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正确答案
解析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中不一定都含有,A错误。有些蛋白质细胞内起作用,有些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每种蛋白质均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只有部分蛋白质是酶才有催化作用,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蛋白质的构成和功能,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A。
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说明了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攻击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使T细胞增殖,激活的效应T细胞更多,加强该病的严重性,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过度激活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是自身免疫病,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题干信息理解上不透彻,从而导致在运用题干信息分析各选项情境时出现错误。
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上述反应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需要光反光,也是在光下进行的,无光时没光反应,暗反应也不能进行,B错误。依题意用14C,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RuBP羧化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说明,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及题目信息,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受“暗”反应误导而认为B正确。
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橡皮擦主要由增塑剂和橡胶合成,橡胶工业,材料与相应工业对应,故A不选,B冶炼金属铝属于冶金工业,材料与相应工业对应,故B不选;C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比较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铅笔芯生产与电镀工业工业无关,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故C选;D,铅笔漆属于涂料的一种,材料与相应工业对应,故D不选;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根据橡皮擦的成分分析;B铝合金片是以金属铝为主要原料的合金;C铅笔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制成的;D铅笔漆属于涂料。
易错点
没有掌握制作铅笔的材料成分致错。
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 X+Y→Z,Z电解生成X、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X可能是金属铜,Y可能为氯气,反应为:X+Y→Z,Cu+Cl2CuCl2,Z为CuCl2,电解CuCl2溶液:CuCl2Cu+Cl2↑,故A正确;B X+Y→Z,Z电解生成X、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X可能是氯气,Y可能为氢气,反应为:X+Y→Z,H2+Cl22HCl,Z为HCl,电解HCl溶液:2HClH2↑+Cl2↑,故B错误;C Z可能是氯化钠,X、Y只能为氢气、氯气中的一种,X+Y→Z,2Na+Cl22NaCl,Z电解:2NaCl+2H2O2NaOH+H2↑+Cl2↑,不符合Z电解生成X、Y条件,故C错误;D Z可能是三氧化硫,X、Y只能为二氧化硫、氧气中的一种,X+Y→Z,2SO2+O22SO3,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H2SO4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本质为电解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符合Z电解生成X、Y条件,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X+Y→Z,Z电解生成X、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X可能是金属铜,Y可能为氯气,根据铜、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B,X+Y→Z,Z电解生成X、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X可能是氯气,Y可能为氢气,符合条件;C,Z可能是氯化钠,X、Y只能为氢气、氯气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电解水和电解质,不符合Z电解生成X、Y条件;D,Z可能是三氧化硫,X、Y只能为二氧化硫、氧气中的一种,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本质为电解水,不符合Z电解生成X、Y条件.
易错点
不善于把握推断的突破口致错。
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短周期元素w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由此分析解答.
易错点
不能根据题给信息准确推断出相关元素致错。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的营养结构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太阳鱼同化的能量除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外,还有1483-126=1357 J.m-2.a-1,有三个去向,一部分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在存活个体内,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分解,C错误。图示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分解者和无机环境,D错误,故不用计算,B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题意理清图中的营养结构,再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因计算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错误而选其它项。
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则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有3条X染色体,属三体症,B错误。妻子的父母可能一方产生配子时发生染色体异常,不一定就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C错误。妻子有3条X染色体,可能产生含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生男孩生女孩均可能染色体数目异常,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题目信息,可分析妻子体细胞中有3条X染色体,流主胎儿体细胞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分析题目信息错误而选B。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乙醇氧化生成乙醛2CH3CH2OH+O22CH3CHO+H2O,乙醛氧化生成乙酸2CH3CHO+O22CH3COOH,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故B正确;
C,丁烷分子式为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结构简式为(CH3)2CHCH3,故C错误;D,油脂的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如:+3NaOH→3C17H35COON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根据聚氯乙烯()的结构分析;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醛,乙醛氧化生成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丁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D,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油脂的水解反应.
易错点
没有注意到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同时没有掌握加成反应与水解反应的区别致错。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 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纸片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故A错误;B 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化铁水解,配制溶液过程中要加入盐酸,故B错误;C 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NH4++OH﹣NH3↑+H2O,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D 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 氢氧化钠是强腐蚀性易潮解的固体;B FeCl3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易水解而生成氢氧化铁,配制氯化铁溶液过程中要防止氯化铁水解;C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铵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判断:加入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D 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
易错点
没有准确掌握实验技能以及实验的操作分析致错。
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B、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故B正确;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1mol的氧气,阴极有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29.3g,故C错误;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由此分析解答;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
易错点
没有掌握清楚电解池的反应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致错。
13.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nb,。则 (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光路图可知,a光的偏折程度较小,b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小,b光的折射率大.即na<nb.
折射率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则知a光的波长大,即λa>λb.故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光的折射率大小,从而得出光的波长大小.
易错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出光的折射率大小,从而确定出频率的关系,进而确定出波长的关系。
14. 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 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 、 v2。则 (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所以,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出线速度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进行求解.
易错点
本题关键是要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关系,能够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向心力的表达式.
15. 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 、n2 。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的交流电源,若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 ,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加在原线圈上的电压,根据电压比与匝数比关系:,所以:,根据,输电线上的电流,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
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通过原线圈的电压求出副线圈的电压,再根据,求出输电线上的电流,从而求出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
易错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压有效值的使用及变压器的特点,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电压比等于匝数比.
16.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 。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副波形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图中,波长为2s,周期为,由于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a点正向上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B图中,波长为s,周期为.a点正向下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 ;C图中,波长为s,周期为.a点正向上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D图中,波长为,周期为.a点正向下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所以D图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故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出a点的振动方向,读出波长,求出周期.分别得到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从而进行比较.
易错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确定波长与s的关系,求得周期.能熟练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ν)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328.2℃,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0.4,所以a==6,故A正确;B、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b,浓度由0.3mol/L→0.5mol/L,速率相等,都是1.80,所以v可能不变,故B正确;C、由表可知温度由328.2℃→b,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水解速率变小,所以温度降低,所以温度b<318.2,故C正确;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温度高的所需时间短,故D错误;
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328.2℃,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0.4,由此解答;B、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b,浓度由0.3mol/L→0.5mol/L,速率相等;C、由表可知温度由328.2℃→b,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水解速率变小,所以温度降低;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温度高的所需时间短。
易错点
不能准确掌握表格数据规律致错。
17.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到ABC关于B点对称,且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t1,第二次由C滑到A,所用时间为t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AB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受到的支持力:,则速度v越大,滑块受支持力F越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滑块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就越小,则摩擦力就越小,同理,在BC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受到的支持力:,则速度越大,滑块受支持力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滑块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就越大,摩擦力f就越大,由题意知从A运动到C相比从C到A,在AB段速度较大,在BC段速度较小,所以从A到C运动过程受摩擦力较小,用时短,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滑块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滑块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关系,然后判断摩擦力大小关系,再比较滑块的运动时间.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比较滑块运动时间关系,关键分析清楚滑块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摩擦力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8.如图,由某种粗细均匀的总电阻为3R的金属条制成的矩形线框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且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中。一接入电路电阻为R的导体棒PQ,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ab、dc以速度v匀速滑动,滑动过程PQ始终与ab垂直,且与线框接触良好,不计摩擦。在PQ从靠近ad处向bc滑动的过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A.设PQ左侧金属线框的电阻为r,则右侧电阻为;PQ相当于电源,其电阻为R,则电路的外电阻为,当时,,此时PQ处于矩形线框的中心位置,即PQ从靠近ad处向bc滑动的过程中外电阻先增大后减小。PQ中的电流为干路电流,可知干路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
B.PQ两端的电压为路端电压,因不变,先减小后增大,所以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拉力的功率大小等于安培力的功率大小,可知因干路电流先减小后增大,PQ上拉力的功率也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
D.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即为外电阻消耗的功率,因外电阻最大值为,小于内阻R;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大小的变化关系,外电阻越接近内阻时,输出功率越大,可知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设PQ左侧金属线框的电阻为r,则右侧电阻为;PQ相当于电源,其电阻为R,计算电路的外电阻,由表达式分析可知,当PQ从左端滑到ab中点的过程和从ab中点滑到右端的过程,抓住PQ产生感应电动势不变.外电路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由欧姆定律分析PQ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由题意,PQ上外力的功率等于电功率,由,分析功率的变化;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即为外电阻消耗的功率,因外电阻最大值为,小于内阻R;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大小的变化关系,确定线框消耗的电功率的变化情况;
易错点
本题一要分析清楚线框总电阻如何变化,抓住PQ位于ad中点时线框总电阻最大,分析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二要根据推论:外电阻等于电源的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分析功率的变化.
19.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为 cm;
②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答案
6.93cm;A;钩码重力超过弹簧弹力范围
解析
:①由图可知,图乙中示数为:14.65cm,则伸长量△l=14.66cm-7.73cm=6.93cm;
②为了更好的找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规律,应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故选:A;
③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胡克定律是成立的,但若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将不再适用;图中出现偏折的原因是因为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可得出对应的读数,再由读数减去原长即为伸长量;
②根据实验准确性要求可明确哪种方法更为规范;
③由弹簧的性质和图象进行分析,则可得出造成图象偏离的原因
易错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0.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
①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②某次测量,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③该小组描绘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判断,将 只相同的小电珠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为1欧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可使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其总功率的值约为 W(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见解析;0.44A;4 2.25
解析
: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则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②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4A.
③电源内阻为1欧姆,当外电路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即灯泡并联总电阻为1欧姆时灯泡的总功率最大,由于内外电阻相等,则内外电压相等,电源电动势为3V,则路端电压为1.5V,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电压为1.5V时通过小电珠的电流为0.375A,此时小电珠的电阻:,所以4只小电珠的并联阻值为1Ω,因此需要4只小电珠并联,此时小电珠的总功率:P=4UI=4×1.5×0.375≈2.25W.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然后连接实物电路图.
②根据图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
③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由图示图象求出此时电珠两端电压与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电珠的电阻,然后求出灯泡的个数,应用功率公式可以求出小电珠的总功率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电流表读数、求灯泡个数、求灯泡总功率;当电压与电流从零开始变化时滑动变阻器只能采用分压接法,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图的前提与关键;
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3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已知:
①步骤I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 (只要求写出一种)。
②步骤II中若不通人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 。
③已知:
正确答案
Al3++3H2OAl (OH)3+3H+
解析
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
故答案为:Al3++3H2O⇌Al(OH)3+3H+;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胶体具有吸附性,氯化铝能净水是因为:氯化铝为强酸弱碱盐,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据此书写水解方程式;
易错点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要书写可逆反应符号。
正确答案
解析
①步骤1中铝土矿粉和焦炭在300℃焙烧,因后续步骤反应生成氯化铝等强酸弱碱盐易水解,固体水分在焙烧的过程中挥发,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盐水解、气孔数目增多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根据物质中含有的元素组成可知:若步骤Ⅱ中不通入氯气和氧气,Fe2O3与焦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铁,故答案为:Fe或铁;
③Ⅰ、Al2O3(s)+3C(s)=2Al(s)+3CO(g)△H1=+1344.1kJ•mol﹣1
Ⅱ、2AlCl3(g)=2Al(s)+3Cl2(g)△H2=+1169.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Ⅰ﹣Ⅱ可得: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344.1kJ•mol﹣1)﹣(+1169.2kJ•mol﹣1)=+174.9J/mol,
故答案为: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74.9J/mol;
④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所以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NaCl、NaClO和Na2CO3,
故答案为:NaCl、NaClO、Na2CO3;
⑤步骤Ⅲ得到氯化铝的粗品,加入氯化钠熔融能降低FeCl3的熔点,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加铝粉,可以将氯化铝的粗品中的氯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生成铁和氯化铝,因AlCl3在180℃升华,在300℃,废渣为Fe,冷却得到成品氯化铝,故答案为:除去FeCl3,提高AlCl3纯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用铝土矿制取无水氯化铝工艺流程:铝土矿粉和焦炭在300℃焙烧,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固体混合物和氯气、氧气在950℃加热,Al2O3、Fe2O3和SiO2先被焦炭还原为Al、Fe、Si,该过程生成CO,后Al、Fe、Si分别和Cl2反应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即SiCl4、AlCl3、FeCl3,CO和O2反应生成CO2,后冷却到100℃,尾气为CO2、多余的Cl2,O2,以及SiCl4,AlCl3和FeCl3变成固体,得到氯化铝的粗品,加入氯化钠熔融,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加铝粉,可以将氯化铝的粗品中的氯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生成铁和氯化铝,在300℃,废渣为Fe,得到成品氯化铝,
①步骤1中焙烧固体:水分挥发其作用是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水解,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根据物质中含有的元素组成可知:若步骤Ⅱ中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焦炭还原氧化铁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铁;
③根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构建目标方程式求解;
④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⑤在氯化铝的粗品中加入NaCl后熔融能降低FeCl3的熔点,由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在步骤V中加入铝粉,就可以将铁置换出来,达到除去杂质,提高AlCl3纯度的目的
易错点
没有掌握热化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致错、不能根据题给信息正确书写反应产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在不同条件下KC1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右图装置,加热15.0 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33.[实验一]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34.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 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35. [实验二]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人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6. [实验三]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 。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37.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资料:
i.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ii.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12等物质还原成C1-。
正确答案
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解析
A装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该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B装置:氯气与热的KOH溶液发生反应3Cl2+6KOH(浓)5KCl+KClO3+3H2O,产生氯酸钾和氯化钾及水,挥发出的HCl极易溶于水,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进行冷却结晶操作需要烧杯、过滤需要漏斗和玻璃棒,洗涤需要玻璃仪器烧杯盛放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需用胶头滴管移取少量液体,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需要玻璃仪器烧杯、过滤、洗涤需要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
易错点
不能熟练掌握过滤的基本要求导致实验仪器填写不完整致错。
正确答案
能
解析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HCl极易溶于水,能和KOH反应生成KCL杂质,若对调B和C装置,可以除去氯化氢杂质,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故答案为:能;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HCl极易溶于水,能和KOH反应生成KCl杂质,若对调B和C装置,可以除去氯化氢杂质,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易错点
没有掌握实验装置的功能与作用致错。
正确答案
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③ClO3-+6I-+6H+=Cl-+3I2 +3H2O
解析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照试管1、2、3、4中数据发现都是0.20mol•L﹣1KI/mL,KClO3(s)0.10g,改变的只有硫酸的体积和水的量,所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1号试管硫酸浓度为0,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做对照实验,比较硫酸浓度影响反应产物,故答案为: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氯化钾,Cl(+5→0)I(﹣1→0),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I﹣+6H+=Cl﹣+3I2+3H2O,故答案为:ClO3﹣+6I﹣+6H+=Cl﹣+3I2+3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试管1、2、3、4中都是0.20mol•L﹣1KI/mL,KClO3(s)0.10g,改变的只有硫酸的体积和水的量,所以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1号试管硫酸浓度未0,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做对照实验,比较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氯化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易错点
没有掌握对照实验的特征。
正确答案
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氯气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因存在氯气的重新溶解以及次氯酸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故答案为:因存在氯气的重新溶解以及次氯酸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氧总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氯气能溶于水,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氯化氢、氧气,因存在氯气的重新溶解以及次氯酸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
易错点
没有掌握实验装置的功能与作用致错。
正确答案
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人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人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因此实验设计时不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利用氯水的强氧化性,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H2O2被氧化变为O2,氯气被还原成Cl﹣,然后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发生沉淀反应Ag++Cl﹣=AgCl↓产生沉淀,称量沉淀质量,根据氯元素守恒确定氯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因此实验设计时不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利用氯水的强氧化性,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H2O2被氧化变为O2,氯气被还原成Cl﹣,然后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发生沉淀反应Ag++Cl﹣=AgCl↓产生沉淀,称量沉淀质量,根据氯元素守恒确定氯元素的质量.
易错点
没有解答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技巧致错。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38.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39.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正确答案
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解析
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集中在细胞赤道板上,所以应在分裂中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及分裂各时期特征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没记清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
正确答案
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可能的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分裂前中期,或可可碱能够抑制DNA的复制,使细胞进入不了分裂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有丝分裂过程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解析
由题目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在降低。验证假设的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对象是鬼针草种子,通过测定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检测因变量,因此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中实验数据分析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析验证假设的实验的自变量,处理对象,如何检测因变量,依据这些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易错点
本题在实验设计思路表达上出现错误。
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
求:
2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1.5m/s2
解析
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加速度的定义求解.
易错点
求斜率时选择直线上较远的两点,这两点的坐标值要准确;
正确答案
20 m/s
解析
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v-t图象中,由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大小.
易错点
关键抓住v-t图象中,由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
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23.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4.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vm;
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正确答案
3mg
解析
当滑块到达B时的速度最大,受到的支持力最大;当滑块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滑块在B点处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小车的压力:N′=N=3mg
即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是3mg.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滑块在圆弧的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滑块在B点的左侧受到的支持力要大于重力,当滑块到达B时的速度最大,受到的支持力最大,由机械能守恒求出滑块在B点的速度,然后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易错点
关键分析出滑块下滑到B时,滑块的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此时滑块受到的支持力最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道此时滑块对小车的压力最大。
正确答案
①②s=L/3
解析
①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滑到B点时小车的速度最大,设最大速度是vm,由机械能守恒得:
解得:
②由于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所以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小车的平均速度的2倍,即:
由于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 可得:s滑块=2s车
又:s滑块+s车=L
所以:小车的位移大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然后结合机械能守恒即可求出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写出速度的关系式,然后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小车的位移。
易错点
主要考查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问题,求解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往往根据平均速度研究.也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特殊的条件: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不使用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绝缘粗糙的竖直平面MN左侧同时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MN下滑,到达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A、C两点间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
25.求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6.求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27.若D点为小滑块在电场力、洛伦兹力及重力作用下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当小滑块运动到D点时撤去磁场,此后小滑块继续运动到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小滑块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D,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求小滑块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vp.
正确答案
E/B
解析
小滑块沿MN运动过程,水平方向受力满足,小滑块在C点离开MN时,N=0,解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小滑块到达C点时离开MN,此时与MN间的作用力为零,对小滑块受力分析计算此时的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对滑块正确的受力分析,滑块达C点离开MN的条件是N=0.
正确答案
(2)
解析
由动能定理
解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动能定理直接计算摩擦力做的功Wf;
易错点
A到C过程中洛伦兹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正确答案
解析
如图,
小滑块速度最大时,速度方向与电场力、重力的合力方向垂直,撤去磁场后小滑块将做类平抛运动,等效加速度为g′,则,且
解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撤去磁场后小滑块将做类平抛运动,根据分运动计算最后的合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关键分析出小滑块达D点时,当撤去磁场时,小滑块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小滑块的速度垂直,小滑块做类平抛运动;
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28.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25℃,在0.10 mol•L-1H2S溶液中,通人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右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 c(HS-)=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 Mn2+、0.10mol•L-1H2S,当溶液pH = 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 ( MnS)=2.8x10-13]
30.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右表。
① 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0.10mol•L-1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①②C+2H2SO42SO2↑+CO2↑+2H2O
解析
①S是16号元素.S原子获得2个电子变为S2﹣,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是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2H2SO4(浓)2SO2↑+C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2SO2↑+CO2↑+2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S是16号元素.S原子获得2个电子变为S2﹣,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是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易错点
没有注意离子结构示意图致错、不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答案
①0.043 ②5
解析
(2)①pH=13时,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所以c(H2S)+c(HS﹣)=0.1﹣5.7×10﹣2=0.043mol/L,故答案为:0.043;
②当Qc=Ksp(MnS)时开始沉淀,所以c(S2﹣)===1.4×10﹣11mol/L,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pH=5,所以pH=5时锰离子开始沉淀,故答案为5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pH=13时,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
②当Qc=Ksp(MnS)时开始沉淀,由此求出硫离子的浓度,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pH;
易错点
不能准确提取图表中的信息致错。
正确答案
①
②c(Na+)> c(SO32-) > c(OH-)> c(HSO3-) >c(H+)
或[Na+]>[SO32-] >[OH-]> [HSO3-] >[H+]
③H2SO3+HCO3-= HSO3-+CO2↑+H2O
解析
①HSO3﹣的电离方程式为:HSO3﹣⇌H++SO32﹣,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答案为:;
②Na2SO3溶液显碱性,SO32﹣存在两步水解:SO32﹣+H2O⇌HSO3﹣+OH﹣,HSO3﹣+H2O⇌H2SO3+OH﹣,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水解程度较小,则0.1mol/L Na2SO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顺序为:c(Na+)>c(SO32﹣)>c(OH﹣)>c(HSO3﹣)>c(H+),故答案为:c(Na+)>c(SO32﹣)>c(OH﹣)>c(HSO3﹣)>c(H+);
③由表可知H2SO3的二级电离小于H2CO3的一级电离,所以酸性强弱H2SO3>H2CO3>HSO3﹣,所以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3﹣=HSO3﹣+CO2↑+H2O,而不是为H2SO3+2HCO3﹣=SO32﹣+2CO2↑+2H2O.故答案为:H2SO3+HCO3﹣=HSO3﹣+CO2↑+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HSO3﹣的电离方程式为:HSO3﹣⇌H++SO32﹣,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Na2SO3溶液显碱性,SO32﹣存在两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水解程度较小,据此判断离子浓度关系;
③由表可知H2SO3的二级电离小于H2CO3的一级电离,则酸性强弱H2SO3>H2CO3>HSO3﹣,所以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3﹣=HSO3﹣+CO2↑+H2O,而不是为H2SO3+2HCO3﹣=SO32﹣+2CO2↑+2H2O.
易错点
没有准确掌握盐的水解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致错。
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4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4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4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4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正确答案
缺氧时间
解析
两个实验结果图的横坐标就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两图的横坐标分析实验的自变量。
易错点
本题不易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外 降低
解析
由图一可知静息电位的值为负值,而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因此应该规定膜外电位为0mV,静息电位的值才能为负值。兴奋时电位要反转,静息电位越低,反转越不容易,兴奋水平就降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题目信息可知静息电位的值为负值,而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电位要反转,进行综合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静息电位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解析
题目中有阈强度的说明,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从图二可读得缺氧处理20min时的阈强度接近35pA,因此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引起神经冲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图二可读得缺氧处理20min时的阈强度,再题意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图二实验结果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动物细胞内ATP的合成主要是转移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所以ATP的合成主要场所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ATP若影响离子跨膜转运,则一定是主动运输方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动物细胞内ATP的合成及离子跨膜转运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对ATP合成部位分析全面,而没留心题目中主要二字。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45.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46.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47.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8.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正确答案
黄体(或黄色) aaBB
解析
和经典的F2代比,此实验中F2性状比9:3:4可知,9/16的黑眼黄体相当于经典F2代中的双显性,3/16红眼黄体相当于一隐一显,4/16黑眼黑体相当于一显一隐和双隐,因此体色黄对黑是显性,眼色黑对红是显性。F1是AaBb,亲本分别是aaBB和AAb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照经典两对相对性状实验分析本题F2性状及比例,再根据所问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F2性状及比例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红眼黑体 aabb
解析
在上小题分析到本实验中4/16黑眼黑体相当于经典实验中的一显一隐和双隐,也就是3/16的黑眼黑体A-bb和1/16的红眼黑体aabb,显然理论上的红眼黑体实际成了黑眼黑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上小题分析的基础上,再根据题意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F2性状及比例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全部为红眼黄体
解析
假定假说成立,F2中黑眼黑体个体中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及AAbb,Aabb的个体,分别与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杂交,若有前者,则与其杂交的后代全是红眼黄体。若假说不成立,也就是F2中黑眼黑体个体中没有aabb的个体,则不会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为红眼黄体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先假定假说成立,分析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类型及与亲本中的红眼黄体杂交的结果。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逻辑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
依题意父本黑眼黑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精子为Ab,母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次级卵母细胞不排出极体形成的异常卵细胞的基因型aaBB(卵细胞+极体),受精卵的基因型AaaBBb。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写出亲本的基因型,依题目信息分析母亲本异常卵细胞的基因型,再分析受精卵的基因型,再记忆教材上学过的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易错点
本题易对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的分析上出现错误。
(第49&50与第51&52题为选作题,考生可从49&50与51&52中任选一题作答)
49.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第49-50与第51-52题为选作题,考生可从49-50与51-52中任选一题作答)
50.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过ac过程到达状态c。
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b和T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____。(第49-50与第51-52题为选作题,考生可从49-50与51-52中任选一题作答)
5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第49-50与第51-52题为选作题,考生可从49-50与51-52中任选一题作答)
52.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o,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第49-50与第51-52题为选作题,考生可从49-50与51-52中任选一题作答)
正确答案
解析
A、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间距减小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的增大时反之,故A错误;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高平均动能一定大,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根据麦克斯韦统计规律可知,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D、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故D错误.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根据麦克斯韦统计规律可以解释分子的速率的分布规律;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同向性.
易错点
理解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与多晶体的特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设气体在a状态时的温度为Ta,由图可知:VC=Va=V0、Vb=2V0=2Va,
①从a到b是等压变化:,解得:Tb=2Ta
从a到c是等容变化:,由于Pc=2P0=2Pa
解得:Tc=2Ta
所以:Tb=Tc
②因为从a到c是等容变化过程,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故a→c过程增加的内能等于a→c过程吸收的热量;而a→b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正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a→b过程增加的内能大于a→b过程吸收的热量,Qac<Qab.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状态B和C的体积从图中可得知,且已知状态C的温度,从B到C是等压变化,由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出状态B时的温度;因状态A和状态C的温度相同,所以这两种状态下内能相同,从而可知A到B和B到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大小相同,这两个过程是一个不做功,一个对外做功,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结果。
易错点
该题考查了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气体状态和各状态下的状态参量,选择相应的气体变化规律解答;在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气体的做功情况,区分对内做功和对外做功,同时要注意区分吸热还是放热.
正确答案
解析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光子流.故A错误;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轨道半径减小,能级减小,根据,得动能增大.故B正确;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故C错误;D、设原来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即可知剩余质量为25g,故D错误.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轨道半径减小,能级减小,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判断电子动能的变化,通过原子能量变化和电子动能的变化确定电势能的变化.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根据半衰期的物理意义以及剩余质量和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可正确求解.
易错点
该题考查射线的特点、波尔理论、聚变与裂变以及半衰期等,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能级越高,轨道半径越大.
正确答案
解析
两滑块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两滑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取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别为:vA=2v0、vB=v0.
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mAvA+mBvB=m×2v0+2m×(-v0)=0,则P=0,即系统总动量为0,系统动量守恒,则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都是0;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A、B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为运动方向一定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两滑块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先选取正方向,再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即可.
易错点
本题碰撞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不仅碰撞前后总动量的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要注意选取正方向,用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
“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份M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53.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
54.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
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
d. 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55.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
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族。
②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 mol Ni(CO)4中含有 molσ键
56.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 。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 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 。
57.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 mol M完全水解生成2 mol醇
58.肉桂酸是合成M的中间体,其一种合线如下:
已知:
①烃A的名称为 。步骤I中B的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是 。
②步骤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步骤111的反应类型是 。
④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 。
⑤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苯环上有一个甲基的酯类化合物有 种。
正确答案
H、C、O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非金属性O>C>H,故电负性H<C<O,故答案为:H<C<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易错点
没有掌握元素电负性大小的判断规律。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甲烷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但是正四面体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熔点高,原因是C与O形成2对共价键,故c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形,C原子含有4个σ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二氧化碳为直线形,碳氧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因此C原子采取sp杂化,故d正确,故选a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结构以及性质回答;
易错点
没有掌握分子极性与非极性的判断规律、以及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判断规律致错。
正确答案
(3)①1s22s22p63s23p63d84s2 或[Ar] 3d84s2 VIII ②8
解析
①Ni为28号元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Ⅲ族,故答案为:[Ar]3d84s2;VⅢ;
②该配合物的配离子中Ni原子和C原子之间有4个σ键,CO分子中C和O之间存在1个σ键,1个π键,1个配位键,因此4个CO有4个σ键,故1mol Ni(CO)4中含有8molσ键,故答案为:8;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Ni为28号元素;
②该配合物的配离子中Ni原子和C原子、CO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都存在σ键;
易错点
没有掌握CO分子中C和O之间存化学键特点致错。
正确答案
①氢键、范德华力
②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结构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能大于CH4
解析
①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分子晶体中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答案为:氢键,范德华力;
②由表格可知:二氧化碳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即0.512<0.586,能顺利进入笼状空腔内,且二氧化碳与水的结合能力强于甲烷,即29.91>16.40,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且二氧化碳与水的结合能力强于甲烷.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可燃冰中存在水分子,水分子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②依据表格得出二氧化碳的分子直径小于0.586nm,且与水的结合能力为29.91大于16.40,据此解答即可.
易错点
不能根据图表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M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正确;
b.M不含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故b错误;
c.M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1molM完全水解生成2mol乙醇、1mol 2﹣甲基﹣2﹣丙醇,故d错误,
故选:a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含有酚羟基的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molM完全水解生成2mol乙醇、1mol 2﹣甲基﹣2﹣丙醇;
易错点
没有掌握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 甲苯 反应中有一氯取代物和三氯取代物生成
②
③ 加成反应
④
⑤ 9
解析
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再脱去1分子水得到,则A为,B为,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比C的结构与D的分子式可知,C脱去1分子水得到D,应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则D为,D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肉桂酸,故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
①烃A为,名称为甲苯,步骤Ⅰ中反应中有一氯取代物和三氯取代物生成,B的产率往往偏低,
故答案为:甲苯;反应中有一氯取代物和三氯取代物生成;
②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③步骤Ⅲ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④根据分析可知,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⑤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苯环上有一个甲基的酯类化合物,有2个侧链为﹣CH3、﹣CH2OOCH,或﹣CH3、﹣OOCCH3,或﹣CH3、﹣COOCH3,各有邻、间、对3种,共有9种,
故答案为:9.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再脱去1分子水得到,则A为,B为,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的分子式为C9H10O,对比C的结构与D的分子式可知,C脱去1分子水得到D,应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则D为,D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肉桂酸,故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据此解答.
易错点
没有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关系致错。
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并导入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用于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请回答:
59.在分离和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 。
60.构建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选择图1中的 限制酶进行酶切。
61.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如图1所示)。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HpaI酶和BamHI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第 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
62.将正向连接的表达载体导入神经干细胞后,为了检测GDNF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用相应的 与提取的蛋白质杂交。当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需进行
培养以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
正确答案
使细胞分散开
解析
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用胰蛋白酶可使细胞分散开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作答。
易错点
本题不易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XhoI
解析
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时,一般是对行质粒和目的基因用同种限制酶进行酶切,才可连接。从图中可知质粒和目的基因上共有XhoI限制酶的切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时,一般是对行质粒和目的基因用同种限制酶进行酶切,才可连接。
易错点
本题易在使用限制酶分析上不确定。
正确答案
解析
如图1所示三种连接产物上HpaI酶和BamHI酶切点的位置分别是,单个载体自连上只有Hpa I酶切点, 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上HpaI酶和BamHI酶切点相距100+600=700bp,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上HpaI酶和BamHI酶切点相距100+100=200bp,因此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结果分别是1、2、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分析三种连接产物上HpaI酶和BamHI酶切点的位置,然后推断酶切后的片段,再对照电泳结果图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三种连接产物分析上出现错误。
正确答案
抗体 传代
解析
基因工程中目的蛋白是否产生的检测方法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法,也就是用相应的抗体与提取的蛋白质杂交,若有结合呈阳性反应,说明GDNF基因成功表达。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达到一定的密度时,出现生长抑制,需传代培养才能得到更多细胞。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工程中目的蛋白是否产生的检测方法及动物细胞培养时传代培养的技术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因高记住抗原抗体杂交检测法而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