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 南昌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有机物X、Y、M(已知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B实验室由Y和M制取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提纯

C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COO-”结构的还有3种

DY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1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a所示装置干燥SO2气体

B用图b所示装置蒸发CH3COONa溶液得醋酸钠晶体

C用图c所示装置分离有机层与水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用图d所示装置测量氯气的体积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C(s)  △H<0,按照

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

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 ℃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4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

DT℃时,直线cd 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Fe与0.5 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B常温常压下,19 g D3O+含有10 NA个电子

C室温时,0.1 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数为0.2NA

D25℃时,1 L pH =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1 NA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短周期元素A、B、C、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W、X、Y、Z,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常温下W、Y、Z均可与X反应,A、C、D的原子序数及0.1 mol/L的W、Y、Z溶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离子半径大于A的离子半径

BC氢化物稳定性大于D氢化物稳定性

CW、Z两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B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常温下,取pH=2的 HA溶液与HB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稀释倍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

B稀释前,c(HB) > c(HA)=0.01 mol·L-1

C0.1mol/L NaB溶液中: c(H)= c(OH)+C(HB)

DNaA、NaB的混合溶液中:

2c(Na)=c(A)+c(B)+c(HB)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8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2.某工厂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不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①浸取反应中氧化剂的化学式为         ;

滤渣Ⅰ的成分为MnO2      __     (写化学式)

②“除铁”这一步反应在25℃进行,加入的试剂A为__________

若加A后溶液的PH调为4,溶液中Fe3+离子浓度为             mol/L。

(已知Ksp[Fe(OH)3]= 4.0×10-38

③“沉锰”(除Mn2+)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④ 滤液Ⅱ经蒸发结晶得到的盐主要是                          (写化学式)。

13.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电化学原理模拟湿法炼铜,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①下图1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原电池装置,盐桥内装载的是足量用饱和氯化钾溶液浸泡的琼脂,反应前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5.8g,则导线中通过了_____   mol电子,若不考虑甲、乙两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向盐桥中移动,则乙池电解质溶液的质量与实验前的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差△m=         g

②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光亮的U形弯铜丝浸入甲池与乙池,如图2所示,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先前一样,但偏转角度明显减小。一段时间后,乙池石墨棒浸入液面以下部分也析出了一层紫红色固体,则甲池铜丝附近溶液的pH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乙池中石墨为_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实验室研究的装置如图:

14.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           性。

15.装置A中软管的作用是                            

16.为验证上层清液中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

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实验c的目的是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          (填化学式)。

17.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浓硝酸、NaOH溶液、NaCl溶液。

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                    ,说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

(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及实验现象)

18.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

①写出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                          

②若该反应中消耗3.3 g羟氨,理论上可得银的质 量为                  g。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发展洁净煤技术、利用CO2制备清洁能源等都是实现减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8.将煤转化成水煤气的反应:C(s)+H2O(g) CO(g)+H2(g)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若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此反应的△H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CO2制备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

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g) 和CH3OH(g)

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①0~9min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ν(H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密闭容器的体积压缩至0.5 L时,此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kJ。

a. 0 < Q < 29.5    b. 29.5 < Q < 36.75    c. 36.75 < Q < 49   d. 49 < Q < 98

③在一定条件下,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α)

LX的关系如图2所示,LX 分别表示

温度或压强。

i.  X表示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

ii. 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利用铜基催化剂光照条件下由CO2和H2O制备

AH3OH的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装置工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利用CO2和NH3为原料也合成尿素,在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①:2NH3(g)+CO2(g)  NH2CO2NH4(s)   △H1= 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NH2CO2NH4(s)  CO(NH2)2(s)+H2O(g)   △H2=+72.49kJ·mol-1

总反应:2NH3(g)+CO2(g)  CO(NH2)2(s)+H2O(g) △H=-86.98kJ·mol-1

则反应①的△H1=_______________。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将猫薄荷中分离出的荆芥内酯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进行加成,得到的二氢荆芥内酯是

一种有效的驱虫剂,可用于商业生产。下图为二氢荆芥内酯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A(C10H16O)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能发生银镜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20.由D生成二氢荆芥内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D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高聚物,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   

22.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荆芥内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中含有苯环   ②只有一个侧链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④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其分子中最多有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3. 已知: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完成下列合成

内酯路线: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1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