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三亚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孙慎行,字闻斯,武进人。幼习闻外祖唐顺之绪论,即嗜学。万历二十三年举进士第三人,授编修,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当事请见,率不纳。有以政事询者,不答。

四十一年五月,由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当是时,郊庙大享诸礼,帝二十余年不躬亲;东宫辍讲至八年;楚宗人久锢未释;代王废长立幼,久不更正;臣僚章奏一切留中。慎行并切谏。已,念东宫开讲,皇孙出阁,系宗社安危,疏至七八上。其后,群臣争者百余疏,帝皆不省。慎行屡疏争,乃获更置。楚宗人击杀巡抚赵可怀,为首六人论死,复锢英憔等二十三人于高墙,禁蕴钫等二十三人于远地。慎行力白其非叛,诸人由此获释。

熹宗立,召拜礼部尚书。初,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既而议上,惟可灼下吏戍边,从哲置不问。

秦王谊漶由旁枝进封,其四子法不当封郡王,厚贿近幸,遂得温旨。慎行坚不奉诏,三疏力争,不得。七月谢病去。

其冬,延推阁臣,以慎行为首,吏部侍郎盛以弘次之。魏忠贤抑不用,朝论大骇。叶向高连疏请用两人,竟不得命。已,忠贤大炽,议修《三朝要典》,“红丸”之案以慎行为罪魁。其党张讷遂上疏力诋,有诏削夺。未几,刘志选复两疏追劾,诏抚按提问,遣戍宁夏。未行,庄烈帝嗣位,以赦免。

崇祯元年,命以故官协理詹事府,力辞不就。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缙绅冠。朝士教推毂入阁,吏部尚书王永光力排之,迄不获用。八年廷推阁臣,屡不称旨,最后以慎行及刘宗周、林钎名上,帝即召之。慎行已得疾,甫入都,卒。赠太子太保,谥文介。

(选自《明史•孙慎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B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C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D光宗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铅丸药进俄/帝崩廷臣交章/劾之大学士/方从哲拟旨令引疾/归赉以金币/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章/并下廷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庶子:官职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执掌王族版籍。

B出阁:天子子孙到边塞考察民情,慰劳戍边将士。

C温旨:温和恳切的诏谕,对帝王诏谕的一种敬称。

D缙绅:古时官吏插笏于绅带间,故称仕宦为缙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慎行归隐乡里,深究学问。考中进士的孙慎行后来请假回到故乡,关门闭户、谢绝交往,从而深入、细致地研究理学,就是有人请求拜见,他也坚决拒绝。

B孙慎行明了国事,犯颜直谏。孙慎行代理礼部事务后,就当今皇上二十多年没有主持郊庙祭祀、太子已停止讲读好多年和代王废长立幼等事情敢于直言极谏。

C孙慎行以法行事,坚持己见。对秦王的四个儿子不按礼法获得的郡王称号,孙慎行绝不奉诏,三次上疏,极力反对,秦王的四个儿子最终没有得到郡王称号。

D孙慎行遭受压制,仕途不畅。在朝廷推举内阁大臣孙慎行第一,但魏忠贤就是压制不用,使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后来他还被魏忠贤定为“红丸”案的主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几,刘志选复两疏追劾,诏抚按提问,遣戍宁夏。(5分)

(2)朝士教推毂入阁,吏部尚书王永光力排之,迄不获用。(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生可根据文言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来断句。“鸿胪寺丞”是李可灼的官名,不能断开,这就基本可以确定选C;再结合“俄”这一时间副词应放句首,即可确定。

考查方向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题思路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从专有名词“大渐”分析,其后要停顿;从动词 “进”分析,后面可以有宾语;“俄”表示的是时间,可以判定“俄”前要停顿。从动词“还”分析,宾语是“朝”,其后要停顿;从动词“上”分析,“疏”后要停顿;也可以从动词“下”分析,其主语应该是“章”,“章”前要停顿等。

易错点

命题时的一般作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无错误。要注意把握不同选项中的停顿点的正误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出阁”指皇子出就封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平时的识记。

易错点

平时识记不牢,就有可能对选项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容易产生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秦王的四个儿子最终没有得到郡王称号”错误,根据原文“慎行坚不奉诏,三疏力争,不得”可知,朝廷没有答应孙慎行的上疏,秦王的四个儿子最终获得了郡王称号。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易错点

“三疏力争,不得”如果理解不到位,就可能误选其他选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不久,刘志选又两次上疏进一步弹劾孙慎行,诏令巡抚、巡按调查审讯,把他遣送戍守宁夏。(5分,“未几、追劾、提问”,3个关键词,1个1分;句意正确2分。)

(2)朝廷中的官员多次推荐孙慎行进入内阁任职,但吏部尚书王永光极力排斥他,最终不被任用。(5分,“推毂、排、迄”,3个关键词,1个1分;句意正确2分。)

解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调整恰当。

易错点

对“提问”“推毂”翻译不到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九日置酒

【宋】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九

【明】鲁渊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

己知建德非吾土,还忆并州是故乡。

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

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

14.请简要赏析两首诗的首联在描写景物、营造的意境方面的不同。(6分)

15.宋祁的《九日置酒》一诗中,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宋诗通过对晚秋时节早晨美丽景色、高高的土台、繁复的帷帐、胡笳欢快的节奏的描写,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意境。②鲁诗通过对重阳节南飞的大雁、苦寒的秋霜、萧萧的风雨的描写,营造了萧索、悲凉的意境。(每点3分,其中列举意象并有恰到修饰语给2分,能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给1分。)

解析

比较两首诗首联景物、意境的不同,首先要把握两句首联的意象,进而品味意境特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对比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宋诗首联通过“佳晨”“物华”“高台”“复帐”“鸣笳”等景物,写出了秋日的绚丽宜人;鲁诗首联通过“白雁”“霜”“风雨”等景物,写出了秋景的萧瑟凄凉。

易错点

能否概括意境特点是做题关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颔联,写登高(1分)和饮酒(1分)两个场面。“邀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饮酒尽欢的情感(1分)。②颈联,写登山所见(1分)。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澈、秋容清淡,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1分)。

解析

概括诗句内容要读懂诗意,把握景语和情语。“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承首联的集会场景而写,“遨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晋朝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写登高寻欢的畅快洒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写登高所见,“明”“清”写出了经过秋雨刷洗后秋色的澄净清淡。从这些场景中我们能体会出作者积极处世的态度,乐观的情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易错点

情感能够写出来,平时这一类的题目就有归纳,但是没有做到把诗歌的内容分析到位,情感表达不够丰富。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格调

胡海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晬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B“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C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

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B“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C“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D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

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

C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表述的是“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意思是“宽泛”地讨论“格调论”,并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的修饰成分。

易错点

注意陈述对象的泛指与特指,不能张冠李戴。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无中生有,“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仔细寻找对应文句,于文无据时,要看一下其他选项与原文差异大小,在原文如果也找不到推论的前提,一般可定为错误项。

易错点

本题的筛选比较容易,只要认真核对原文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过于绝对,“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的说法太绝对,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注意表述的细微差别。

易错点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修饰成分,如状语或定语。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谢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 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百度百科)

②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 )(3分)

A从启蒙思想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金融学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B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30多部专著,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被人们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C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5.作为启蒙思想家,周有光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6.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再到金融学家”有误,应是启蒙思想家;C项,“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有误,原文是“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D项,“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错误,应该是在“在文化、思想界”。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实用类文本的泛读必须坚持和细读相结合,实用类文本所包含的信息虽然大体上是客观的,但有其主观性,不能毫无分辨地接受。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发现细微差别。

易错点

C项为干扰项,注意“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的陈述对象是中国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或者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能够帮助人们拨开思想的迷雾。②用行动彻底颠覆越老越保守这一规律,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③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能够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每点1分)

解析

本题首先注意审题,题目的要求是“作为启蒙思想家”,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启发、提示。周有光“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的相关信息分散在4、5和倒数第三段,最后将这些信息分条概括。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一是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二是从文中找出对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筛选概括。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题目的要求。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引用周有光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他思想求新、追求进步的精神和认真的品质。②引用马国川、马勇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从侧面写出了周有光作为启蒙思想家的贡献。③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每点2分)

解析

引用传主的话可以直接展示传主的形象,也为作者的评述作了依据;而引用他人的评价,可以侧面表现传主形象,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客观可信。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该题就可以结合具体文本从以上角度来分析,抓住周有光自己的话“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马国川的评价“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马勇的评价“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等。

易错点

此题要点较多,考生在概括答案是容易要点不全或内容重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嘉峪关记

于坚

①旅行团走的是古代中国从内地进入嘉峪关的路线,我们决定背叛旅行团,从古代胡人入关的方向重新走进嘉峪关。走了大约两小时,古代旅人的那种感受早已体会,这路途的确是“行路难”,没法阔步大迈。没路的地方,坑坑洼洼,还得避开高高低低的石头和铁丝网般的荆棘,下脚如插针;就是上了便道,路面也全是砾石,踩不稳还要滑倒。很少树木,白杨偶尔出现,但枝叶都朝天扬着,很难遮阳。

②嗓子冒烟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嘉峪关。在地平线上,它像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正在戈壁上策马疾驰而来,两边的城墙犹如马蹄卷起的一排黄雾。有人得救似的大喊起来,看哪,嘉峪关!越走越近,从穿越戈壁而来的胡人的位置,只看见关楼而看不见城门。只有几步了,还是看不见城门,只是在地表上拱出一个半圆。直到迈上城门前面隆起的小阜,才看见嘉峪关陷在这阜丘的后面。其实如果要强调气势的话,嘉峪关只要跨前几步,就可以俯视一马平川,却屈尊在凹处,这就是玄机。

③嘉峪关外面看着很文气,内部却杀机四伏。罗城【注】与主城之间,是一个陷阱。如果敌人突破了罗城,那么只要将罗城大门一关,罗城与主城之间,就形成一条死巷,敌人即刻被罗城和主城城堞上射下的乱箭歼灭。嘉峪关的设计是采取守势,以柔克刚。人不犯我,那么重门深宅暗藏的是礼数。从外到内一路丝绸飘扬,笙歌锣鼓不绝,升入厅堂之际,来宾们的敬畏之心、归家之心已经油然而生。人若犯我,经过几重陷阱,铁骑也溃不成军。

④在嘉峪关主城的西门和东门上,分别刻着大字“柔远”“光化”。这是嘉峪关这个关隘的主题,这个关隘是为着柔远、光化而建造的。军事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柔远、光化,不是非我族类必欲诛之,而是以德化之,这就是中国。嘉峪关不仅仅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还是德关,嘉峪关的德就是信任来者、虚怀若谷。

⑤怀柔远人,以什么怀之、柔之?丝绸。有明一代,丝绸已经成为一种东方文明的象征。

⑥胡人为丝绸来。这是一条死亡之路,其旅程犹如穿越地狱抵达天堂。丝绸之路,就是朝觐东方天堂的路。

⑦嘉峪关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些胡人,穿过浩瀚坚硬干旱的死亡沙漠,亚麻布、皮子捆在身上,又渴又累,跌跌撞撞,就要彻底绝望之际,终于爬进嘉峪关,忽然看见丝绸,灿烂耀眼,柔软如美女子,飘逸如春天之光——服了!“怀柔远人,厚往薄来”,制服也。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⑧我们进入嘉峪关,登上柔远楼,像是逐渐失去记忆似的,古代那种苍凉雄浑的感觉逐渐消失。嘉峪关西面的戈壁与嘉峪关城内完全是两个世界。那边,满川碎石大如斗。这边,前后左右摩肩接踵的似乎都是现代“胡人”。穿西装打领带的、穿拉链夹克的……比比皆是。朝东望去,关内,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林立蜿蜒,飞机穿越石油城划出高空的长烟……关外,没有一个“胡人”。他们在关内,我们也在关内,如今全世界都在一个“关”内,这个关可不是嘉峪关、长城或者柏林墙们守得住的。胡人虽然在关内,但毕竟还个个揣着本护照,此时说不定正担心着过期呢。

⑨恋恋不舍,白天在戈壁走了一趟,到黄昏时分,一行人又沿着城墙在戈壁滩上走。默默地登上一片高地,坐下。天地之间充沛着苍茫大气,内心光明感动,落日在背后,夜晚在搭台,像个酒保似的,一颗一颗擦着他的星星。高两米多、厚一米多的古城墙已经看不出曾经是墙了,已经化为一列坚固密实的土墩,仿佛大地突出的手筋,有些缝隙长出蔓草,被鼠类钻开暗室。城墙曾经令某个时代的人们绝望,曾经拥有人为的雄强霸道的力量和质地,宿命般地不可抗拒。从前那些胡骑攻到城墙下,长叹一声,明白了固若金汤的含义,以为它们将天长地久,不敢再犯。如今安在哉!

⑩落日终于归顺大地,星子出现在天空,天幕森蓝,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隐约间,似乎听见戈壁某处传来歌声:祁连山高啊嘉峪关长/戈壁滩大啊地老天荒/长风万里野茫茫……

(选自《散文》,有删改)

【注】罗城,城墙外另修的环墙。

7.作为一个关隘,嘉峪关具有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3分)

A嘉峪关屈尊凹处,却强调气势,可以俯瞰一马平川。

B外表文气,内里暗藏杀机,有陷阱和死巷。

C采取守势,以柔克刚;人不犯我,那么重门深宅暗藏的是礼数。

D军事为主,德化辅之;“柔远”、“光化”的城楼名就是德化佐证。

E嘉峪关主要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其次是德关,嘉峪关的德就是信任来者、虚怀若谷。

8.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1)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2)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

9.现在的嘉峪关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嘉峪关作为关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②③④三段。A项,“却强调气势”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其实如果要强调气势的话,嘉峪关只要跨前几步,就可以俯视一马平川,却屈尊在凹处,这就是玄机”。D项,“军事为主,德化辅之”有误,原文说的是“军事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E项,“嘉峪关主要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其次是德关”有误,原文说的是“嘉峪关不仅仅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还是德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范围广,需要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主旨以及写作特点。五选二的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先通读选项,确定大体的依据,再把选项和原文仔细对比,做出排除,留下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我们的祖先能使外族归化,靠的是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文明。(2分)

(2)嘉峪关胸怀博大,能够以德化人,接纳外族。(2分)

解析

理解句子含意,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语句置于语境中进行理解,突破句中关键词的含义;需要把握表层意思,更需要进入作者思想感情层面把握其深层含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1)主要突破“动词的制服”和“名词的制服”,联系该句的上文,胡人看到丝绸后感叹“服了”,可知“动词的制服”指使外族归化,而这种制服靠的就是“丝绸”,是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文明。(2)此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怀柔者”即嘉峪关,“无声的瀚海”即这片戈壁,“万涓细流缓缓涌入”即上文中主要表现的嘉峪关作为“德关”的“以德化人”的特点。

易错点

不能联系上下文语境考察句意,或者不能明了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嘉峪关在现代得到飞速发展,接纳了更多的外人,已经连接世界,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更大的胸襟。(3分)②嘉峪关原先霸道、不可抗拒的城墙破败荒芜,已看不出是城墙,这意味着交流往来的阻碍必将被打破。(3分)

解析

作者对于嘉峪关的思考主要集中在⑧⑨两段。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由“关内,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林立蜿蜒,飞机穿越石油城划出高空的长烟……胡人虽然在关内,但毕竟还个个揣着本护照,此时说不定正担心着过期呢”可见嘉峪关已是现代化的模样,经济发展迅速,联通了世界;由“城墙曾经令某个时代的人们绝望,曾经拥有人为的雄强霸道的力量和质地,宿命般地不可抗拒。从前那些胡骑攻到城墙下,长叹一声,明白了固若金汤的含义,以为它们将天长地久,不敢再犯。如今安在哉”可见嘉峪关原先作为军事防御的城墙已不复存在,而今阻碍各族人交流的“城墙”也必将被打破。

易错点

找不准相关答题区域,或者不能准确概括。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蜀道中的急流、瀑布喧嚣、石头滚滚而下的景色。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鹏迁徙到南溟时飞翔的高度和宏大的气势。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人们只知道随从太守游乐的快乐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正确答案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

名句默写关键在于字形的书写,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性的默写,考生应注意既要书写正确,又要符合题意,平时要理解记忆,减少出错。

易错点

易错字:(1)喧豗、砯崖、壑,(2)抟。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

正确答案

1 汉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2 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

3 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

解析

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①后是个问号,后面是对该问题的回答,针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这一答案,推出问题应是“汉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②根据后句“直到……才……”,可知应填写一个转折句,即“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③是个总结句,是对陶器上符号历史的总结,即“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补写语句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搞清段落大意,再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结合上下句语境、关联词、标点等来填写。注意表述时语言要简明、连贯。

易错点

能够分析出前后文语境,但表述答案时不够简明、准确。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1.下面是中国消协发布的2014、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汇总的有关内容。阅读下面的表格,按照要求回答2015年与2014年相比全国消协受理投诉情况的变化。要求: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100字。

正确答案

2015年与2014年相比,投诉案件、解决案件、挽回损失都略高于上年,但案件解决率却低于上年;引发投诉的前三种原因依然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但产品质量投诉率走低,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投诉率升高。

解析

本图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数据来源,二是榜单前三名的情况。概括时这两个要点都要有不能漏掉其中任何一个。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抓住比较对象和数据变化,二是将所给数据信息变化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题考查图文转折的能力。图表题要抓住比较对象和数据变化。

易错点

而数据的变化正是表格的重要之处,也是观点的源头。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题型,应该引起考生注意。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网络文学委员会将大力开展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团结联络并服务网络作家,不断推出网络文学的精品力作。

B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中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导致村落文化建设陷入乏人享用、乏人组织、乏人创造的困境。

C宁夏贺兰县政府在301公交车着火事故现场附近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通报了本次事故的伤亡及善后处理情况。

D就业性别歧视,一直是每年就业季驱之不散的阴霾,在今年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二孩政策的放开更让不少正在求职的女生忧心忡忡。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采用”与“渠道”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随着”和“导致”造成句子没有主语,可删掉其一。C项,表意不明,“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有歧义。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易错点

B项的成分残缺,考生不容易发现其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3分)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②他喜欢看书,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非常好,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识文断字,而且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③1-7月,福建省发改委核准1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0.23万千瓦,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福新公司平分秋色,各得4个项目。

④精心设计的出场方式、系统全面的竞选纲领,无不显示萨科齐为再次问鼎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山再起之路难平坦。

⑤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极为细致、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具体而微的耐心细致、同舟共济的健康心理等,要把环保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⑥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山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②识文断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认识字,有文化。与“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的语境不符。③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④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⑤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能用来形容“耐心”。⑥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易错点

“东山再起”“ 具体而微”很容易被误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亚投行成立后,新任行长宣布亚投行的主要结算货币将是美元的做法非常好,更有益于亚投行的运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任行长没有把亚投行当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反而会给大民币带来更多益处,把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能使其他国家与中国打交道时更有信心,对中国充满信心,无形中会使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赖有所提升,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需要把握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③后“反而”一词,再通读②③两句,可判断其是转折关系;④后是“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给人民币带来益处”的原因,⑤句是④句的结果。综合判断,应选D。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准确把握上下文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比较所给各选项之间的表达差异,三是权衡上下文与选项的语意连贯关系。

易错点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要兼顾上下文的连贯性,顾及语段的整体性。如果没有通读语段,或者说是自身在语言表达上欠缺,就容易造成失分。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正确答案

【参考立意】

(1)敬畏,

(2)自律;

(3)革新,

 (4)勇气,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解析

这道材料作文由孔子和王安石的名言组成。本则材料的关键点是正确把握名言的含义。孔子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说的是人要有所敬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是敬畏的对象。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说的是人要有勇气。人们在“天变”“祖宗”“人言”面前,不要害怕,要有勇气。综合材料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敬畏和勇气”来思考。写作前,要把握准“敬畏和勇气”的对象或标准,如对缺点的解剖、正义的维护、真理的捍卫我们要“勇”,畏缩退避只会成为“一介懦夫”,遭来唾弃;而对自然的法则、事物的规律、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则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也可从“敬畏和勇气”背后的深层原因来思考。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对“敬畏和勇气”的抉择和评价,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面、客观、深入、辩证。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孔子提倡敬畏天命、大人、圣人言,天命关于信仰,大人关于社会规范,圣人之言关于思想权威。一个人只有有了这些敬畏,信仰才会有所皈依,生活才会有所规范。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些敬畏,就会恣意妄行,无视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无所不为。

而王安石认为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也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总之,孔子的话体现了“敬畏”,王安石的话体现了“不畏”;孔子的话围绕“规范”,王安石的话围绕“革新”。考生可选择一人的观点来论述,也可以谈论两者的辩证关系,后者会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思辨性。

易错点

下面的问题应视为议论文的硬伤: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堆砌名人名事,只有例子,缺乏论证。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