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明利用电压表和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他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测量出RL的阻值,请只添加两条导线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请把小明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为U;②请用R0及实验数据表示出RL、RL=
10.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
(1) 用天平测量小车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砝码盘的质量m0;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cm;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2) 在砝码盘中放入适量砝码;适当调节长木板的倾角,直到轻推小车,遮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的时间相等;
(3)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_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物理量及其符号);
(4) 让小车从靠近滑轮处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
(5) 步骤(4)中,小车从光电门A下滑至光电门B过程合外力做的总功W合= ,小车动能变化量ΔEk=__________(用上述步骤中的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比较
W合和ΔEk的值,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 重新挂上细线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2)~(5)步骤。(7) 本实验中,以下操作或要求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尽量减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B.调整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C.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11.在粗糙水平面上,一电动玩具小车以v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正前方平铺一边长为L=0.6m的正方形薄板,小车在到达薄板前某处立即刹车,靠惯性运动s=3m的距离后沿薄板一边的中垂线平滑地冲上薄板。小车与水平面以及小车与薄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薄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小车质量M为薄板质量m的3倍,小车可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 小车冲上薄板时的速度大小;(2) 小车从刚冲上薄板到停止时的位移大小。
13.【物理── 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一木块被举高,组成该木块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势能都增大
C.当液体与大气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势能比液体内部分子的要大
D.缓慢压缩一定量气体,若此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则外界对气体做正功但气体内能不变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2)如图,上端开口的竖直汽缸由大、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两活塞间充有氧气,小活塞下方充有氮气。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2m,横截面积为2S,小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两活塞间距为L;大活塞导热性能良好,汽缸及小活塞绝热;初始时氮气和汽缸外大气的压强均为p0,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求当小活塞缓慢上升至上表面与大圆筒底部平齐时,氮气的压强。
14.[物理——选修3-4]
(1)振源S在O点做沿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频率为10 Hz,t=0时刻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所示(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该横波的波速大小为20 m/sB.t=0时,x=1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C.t=0.175 s时,x=-1 m处的质点处在波峰位置D.若振源S向右匀速运动,在振源S右侧静止的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10 HzE.传播过程中该横波遇到小于2 m的障碍物或小孔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光线Ⅰ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后,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另一条光线Ⅱ平行于光线Ⅰ从最高点b射入玻璃砖后,在底边MN上的d点射出。若测得Od=,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卢瑟福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从而确定了原子核的组成
C.用相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具有相同的初动能
D.由玻尔理论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其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E.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放出核能
(2)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体A和B,它们相距s,在距B为2s的右侧有一坑,如图所示。A以初速度v0向B运动,为使A能与B发生碰撞且碰后又不会落入坑中,求A、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的条件。已知A、B碰撞时间很短且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重力加速度为g。
12. 如图所示,宽度为
的区域被平均分为区域Ⅰ、Ⅱ、Ⅲ,其中Ⅰ、Ⅲ有匀强磁场,它们的磁感强度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纸面且相反。长为
,宽为
的矩形abcd紧邻磁场下方,与磁场边界对齐,O为dc边中点,P为dc边中垂线上一点,OP=3L。矩形内有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由a指向O。电荷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由a点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运动轨迹刚好与区域Ⅲ的右边界相切。(1) 求该粒子经过O点时速度大小v0;(2) 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大小B;
(3) 若在aO之间距O点x处静止释放该粒子,粒子在磁场区域中共偏转n次到达P点,求x满足的条件及n的可能取值。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