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7.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农会法》,提出重建农会组织, “一方面提高其社会道德,增进其智识技能,促进其生产与生产额,以达到改善生计之目的:一方面健全其组织,对内则使其协助政府,实行本党之土地政策……”。这说明()
8.1955年3月,内务部、公安部联合发通知,规定农民的迁徙已经不是自由的迁徙而是需要审批,能否迁徙取决于政府。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反映了()
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6.1913年7月,袁世凯以国民党人参与“构乱”为由,下令解散国民党,国民党籍的国会议员也被一律取消议员资格。1915年12月袁世凯背叛自己当初的誓言,改称“洪宪皇帝”。这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医阐述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发展很快,在诊断方法上有听诊、叩诊,治疗方法上麻醉术的发明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进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来华传教的基督教医师越来越多。中国也现了些新的医学著作如《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也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
13.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
14.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医学?
1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土归流中国明清两朝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以下为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相关材料。
材料一 “土司虽依例输粮,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而且毒派夷人,肆顽梗故。欲靖地方,须先安苗猓(对少数民族的泛称);欲安苗猓,须先制土司;欲制土司,须先令贫弱。臣方思设法鼓舞,济以威严,俾各土司自报田亩按则升增”。
材料二 “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必不可不改者;有必应改者而不得不缓改者,有可不改而不得已竟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
——以上两则材料来自(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材料三 为更好地进行改土归流,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
17.根据材料,分析清代改土归流的特点。
18.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的影响。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