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葡萄最早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故A项、B项、C项错误;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从此两地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品种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此这面铜镜的制作应当是唐代,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材料中的信息,“铜镜”、“葡萄”来界定时间,夏商周时期被称之为“青铜时代”;葡萄是在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之后,从西域传入中原。故答案选择D。
易错点
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掌握不牢固,对葡萄何时传入中原识记不清楚。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从此两地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品种从西域传入中原。故答案选择D。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故答案选择B。
易错点
对秦实现大一统后,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识记不清。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正确答案
解析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排除法不失为做选择题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古代中国以道德为执政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答案选择B。
易错点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不透彻。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是共性要求,并非突出个性,故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
易错点
对材料解读不够准确
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正确答案
解析
“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汉初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帮手太少,势单力薄”,故分封同姓王增强巩固统治。才有了材料中的“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故答案选择C。
易错点
对汉朝的地方制度掌握不牢固。
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求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精根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题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精耕细作模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知贾思勰追求主张追求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这一思想会推动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材料并未体现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故选A。
易错点
对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正确答案
解析
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具备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体现,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这正是统治者的需求。
易错点
对思想文化和政治的关系理解不清。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正确答案
解析
“有德才可骇,由才德反损……我意破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有德才可骇,由才德反损……我意破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女诗人,对古代评价女性的标准提出异议,可知女诗人反对传统伦理思想对女性的束缚。故选C。
易错点
对材料解读不准确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不是其原因,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故选D。
易错点
考生没有抓住对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正确答案
解析
公民大会可以不听取6位将军的申辩,就可以判处他们死刑,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利无法受到制约,其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雅典掌握司法权的是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被告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会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可知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故选B。
易错点
对雅典民主政治理解不到位。
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正确答案
解析
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可知威廉·廷得尔,主张教徒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即“因信称义”,说明他否定罗马教皇,因而遭到罗马教廷的迫害。故选D
易错点
对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掌握不牢固。
12.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从而统一了德国,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故A项错误;加尔文领导了法国的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B。
易错点
对教材内容识记不准确
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正确答案
解析
“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1760年到1850年”可知题目是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易错点
对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掌握不足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正确答案
解析
“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B项和D项说法均错误,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故选C。
易错点
对联邦制和共和制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C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故答案为A.
易错点
对导致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认识不准确
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正确答案
解析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戊戌变法和变法前所提倡的“开国会,定宪法”等思想已有较大的退步,说明这是维新力量做出妥协的结果。故选C。
易错点
对戊戌变法的背景认识不充分。
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重新蓄辫并不是民权和自由的结果,而是旧观念的复发。故D项正确。
易错点
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被表象所迷惑。
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号召人们起来和专制势力作斗争,只有革命才能实现光明。根据“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故选C。
易错点
对材料的理解出现偏差
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现象,材料说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可排除B,很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错误。故选A
易错点
对国民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没有充分得认识
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排除A项和C项;王明“左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作出对地主阶级政策的调整,据材料所给的时间1942年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适当减少对地主阶级的打击,有利于抗日力量的团结。故选B.
易错点
对中共对待地主阶级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不清楚
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是要维护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故答案选A。
易错点
对材料解读不准确
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中从型机器人到自动型机器人再到智能型机器人,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的进步。故选D。
易错点
不会正确的分析材料
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正确答案
解析
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B项错误;C项和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时间1949年,可知新中国成立这一背景,在根据材料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可知之一举措的目的是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选D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视了材料的背景
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正确答案
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表格1950年1970年农业所占比重的下降,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可知第三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故选A
易错点
对经济结构的概念不清
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1979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排除C、D两个选项,由广东和福建两地可确定答案为B。
易错点
忽视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成化十一年 (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太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 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26.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8分)
27.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5分)
正确答案
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
解析
根据材料中“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得出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依据材料“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等信息概括得出支持明朝抵御倭寇以及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得出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依据材料“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等信息概括得出支持明朝抵御倭寇以及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等。
易错点
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概括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
解析
依据材料中“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 “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等信息可得出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府对外推行朝贡贸易的政策。
易错点
对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理解不透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28.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分)
正确答案
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解析
依据材料中“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等信息概括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可作答。
易错点
不能准确的分析和概括材料,解读材料能力不足
正确答案
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梁启超引进西学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中国思想的启蒙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并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思想服务于政治,梁启超引进西学使方的民主思想在中国得以传播,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准备。
易错点
对维新变法引进西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考虑不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3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8分)
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5分)
正确答案
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主要有双方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想保持核优势地位,苏联想减少美苏争霸军备竞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归纳材料可得原因主要有双方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想保持核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由:苏联想减少美苏争霸军备竞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
易错点
对美苏争霸给苏联和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
正确答案
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解析
依据材料“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概括得出,双方基本上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了核垄断地位,并且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可知双方达成一致,美国任然占据优势。双方核力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核恐怖的阴影,维护了世界和平。
易错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
请考生从五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32、33题。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请回答34、35题。
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 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请回答36、37题。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请回答38、39题。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选修5: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请回答40、41题。
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32.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6分)
34.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6分)
3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6分)
3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6分)
3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分)
3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4分)
3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8分)
40.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6分)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
解析
可从材料
信息“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密议削藩”等信息得出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主要主要体现的改革措施有: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
易错点
阅读理解材料和概括材料能力不足
正确答案
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等。
易错点
由于对改革的内容总结不到位,改革的意义答非所问,空谈泛谈。
正确答案
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
解析
依据材料“君民共主之国‘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 格,难臻富强’”、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 “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等信息概括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 格,难臻富强”,可得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由“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可知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
易错点
不能充分发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导致少答、漏答、错答等
正确答案
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知有局限性”。等角度作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历史时间的评述一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方面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要看到西方民主制度的有局限性。
易错点
不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机制去看待历史事件
教师点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君民共主
正确答案
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拉巴洛条约》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二《凡尔赛和约》则是处理多国关系的条约;《拉巴洛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而《拉巴洛条约》双方地位不平等;《拉巴洛条约》内容主要是围绕合作,而《凡尔赛和约》则是分赃会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可知拉巴洛条约》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内容主要是围绕合作;而《凡尔赛和约》则是则是处理多国关系的条约,签约双方不地位平等,是分赃会议。
易错点
对《凡尔赛和约》的性质掌握不熟悉
正确答案
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主要从对俄国、对德国以及对国际格局的的影响上,即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联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主要从对俄国、对德国以及对国际格局的的影响上,即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联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易错点
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不熟悉
正确答案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
解析
依据材料““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等信息可概括的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的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可概括的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的等。
易错点
忽略了材料的隐形信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等
正确答案
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
解析
对吴佩孚的评价要结合材料,辩证的的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是吴佩孚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材料二中“吴佩孚正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等信息体现了其军阀混战、正压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辩证的的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是吴佩孚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材料二体现了其军阀混战、正压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等。
易错点
只根据材料来评价,忽略了所学内容,不会一分为二的评价
正确答案
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
结合材料“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等信息概括得出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水上通道、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的出巩固了统一局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得出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水上通道、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的出巩固了统一局面。
易错点
对材料概括不够全面
正确答案
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解析
依据材料“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等信息概括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可知大运河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可知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根据材料“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可知大运河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在历史上起着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作用。
易错点
不能有效的升华材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