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3.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用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盐酸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放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不用圆底烧瓶,所以A、C、D正确,故B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和滴定用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等仪器以及指示剂等试剂,以此解答.
易错点
混淆滴定操作所用仪器与溶液配制所用仪器
4.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选;
B、增加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配置FeCl3溶液时中铁离子的水解呈酸性,加入少量盐酸,抑制水解使平衡逆向移动,故D不选;
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易错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发生平衡的移动
7.Al、Fe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Al2O3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FeO、Fe2O3都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错误;C.常温下,Fe、Al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故C错误;D.AlCl3、FeCl3在蒸干过程中都水解生成HCl和氢氧化物,升高温度促进盐酸挥发,所以制备AlCl3、FeCl3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FeO、Fe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C.常温下,Fe、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D.AlCl3、FeCl3在蒸干过程中都水解生成HCl和氢氧化物.
易错点
钝化现象不是物质之间不反应
8.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合成氨工业中,利用氨易液化,分离出N2、H2循环使用,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产率增大,所以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N2、H2,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合成氨工业中,利用氨易液化,分离出N2、H2循环使用,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产率增大
易错点
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掌握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采用酒精灯加热,故A错误;B、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利用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故该方法不可行,B错误;
C、乙酸乙酯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但乙酸丁酯则采取直接回流的方法,待反应后再提取产物,C错误;D、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使乙醇过量,D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乙酸乙酯的制备是我们课本介绍过的,该实验的原料需要冰醋酸和乙醇,考虑到冰醋酸和乙醇的价格,一般会使乙醇过量,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而且反应过程中要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反应条件上需要酒精灯加热.乙酸丁酯的制备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区别在于正丁醇和乙醇的价格差异.
易错点
C项中乙酸丁酯的制备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KNO3属于盐,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C.SO2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Al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易错点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故A错误;
Cl-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氯离子的电子式,故C错误
氯原子质子数为17,则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为,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Cl-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离子的电子式
氯原子质子数为17,则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为
易错点
电子式的书写
5.关于右图装置工作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A正确;B.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故B正确;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D.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故D正确.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Zn-Cu原电池中,Zn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易错点
电极反应式
6.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铜和稀硝酸反应,浓度改变产物不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故A错误;B.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氢氧根离子少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根离子多会生成偏铝酸盐,量不同产物不同,故B错误;C.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滴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故D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不同;B.明矾溶液中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C.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易错点
混淆部分反应中与反应物的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有关
10.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通常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故A错误;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则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故B正确;C. 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当H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没有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递变性,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通常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C.H原子失去电子后没有电子;D.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化学性质具有递变性.
易错点
C项中的H原子失电子的反例
11.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正确答案
解析
A.2-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其分子中有2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A错误;B.异戊烷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中含有5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B错误;C.乙苯的结构简式为:CH3C(CH3)2CH2CH3,其分子中含有3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故C错误;D.2,2-二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CH3)2CH3,其分子中所有H原子都完全等效,则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说明该烃分子中氢原子只有一种,据此进行判断
易错点
等效氢的判断
12.下列对同系物归纳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同系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其分子的通式相同,故A错误;B.根据同系物的根据可知,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B正确;C.同系物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如甲烷、乙烷、丙烷是烷烃的同系物,但它们的最简式分别为CH4、CH3、C3H8,故C错误;D.由于互为同系物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结构,所以其化学性质基本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
易错点
同系物的特点
13.下列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A错误;B.铁粉投入同浓度的Cu(NO3)2和AgNO3混合液,由于Ag+氧化性比Cu2+强,所以先析出Ag,故B正确;C.由于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现象,所以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不是不反应,故C错误;D.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是吸水性,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紫红色是高锰酸根离子的颜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把高锰酸根还原为无色的锰离子;B.氧化性越强,优先被铁粉还原;C.铝片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了钝化现象,不是不反应;D.该变化浓硫酸表现了脱水性,不是吸水性
易错点
钝化不是不反应
16.下列实验事实可用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氨水能跟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故A错误;B.铵盐受热易分解,说明铵盐不稳定,但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故B错误;C.1 mol/L氨水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是碱溶液,但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故C错误;D.0.1 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说明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则氨水是弱碱,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要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只要确定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易错点
可由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存在来说明
17.下列性质递变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H3PO4,故A正确;B.Na+、Cl-、F-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F->Na+>Cl-,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O>P,则热稳定性:HF> H2O> PH3,故C正确;D.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l- < Br- < I-,故D正确;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易错点
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14.下列物质中含有NA个氯化氢分子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将1mol H2和1mol Cl2 光照或点燃后的产物为2mol,所以含有2NA个氯化氢分子,故A错误;B.6.02×1023个HCl气体分子,其物质的量为1mol,故B正确;C.1mol HCl气体通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完全电离,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C错误;D.室温下,73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故D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含有NA个氯化氢分子,即物质的量为1mol,A.将1mol H2和1mol Cl2 光照或点燃后的产物为2mol;B.根据计算;C.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D.根据计算.
易错点
C项中易忽视电离后不存在HCl分子
15.1mol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体,放出39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1mol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393kJ/mol,
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应注意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对应关系及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
易错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焓变的计算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醋酸需要保留分子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H3COOH=H3COO-+NH4+, 故A错误;B.将硫化氢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升温:H2S+2OH-=S2-+2H2O,故B正确;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溴水,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故C错误;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碳酸氢根离子完全转化成碳酸钙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醋酸不能拆开;B.氢氧化钠质量,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离子方程式两边总电荷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D.氢氧化钙足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水.
易错点
混淆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9.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 ②消除(消去) ③取代 ④氧化 ⑤还原 ⑥加聚 ⑦缩聚
正确答案
解析
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醛基,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反应,则①④⑤⑥正确.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可结合乙烯、乙醛的性质解答该题
易错点
官能团的性质及相应反应类型
20.对于反应:KClO3 + 6HCl → KCl +3Cl2↑ + 3H2O,若有0.1molKClO3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0.1mol KClO3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0.1mol×(5-0)=0.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1为,故A错误;B.0.1mol KClO3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0.1mol×(5-0)=0.5mol,即转移电子3.01×1023个,故B错误;C.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C错误;D.反应中6molHCl中有5mol发生变价,即还原剂占参加反应HCl的,故D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KClO3+HCl=KC1+Cl2↑+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
现有短周期元素A、B、C、D。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
21.A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该层电子亚层有 种。描述集气瓶中足量的A的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混合后,充分反应的实验现象: 。
22.元素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干燥剂,其化学式是 。写出该化合物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所起的作用: 。
23.B与C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成该微粒的电子式 。
写出实验室检验溶液中该离子的简单实验方案: 。
24.元素A与元素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表明这一事实的是
①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②比较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一定条件下D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
④A单质的熔沸点明显高于D单质
25.C的氢化物固态时属于 晶体,该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6; 2;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解析
A为S原子,其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则最外层共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该层电子亚层有s、p两种;A的氢化物为硫化氢,S的低价态氧化物为二氧化硫,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混合后生成硫单质和水,反应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故答案为:6;2;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
易错点
反应现象的描述。
正确答案
H2SO4;催化、吸水。
解析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H2SO4,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元素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H2SO4,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H2SO4; 催化剂、吸水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硫酸,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易错点
硫酸在制备乙酸乙酯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解析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H2SO4,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B与C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该两种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为,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为: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故答案为:;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硫酸,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易错点
混淆电子式与化学式
正确答案
O;②③;
解析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H2SO4,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元素S与元素O相比,二者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
①O元素没有含氧酸,无法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①错误;
②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通过比较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判断二者非金属性强弱,故②正确;
③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从硫化氢的水溶液中置换出S单质,证明O的非金属性大于O,故③正确;
④沸点大小与非金属性没有必然关系,无法根据沸点高低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O; ②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硫酸,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易错点
混淆能够说明非金属强弱的事实
正确答案
分子; H2SO4+2NH3 = (NH4)2SO4
解析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H2SO4,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C为N元素,其氢化物为氨气,氨气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硫酸,氨气与硫酸飞已售出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H3=(NH4)2SO4,
故答案为:分子; H2SO4+2NH3=(NH4)2SO4.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的M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为O元素;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浓硫酸,则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则C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易错点
混淆晶体类型
工业上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减少污染。
26.在传统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可实现该转化:4HCl + O2 2H2O +2Cl2
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该反应表明氧化性:O2 Cl2(选填“>”、“<”或“=”)。若产生3.55g 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已知: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27.新型RuO2催化剂的使用对于平衡常数的影响是: (选填“变大了”、“变小了”或“无影响”)。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该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HCl—T曲线如下图,则该反应是 (选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或“没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
28.若其它条件不变,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则αHCl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并简要说明理由: 。
30.Cl2用途广泛,写出用Cl2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 。
其中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填物质名称),它在空气中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 >; 0.1mol
解析
反应中Cl元素的价态升高,失去电子,O元素的价态降低,得到电子,故反应的电子转移表示为:;从该方程式看,O2的氧化性强于Cl2,由方程式得到没生成1molCl2转移2mole-,则生成0.05mol的氯气,转移电子为0.1mol。
故答案为:; >; 0.1mol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据Cl元素的价态升高,O元素的价态降低分析氧化还原
易错点
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正确答案
无影响; 放热反应; K(A);
解析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HCl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K(A)>K(B),
故答案为:无影响;放热反应;K(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HCl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易错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确定
正确答案
增大;当T ≥ 250℃时,水为气态,正向是气体分子个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αHCl增大;
解析
当T≥250℃时,水为气态,正向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αHCl增大,故答案为:增大;当T ≥ 250℃时,水为气态,正向是气体分子个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αHCl增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据压缩体积后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分析
易错点
水为气体状态
正确答案
2Cl2+2Ca(OH)2= Ca(ClO)2 +CaCl2 +2H2O;次氯酸钙;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解析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的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但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次氯酸钙;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漂粉精的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但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
易错点
漂粉精的失效原因
32.上述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 、沉淀、 、加入盐酸调pH、 、冷却结晶。
33.以上“加入盐酸调pH”目的是
。
34.写成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制取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氨气与二氧化碳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因为: 。该过程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 。
36.标准状况下,吸收11.2升二氧化碳气体,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的氨水体积为 mL。
正确答案
溶解; 过滤; 蒸发;
解析
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方法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烘干,故答案为:溶解;过滤;蒸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
易错点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中和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
步骤④中加盐酸调pH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故答案为:中和过量的NaOH、Na2CO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加盐酸调pH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
易错点
除杂的原则性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正确答案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氨气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NaHCO3、NH4Cl,NaHCO3再分解为Na2CO3、H2O和CO2,反应方程式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氨气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NaHCO3、NH4Cl;
易错点
氯碱工业原理
正确答案
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 氨气的溶解度较大,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解析
因为饱和氨盐水显碱性,比饱和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故答案为:先通入NH3后通入CO2;氨气的溶解度较大,且饱和氨盐水显碱性,比饱和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氨盐水显碱性,容易吸收二氧化碳;NH3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弱碱性,再通入CO2使之更多地转化为HCO3-;
易错点
试剂的先后顺序
正确答案
500
解析
设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的氨水体积为xmL
关系式:CO2 ~NH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标准状况下,吸收11.2升二氧化碳气体,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的氨水体积可根据关系式:CO2~NH3进行计算.
易错点
正确找出反应关系式
化合物X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某研究小组采用如下路线合成X和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D。首先合成D和乙醇,路线如下:
37.已知A是一种常见的气态烃。写成A分子的结构式 ,C→D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 。
38.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 ,实验制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39.写出H→X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类型是 。
40.若G中混有F,请用化学方法检验F的存在(要求写出简要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 加聚反应;
解析
从转化图示看,A是乙炔,结构简式HC≡CH;B是乙烯,结构简式是:;C是氯乙烯,D是聚氯乙烯,C加聚生成D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HC≡CH;;加聚反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转化图示看,A是乙炔,;B是乙烯, C是氯乙烯,D是聚氯乙烯,C发生加聚反应生成D。
易错点
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答案
CH2=CH2 ;; 羟基;
解析
从转化图示看,A是乙炔,结构简式;B是乙烯,结构简式是:;,实验室用乙醇消去反应制取乙烯,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CH2=CH2 ;; 羟基;
进一步合成X线路如下:
已知:①化合物E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转化图示看,A是乙炔,;B是乙烯,实验室用乙醇消去反应制取乙烯,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易错点
乙烯制取的反应方程式
正确答案
; 取代反应;
解析
从图示看E可以连续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分子式可知E属于饱和一元醇,化合物E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则E为(CH3)2CHCH2OH,故F为(CH3)2CHCHO,G为(CH3)2CHCOOH.结合信息②可知H为酯,故H为(CH3)2CHCOOCH2CH3,X为,
HX的转化为取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图示看E可连续氧化,结合分子式,E为饱和一元醇,F为醛,G为酯。结合分子式可知E属于饱和一元醇,化合物E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则E为(CH3)2CHCH2OH,故F为(CH3)2CHCHO,G为(CH3)2CHCOOH.结合信息②可知H为酯,故H为(CH3)2CHCOOCH2CH3,X为,HX的转化为取代反应.
易错点
信息②的应用
正确答案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至沸腾,如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证明G中混有F
解析
F为(CH3)2CHCHO,G为(CH3)2CHCOOH,故该实验是醛基的检验。可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至沸腾,如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证明G中混有F。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F为(CH3)2CHCHO,G为(CH3)2CHCOOH,故该实验是醛基的检验。
易错点
碱性条件检验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