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氯化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实际上是一个个由很多“AgCl”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向盛有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静置后用一束光照射试管,试管的三个不同区域中只有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5.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1.亚硝酸钠(有毒性,市场上很易与食盐混淆)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盐,广泛用于物质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相关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
(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
实验Ⅱ:取适量蓝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蓝绿色固体中含有CO32-
(2)为进一步确定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使用如下装置再进行定量实验。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
16.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要
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8.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20.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右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使用不同的催化剂,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
676
①写出1 moL HCHO与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H3OH与O2在有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产物中HCHO比率大大提高的原因是 ,
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中
a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况下有11.2L氧气参与反应,Zn电极质量改变 克。
钠、钾的碘化物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工业利用碘、NaOH和铁屑为原料可生产碘化钠,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22. 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低,会生成碘的低价副产品NaIO。若NaOH溶液和碘反应时所得溶液中IO3-与I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3.生产流程中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 ,过滤所得固体中除剩余铁外,还有红褐色固体,则加入铁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溶液2中除含有H+外,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试设计实验证实该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
25.溶液2经一系列转化可以得到草酸亚铁晶沐(FeC2O4·2H2O),称取3.60 g草酸亚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图中数据,根据信息写出过程I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