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 东城区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氨水清除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在皮肤上的苯酚

C用食醋清除暖瓶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D用碳酸钠溶液清除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A

BB

CC

DD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蔗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B硫酸铵和乙酸铅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乙炔和乙醛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D淀粉和油脂都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锂—空气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收水性电解液可制取锂

B可将有机电解液改为水溶液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 2H2O = 4OH-

D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4Li + O2 + 2H2O = 4LiOH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已知34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e位于第4周期第ⅣA族

B原子半径:Br > Se > P

C热稳定性:HCl>H2Se>HBr

D酸性:HClO4 > HBrO4 > H2SeO4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2CO2(g) + 6H2(g)  C2H4(g) + 4H2O(g)。0.1MPa时,

n(CO2)∶n(H2)=1∶3投料,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曲线b代表H2O

CN点和M点所处的状态c(H2)不一样

D其它条件不变,T1℃、0.2MPa下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①②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8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氯化亚铜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硝酸法制备氯化亚铜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加热至50℃,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②通入并调节氧气的量维持三颈瓶内压强不变。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且越来越剧烈;

③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K

④将液体(含CuCl32-等)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和滤液;

⑤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氯化亚铜。

已知:Cu2+ + Cu + 6Cl= CuCl32-

15.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6.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_。

17.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18.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9.④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烧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________。

20.⑤中粗品用蒸馏水洗涤时,表面会产生黄色固体CuOH。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白色固体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

分值: 1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M是生产玻璃钢的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8.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9.试剂a是________。

10.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11.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2.反应Ⅲ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3.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N满足如下转化关系:

在该条件下,1 mol N生成2 mol I。N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14.已知:

以苯和乙醛为原料制备H,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

分值: 17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苯甲酸可用作食品的抑菌剂。工业上通过间接电合成法制备苯甲酸,工艺流程如下:

21.电解池用于制备Cr2O72-

①阴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电解时阳极附近发生的反应如下图所示。

i.SO42- 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ii.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2.氧化池用于制备苯甲酸。

①氧化池中起氧化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

②研究氧化池中的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③氧化池中反应结束后,降温结晶,制得含甲苯的苯甲酸的粗品。

已知:

结合表中信息,简述提纯苯甲酸的操作:苯甲酸粗品用NaOH溶液溶解后,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苯甲酸。

23.该合成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________(填化学式)重复利用,绿色环保。

分值: 1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

实验一: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

实验二:

24.SO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________。

25.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26.实验d的目的是________。

27.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

28. 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

甲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

乙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29.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可逆。

步骤一:

步骤二:

②  步骤一,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1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