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 s时的速度等于_________m/s;x=4m时的速度______t=3.5 s时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小明选择一条较为满意的纸带,如右图所示。他舍弃前面密集的点,以O为起点,从A点开始选取纸带上连续点A、B、C…,测出O到A、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
10.为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11.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vB为________________。
12.在操作、测量与计算均无误的情况下,小明用实验测得数据画出的v2—h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实验室常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如图所示,在真空中A、C两板之间加上电压U,粒子被加速后从D点进入圆形有界磁场;匀强磁场区域以O为圆心,半径R= m ,磁感应强度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其右侧有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左边界与圆形磁场边界相切;现在电场区域放置一块足够长档板GH,它与水平线FD夹角为60°(F点在档板上,圆心O位于FD上),且OF=3R 。现有一比荷为
= ×106C/kg的带正电粒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经U=150V电压加速后,从D点与水平线成60°角射入磁场,离开圆形磁场时其速度方向与DF平行,最后恰好打在档板上的F点。不计粒子重力。求:
60°
22.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D;
23.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4.粒子到达F点时的速度大小vF;
25.不改变其他条件,逐渐增大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要使粒子仍能打到档板上,求所加电场强度的最大值Em。
有一阻值在500Ω左右的定值电阻,额定功率为0.20W。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它的阻值,备有如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30 mA,内阻约20Ω
B.电流表:量程0~300 mA,内阻约1Ω
C.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2.5 kΩ
D.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20 kΩ
E.变阻器:阻值范围0~20 Ω,额定电流2 A
F.电源:输出电压12 V,内阻不计
另有开关和导线若干。
13.测量时,为使被测电阻不被烧坏,实验中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应控制在__________V以下,据此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用器材序号填写)
14.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并能方便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如图所给的四种测量电路中,应选用( )
15.在操作、测量与计算均无误的情况下,若实验中选择了C所示的电路,测得的结果是488Ω,若选择了D所示的电路,测得的结果是519Ω,则 ( )
16.对于该待测电阻的I-U图线,理想情况下I-U图线用实线表示,若选择用题②中四种测量电路中的图D进行实验,所绘制的I-U图线用虚线表示,则在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与半径为R=0.32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为轨道最高点。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小球,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球不拴接。甲球的质量为m1=0.1kg,乙球的质量为m2=0.3kg,甲、乙两球静止。现固定甲球,烧断细线,乙球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恰好能通过D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
17.试求细线烧断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
18.若甲球不固定,烧断细线,求从烧断细线开始到乙球脱离弹簧过程中,弹簧对乙球的冲量I。
如图所示装置由水平轨道与倾角为θ=30°的倾斜轨道连接而成。水平轨道所在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倾斜轨道所在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T、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质量m=0.1kg、长度L=0.5m、电阻R1=0.1Ω的导体棒ab置于倾斜轨道上,刚好不下滑;然后将电阻R2=0.4Ω、质量、长度与棒ab相同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水平轨道上,用恒力F=8.4N
拉棒cd,使之在水平轨道上向右运动。棒ab、cd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轨道电阻。
B
19.求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求当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速度v的大小;
21.若从cd刚开始运动到ab刚要上滑过程中,cd在水平轨道上移动的距离为x=0.5m,求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ab。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