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 理综 (北京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故A错误;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故B错误;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宿主细胞,不能裂解病毒,抗体也不能裂解宿主细胞也不能裂解病毒,故C错误;抗体成分为蛋白质,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中抗体的作用,成分,以及如何产生,重点考查抗体的成分和作用,难易适中。

解题思路

回忆体液免疫的过程以及抗体的作用、成分、特异性识别功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抗体和效应T细胞的作用,以及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正确答案

C

解析

农杆菌转化法中,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故A正确,不符题意;基因工程的步骤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故B正确,不符题意;在本题中没有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故C错误,符合题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故D正确,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过程,还考查基因工程的步骤,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回忆基因工程的步骤,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结合各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易错点

本题容易忽略基因工程中没有原生质体的融合,导致学生会选错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考查方向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解题思路

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

易错点

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生活、生产的考查,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C   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CO2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催化剂的作用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以此解答该题。

易错点

本题侧重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的考查,题目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把握题给信息,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合成PPV通过缩聚反应生成,同时有小分子物质HI生成,不属于加聚反应,故A错误; B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相同,故B错误;C有两个碳碳双键,而苯乙烯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故选D。

考查方向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A缩聚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 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B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C同系物所含官能团数目相同;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聚合反应原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聚合反应原理,选项B为易错点,找准链节是解题的关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正确答案

B

解析

膜蛋白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故A错误;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故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故B正确;细菌无细胞核,故C错误;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场所,蛋白质,mRNA,DNA,淀粉的合成场所,重点考查细菌有无核膜,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难易适中。

解题思路

回忆蛋白质合成过程场所在哪里,转录的场所,容易忽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及光和作用产生淀粉的场所。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膜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细菌无细胞核,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曲线图得出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A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中曲线图得出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故B正确,不符题意;

从题中曲线图得出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处于分裂间期,故C错误,符合题意;从题中曲线图得出,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故D正确, 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用曲线图呈现DNA的复制过程,重点考查对于曲线图的分析和理解。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分析曲线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某抗癌物对癌细胞数量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重点在于曲线图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导致对各个选项的准确判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中实验没有调查大蚂蚁的数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正确,不符题意;从题中表格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获得范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中表格得出定时灌溉和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不同,故D正确,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的能力,重点考查通过实验判断影响小蚂蚁种群密度的因素。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理解和分析题意中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表格的能力,结合各个选项给出的信息,进而对做出正确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是理解题意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进而准确做出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

故选D。

考查方向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正确答案

A

解析

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故选A。

考查方向

氮的固定

解题思路

A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B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C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氮的氧化物,氧元素参与,转化为铵盐,氢元素参加.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A正确;B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消毒液的pH约为12,因此溶液的pH主要不是由ClO的水解造成的,氢氧化钠过量,为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2H++Cl+ClO═Cl2↑+H2O,故C正确;D由于HClO酸性较弱,则NaClO可与醋酸反应生成HClO,漂白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考查方向

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题思路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为84消毒液,含有NaClO,可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以此解答该题。

易错点

本题以氯气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稀硝酸具有酸性与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故A正确;BⅡ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C对比I、Ⅱ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C错误;D根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进而判断Fe是否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C。

考查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化学性质。

解题思路

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发生钝化现象;C对比I、Ⅱ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D根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易错点

本题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做功和热传递,即Q=△U+W。故,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可能减小,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减小

考查方向

热力学第一定律,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

易错点

控制变量法是解决本题的物理方法,考虑问题要全面,物理思维要科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a衰变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α衰变是一种核裂变,即α在生成物当中。而C项是核聚变方程

考查方向

衰变方程的书写,难度较易

解题思路

衰变方程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易错点

观察各种衰变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6.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A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推出D正确

解题思路

联系卫星公转周期和公转半径的首选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万有引力的所有问题都从两个基本关系来推导。

易错点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建议从它的来源万有引力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0.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公交一卡通(IC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问题。IC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C构成的LC振荡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IC卡内的线圈L中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C充电,达到一定的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C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L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IC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息

正确答案

B

解析

IC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线圈的电磁感应,由于L-C回路的固有频率一定,故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卡才能有效工作。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也能产生感应电流,并发射电磁波,但是信号异常,IC卡不能工作

考查方向

考查电磁感应和L-C回路的原理

解题思路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类似于金属探测仪。

易错点

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L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5.周期为2.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

则该波(    )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m/s

D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m/s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山坡推树法”得波沿着x轴正向传播,又波速V=λ/T=10m/s

解题思路

波的传播方向判断方法很多,选择一种自己拿手的判断,波速定义计算

易错点

波的传播方向判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7.现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    )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l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R=mv/qB,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即上式分子相同,又新核电荷量大,故轨迹半径小,由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向里

考查方向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和轨迹判断

解题思路

由电荷守恒判断离子带点情况,进而分析受力情况

易错点

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判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绳子拉直开始后,当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时,人的速度最大,故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大于人所受的重力

考查方向

“蹦极”运动中,人得受力情况问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动力学问题。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动力学分析人从绳子拉直到最低点过程中 ,什么时候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可

易错点

速度最大的位置判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9.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

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的比例关系得出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A,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考查方向

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的比例关系,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分析

易错点

表盘示数与实际代表的示数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

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l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P4。在插P3P4时,应使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P3只挡住Pl的像

BP4只挡住P2的像

CP3同时挡住PlP2的像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光沿着直线传播选择第一问

考查方向

光的折射原理,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光的折射原理

易错点

P点位置确认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78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2.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3.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

24.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m/s。

25.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3中的abc所示,其中ab平行,b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

26.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4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A点问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1l2T1T2表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秒摆的摆长为1m,小球选择重而小的最佳。

考查方向

秒摆的概念

解题思路

秒摆的特点分析

易错点

小球大小与细线的比例关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将上面的字母带入秒摆计算公式列方程计算

考查方向

利用秒摆计算重力加速度

解题思路

秒摆计算公式需要掌握

易错点

计算过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T=2.01,g=9.76

解析

取上述数据的平均值,带入秒摆计算公式列方程计算

考查方向

利用秒摆计算重力加速度、周期

解题思路

50次全振动的时间除以50即振动周期,带入秒摆计算公式即可

易错点

计算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线c的原因是次数增加导致周期大小减小,故斜率减小

考查方向

数形结合考查。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T与L的关系

易错点

误差分析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设摆长为L,A点下面的长度为x,则摆长L=l+x,联系两个方程解出加速度即可

考查方向

摆长计算的数学问题,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两个未知数x、L两个方程组求解

易错点

将l当成L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宽度L=0.4 m,一端连接R=1Ω的电阻。导轨所在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其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导体棒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速度v=5 m/s。

求:

27.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

28.在0.1 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IF的大小;

29.若将MN换为电阻r=1Ω的导体棒,其它条件不变,求导体棒两端的电压U。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E=2V,I=2A

解析

感应电动势E=BLV=2V,感应电流I=E/R=2A

考查方向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难度容易

解题思路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计算

易错点

感应电动势公式的选取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IF=0.08N·s

解析

拉力的冲量IF=Ft=BILt=0.08N·s

考查方向

冲量的计算,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由冲量定义得I=Ft

易错点

单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U=1V

解析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导体棒两端的电压U=R/(R+r)E=1V.

考查方向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导体棒两端的电压

易错点

考虑内阻后,路端电压与电动势不同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在水平桌面上沿x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时,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Fkxk为常量。

30.请画出Fx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Fx图像求物块沿x轴从O点运动到位置x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31.物块由x1向右运动到x3,然后由x3返回到x2,在这个过程中,

a.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b.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由胡克定律得F=Kx,即他们的图像是线性关系。F-x图像中图像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代表弹力所做的功

考查方向

F-x图像的数学处理,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数形结合

易错点

功的计算中F是恒力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 ,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位置”,所以弹力做功对应弹性势能(位能);而摩擦力做功跟路径有关,所以“无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解析

由于弹力均匀增加,故平均弹力F=1/2kX,而W=FX得,由功能关系得;弹力做功与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分析

考查方向

功能关系,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功能关系; 弹力做功与摩擦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分析

易错点

a:平均弹力F=1/2kX; 他们做功与路径的条件;b: 弹力做功与摩擦力做功的考查,难度适中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4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4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43.反应Ⅱ:

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

ⅱ.SO3(g)分解.

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SO2+2H2O+I2=H2SO4+2HI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I,该反应为SO2+2H2O+I2=H2SO4+2HI,故答案为:SO2+2H2O+I2=H2SO4+2HI;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I;

易错点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ac  ②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

解析

①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才出现上下层,故a正确;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互溶,与分层无关,故b错误;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则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类似萃取,与分层有关,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故答案为: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故答案为: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

解题思路

①分成两层,与溶解性、密度有关;②两层的颜色不同;③H2SO4中c(H+):c(SO42﹣)=2:1,且HI电离出氢离子;

易错点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压强    ②L1<L2,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

解析

①由图可知,X越大,转化率越低,升高温度转化率增大,则X表示压强,故答案为:压强;

②由SO3(g)=SO2(g)+O2(g)△H>0,温度高,转化率大,图中等压强时L2对应的转化率大,则L1<L2,故答案为:L1<L2,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

解题思路

①由图可知,X越大,转化率越低;②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

易错点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7分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54.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

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55.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56.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解析

光刺激引起视神经产生兴奋,传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这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过程。难易适中。

解题思路

回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

易错点

易错点在于对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记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

解析

本题自变量为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预测结果出现两种情况,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单一变量原则,较难。

解题思路

前后理解题意,根据结果准确判断实验条件,进而准确填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在找不准实验中的自变量。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溶剂M   A.C.f     溶剂M 、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

第一个空根据题中给出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得出该空填溶剂M ;第二个空是核苷酸特异性的原因,种类相同,数目相同,序列完全相同;第三个空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分析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语言的组织能力,难度大。

解题思路

本题填空理解题中前后的意思来填,RNA特异性的原因,根据预期的实验结果,推出哪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易错点

易错点若对照组D鼠酶A含量不变,则预测结果小RNA的因素很容易漏掉,更关键是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准确度要求很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A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B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ab为接线柱。

已知单位时间内从A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km。元电荷为e

32.求A板和B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m,以及将ab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

33.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E和内阻r

34.在ab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单位时间内到达B板的电子,在从A板运动到B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Ek。请推导证明:P=△Ek 。 (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由动能定理得:,可得

短路时所有电子都能到达B板,由得:

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短路时所有电子都能到达B板,由,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

考查方向

动能定理、电动势

解题思路

短路时,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

易错点

动能定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所以有

内阻:

解析

由电动势的定义计算路端电压,内阻的定义

考查方向

电学两个重要的概念,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

易错点

内阻的来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

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

设单位时间内有N'个电子到达B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

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即也是外电阻中的电流。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所以:

解析

对电子,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

设单位时间内有N'个电子到达B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

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即也是外电阻中的电流。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所以:

考查方向

动能定理、损失的动能、电流的定义,需要分析清晰物理过程,本题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动能定理和损失的动能和电流的定义计算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易错点

损失的动能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7分

“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

已知:

35.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36.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      

37.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38.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剂b是      

39.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      

40.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H3C≡CH

解析

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CH3C≡CH,故答案为:CH3C≡CH;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HCHO

解析

B的结构简式是HCHO,故答案为:HCHO;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为HCHO。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碳碳双键、醛基

解析

(3)E为,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醛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醛基;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为HCHO,A与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为CH3C≡CCH2OH,M和N均为不饱和醇,则M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为CH3CH=CHCH2OH;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为,D为CH3CHO,由信息可知生成E为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aOH、醇溶液

解析

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NaOH、醇溶液,

故答案为:;NaOH、醇溶液;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推断。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为HCHO,A与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为CH3C≡CCH2OH,M和N均为不饱和醇,则M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为CH3CH=CHCH2OH;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为,D为CH3CHO,由信息可知生成E为,E氧化生成F为,试剂a为溴水,生成G为,试剂b为NaOH/醇溶液。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H3C≡CCH2OH

解析

M的结构简式是CH3C≡CCH2OH,故答案为:CH3C≡CCH2OH;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为HCHO,A与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为CH3C≡CCH2OH,M和N均为不饱和醇,则M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为CH3CH=CHCH2OH。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N为顺式结构,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解题思路

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炔烃,结构为CH3C≡CH,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为HCHO,A与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为CH3C≡CCH2OH,M和N均为不饱和醇,则M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为CH3CH=CHCH2OH;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为,D为CH3CHO,由信息可知生成E为,E氧化生成F为,试剂a为溴水,生成G为,试剂b为NaOH/醇溶液,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则H为,N为顺式结构,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为

易错点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44.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45.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n+x18O2+xH2O

46.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1

4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2+H2O⇌H2CO3,H2CO3⇌H++HCO3

解析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有关方程式为:CO2+H2O⇌H2CO3,H2CO3⇌H++HCO3,故答案为:CO2+H2O⇌H2CO3,H2CO3⇌H++HCO3

解题思路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充分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2HCO3+Ca2+=CaCO3↓+CO2↑+H2O  ②xCO2 + 2xH218O

解析

①反应物中含有碳酸氢根,生成物为碳酸钙,依据元素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得出方程式为:2HCO3+Ca2+=CaCO3↓+CO2↑+H2O,故答案为:2HCO3+Ca2+=CaCO3↓+CO2↑+H2O;

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水,即水中的氧原子采用示踪法标记为18O,依据元素守恒配平应需要CO2和H218O,故答案为:CO2;H218O;

解题思路

①由图可知:此过程碳酸氢根转化生成碳酸钙,据此书写方程式;

②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太阳光作用下,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来源于水中的氧,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充分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②   mol▪L﹣1

解析

①酸化海水,可以使用试剂:稀硫酸,利用分液漏斗滴加,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装置为:

故答案为:

②此反应原理为:NaHCO3+HCl=NaCl+CO2↑+H2O,即碳酸氢钠与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那么海水中碳酸氢钠的浓度为c,体积均为mL,依据题意有c×z=xy,解c=,故答案为:

解题思路

①由题意可知,需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二氧化碳,那么需要滴加稀酸酸化,且装置中应从长管吹入氮气,从短管吹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即可;

②依据原理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即可;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充分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 .

② c室: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 .

解析

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故答案为: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

②c室: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故答案为:c室: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

解题思路

a室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水得到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与b室中的碳酸氢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即可;

②c室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水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a室中产生氢离子,用c室排除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即可,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充分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

48.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      

49.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      造成的影响。

50.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5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2.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的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53.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

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干扰平衡移动的判断,故答案为:化学平衡状态;

解题思路

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易错点

本题侧重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

解析

由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故答案为: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

解题思路

根据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侧重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

i.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可知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解题思路

i.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易错点

本题侧重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正    ②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解析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右侧为正极,可知b极Fe3+得到电子,则b作正极,故答案为:正;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若生成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指针向左偏转,也可证明推测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解题思路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可知b极Fe3+得到电子,作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若生成黄色沉淀,可知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易错点

本题侧重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

解析

①转化的原因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故答案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Fe2+向Fe3+转化,

故答案为: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

解题思路

①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

易错点

本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解析

将第(3)和(4)、(5)小问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解题思路

氧化性、还原性与浓度有关.

易错点

本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62.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63.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64.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65.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水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物质反应是水的光解,呼吸作用的能量转换是将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反应过程。难易较易。

解题思路

结合题中的信息,回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的基础知识。

易错点

本题易错叶片呼吸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0.2~0.6   释放量   2.4~2.8

解析

叶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2+0.2=2.4μmol.m-2s-1,2.2+0.6=2.8μmol.m-2s-1,所以区间为2.4-2.8.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曲线图的能力,光合作用的总光合公式。较难。

解题思路

从图中获取数据的区间,以及总光合速率的计算公式。

易错点

易错点是所有数据的区间不容易确定,都要从题中获取。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逐渐减少

解析

从图中信息看出,曲线图呈上升的趋势。所以CO2释放缓慢。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以及曲线图的分析和理解力,较易。

解题思路

从曲线图或者信息。

易错点

易错点在答题中的准确二字,逐渐减少,逐渐二字不可缺少。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4C同位素示踪

解析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中碳的来源,用重碳14C同位素示踪进行探究。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同位素示宗法的概念。较易。

解题思路

从题中获取信息是什么技术进行探究。

易错点

本题要写清楚是14C同位素示踪,前面14C是从题中获得。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7分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5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1、2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58.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3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59.根据果蝇3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60.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61.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相对    显   Aa   aa

解析

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长刚毛为显性性状,1,2基因型分别为Aa,a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以及基因型的判断,难易适中。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意思突变后表现型为长刚毛,得出长刚毛为显性性状。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判断长刚毛为显性性状会出现偏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两   AA   1/4

解析

与野生型不同的是无刚毛和长刚毛,两种,3基因型为AA,比例我1/4。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型的概念,有关基因型的计算方法,以及后代中基因的比例。较难。

解题思路

根据实验中给出的表现型得到基因型的比例。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为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解析

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由刚毛的基因型为Aa,因此答案为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较难。

解题思路

从基因型决定的性状说起。

易错点

本题答题语言组织必须写到AA和一个A所控制性状的不同。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解析

只有核苷酸数量的减少缺失才能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较易。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信息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应该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缺失。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基因突变的概念,判断本题属于核苷酸数量的缺失。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

假如是从F1代出现的新基因后代不会出现新性状比例为25%。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出现新基因和出现新的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较难。

解题思路

本题逆向思维从后代概率说明不是从F1产生的新基因。

易错点

本题易错在答题的思路上从新基因后代不会出现题中的比例来推翻不是新基因的办法。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