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酸性氧化物:SO2、NO、CO2、SiO2 ②蛋白质、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硫酸钡、HClO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将FeCl3饱和溶液煮沸可得到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
②0.5 mol H2SO4与0.5 mol Ba(OH)2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③因为NaOH与NH4Cl反应可以制取氨气,所以NaOH碱性大于NH3·H2O,因此钠的金属性大于N的
④向新制氯水中加入CaCO3可使溶液中HClO浓度增大
⑤Cu与HNO3溶液反应,由于HNO3浓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
7.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9.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 =2H2(g)+ O2(g) 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 H2(g)ΔH3=+206.1kJ·mol–1
12.已知:C(s)+O2(g)CO2(g) ΔH1 CO2(g)+C(s)
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
2Fe2O
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
14.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7.某溶液中含有如下离子组中的若干种:K+、Mg2+、Fe3+、Fe2+、CO32-、NO3-、SO42-、I-、
SiO32-、C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浅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
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9.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
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种相邻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回答下列问题:
21. 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 的方法制备。
22. 气体分子(mn)2的电子式为 ,(m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相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已知氰化钠(NaCN),可以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工业上采用氰化法提炼金:用稀的氰化钠溶液处理粉碎了的金矿石,通入空气,使金矿石中的金粒溶解,生成能溶于水的络合物Na[Au(CN)2],其反应方程式为:①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OH;Na[Au(CN)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②Na[Au(CN)2]
Na++[Au(CN)2]-
然后再用锌从溶液中把金置换出来,锌转化为Na2[Zn(CN)4]。据此,请利用①写出在空气中
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金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
负极: 。
24. 若人不慎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红色。写出解毒原理的相关离子方程式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的
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5. 装置①的作用是 装置③的作用是 。
26. 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④中产生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 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晶体NaClO2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 4I-+4H+ =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 +2S2O32-=2I-+S4O62-)。
28. 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是 。
29. 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I.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30. 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1. 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
32. 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 Fe2+直接还原NO3-; Ⅱ. 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 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
因: 。
33. 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 2Na2FeO4+3X+5H2O,则X的化学式为 。
34. 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请写出高铁酸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很多都经过吸收转化为化工产品。
I.利用电化学原理吸收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NO,同时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工艺
流程图如图(Ce为铈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35. 装置Ⅱ中NO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O2-的离子方程式: 。
36. 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右侧反应室中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
37. 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0.4 mol·L-1,要使1 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 NH4NO3,需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的体积为 L。
38. 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提高Cl2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号)。
6 Ca(OH)2+6 Cl2===Ca(ClO3)2+5 CaCl2+6H2O
氯化完成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40. 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g▪L−1,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 。
5 CaO(s)+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