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 化学 (湖北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单选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化学反应相结合,考查较为基础,偏重概念性知识

A、松木焖烧缺少氧气,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碳单质,生活中常见的炭黑也是由此产生的,碳单质可用来制墨,正确

B、陶瓷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粘土富含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硅,有新化学键形成,正确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纤维素只有在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会水解,碱性条件不水解,错误

D、反应方程式为个,硫磺被还原,木炭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结合时事,考查了化学工艺的工业用途

A、发蓝处理是一种热处理工艺,用于钢材钢件,将其中所含的铁氧化成磁性氧化铁(),呈现亮蓝色(也会有灰黑色或深黑色,与反应条件有关),在表面形成,钝化膜,正确

B、阳极氧化又称阳极保护,被保护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表面被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正确

C、表面渗镀是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在表层形成合金镀层,正确

D、喷涂油漆只是在金属表面喷涂其他物质来隔绝氧气,没有使金属自身发生变化、形成钝化膜,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蒸馏法分离

B过滤法分离苯酚和溶液

C萃取和柱色谱法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

D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食盐和泥沙的苯甲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涉及物质状态、物理性质,侧重基础知识

A、二者分别是甲烷的二氯代物和四氯代物,氯原子数越多,沸点越低。常温下前者为气态,后者为油状液态,沸点相差大,可以蒸馏分离,正确

B、二者都具有水溶性,难以通过过滤分离,且过滤方法通常用来分离固体和液体,错误

C、萃取使青蒿中的青蒿素溶于有机溶液,通过柱色谱法,使青蒿素吸附在色谱柱上,再用极性溶剂将其洗脱,得到纯净的青蒿素,正确

D、氯化钠和苯甲酸溶解度相差较大,可通过重结晶将低温下溶解度较小的苯甲酸分离出来,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B亚铜氨溶液除去合成氨原料气中的

C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键的形成:

D制备芳纶纤维凯芙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兼顾方程式书写的考查

A、Cl在第七主族,书写电子式时最外层7个电子围绕其呈2、2、2、1分布,在形成时两个单电子结合成共价电子键,正确

B、亚铜氨中铜元素为+1价,而选项所给离子中铜元素为+2价,错误

C、键的形成过程为: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即为图所示,正确

D、两种单体在缩聚时,首尾的一对单体只脱去1分子水,其余(n-1)对单体脱去2分子水,故一共脱水(2n-1),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理论认为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

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D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和分子的相关理论

A、VSEPR模型包括孤电子对,而分子的空间结构则不考虑孤电子对占据的位置,当分子不含孤电子对时二者相同,分子含有孤电子对时二者不同。如:水分子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而其空间结构为V型,两种结构不同,错误

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这种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正确

C、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二者自旋状态相反,正确

D、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形成4个能量相同、方向不同的轨道,称为杂化轨道,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鹰爪甲素(如图)可从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鹰爪根中分离得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5个手性碳

B条件下干燥样品

C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不可能含有苯环

D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以上的吸收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陌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A、手性碳是指连接了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如图所示,鹰爪甲素中有5个手性碳,正确

B、该化合物含有过氧化键,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干燥易导致过氧化键分解破坏鹰爪甲素的结构,错误

C、鹰爪甲素的分子式为,若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则最多有个H,与鹰爪甲素中氢原子数不等额,所以鹰爪甲素的同分异构体结构中不可能含有苯环,正确

D、分子中含有时,红外光谱会有以上的吸收峰出现,鹰爪甲素中有羟基,即含有氢氧键,会有这类吸收峰出现,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过量与以下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书写,主要是二氧化硫及其有关的涉及量的反应

A、题干中“过量”,所以发生反应后,多余的继续和反应生成,错误

B、过量将+3价铁离子还原成+2价亚铁离子,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发生反应,正确

C、过量将铜离子还原成亚铜离子,并结合氯离子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溶液褪色,发生反应,正确

D、由于碳酸根的水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过量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酸性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发生反应,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化学键、化学方程式、晶体结构、原子轨道等内容

A、甘油的结构为,一分子甘油含有三分子羟基,分子间可形成多个强力氢键,使之成为粘稠液体,正确

B、王水溶解铂是由于浓盐酸提供的氯离子,结合了硝酸氧化Pt产生的高价态铂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使硝酸参与的氧化反应不断正移,促进了Pt的溶解,这个过程中浓盐酸未起到氧化性的作用,错误

C、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方向性,冰晶体中水分子有序排列为,间隙较大,空间利用率低,密度较小,正确

D、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在石墨的二维结构平面内,第个碳原子以C-C键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结合,形成六元环层。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而每个碳原子仅用3个价电子通过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还有1个电子处于碳原子的未杂化的2p轨道上,层内碳原子的这些p轨道相互平行,相邻碳原子p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大π键,这些p轨道的电子可以在整个层内运动,因此石墨能导电,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价电子数相等,Z的价电子所在能层有16个轨道,4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

B酸性: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D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推断,及相应化合物的性质

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价电子数相等,Z的价电子所在能层有16个轨道。由化合物成键情况,Y成6根键,一定位于第六主族,且X、Y同族,Y原子序数更大,

所以Y是S,X是0。Z原子序数比S大,能形成+1价离子,位于第一主族,是K。阴离子为-1价,其中S为+6价,4个0一共呈-8价,可计算出W呈+1价,且原子序数小于0,只能是H。得到元素W、X、Y、Z分别为H、0、S、K。

A、在化合物HS中,H为+1价,S为-2价,所以S元素颠覆性更强,错误

B、两个化合物分别为亚硫酸和硫酸,硫酸为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酸性:亚硫酸<硫酸,错误

C、H、0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前者小于后者,错误

D、K的氧化物水溶液为KOH,呈碱性;Y的氧化物水溶液为亚硫酸或硫酸,呈酸性,故pH前者大于后者,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石灰有利于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设计及制备过程分析

A、碱石灰能够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且吸收后会放出大量热,能使浓氨水分解产生氨气,有利于氨气的产生和逸出,正确

B、锂片放置时间过长,表面会形成氧化锂,阻碍锂与液氨的接触。打磨能够去除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反应物直接接触和反应的进行,正确

C、第一个干燥管是为了干燥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五氧化二磷为酸性干燥剂,会吸收氨气使其无法参与后续反应。故第一个干燥管不能选用五氧化二磷,而末端是为了吸收尾气,可以选用五氧化二磷来吸收多余的氨气。错误

D、本实验要得到的产物为,反应物为锂和液氨,故双口瓶中反应的方程式为,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黄金按质量分数分级,纯金为合金的三种晶胞结构如图,Ⅱ和Ⅲ是立方晶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为

BⅡ中的配位数是12

CI中最小核间距

DI、Ⅱ、Ⅲ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1:1、1:3、3: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晶胞结构及原子数目的计算方法

A、由题知24K金质量分数100%,则18K金质量分数为75%。在I中,Au原子有1个,Cu原子在立方体八个顶点,有8×1/8=1个,数目比1:1。Au质量分数为,正确

B、Ⅱ中Au在立方体八个顶点,Cu位于面心,类似于二氧化碳晶胞结构,类比得距离Au最近的Cu有12个,即Au的配位数为12,正确

C、设Ⅲ晶胞参数为a,即立方体边长为a,则最小核间距有:Au-Cu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即也为面对角线的一半,故相等,错误

D、在I中,Au原子有1个,Cu原子在立方体八个顶点,有个,数目比1:1。Ⅱ中Au为个,Cu为个,数目比1:3。Ⅲ中Au为个,Cu为个,数目比3:1,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在超高压下转化为平行六面体的分子(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和O8互为同素异形体

B中存在不同的氧氧键

C转化为是熵减反应

D常压低温下能稳定存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给出了特定反应,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物质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

A、和0g是0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B、0g分子为平行六面体,由其结构知,0中存在两种氧氧键,分别是上下底面中的氧氧键和上下底面间的氧氧键,正确

C、超高压条件下,4分子生成1分子,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是熵减反应,正确

D、在超高压下转化成,则在常压低温下不能稳定存在,会转化成,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气氛下,溶液中含铅物种的分布如图。纵坐标()为组分中铅占总铅的质量分数。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溶液中

B时,

C时,

D时,溶液中加入少量会溶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分布及浓度比较,需要读出图中隐含的反应信息,会利用相应常数值进行计算

A、由图可知,,即,则

,正确

B、由图可知,时,溶液中还存在,根据和Pb守恒,溶液中,正确

C、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pH=7时溶液中,则,那么,错误

D、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常数为溶液呈碱性,加入少量固体,溶液pH增大,转化成而溶解,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双位点电催化剂,用电化学催化合成甘氨酸,原理如图,双极膜中解离的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迁移。已知在溶液中,甲醛转化为,存在平衡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减小

B理论上生成双极膜中有解离

C阳极总反应式为

D阴极区存在反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有关概念及陌生方程式书写

首先,有外接电源,所以本题是一个电解池。根据和Cu两个电极区域反应物和产物的价态升降,可知:左侧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区;右侧为阳极区。

阴极区反应物为,生成物为,可知总反应方程式为①

阳极区反应物为生成物为方程式为

A、阴极区每发生反应,传递6个电子,阳极区发生反应,双极膜解离出分别移向阴极区和阳极区。阳极区消耗KOH溶液中的OH-共12mol,得到解离出的OH-共删除6mol,仍然是净减少6mol,正确

B、消耗,故有水解离,错误

C、见分析,正确

D、在Pb电极上,失去一个氧原子,被还原,得到,可以写出方程式,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纳米“分子客车”,能装载多种稠环芳香烃。三种芳烃与“分子客车”的结合常数(值越大越稳定)见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芳烃与“分子客车”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

B并四苯直立装载与平躺装载的稳定性基本相同

C从分子大小适配看“分子客车”可装载2个芘

D芳烃元电子数越多越有利于和“分子客车”的结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提供新型有机分子,考查了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A、“分子客车”能装载多种稠环芳香烃,故芳烃与“分子客车”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聚集体——超分子,正确

B、从长的方向观察,“分子客车”有与并四苯分子适配的结构,从高的方向观察则缺少合适结构,故平躺装载的稳定性大于直立装载的稳定性,错误

C、芘与“分子客车”中中间部分结构大小适配,故从分子大小适配看“分子客车”可装载2个芘,正确

D、读表,芘、并四苯、蔻中π电子数逐渐增多,与“分子客车”的结合常数逐渐增大,而结合常数越大越稳定,故芳烃π电子数越多越有利于和“分子客车”结合,正确

故选B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铍用于宇航器件的构筑。一种从其铝硅酸盐中提取铍的路径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从“热熔、冷却”步骤得到玻璃态,冷却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分液”的目的是分离,向过量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水相1”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萃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2”可以进入______步骤再利用。

(5)电解熔融氯化铍制备金属铍时,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醋酸反应得到某含4个的配合物,4个位于以1个O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的4个顶点,且每个的配位环境相同,间通过相连,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短时间快速冷却

(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4);反萃取分液

(5)增加熔融氯化铍的导电性

(6)

解析

(1)基态电子排布为,由泡利原理得为

(2)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时,缓慢冷却会形成晶体,快速冷却会形成非晶态,即玻璃态。所以要想从“热熔、冷却”中得到玻璃态,需要短时间快速冷却。

(3)“滤液1”中有,加入含HA的煤油将萃取到有机相中,则水相1中含有,则向过量烧碱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水相1的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4)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配平。水相2中含,加热过滤后,不再有Be元素,只剩下钠离子和氢氧根,也就是,可以在反萃取分液步再利用

(5)氯化铍的共价性较强,电解熔融氯化铍制备金属铍时,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为增强熔融氯化铍的导电性。

(6)该配合物中有四个铍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面体中心只有一个0,Be与Be之间总共有六个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和焦炭为原料,经反应I、Ⅱ得到,再制备乙炔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绿色环保新路线。

反应I:

反应II: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是的化学计量系数)。反应、Ⅱ的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1。

①反应在1585K的_________

②保持1320K不变,假定恒容容器中只发生反应1,达到平衡时__________,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重新建立平衡后__________

(3)恒压容器中,焦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为载气。400K和1823K下,产率随时间的关系曲线依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图2(不考虑接触面积的影响)。

①初始温度为900K,缓慢加热至1400K时,实验表明己全部消耗,此时反应体系中含物种为___________。

下,反应速率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①  ③

(3)①②速率不变至产率接近100%

③容器中只有反应Ⅱ:,反应条件恒温1823K、恒压,且该反应只有CO为气态,据知,CO的压强为定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

(1)

Ba、Ca元素同主族,所以与水的反应和与水的反应相似,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反应I+II有:

常数

且在1585K时,由图1,,代入有

②由图1,1320K时,由,故

③K只受温度影响,故改变客积不会改变最终平衡时的状态,

(3)①由图2可知,1400K时,的产率为0,即没有,又实验表明已全部消耗,

所以此时反应体系中含Ba物种为

②图像显示,1823K时的产率随时间由0开始呈直线增加到接近100%,说明该反应

速率为一个定值,即速率保持不变;1400K时碳酸钡已全部消耗,此时反应体系的含钡物种只有氧化钡,即只有反应Ⅱ:,反应条件恒温1823K、恒压,且该反应只有为气态,据可知,的压强为定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I~IV。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实验I表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写出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I表明,反应难以正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分别与配位后,正向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V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从A到C所产生的气体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

(2)①不能

按物质的量之比 4:1 发生反应

,实验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

(3)实验Ⅲ的现象表明,分别与配位时,更易与反应生成,(该反应为快反应),导致几乎不能转化为这样使得的浓度减小的幅度远远大于减小的幅度,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减小生成物浓度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上述反应能够正向进行.

(4)①

解析

(1)容量瓶、胶头滴管是配制溶液时需要的仪器

(2)CoSO4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向其中加入 30%的后无明显变化,因此,实验 I 表明

不能催化的分解。

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实验中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因此,大大过量的原因是:按物质的量之比 4:1 发生反应,实验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实验Ⅲ 的实验现象表明在的作用下能与反应发生,然后能催化的分解,因此,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①A到B发生反应:

②B到C发生反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某研究小组按以下路线对内酰胺F的合成进行了探索: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A→B中应连有吸收装置,吸收剂为___________。

(2)C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它在酸溶液中用甲醇处理,可得到制备___________(填标号)的原料。

a.涤纶      b.尼龙       c.维纶       d.有机玻璃

(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A→B       b.B→C       c.E→F

(4)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亚胺)。然而,E在室温下主要生成G,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亚胺易被还原。D→E中,催化加氢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催化加氢时,不加入酸,则生成分子式为的化合物H,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碱石灰或碱性干燥剂

(2)①甲基丙烯腈 ②d

(3)bc

(4)

(5)G 的结构比亚胺更加稳定

(6)①氰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胺结构生成的亚胺结构更易被还原成氨基,促进反应的 发生

解析

(2) 该物质可以与甲醇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经聚合反应生成有 机玻璃。其他选项的化学本质分别为:a 聚丙烯酸乙二醇酯,b 聚酰胺,c 聚乙烯醇缩甲醛

(3)发生的都是消去反应

(5)

羰基与氨基发生反应生成亚胺,亚胺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垂排反应生成有机物G,有机物G在室温下具有更高的共轭结构,性质更稳定。

(6)氰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胺结构生成的亚胺结构更易被还原成氨基,促进反应的发生; 若不加入酸,则生成分子式为 C10H19NO2 的化合物 H,其可能的流程为: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