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松原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除其他的力外还要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B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C向心力是根据性质命名的一种力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向心力是一个合力(或合力的分力),指向圆心,所以叫向心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始终指向圆心,确不是恒力。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向心力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匀速或变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掌握向心力的概念即可判断。

易错点

向心力是一个合力,不是一个实际受到的力;其始终指向圆心,故不是恒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而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A60°

B45°

C30°

D15°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作出受力图,如右图。由对称性可得,只改变F的方向转过60°时,F的大小不变。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动态平衡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做出受力图,平移成力的矢量三角形,将F变化到对称位置,即可。

易错点

本题考查力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是看出用矢量三角形方法处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A0.5t

B0.4t

C0.3t

D0.2t

正确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总运动时间为t,据该运动时间对称性,物体下落的时间为0.5t,据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时间比为,则物体下落时通过下半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所以物体上升和下落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竖直上抛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利用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时间比为,可得。

易错点

关键是选择出用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时间比为,而利用基本公式计算就麻烦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物块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以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a2=a3=a4=0

Ba1=a2=a3=a4=g

Ca1=a2=g,a3=0,a4=g

Da1=g,a2=g,a3=0,a4=g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杆的弹力可以突变,故在将木板抽出的瞬间,两物体将整体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加速度为g;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木板抽出前,弹簧的弹力等于3的重力,故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3受重力和弹簧向上的弹力仍处于平衡状态,故3的加速度为0;物体4受重力和弹簧向下的压力,故合力为,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明确细杆和轻绳的弹力可以发生突变,故在抽出木板后弹力发生变化,此时二者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故抽出木板后,弹簧的弹力仍然存在; 分别对3、4两物体分析即可明确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要注意掌握弹簧弹力的特点,知道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然后再进行分析求解,注意杆、绳与弹簧的区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 质量为m的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自由落下,下落3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屈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6m,假设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恒定,则消防队员(g=10 m/s2)(  )

A着地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B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等于6mg

C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

D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A、着地过程人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设消防队员的重力为G,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根据动能定理,对全过程进行研究得得到,即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所受重力的6倍,B正确.C、由公式知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小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C错误;D、据推论公式得,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D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超失重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消防队员从平台上跳下后,重力做正功,着地过程中,他受到重力和地面对他的作用力,重力做正功,地面的作用力做负功,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

易错点

本题涉及两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的,也可以分两段,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注意人不能看作质点,应考虑重心的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如图所示,BC是一组塔轮,即BC半径不同,但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其半径之比为RBRC=3∶2,A轮的半径大小与C轮相同,它与B轮紧靠在一起,当A轮绕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时,由于摩擦作用,B轮也随之无滑动地转动起来.abc分别为三轮边缘的三个点,则abc三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2

B角速度之比为3∶3∶2

C转速之比为2∶3∶2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6∶4

正确答案

D

解析

①轮A、轮B靠摩擦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故

根据公式,有

根据,有

根据,有

②轮B、轮C是共轴传动,角速度相等,故

根据公式,有

根据,有

根据,有

综合得到

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牛顿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轮A、轮B靠摩擦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轮B、轮C是共轴传动,角速度相等;再结合公式列式分析。

易错点

本题关键是明确同轴传动和同源传动的区别,然后根据公式v=rω、ω=2πn、a=vω列式分析,注意两两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BC两部分组成,且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点,已知物块经过ABBC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4,则物块P与桌面上AB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之比为(P物块在ABBC上所做两段运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

A1∶4

B8∶1

C1∶1

D4∶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B点的速度为

根据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推论有

在AB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在BC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联立各式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牛顿定律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动量、能量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抓住位移关系求出物块P经过P点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AB和BC上的动摩擦因数之比。

易错点

关键是先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出B点速度,得到加速度,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动摩擦因数之比.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对汽车进行闪光照相,照相机闪两次光,得到两张清晰的照片,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了如下信息:①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0.5 s;②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刚好落地;③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5 m;④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位移的大小为5 m.根据以上信息尚不能确定的是(  )

A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

B第一次闪光时汽车的速度

C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0.5s,故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为0.5s,由,故A正确。B、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位移的大小为5m,根据竖直位移,据几何关系可求出水平位移,再根据,可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即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速度.故B正确C、在0.5s内小车的位移大小等于小球的位移大小,而小球的位移必定大于小球的水平位移,故可知小车做加速运动,不一定为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

D、根据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位移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能确定.故D正确.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平抛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电场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小球落地的时间,可求出平抛运动的高度;通过两次闪光间隔内小球的位移,根据竖直位移,可求出水平位移,从而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即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速度;汽车行驶的位移大于小球的水平位移,但不能判断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汽车的位移和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易错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建立模型,知道行驶汽车里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由惯性知小球做平抛运动.以及掌握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忽略空气阻力).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

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

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

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先看第一段,乙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甲向下做自由落体,甲乙相向运动,所以甲看到乙向上运动.当乙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甲有向下的速度,而且越来越快,乙也开始向下运动,但是速度没有甲快,所以甲乙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那么,相对来说,甲就看到乙一直向上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参考系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相对运动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明确两人的运动过程,知道甲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乙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的特点分析即可解题。

易错点

本题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抓住同时到达蹦床解题,涉及到参考系的选取,对题目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如上图所示,小钢球m以初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后受到磁极的侧向作用力而做曲线运动,从M点运动到N点,如图所示,过轨迹上MN两点的切线MM′和NN′将轨迹MN上方的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由此可知,磁铁可能处在哪个区域(  )

A①区

B③区

C②或④区

D均不可能

正确答案

D

解析

钢球受到的力一定是吸引力.根据做曲线运动物体的轨迹一定处于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且弯向合外力这一侧,所以钢球受到的吸引力指向弧内,则磁铁在曲线MN的下方的区域内,不可能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区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曲线运动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电场和磁场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结合曲线运动的条件、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轨迹一定处于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且弯向合外力这一侧.

易错点

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轨迹一定处于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且弯向合外力这一侧,属于基础题.

多选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4分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分析可知(  )

A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的位置不一样

C甲、乙两物体在t=2 s时有可能相遇

D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A、由图可知,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的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由于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不能判断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的位置是否一样,故B错误;C、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2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但由于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则甲、乙两物体在t=2s时有可能相遇,故C正确;

D、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  图像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根据图象直接读出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比较位移关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易错点

速度图象问题,主要抓住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等数学意义来分析理解.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4分

13. 如图所示,AB两球分别套在两光滑的水平直杆上,两球通过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相连,现在将A球以速度v向左匀速移动,某时刻连接两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B球的速度为v

B此时B球的速度为v

Cβ增大到90°的过程中,B球做匀速运动

Dβ增大到90°的过程中,B球做加速运动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B、将A、B的速度(肯定是沿着直杆方向)分解成沿着绳子和垂直绳子的两个方向.两个小球在沿着绳子的方向上速度相等.所以,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由选项A知在β增大到90°的过程中一直增大,即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确定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并对合速度进行分解。利用沿绳方向速度相等可解。

易错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并对合速度进行分解。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4分

11.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B、伽利略“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即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符合事实.故D正确.故选BC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物理学史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本题应抓住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

易错点

对于一些力学物理学史,对于牛顿、伽利略和笛卡儿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要理解并记牢。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4分

14.倾角为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G的比值可能是(  )

A3

B2

C1

D0.5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作出力图并建立坐标系如图.

则由平衡条件得

    得

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摩擦力反向,同理可得

        得

联立知。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BC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牛顿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若物体刚好不下滑,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重力、水平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值.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求出F与G的比值最小值,同理,物体刚好不上滑时求出F与G的比值最大值,得到F与G的比值范围.

易错点

本题关键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当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刚要滑动时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2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0.如图所示,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B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星球B与O点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求:(1)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星球A、B的总质量

正确答案

(1)         (2)

解析

(1)两星周期相同,对B,可直接得到。(2)设两星中心间距为R,A星的轨道半径为r,B星的轨道半径为L,依据角速度相等可得、

两星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有、对A    得对B    得联立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天体运动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双星模型、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双星问题,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它们两颗星的轨道半径的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代入公式即可解答.

易错点

该题属于双星问题,要注意的是它们两颗星的轨道半径的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能把它们的距离当成轨道半径.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6.同学们在操作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填字母代号).

①两细绳必须等长

②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③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④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19.若该同学以为横坐标,以乙车(含砝码)的质量m为纵坐标,作出的图线是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填“甲车”“乙车(含砝码)”或“沙桶(含沙子)”]的质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故选A(2)本实验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故要求两次拉伸橡皮条在同一个平面内,即都应与木板平行;同时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过大,使分力过大超出弹性限度;为了好标记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力的合成实验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橡皮条、弹簧称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力是矢量,因此在记录时要求皮条与木板平行,要记下细绳的方向,记录大小和方向,才能确定合力的方向,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易错点

本实验关键理解实验原理,即使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某同学用图示的装置来验证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在自制的双层架子上固定平板玻璃,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连接小车的细绳跨过定滑轮与小桶相连.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两个小桶中装入适量细沙,并使两桶质量(含沙子)相同.②两车紧靠架子左边的挡板,在乙车上放一个砝码,同时释放两车,当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在照片上,通过装置上的刻度尺,测出甲、乙两车运动的距离x1x2;③在乙车上逐渐增加砝码个数,重复步骤②.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反比 (2)平衡摩擦力 乙 (3)甲车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小车受到拉力相同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而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2)将装置的左端适当垫高了一些,目的是平衡摩擦力;由于乙车增加了砝码,故车的质量比沙的质量要大很多;(3)由于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的质量成反比,即、可知 ,故斜率为甲车质量.故答案为 (1)反比(2)平衡摩擦力;乙;(3)甲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牛顿第二定律、误差分析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小车受到拉力相同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而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2)将装置的左端适当垫高了一些,目的是平衡摩擦力;车的质量远大于沙桶的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更接近沙桶(含沙子)的重力;(3)由于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的质量成反比,可知图象斜率.

易错点

该实验难度不大,但是题目比较新颖,注意利用题目给定的情形,结合课本此实验的注意事项可以解答.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