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3.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0.76g•L-1×22.4L/mol=17g/mol,考虑为NH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故Y为N元素,M为H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5=10,结合X与Z可形成XZ2分子,故Z处于第ⅥA族,X处于第ⅣA族,所以X为C元素,Z为O元素;W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所以是Na A.原子半径:W>Y>M(即Na> N >H)电子层数等于周期系数,且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故A是正确的B.X、Y、Z、M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NH4)2CO3、NH4HCO3、CO(NH2)2(尿素)等,前二种为离子化合物,而尿素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 W 和Z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可能是 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化钠中含有2个钠离子和1个氧原子,过氧化钠中还有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所以都是2:1,故C是正确的D. 由X 元素形成的单质晶体可能有金刚石(原子晶体)、石墨、C60(分子晶体),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0.76g•L-1×22.4L/mol=17g/mol,考虑为NH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故Y为N元素,M为H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5=10,结合X与Z可形成XZ2分子,故Z处于第ⅥA族,X处于第ⅣA族,所以X为C元素,Z为O元素;W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所以是Na。
易错点
但题目一反通常习惯,并不是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排列的,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思维陷阱,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这一细节,一旦陷入习惯上的思维定势,就会跌入这个陷阱,无法正确解题.
知识点
6.25℃时,已知
现取10.6 g Na2CO3 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 L 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粒子浓度大小与PH的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A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应该满足关系式c(Na+)+c(H+)=2c(CO32-)+c
(OH-)+c(Cl-)+c(HCO3-),错误
A项,pH=4,说明反应中有CO2生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0.1 mol•L-1,错误
C项,根据图象可知pH=8时,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钠的浓度,这说明反应中恰好是生成碳酸氢钠,则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H2CO3)+c(HCO3-)+c(CO32-)]=2c(Cl-)=c(Na+),则c(H+)+2c(H2CO3)+2c(HCO3-)=c(OH-)+c(Cl-),故C错误
D项,PH=11时,c(HCO3-)=0.02mol/L,c(CO32-)=0.08mol/L, c(H+)=10-11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c(OH-)=10-3mol/L,所以K= [c(HCO3-)·c(OH-)]/ c(CO32-)=(0.02 mol/L×10-3mol/L)/ 0.08mol/L=2.5×10-4 ,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粒子浓度大小与PH的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A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应该满足关系式c(Na+)+c(H+)=2c(CO32-)+c
(OH-)+c(Cl-)+c(HCO3-),错误
A项,pH=4,说明反应中有CO2生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0.1 mol•L-1,错误
C项,根据图象可知pH=8时,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钠的浓度,这说明反应中恰好是生成碳酸氢钠,则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H2CO3)+c(HCO3-)+c(CO32-)]=2c(Cl-)=c(Na+),则c(H+)+2c(H2CO3)+2c(HCO3-)=c(OH-)+c(Cl-),故C错误
D项,PH=11时,c(HCO3-)=0.02mol/L,c(CO32-)=0.08mol/L, c(H+)=10-11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c(OH-)=10-3mol/L,所以K= [c(HCO3-)·c(OH-)]/ c(CO32-)=(0.02 mol/L×10-3mol/L)/ 0.08mol/L=2.5×10-4 ,D正确。
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所有选D选项。
易错点
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属于综合性试题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好几种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难度中等
知识点
7.CuCl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孔雀石(主要成分Cu(OH)2·CuCO3, 含FeS、FeO 和SiO2 杂质)制备CuCl 的某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孔雀石(主要成分Cu(OH)2·CuCO3, 含FeS、FeO 和SiO2 杂质)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
硫酸亚铁与硫化氢,可知气体是 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滤渣为SiO2 ,溶液1是CuSO4和FeSO4
加入H2O2使FeSO4氧化为Fe2(SO4)3, 用NaOH控制溶液PH使Fe 3+ 完全沉淀得到滤渣2,
溶液2中通入NaCl溶液缓慢加入SO32-/CO32-溶液并控制PH,使Cu2+ 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和Cu+ ,Cu+ 与Cl-生成沉淀CuCl。
A选项,H2O2 将溶液1 中Fe2+氧化为Fe3+,因为KSP[Fe(OH)3]< KSP[Cu(OH)2]再通过控制pH 使Fe3+ 转化为Fe(OH)3 除去,正确
B选项,CO32-作用是控制溶液pH,促使CuCl 沉淀的生成,正确
C选项,SO32- 常作还原剂,将溶液3 中的Cu2+还原成Cu+ ,反应得到CuCl,正确
D选项,若改变试剂加入顺序,将溶液3 缓慢加入到含大量SO32-/CO32-的溶液中,, Cu+很容易歧化为Cu2+和Cu。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孔雀石(主要成分Cu(OH)2·CuCO3, 含FeS、FeO 和SiO2 杂质)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
硫酸亚铁与硫化氢,可知气体是 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滤渣为SiO2 ,溶液1是CuSO4和FeSO4
加入H2O2使FeSO4氧化为Fe2(SO4)3, 用NaOH控制溶液PH使Fe 3+ 完全沉淀得到滤渣2,
溶液2中通入NaCl溶液缓慢加入SO32-/CO32-溶液并控制PH,使Cu2+ 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和Cu+ ,Cu+ 与Cl-生成沉淀CuCl。
A选项,H2O2 将溶液1 中Fe2+氧化为Fe3+,因为KSP[Fe(OH)3]< KSP[Cu(OH)2]再通过控制pH 使Fe3+ 转化为Fe(OH)3 除去,正确
B选项,CO32-作用是控制溶液pH,促使CuCl 沉淀的生成,正确
C选项,SO32- 常作还原剂,将溶液3 中的Cu2+还原成Cu+ ,反应得到CuCl,正确
D选项,若改变试剂加入顺序,将溶液3 缓慢加入到含大量SO32-/CO32-的溶液中,, Cu+很容易歧化为Cu2+和Cu。错误。
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所有选D选项。
易错点
1、PH控制的作用
2、Cu+ 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棉花是纤维素,羊毛是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有机溶剂熔点低,易燃烧,A和D是正确的;而不能将铜矿石直接转化为单质铜;生物炼铜中的细菌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所以B是错误的;雾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所以C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是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棉花是纤维素,羊毛是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是多糖、天然橡胶等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有机溶剂熔点低,易燃烧。
2、生物炼铜中的细菌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
3、雾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即可得到结果。A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不正确,所有选B选项。
易错点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有关物理性质和环境污染如雾霾的成因。
知识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醋酸滴定氢氧化钠终点时生成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呈碱性。指示剂要用碱性范围酚酞溶液误差更小, A选项不正确;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干扰PH试纸的测定,测定高锰酸钾溶液PH最好是PH计,所以B选项不正确;乙酸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澄清、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淀粉无明显现象,所以C是正确的;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检漏,但滴定管需要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容量瓶不需要润洗。所以D选项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醋酸滴定氢氧化钠终点时生成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呈碱性。指示剂要用碱性范围酚酞溶液误差更小。
2、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干扰PH试纸的测定
3、乙酸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澄清、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的沉淀生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淀粉无明显现象。
4、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检漏,但滴定管需要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容量瓶不需要润洗。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不正确,所有选C选项。
易错点
1、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实验的误差分析
2、PH测定的方法、物质的鉴别。
知识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错误
B项,烯烃和醛类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无法鉴别,错误
C项,甘氨酸[NH2-CH(CH3)-COOH]和丙氨酸[NH2-CH(CH3)-COOH]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分别是NH2-CH(CH3)-COOH + NH2-CH(CH3)-COOH = NH2-CH(CH3)-CO-NH-CH(CH3)-COOH
NH2-CH2-COOH + NH2-CH2-COOH = NH2-CH2-CO-NH-CH2-COOH
NH2-CH(CH3)-COOH + NH2-CH2-COOH = NH2-CH(CH3)-CO-NH-CH2-COOH
NH2-CH2-COOH + NH2-CH(CH3)-COOH = NH2-CH2-CO-NH-CH(CH3)-COOH ,错误
D项,结构相似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羟基数目越多,氢键也越多,氢键越多沸点越高,也就是说羟基越多沸点越高,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项,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错误
B项,烯烃和醛类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无法鉴别,错误C项,甘氨酸[NH2-CH(CH3)-COOH]和丙氨酸[NH2-CH(CH3)-COOH]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分别是NH2-CH(CH3)-COOH + NH2-CH(CH3)-COOH = NH2-CH(CH3)-CO-NH-CH(CH3)-COOH NH2-CH2-COOH + NH2-CH2-COOH = NH2-CH2-CO-NH-CH2-COOH NH2-CH(CH3)-COOH + NH2-CH2-COOH = NH2-CH(CH3)-CO-NH-CH2-COOH NH2-CH2-COOH + NH2-CH(CH3)-COOH = NH2-CH2-CO-NH-CH(CH3)-COOHD项,结构相似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羟基数目越多,氢键也越多,氢键越多沸点越高,也就是说羟基越多沸点越高,正确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所有选D选项。
易错点
1、系统命名的方法,官能团的性质
2、有机物质的鉴别
知识点
5.右图为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Cm(H2O)n 与微生物作用失去电子作负极,MnO2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Mn2+ 所以
A、MnO2 + 4H+ + 2e- ==Mn2+ +2H2O ,正确;
B、Cm(H2O)n 与微生物在负极放电,糖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
D、该电池给蓄电池充电时,MnO2 电极质量减少8.7g即0.1mol,转移电子数为0.2mol。
铅蓄电池阴极为:PbSO4 +2e- ==Pb + SO42- 可知阴极电极减少9.6g,错误
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不正确,所有选A选项。本题正确答案是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Cm(H2O)n 与微生物作用失去电子作负极,MnO2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Mn2+ 所以 A、MnO2 + 4H+ + 2e- ==Mn2+ +2H2O ,正确;
B、Cm(H2O)n 与微生物在负极放电,糖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
D、该电池给蓄电池充电时,MnO2 电极质量减少8.7g即0.1mol,转移电子数为0.2mol。
铅蓄电池阴极为:PbSO4 +2e- ==Pb + SO42- 可知阴极电极减少9.6g,错误
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不正确,所有选A选项。
易错点
1、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反应式的书写
2、原电池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
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8.B 中官能团名称 ▲ ;④的反应类型 ▲ 。
9.⑤的反应条件 ▲ 。
10.③的化学方程式 ▲ 。
11.D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酯的共有 ▲ 种。
正确答案
(1)醛基 加成反应
解析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为CH3CHO,反应④为加成反应,反应⑤的反应条件为铁粉作催化剂,故答案为:醛基;加成反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据此答题.
易错点
1、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
2、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关键根据原料和最终产物推断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正确答案
(2)铁粉或氯化铁作催化剂
解析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所以条件为铁粉或氯化铁作催化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据此答题.
易错点
1、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
2、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关键根据原料和最终产物推断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正确答案
(3)
解析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③的化学方程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据此答题.
易错点
1、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
2、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关键根据原料和最终产物推断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正确答案
(4)3
解析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D为CH3COOCH=CH2,含碳碳双键、能发生银镜反应即有醛基,且属于酯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CH2、HCOOCH=CHCH3、HCOOC(CH3)C=CH2,
故答案为:HCOOCH2CH=CH2、HCOOCH=CHCH3、HCOOC(CH3)C=CH2 故答案为3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和信息①得B为CH3CHO,B氧化得C为CH3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A与C发生加成反应得D为CH3COOCH=CH2,D发生加聚反应得E为,E与甲醇发生信息②中的取代反应得尿不湿和乙酸甲酯,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F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得M,据此答题.
易错点
1、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
2、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关键根据原料和最终产物推断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Ⅰ. 请回答:
Ⅱ.电镀工业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可以排放。某种含A离子(阴离子)废水在排放前的处理过程如下:
已知:9.0 g沉淀D在氧气中灼烧后,产生8.0 g黑色固体,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时,产生10.0g白色沉淀,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除去氧气后,还剩余标况下密度为1.25 g·L-1的气体E 1.12 L。
12.Na2O2的电子式 ▲ 。
13.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Mn2+氧化成MnO(OH)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4.工业上常通过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
15.E的结构式 ▲ 。
16.沉淀D的化学式 ▲ 。
17.写出沉淀D在氧气中灼烧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18.滤液C中还含有微量的A离子,通过反应②,可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原理 ▲ 。
19.反应①为制得某种元素的低价X离子,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是否可以用Na2SO3溶液来代替B溶液,说明理由 ▲ ,
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Na2SO3溶液是否变质 ▲ 。
正确答案
解析
Na2O2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与阴离子比为2:1,故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Na2O2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与阴离子比为2:1,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2Mn2+ + O2 + 4OH- == 2MnO(OH)2
解析
溶解在水中的O2 在碱性条件下将Mn2+ 氧化成MnO(OH)2 ,锰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氧气化合价降低了4价,根据化合价升高降低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2Mn2+ + O2 + 4OH- == 2MnO(OH)2 ,故答案为2Mn2+ + O2 + 4OH- == 2MnO(OH)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溶解在水中的O2 在碱性条件下将Mn2+ 氧化成MnO(OH)2 ,锰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氧气化合价降低了4价,根据化合价升高降低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2Mn2+ + O2 + 4OH- == 2MnO(OH)2 。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2FeSO4 FeO3 + SO2↑ + SO3↑
解析
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 ,铁化合价由+2升高+3,可推测硫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SO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和质量守恒可知有SO3,其化学方程式:
2FeSO4 FeO3 + SO2↑ + SO3↑,故答案为:2FeSO4 FeO3 + SO2↑ + SO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 ,铁化合价由+2升高+3,可推测硫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SO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和质量守恒可知有SO3,其化学方程式2FeSO4 FeO3 + SO2↑ + SO3↑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NN
解析
由已知标况下密度为1.25 g/L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22.4mol/L×1.25g/L=28g/mol,该气体应为N2. 结构式NN,其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铜元索守恒可知黑色固体为CuO,其物质的量为0.1mol。 故答案为:NN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已知标况下密度为1.25 g/L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22.4mol/L×1.25g/L=28g/mol,该气体应为N2. 结构式NN,其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铜元索守恒可知黑色固体为CuO,其物质的量为0.1mol,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CuCN
解析
D在氧气中灼烧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说明燃烧产物中有CO2,其物质的量为0.1mol;综合以上分析可知D物质中Cu、C、N的物质的量比为0.1:0.1:0.1=1:1:1,故D为氰化亚铜,其化学式为CuCN。通过式量验证:9.0g/0.1mol=(64+12+14)g/mol==90g/mol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D在氧气中灼烧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说明燃烧产物中有CO2,其物质的量为0.1mol;综合以上分析可知D物质中Cu、C、N的物质的量比为0.1:0.1:0.1=1:1:1,故D为氰化亚铜,化学式为CuCN。通过式量验证:9.0g/0.1mol=(64+12+14)g/mol==90g/mol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2CuCN +3O2 2CuO +2CO2 +N2
解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D在氧气中灼烧的产物有CuO 、N2 、CO2。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CuCN +3O2 2CuO +2CO2 +N2。故答案为:2CuCN +3O2 2CuO +2CO2 +N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D在氧气中灼烧的产物有CuO 、N2 、CO2。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CuCN +3O2 2CuO +2CO2 +N2。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2CN- +5ClO- + 2H+ ==5Cl- +2CO2↑+ N2↑+ H2O
解析
根据D的组成可以判断A为剧毒的CN-离子,X为Cu+ ,酸性条件下NaClO可把CN-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本身被还原为Cl- ,配平可得2CN- +5ClO- + 2H+ ==5Cl- +2CO2↑+ N2↑+ H2O,故答案为:2CN- +5ClO- + 2H+ ==5Cl- +2CO2↑+ N2↑+ H2O
解题思路
根据D的组成可以判断A为剧毒的CN-离子,X为Cu+ ,酸性条件下NaClO可把CN-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本身被还原为Cl- ,配平可得2CN- +5ClO- + 2H+ ==5Cl- +2CO2↑+ N2↑+ H2O。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
正确答案
可以,因为Na2SO4 有还原性,有可能将Cu2+ 还原为Cu2+ 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或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 。)
解析
X为Cu+ ,由CuSO4溶液中的Cu2+ 还原得到,Na2SO3有强还原性,有可能将Cu2+ 还原为Cu+ ,Na2SO3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为Na2SO4而变质,所以要检验Na2SO3是否变质,只需检验SO42-离子即可,具体方法是: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或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故答案为:可以,因为Na2SO4 有还原性,有可能将Cu2+ 还原为Cu2+
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或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X为Cu+ ,由CuSO4溶液中的Cu2+ 还原得到,Na2SO3有强还原性,有可能将Cu2+ 还原为Cu+ ,Na2SO3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为Na2SO4而变质,所以要检验Na2SO3是否变质,只需检验SO42-离子即可,具体方法是: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或取少量Na2SO3溶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若有,说明Na2SO3溶液已变质)。
易错点
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原理。
2、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