现象看本质而误选A;没有抓住材料的主旨而误选C。
4.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完整、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可得出汉代儒家思想被神圣化,故B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并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经判别各备选项,很容易选出正确的B项。
易错点
易将题干材料“伦常”、《易传》《中庸》信息与朱熹概括的“三纲五常”等内容相混淆而误选C。
6.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以下不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明清的“商业革命”是指在国内市场上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等,但对外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中“商业革命”的内涵,并注意问题的限定词“不属于”,再调运所学进行判断,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易错点
审题不清,不能结合所学解读“商业革命”的含义而误选;史实不清,不能联系所学明清“闭关锁国政策”而误选;忽视题干的限定词“不属于”而误选。
7.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居家杂仪》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为本家族撰写的“家族法规”,也意在为天下万姓家庭立规订矩。材料强调的是纲常伦理,认为儿女、人妇不拥有私财,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丈夫的尊重,B符合题意;其它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没有抓住材料的主旨而误选A;误读、曲解题意而误选CD。
8.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牡丹蕉石图》(右图)水墨淋漓,奔放横溢。画中的石头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完全是不同程度的墨色的运用。这种绘画思想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文人画入手,考查陆王心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材料提供的绘画,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而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自然人性”观点一致,A正确;程颢、程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用纲常名教的绳索将人束缚得更紧,不符合徐渭主张,B错误;C与材料无关;D泛泛而谈,不符合本题的主旨,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联系图文、准确解读题中文人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陆王心学的相关主张,可知正确的答案为A。
易错点
不能准确解读材料、联系文人画的特点,并混淆宋明理学各家的主张而误选B;不能抓住题目的主旨而误选CD。
10.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了天津商会践行通过兴办实业来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A正确;BCD三项中“扫除”、“主导”、“成为了”皆为绝对化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地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主张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
易错点
不能准确解读题意和抓住题目的主旨而误选。
11.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36年处于抗日战争前夕,国民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发展重工业,有利于积累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B正确;轻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5.46%,仍然增长,A排除;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C排除;国民政府时期并没有基本确立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D不符合史实。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地解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相关政策,在正确的抗战史观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项、选出正确项。
易错点
审题不清,没有注意题中“1936年”时间概念及表格材料数据的具体变化而误选AC;不能结合抗战前夕的时代背景、缺乏正确的抗战历史观而误选。
1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B正确;由材料“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即也可以被废除,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权分立学说,D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地解读材料,结合所学近代英法启蒙思想关于人民主权学说的相关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的A项。
易错点
解读材料不够,不能抓住材料的主旨和由现象看本质而误选A。
17.英国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下议院代表权,而一些“衰废市镇”,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这一现象(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根据所学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的政治力量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议会下议院的格局需要打破以适应现实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结合近代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背景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审题不清,受到题干“1688年”时间的干扰、没有抓住材料的主旨而误选A。
1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路易十四的做法是想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正确;材料给的时间是在工业革命之前,AD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17、18世纪西欧封建国家重商主义政策对资本原始积累影响的相关知识,可选出正确的C项。
易错点
审题不清,混淆了题干与工业革命的时间而误选A。
22.某经济学家曾说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故事比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二战后,美国长期推行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A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故C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题意可知C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审题不清,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故事所反映的本质和主旨而误选ABD。
19.福特发明的生产流水线使生产量成倍增长,零售价降低。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但是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讽刺了他和流水线。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既肯定了科技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认识到机器生产对人的异化,D正确;AC没有全面解读材料信息;B说法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并抓住材料的主旨,全面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知D项正确。
易错点
没有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C。
12.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材料图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跃进”运动时期“猪羊肥大赛黄牛”地提出的目的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1981年深圳蛇口标语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史实,综合分析可知,贯穿图的主题都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正确。“大跃进”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是思想解放,A排除;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只符合“大跃进”,C排除;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不符合改革开放的特点,D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结合题意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并排除错误项即可。
易错点
史实不清,不能综合材料信息和概括问题而误选。
13.1977年,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家计划实现农业机械化,故D正确;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A不正确;材料与城镇企业无关,B不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农村出现历史巨变,C不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解读材料、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即可选出正确的D项。
易错点
史实不清、混淆相关所学而误选A;解读材料和抓住材料主旨不够而误选C。
14.《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材料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可知A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罗马法的制定不是根据神的旨意而是根据罗马社会当时的需要制定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正确;C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准确地解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和问题的本质即可。
易错点
没有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和抓住材料的主旨而误选A。
15.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显示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用一种提问题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没有体现平等相待和逻辑推理,AD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启发诱导,故B正确;辩证思考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C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结合所学苏格拉底思想和孔子的教育主张等相关知识,再进行综合、比较即可。
易错点
解读材料不够,不能抓住材料的主旨而误选。
20.美国大萧条期间,一直销售平平的口红等低端消费品不仅销量未减,反而有所增加。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低迷时部分行业逆势上扬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口红经济”。这一现象( )
正确答案
解析
“口红经济”是指经济低迷时,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安慰和满足感的“廉价的小奢侈品”行业反而会逆势增长的经济现象。大萧条期间,人们仍有潜在消费欲望,即使买不起住房、汽车,还是有能力去买一些廉价商品,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需要。故而口红作为一种低价商品,能使人的心理需求获得很大的满足,C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反映;B是对材料的曲解和误读;D与材料“大萧条期间”的时间不符,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并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ABD,故C正确。
易错点
没有结合所学准确解读材料而误读曲解材料而误选BD。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不再局限于任何特定区域。为逃避承担义务,跨国公司将公司从工资高、高税收的地区转移到工资低、有税收优惠、环境保护法软弱无力甚至缺失的国家。这样一来,美国等国的税收就呈现材料中所说的减少趋势,C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其双重性影响的相关知识,可知正确选项为C。
易错点
不能准确解读材料、用全球视角分析问题而误选。
21.“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所有农业改革尝试以迅速和激进的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苏联农业集体化中规定农民必须加入农庄,采取过激的措施,不加入就视为苏维埃的敌人,结果引起农民的不满,符合材料中“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的信息,故D正确;粮食税适合农民的利益,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农业措施对农民有利,是保护农民的利益,B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把握本题有关农业政策影响的主旨,由ABC存在积极影响的共性,用排除法,可知D正确;或由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的相关史实可知D正确。
易错点
不能准确解读材料和把握题意而误选。
23.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模式一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是欧盟;模式二中只是进行贸易方面的合作,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三强调自愿的原则,没有法律义务,符合亚太经合组织,B符合题意、排除AC; D项不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可知C正确。
易错点
史实不清,不能结合所学各区域集团和经济组织的性质、宗旨与特点等相关知识解读材料而误选。
家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存在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西周时周公曾告诫其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论语》中也载有孔子教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家训以口头训诫、家书、遗书等形式为主,由后人记载而流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总结了前人家庭教育理论的成果,对治家修身、求学处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理论和范畴,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在家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家训进入繁荣阶段,不仅文献资料数量多,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也有了大的发展。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等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家训中集大成者。此间在理学的影响之下,家训中“礼教”的气氛更为浓重,名分的拘束更为严格。
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广泛推广的时期。由于家训作用的日益彰显和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家训理论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形成了家训教育空前繁盛的局面。明末清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流传很广,影响巨大。它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仅用五百余字,阐述了人生的深刻道理,总结了古代的治家之道,语言平实,脍炙人口,三百年来盛传不衰,成为官宦士绅、书香世家乃至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教子妙方和治家良策。
——张静《先秦两汉家训研究》
材料二 此期(晚清)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25.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家训发展的特点。(5分)
26.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家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谈谈家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分)
正确答案
特点:出现时间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形成系统的理论;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传播范围广。
解析
由材料一“早在先秦时期……西周时期……明清时期”及材料二“此期(晚晴)”等时间信息可知家训出现时间早的特点;由材料“告诫其子……修养德行”、“对治家修身、求学处世等问题”、“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可得出内容广泛;由材料 “专著”、“口头训诫、家书、遗书等形式”等信息可概括为形式多样;由材料“畴人之学”、“家庭教育理论”、“ 家庭教科书”、“家训理论”等信息可知家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由材料“孔子教……‘学礼’”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礼教’的气氛更为浓重……”可知其受儒家思想影响大;由材料一“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流传很广,影响巨大”的信息可得出传播范围广的结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经梳理、解析材料,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按问概括、归纳即可。
易错点
梳理、解析材料不够,作答易丢点;文字的概括性不够而误答。
正确答案
变化:形式上:晚清主要以家书为形式,不以传统的专著或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形式出现。(2分)内容上:关注人才选拔,反对八股取士;重视工商业发展;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或“强调经世致用”)。
原因:①书信不是命令式的而是谈话式的,比清朝前期的家训形式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效果更好;②受到晚清时局影响,中国的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并且希望把这种新思想传递给子孙。(4分)
解析
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宋代,家训进入繁荣阶段……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也有了大的发展”、材料二“此期(晚清)家训……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 等信息,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指出变化的表现;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等信息从教育和晚晴时局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小问,可据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按问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教育和晚晴时局变化的影响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
不能根据题意从形式到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作答而失分;不能有效地结合晚晴时代背景分析而失分。
正确答案
意义:约束与教育了家庭或者家族成员,维护了社会稳定,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解析
本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从对家庭及其成员的教育影响、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有所展开即可。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从对家庭、社会和民族等方面分析即可。
易错点
局限于材料,不能稍作展开并从多方面分析而误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 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28.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部巨著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何不同?(12分)
2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8分)
正确答案
不同特点:
主持上:《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主持编撰(狄德罗反对政府参与);(2分)
内容上:《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2分)
目的上:清政府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政治意图明显,《百科全书》是为了推动人们的思想启蒙。(2分)
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后期,清朝国力强盛。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文化思想高度专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6分)
解析
经对材料一、二的梳理、解读并获取有效信息,从两部著作编著的主持、内容和目的上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不同的特点,突出两国科技文化和政治传统的不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比较两国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主持、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两部著作不同的特点,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方面分析、比较两国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
易错点
梳理材料、概括归纳不够,易丢点而失分。
正确答案
《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4分)
《百科全书》:提倡科学技术,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4分)
解析
先从两部著作的内容特点入手,再结合两国的社会条件,分析对两国科技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得出:《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对古代文化进行了全面总结,弘扬了民族文化,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百科全书》提倡科学技术,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结合两部著作的内容和两国的社会条件,从对各自国家的科技文化、思想和政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
易错点
不能结合两国的社会条件从多方面分析而误答失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纵向与横向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证; ③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基本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②较好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逻辑比较严密,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主题,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逻辑混乱,表述不清楚。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观点选择、论证题,先解析题干材料、围绕“纵向与横向发展的关系”的主题、选择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再合理引用史实,能够多角度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小结,阐释己见最好,要求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题思路
先围绕主题、选择观点,且观点明确;再史论结合,进行多角度展开、论证;最后进行小结,阐释己见即可。
易错点
观点概括不明确而失分;论证过程中史实不够,不能做到史论结合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