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中1molFeCl3水解生成的Fe(OH)3胶粒数不是1NA,胶粒是胶体的集合体,故A错; B选项中,4.6g的C2H6O是0.1mol,它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乙醚,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各自含有的C-H的数目不同,如果是0.1mol的乙醇,则C-H键的数目为0.5NA,如果是0.1mol乙醚,则有C-H的数目为0.6NA,所以B错; 2CO2+2Na2O2=2Na2CO3+O2,2molCO2反应时转移电子为2mole-;11.2L的CO2在标况下是0,5mol,则0.5mol的CO2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所以C正确; 有物质的量浓度变为物质的量时,必须要有体积,D选项中缺少体积,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区分好胶体数目和胶粒数目的概念,胶粒是很多个胶体粒子聚集在一起的集合体;C2H6O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乙醚,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各自含有的C-H的数目不同;2CO2+2Na2O2=2Na2CO3+O2,1molCO2反应中转移电子为2e-;有物质的量浓度变为物质的量时,必须要有体积
易错点
:不清楚胶粒的概念,不能区分胶体数目与胶粒数目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写出C2H6O2的结构式和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不能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以及不能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还有就是审题不仔细,导致本题出错。
知识点
7.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中,NaY溶液中电荷守恒是:c(Na+) +c(H+) =c(OH-) +c(Y-),移项为c(Na+) -c(Y-) =c(OH-) +c(H+)。因为该溶液中的PH=8,则c(H+) =10-8,c(OH-) =10-6,所以c(Na+) -c(Y-) =c(OH-) +c(H+) =10-6-10-8=9.9×10-7mol/L,所以A正确。 B选项Na2CO3溶液中物料守恒正确的应该是:c(Na+)=2 [c(CO32-)+c(HCO3-)+c(H2CO3) ],所以B错误。 C选项中pH相等的①NH4NO3、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4+)的最大的是第②个,应为他电离出来的NH4+是最多的,再下来是考虑水解,但是第③个电离的时候会产生H+,会抑制NH4+的水解,再下来是①个,因为①中没有抑制NH4+水解的物质存在,所以,三种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②>③>①,故C错。 D选项中如果HA是弱酸,则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D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写出A和B选项中盐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结合题中的所给的条件加以推断即可,对于C选项中,要考虑盐类水解,水解有促进的,也有抑制的因素,充分考虑清楚即可判断,对于D中要考量两方面,第一种情况是HA是强酸,另外一种情况HA是弱酸,再结合选项来看就不难判断了。
易错点
不仔细审题 ,对盐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的理解判断错误,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变化情况判断失误,对于不确定的因素没有加以论证,也会出现错误。
知识点
5.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中电荷不守恒,所以A错误; C选项中的产物有AgOH,AgOH在常温状态下很不稳定会很快分解成Ag2O,所以C错误; D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产物中会出现2mol的水,所以D错误, 所以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看电荷是否守恒,再看原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方程式后有没有不正确的;再看看生成的物质是否有不正确的。
易错点
:不仔细审题 ,对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判断失误,没有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没有配平,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知识点
6.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X是C; Y是O; Z是Na; W是Si; R是S。
A选项中的W和Y的半径大小就是比较,Si在原子半径大于O的半径,是W>Y,所以A对; B选项中比较W和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的强弱,其中W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2SiO3,R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2SO4,H2SO4的酸性强于H2SiO3的,是R>W,所以B错; C选项是比较Y和R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大小,Y的氢化物是H2O,R的氢化物是H2S,H2O的稳定性强于H2S的,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Y>R,所以C对; D选项中Y和Z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是Y>Z,所以D是对的。所以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推断出各个元素,然后按照同周期和同主族中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来判断即可。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所以Z为Na元素,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可以判定W为Si元素,那么X为C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可以断定Y为氧元素,R为S元素,
易错点
元素推断错误,对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的推断错误
知识点
1.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正确答案
解析
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汞遇热能变成蒸气,变成蒸气不会落地成为颗粒状的物质,想要得到汞,用黄芽来提取。本题中是关于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考查。汞和金、铜、铁都不反应,唯独和硫能反应,生成HgS,HgS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可以将散开的Hg变成固体聚集在一起,便于处理,所以,黄芽在这里指的就是硫,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目中对汞的描述是: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汞遇热能变成蒸气消失于人看不见的地方,变成蒸气不会落地成为颗粒状的物质,想要得到汞,用黄芽来提取。所以,本题中是关于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考查。汞和金、铜、铁都不反应,唯独和硫能反应,生成HgS,HgS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可以将散开的Hg变成固体聚集在一起,便于处理,所以,本题选B。
易错点
对汞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不了解,对生活中出现的化学元素物质陌生,理科生对文言文的描述理解有误,及文中提到的性质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
知识点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得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但此物中除了双键之外,还有醛基,醛基有还原性,能和氧化剂(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退色,所以A错; 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在无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会形成沉淀。但在有机溶剂(苯)中的溶解度较大,三溴苯酚会溶于苯中,不形成沉淀就无法过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所以B错。 SO2的漂白性的测定是使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会退色,然后将退色的品红溶液加热,如果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就可证明是SO2。如果SO2通入到KMnO4 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退色,但退色之后加热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所以C错误; 只有D才能符合题目要求,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得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但此物中除了双键之外,还有醛基,醛基有还原性,能和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在无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会形成沉淀。但在有机溶剂(苯)中的溶解度较大,三溴苯酚会溶于苯中,不形成沉淀;SO2的漂白性的测定是使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会退色,然后将退色的品红溶液加热,如果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就可证明是SO2。
易错点
没有考虑到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考虑到三溴苯酚在无机溶剂中是沉淀,但在苯溶液中溶解度较高,不会得到沉淀;少考虑了SO2的漂白性是暂时性的。
知识点
3.雌二醇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中的Na能与醇羟基和酚羟基反应产生H2,NaOH、Na2CO3都是碱性物质,都能和具有酸性的酚羟基反应,所以A对; B选项中,苯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或者是甲基等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注意观察醇羟基的左右侧,醇羟基的左侧的相邻的C原子上没有H原子,而右侧相邻的C原子上有H原子,就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所以B对; C选项中,醇羟基相邻的左侧的C原子上有甲基, 其余的环状结构中除了苯环之外,其余的在空间上不在一个平面上,在空间上有键角,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C对; D选项中,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苯酚,此结构中有,所以可以发生显色反应,而且此结构式中有醇羟基,与羟基相连的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所以D错,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对题目中所给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进行分析,此结构式中只有一个苯环,其他的环都不是苯,找出所有的官能团,此结构式中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醇羟基,酚羟基具有酸性,而醇羟基没有酸性,还有在醇羟基的相邻的C原子上有一个甲基,烷烃类的易发生取代,苯环上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只要和醇羟基的相邻的C原子上有H原子,就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具备这些知识,此题就很容易做。
易错点
审题不清,对复杂的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无从下手处理问题,对所给的结构式中的官能团不能找全,并对官能团的化学性质不够熟悉,对教材中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不会结合本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还有对空间想象力不足,这都会导致本题选错。
知识点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食盐与亚硝酸钠进行多角度探究:
(一)鉴别NaCl和NaNO2
(二)该小组用如下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制备亚硝酸钠
已知:
①2NO+Na2O2=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8.甲同学用沉淀分析法
经查:常温下Ksp(AgNO2)=2×10-8,Ksp(AgCl)=1.8×10-10。分别向盛有5mL0.0001mol·L-1两种盐溶液的试管中同时逐滴滴加0.0001mol·L-1硝酸银溶液,先生成沉淀的是装有 ▲ 溶液的试管。
9.乙同学测定溶液pH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1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NaNO2溶液呈碱性。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10.使用铜丝的优点是 ▲ 。
1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 ▲ ;(填字母代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水 D四氯化碳仪器F的作用 ▲ 。
12.该小组称取5.000g制取的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填字母代号)。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②酸性KMnO4溶液滴定亚硝酸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③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
正确答案
NaCl
解析
鉴别NaCl和NaNO2,常温下Ksp(AgNO2)=2×10-8>Ksp(AgCl)=1.8×10-10。分别向盛有5mL0.0001mol·L-1两种盐溶液的试管中同时逐滴滴加0.0001mol·L-1硝酸银溶液,根据溶度积大的向小的转化,所以最开始形成的沉淀是AgCl,则该溶液是NaCl溶液。 NaNO2溶液呈碱性由于发生了水解产生了OH-,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O2-+H2O HNO2+OH-。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明确,溶度积大的可以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盐溶液呈酸或呈碱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导致的;在此流程图中,A的作用是制取NO2,C的作用是制取NO,D的作用是除去水,因为后面有Na2O2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实验结果,E的作用是让NO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NaNO2,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这和D的作用相似,G的作用也较明显,放到流程图的最后的、有制取具有污染性气体的都会在最后除去污染性的物质,所以G的作用在于除去有污染性的气体。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引起某组实验结果和其他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就要考虑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在3个选项中也很容易选,而对于最后的方程式则需要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来写并且配平,最后一步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对数据按要求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有误,不明白盐类水解的原因,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是怎样的,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滴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
正确答案
NO2-+H2O HNO2+OH-
解析
鉴别NaCl和NaNO2,常温下Ksp(AgNO2)=2×10-8>Ksp(AgCl)=1.8×10-10。分别向盛有5mL0.0001mol·L-1两种盐溶液的试管中同时逐滴滴加0.0001mol·L-1硝酸银溶液,根据溶度积大的向小的转化,所以最开始形成的沉淀是AgCl,则该溶液是NaCl溶液。 NaNO2溶液呈碱性由于发生了水解产生了OH-,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O2-+H2O HNO2+OH-。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明确,溶度积大的可以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盐溶液呈酸或呈碱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导致的;在此流程图中,A的作用是制取NO2,C的作用是制取NO,D的作用是除去水,因为后面有Na2O2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实验结果,E的作用是让NO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NaNO2,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这和D的作用相似,G的作用也较明显,放到流程图的最后的、有制取具有污染性气体的都会在最后除去污染性的物质,所以G的作用在于除去有污染性的气体。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引起某组实验结果和其他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就要考虑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在3个选项中也很容易选,而对于最后的方程式则需要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来写并且配平,最后一步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对数据按要求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有误,不明白盐类水解的原因,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是怎样的,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滴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
正确答案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浓HNO3和Cu会产生NO2,而试管中加入的是铜丝,而且铜丝伸出试管外,即铜丝可以伸入浓HNO3中,也可以抽出来,所以此处的铜丝的好处在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明确,溶度积大的可以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盐溶液呈酸或呈碱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导致的;在此流程图中,A的作用是制取NO2,C的作用是制取NO,D的作用是除去水,因为后面有Na2O2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实验结果,E的作用是让NO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NaNO2,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这和D的作用相似,G的作用也较明显,放到流程图的最后的、有制取具有污染性气体的都会在最后除去污染性的物质,所以G的作用在于除去有污染性的气体。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引起某组实验结果和其他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就要考虑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在3个选项中也很容易选,而对于最后的方程式则需要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来写并且配平,最后一步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对数据按要求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有误,不明白盐类水解的原因,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是怎样的,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滴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
正确答案
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 C防止水蒸气进入
解析
Cu与浓HNO3反应会产生NO2,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题目中要求的是制取NaNO2,但试管中产生的是NO2,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中是NO和Na2O2反应来制取的NaNO2,所以在C中盛放的物质必须要将NO2转化为NO,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可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其中A、B、D都不能将NO2转化为NO,所以此处选C。 F处装的是碱石灰,碱石灰可以起到吸水干燥的作用,所以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影响实验结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明确,溶度积大的可以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盐溶液呈酸或呈碱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导致的;在此流程图中,A的作用是制取NO2,C的作用是制取NO,D的作用是除去水,因为后面有Na2O2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实验结果,E的作用是让NO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NaNO2,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这和D的作用相似,G的作用也较明显,放到流程图的最后的、有制取具有污染性气体的都会在最后除去污染性的物质,所以G的作用在于除去有污染性的气体。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引起某组实验结果和其他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就要考虑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在3个选项中也很容易选,而对于最后的方程式则需要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来写并且配平,最后一步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对数据按要求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有误,不明白盐类水解的原因,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是怎样的,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滴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
正确答案
①bc②6H++2MnO4-+5NO2-=2Mn2++5NO3-+3H2O③69%
解析
①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或者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而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所以此处选b、c; ②高锰酸钾中Mn处于最高价态,做氧化剂,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则NaNO2中N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则离子方程式为6H++2MnO4-+5NO2-=2Mn2++5NO3-+3H2O ③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计算出NaNO2的质量,再除以称取的质量就可以算出答案;设滴定时消耗的NaNO2的物质的量为x
2KMnO4--------5NaNO2
2 5
x 0.1000mol/L×(19.88+20.00+20.12) /3
计算出x=0.005mol,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9×0.005×10)÷5 ] ×100%=69%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明确,溶度积大的可以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盐溶液呈酸或呈碱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导致的;在此流程图中,A的作用是制取NO2,C的作用是制取NO,D的作用是除去水,因为后面有Na2O2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实验结果,E的作用是让NO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NaNO2,F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这和D的作用相似,G的作用也较明显,放到流程图的最后的、有制取具有污染性气体的都会在最后除去污染性的物质,所以G的作用在于除去有污染性的气体。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引起某组实验结果和其他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就要考虑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在3个选项中也很容易选,而对于最后的方程式则需要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来写并且配平,最后一步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对数据按要求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有误,不明白盐类水解的原因,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是怎样的,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滴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
利用酸性含锰废水(主要含Mn2+、Cl-、H+、Fe2+、Cu2+)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及纯净的氯化铀晶体(CuCl2·2H2O)。工业流程如下:
己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3.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14.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是 ▲ 。
15.(3)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是 ▲ 。
16.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17.将滤渣Q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经过 ▲ ,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18.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你选择的最佳pH是 ▲ ;理由是 ▲ 。
19.从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是 ▲ (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MnO2+2Fe2++4H+=Mn2++2Fe3++2H2O;
解析
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2Fe2++4H+=Mn2++2Fe3++2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Fe(OH)3和过量的MnO2
解析
过程②中,上面一步是将Fe2+转化为Fe3+ 在调节PH=3.7时,Fe3+会形成沉淀Fe(OH)3 ,但前面加入了过量的MnO2, 所得滤渣W的成分是Fe(OH)3和过量的MnO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使Cu2+完全沉淀为Cu(OH)2
解析
过程③中,调pH=6.4由图表2中可知目的是使Cu2+完全沉淀为Cu(OH)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n2+ +2HCO3-=MnCO3↓+ CO2↑+H2O
解析
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J就是CO2,最后的产物中必有CO2,所以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2+ +2HCO3-=MnCO3↓+ CO2↑+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加热浓缩,降温结晶(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将滤渣Q,Q为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CuCl2溶液,想要获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则需要考虑盐的水解,如果是加热蒸发,最终得到的不是氯化铜晶体而是氢氧化铜,所以想得到氯化铜晶体先经过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7.0 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产率最高
解析
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你选择的最佳pH是7;理由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正确答案
NH4Cl
解析
从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是NH4Cl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了解此化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目的,Mn2+、Cl-、H+、Fe2+、Cu2+中要保留下Mn2+、Cl-、H+,除掉Fe2+,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3.7,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Fe3+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切记不要忘了过量这个词,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要根据图表发现是将Cu2+完全沉淀为Cu(OH)2,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必有CO2,将滤渣Q是Cu(OH)2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得到的是CuCl2溶液,要得到晶体,需要考虑水解问题,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据图中信息,反应时间短,速率越快,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推断就看缺什么。
易错点
没有看明白在实验流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目的推断的错误,不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工艺流程中数据处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失误,和根据所给的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反应原理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很重视。
20.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③4CO2(g)+N2(g) ΔH=-1200kJ·mol-1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填代号)。
21.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③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C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 ;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填字母代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 ▲ (填“升高’,或“降低”),ΔH ▲ 0(填“>”或“<”)。
22.以CO2与NH3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己知:
①2NH3(g)+CO2(g)=NH2CO2NH4(s) ΔH=-159.5kJ·mol-1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116.5kJ·mol-1
③H2O(l)=H2O(g) ΔH=+44.0kJ·mol-1
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3.一种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
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
请写出通入a气体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每消耗3.4gNH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正确答案
乙
解析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时,速率加快,反应时间段,符合题意的只有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①0.015mol·L-1min-1(1分)0.56(或9/16)
②bc ③降低 <
解析
反应C(s)+2NO(g)③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
C(s) + 2NO(g) N2(g) + CO2(g)
起始量: 1.0 0 0
变化量: 0.6 0.3 0.3
平衡量: 0.4 0.3 0.3
①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0.3mol/L÷20min=0.015mol·L-1min-1,则平衡常数K=(0.3×0.3)/(0.4)2=0.56(或9/16)。 ②30min后,NO的浓度在增大,此反应有可能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对此反应没有影响,因为C是固体, 如果通入一定量的NO,NO的浓度肯定会增大,符合题意。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体积减小,浓度会增大也符合题意。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物质的浓度没有影响。所以此题选b c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说明反应物的量减小,生成物的量在增大,说明了升高温度时,反应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降低,此反应是个放热反应,ΔH < 0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2NH3(g)+CO2(g)=CO(NH2)2(s)+H2O(l) ΔH=–87.0kJ·mol-1
解析
2NH3(g)+CO2(g)=CO(NH2)2(s)+H2O(l) ΔH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来,由(①式+②)-③=-159.5kJ/mol+116.5kJ/mol-44kJ/mol=–87.0kJ·mol-1,则正确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 ΔH=–87.0kJ·mol-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正确答案
2NH3+6OH-–6e-=N2 +6H2O 0.6mol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电子是由a移向b,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由总反应式4NH3+3O2=2N2+6H2O ,NH3的化合价升高,变为N2,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则负极上的反应式为:2NH3+6OH-–6e-=N2 +6H2O ,2mol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6mol,则消耗3.4gNH3为0.2mol转移电子为0.6mol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此反应是个放热的、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C(s)+2NO(g) N2(g)+CO2(g) ΔH在T1°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可以知道:在20min时,此反应达到平衡,后来平衡向着逆反应反向移动,可以用三段式计算出20min内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焓变值,就可以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图表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然后观察正负极参与的物质,然后根据题中信息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易错点
对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和转化率与体积分数的影响的理解不透彻,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焓变的计算失误,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的失误,根据图表信息,对数据处理不到位或是分析错误,对盖斯定律的计算失误和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得失电子数的分析错误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钠、镁、铁、铜等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4.请写出F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 。
25.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
则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
26.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
27.(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 ▲
28.铜的化合物种类很多,右图是氢化亚铜的晶胞结构,已知晶胞的棱长为acm,则氢化亚铜密度的计算式为ρ= ▲ 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9.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体中的CO(Ac-代表CH3CO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CO]Ac[醋酸羰基三氨合铜(Ⅰ)] ΔH<0
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 。
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 __________ 。
在一定条件下NH3与CO2能合成尿素[CO(NH2)2],尿素中C原子和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为 ________ ;1mol尿素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__________- NA。
正确答案
[Ar]3d64s2
解析
Fe是26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按照构造原理可以写出是1S22S22P63S23P63d64S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3s2
解析
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有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则M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
解析
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正四面体SO3或者BF3(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分子数必须是4个原子和24个外层电子,所以其等电子体是SO3或者BF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解析
铜的化合物种类很多,右图是氢化亚铜的晶胞结构,已知晶胞的棱长为acm,则氢化亚铜密度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则ρ=(N·M)÷(V·NA ), 其中根据晶胞图可以计算出铜原子有8·1/8+6·1/2=4,H原子都在体内,有4个所以形成的化合物为CuH,这样的CuH共有4个,所以N=4,CuH的摩尔质量M=64+1=65g/mol,晶胞的棱长为a cm,则体积V=a3,所以套入公式可得密度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①C<O<N ②4 ③ sp2杂化、sp3杂化 7
解析
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所以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一般都是化合物的形式,此配合物中中心原子附近和化合物NH3有3个和CO有1个,所以其配位数为4个。尿素[CO(NH2)2]的结构式为,尿素中C原子和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2杂化、sp3杂化;1mol尿素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7NA。
考查方向
根据构造原理正确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的考查,根据电离能的概念的理解判断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考查,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考查。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考查,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的考查,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考查,根据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的考查。
解题思路
Fe是26号元素,用构造原理就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金属A的原子只有3个电子层,为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在表中说明在失去第3个电子的时候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所以此元素很容易失去外层2个电子,且A有3个电子层,所以此元素是Mg。C、N、O是同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配合物[Cu(NH3)3CO]Ac中心原子的配位体一般都是化合物,而此配合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NH3,一个是CO。NaCl和MgO都属离子化合物,NaCl的熔点为801.3°C,MgO的熔点高达2800°C。造成两种晶体熔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MgO晶体所含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多,晶格能大。(NH4)2SO4、NH4NO3等颗粒物及扬尘等易引起雾霾,其中NH4+的空间结构型是正四面体,与NO3-互为等电子体要求的是分子,则必须符合等电子体的条件的分子才是正确答案,必须是4个原子,必须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个,最后利用公式来计算:ρV=N·M÷NA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对构造原理不熟悉,对Fe的原子序数陌生,不能正确写出其电子排布式,对电离能的概念和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判断失误,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理解失误。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VSEPR模型判断其杂化类型和共价键中的类型的判断的失误,对晶格能的概念理解有误,对物质空间构型和等电子体的概念记忆不清,对晶胞结构计算原子个数和原子半径计算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