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 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 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 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自然界中氮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
2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
已知:ⅰ.4NH3(g)+3O2(g)=2N2(g)+6H2O(g) ΔH=﹣1269 kJ/mol
ⅱ.
① 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N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______kJ;
② H-O 键比H-N键(填“强”或“弱”)______。
23. 右图是某压强下, N2与H2按体积比1: 3投料时,反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其中一条是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的曲线,另一条是平衡时的曲线。
① 图中b点,U(正)______ U(逆)。(填“>”、“=”或“<”)
② 图中a点,容器内气体n(N2):n(NH3)= 。
24.水中的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氧化为亚硝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25.电解法能将碱性溶液中的NO2-转化为N2而除去,其电极反应式是 。
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 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17.单质铜和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元素W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其非金属性比元素R弱,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因 。
19.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用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做其吸收剂,写出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Y和Z组成的化合物ZY,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Z的氧化物、X单质和Y单质在高温下制备ZY,其中Z的氧化物和X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26.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 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
② 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28.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 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29.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该厂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新型高效水处理剂Na2FeO4(高铁酸钠)等产品,过程如下:
I. 向废金属屑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II. 向I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III. 向II所得固体中继续加入热的稀H2SO4,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4溶液;
IV. ……
30.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1.步骤II所得的滤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32.步骤III获得Cu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33.步骤II所得滤液经进一步处理可制得Na2FeO4,流程如下:
① 测得滤液中c(Fe2+) 为a mol·L-1,若要处理1 m3滤液,理论上需要消耗25 % 的H2O2溶液_________k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 写出由Fe(OH)3制取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34.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
① 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② KMnO4和浓盐酸混合 ③ 次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 ④ 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 ⑤ KClO3和浓盐酸混合
35.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取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①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装置D和E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装置应加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________________试剂。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