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 厦门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4.  在催化剂作用下,H2O2发生分解,其反应能量随反应的进程变化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分解反应的△H>0

B催化剂的加入使反应的热效应减小

C催化剂的加入提高了H2O2的分解率

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H2O2分解速率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8.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O2(g)2NO(g),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和曲线b表示该反应可能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B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温度T下,该反应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D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c0-c12]/c02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HA和HB分别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记录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A是强酸,HB是弱酸

B升高温度,溶液②c(B)/c(Na)中增大

C溶液①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A)>c(Na)>c(OH)>c(H

D溶液②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Na)+c(H)+c(B)=0.12 mol·L-1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钾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C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D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CO、NOX等的排放量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  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右图转化关系:则甲不可能是

AAl2O3

BNH4Cl

CCO2

DSiO2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g N2所含电子数为10NA

B46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C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离子数小于0.1NA

D密闭容器中2mol 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字数为2NA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  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Cu2+、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A

B

C

D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9.  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3 mol

C当通入1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3.  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阳离子半径:X< R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 Y

CM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DX与Y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4.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6.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B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

Dc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SO2的转化率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7. 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2种单质

B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在过程④、⑥反应中每氧化0.2 mol Br 需消耗2. 24 L Cl2

D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9. 在100℃时,将0.40mol NO2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g)  ΔH<0.监测反应获得如下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内,v(NO2)=0.005mol/(L·s)

B59s时,c(NO2)一定大于0.12mol/L

C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9

D若上述反应在120℃时进行,则反应至80s时,n(N2O4)<0.08mol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  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c(HC2O4-)+c(C2O42-)=0.100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

Bc(Na+)=0.100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

C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mol•L-1+c(HC2O4-

DPH=7的溶液中:c(Na+)>2c(C2O42-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1. 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对鲜切苹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鲜切苹果表面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分子式是C6H8O7

B柠檬酸是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C1mol柠檬酸足量的钠反应生成2.0mol的氢气

D柠檬酸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2.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5. 气体的自动化检测中常常应用原电池原理的传感期。下图为电池的工作示意图:气体扩散进入传感器,在敏感电极上发生反应,传感器就会接收到电信号。下表列出了待测气体及敏感电极上部分反应产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气体检测时,敏感电极均作电池正极

B检测Cl2和NO2体积分数相同的两份空气样本时,传感器上产生的电流大小相同

C检测H2S和CO体积分数相同的两份空气样本时,传感器上产生的电流大小相同

D检测H2S时,对电极充入空气,对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2O2-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8. 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高效水处理剂。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K2FeO4

查阅资料知K2FeO4的部分性质如下: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25.仪器C和D中都盛有KOH溶液,其中C中KOH溶液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26.Cl2与KOH的浓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为保证反应生成KClO,需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0~5℃下进行,在不改变KOH溶液浓度的前提下,实验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即可制取K2Fe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操作不能将KClO饱和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8.制得的粗产品中含有Fe(OH)3、KCl等杂质。一种提纯方案为: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1KOH溶液中,用砂芯漏斗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搅拌、静置,再用砂芯漏斗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过滤得到的固体分别对应的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晶体用乙醇洗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钴(Co)及其化合物在磁性材料、电池材料、超硬材料及催化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已知钴属于铁系元素,其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与铁相似,其常见化合价有+2和+3。请回答下列问题:

34.在空气中加热CoCO3可得到黑色Co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5.Co3O4与浓盐酸反应能生成黄绿色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6.常温下,CoCl2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得到粉红色Co(OH)2沉淀。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

≤10-5mol·L-1时,就认为该离子不存在,Ksp[Co(OH)2]=1.0×10-15mol3·L-3。若要使0.1 mol·L-1CoCl2溶液中的Co2+完全沉淀,则溶液pH的控制范围为____________。

37.Co(OH)2具有较显著的两性,在浓的强碱溶液中可以形成 [Co(OH)4]2-,写出Co(OH)2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8.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分析计算确定:

①1000℃时,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

②取400℃时的产物(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用480 mL5 mol·L-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oCl2溶液和4.48 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则该钴氧化物中n(Co2+) :n(Co3+)=__________。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21.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B的电子式       

22.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

23.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其pH变化如图b所示,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

24.若C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96g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891.69KJ的热量,请写出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29.反应I:C(s) + H2O(g)  CO(g) + H2(g)    ΔH = +135 kJ·mol-1

①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②若反应Ⅰ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压强不变  b.气体密度不变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氢气浓度不变

30.反应II:CO(g) + H2O(g)  CO2(g) + H2(g)  ΔH = −41 kJ·mol-1。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 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② 若煤气化反应Ⅰ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Ⅰ和水气变换反应Ⅱ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Ⅱ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1”“T2”或“T3”)。

31.① 甲烷化反应Ⅳ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Ⅲ。煤经反应Ⅰ和Ⅱ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② 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3.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________。(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24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