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SO3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氯气漂白原理,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
8.将a中浓盐酸挤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仪器c的名称为 ,其中固体也可用 代替。
10.当试管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 (填“有”或“没有”)变化,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e中,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 (填“有”或“没有”)变化,由观察的现象得出该实验的结论为 。
11.注射器在实验中除了可向试管e中加水,还有 的作用。
Ⅰ.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
Ⅱ.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2.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 移动。
13.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 。
14.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 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15.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L-1·min-1
②0~15 min ,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b= 。
③25 min~35 min时,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d Kb(填“>”、“=”或“<”)。
16.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 (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17.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Ksp=1.8×10-11,若溶液中c(OH-)=3.0×10-6 mol·L-1,则溶液中c(Mg2+)= 。
18.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19.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 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 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
20.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客观分析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2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
试纸变成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D装置的作用是 ,
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直至恒定,原因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 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 (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24.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