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图甲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M、P两端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质量为m、阻值为r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其他部分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t=0时刻对金属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的外力F,使金属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金属棒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图线为抛物线。则关于穿过回路abPMa的磁通量Φ、外力F、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和a、b两端的电势差Ua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小华同学利用电压表、电阻箱等器材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2.实验前,应 开关S,并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
13.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①某次电阻箱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其读数为 Ω;
②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14.如图丁所示,由于电池内阻较小,通常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小电阻R0 ,再进行第(2)问的实验操作。
①电阻R0的主要作用是 ;
②请在图丙中作出利用本方法获得的图象的大致图线。
15.由于电压表不能看作理想电表,因此实验测得的电动势 真实值,测得的内阻 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长木板下垫着小
片以平衡两车的摩擦力;让小车P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Q相碰并粘合成一体
继续做匀速运动;在小车P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9.某次实验测得纸带上各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P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P和Q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AB”、“BC”、“CD”或“DE”)
10.测得小车P的质量m1=0.4kg,小车Q的质量m2=0.2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 _kg·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由本次实验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半径R1=0.65m的光滑圆弧轨道AB,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B点,传送带的水平部分BC长L=0.75m,转动轮半径R2=0.4m。一水平放置、半径R3=0.275m的薄壁圆筒绕轴OO'匀速转动,周期T=0.2s,筒壁上离左端s=0.5m处开有一与轴线平行、长度d=3.1m的长孔;圆筒左端和C点在同一竖直面上,顶端距C点H=1.25m。已知小滑块P的质量m=0.1kg,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滑块P大小略小于长孔的宽度。取g=10m/s2。现让小滑块P从A点自由下滑,则
18.小滑块P滑到圆弧底端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19. 若每次都让小滑块P从A点自由下滑,为使小滑块P能从C点飞离传送带,且下落过程中不与圆筒相撞,请求出传送带转动轮的角速度ω。(假定小滑块P每次飞离传送带时,长孔 恰好转动到圆筒的正下方,且小滑块P的速度方向和圆筒轴线OO'在同一竖直面上)
如图所示,横截面积分别为SA=30cm2与SB=10cm2的两个上部开口的柱形气缸A、B,底部通过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细管连通,A、B气缸内分别有一个质量mA= 1.0kg、mB = 0.5kg的活塞,A气缸内壁粗糙,B气缸内壁光滑。当气缸内充有某种理想气体时,A、B气缸中气柱高度分别为hA=4cm、hB=3cm,此时气体温度T0=300K,外界大气压P0=1.0 ×105Pa。取g=10m/s2。求
21.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22. 缓慢降低缸内气体温度,当气缸B中的活塞下降至气缸底部时,气体的温度T1。
小芳同学设计了一种除尘方案,用于清除带电粉尘,简化模型如图所示,P、Q是两竖直放置、相距d= 1m的平行金属板,正中间各开有一长L= 0.5m的狭缝AB、CD,金属板Q的右侧紧靠着一直径与狭缝等长的圆形边界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B=0.08T。已知粉尘带正电,比荷均为=1.0×103C/kg,从狭缝AB飘入时的速度可假设为零;两板间加速电场的电压U=0.4V。不计粉尘所受的重力、阻力及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求
16.粉尘在金属板之间运动的加速度;
17.为了使从狭缝AB飘入的所有粉尘都被放置于M点的装置所收集,金属板间需加的电压。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