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一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制H2,装置如图所示。可是在实验室中发现酸液不足而又无其他酸液可加入。为达到实验目的,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试剂是
①NaNO3溶液;②酒精;③CCl4;④苯;⑤Na2CO3溶液;⑥KCl溶液。
14.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5.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3 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6.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
①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②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
③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
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8.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到1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7.已知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 Y、M、N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 乙为其中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若X与Y、甲与乙摩尔质量相同,Y与乙均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氰化钠(NaCN)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化学合成、冶金工业等。回答下列问题:
19.下列标志中,应贴在装有氰化钠容器上的是 。
20.写出NaCN的电子式 。
21.可用纯碱、焦炭、氨气反应制取NaCN,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2.现代采金技术先以NaCN溶液在自然环境中浸取粉碎的含金(Au)矿石,得到Na[Au(CN)2](二氰合金酸钠)溶液,再用锌还原Na[ Au(CN)2]生成金。“浸取”反应的氧化剂是 ,消耗的锌与生成的金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工业利用NaCN制备蓝色染料的流程如下:
通入Cl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该蓝色染料的化学式为 。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24.NO可通过氧化-还原法转化为N2,转化关系如下: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反应Ⅱ的还原剂是_______。
25.NO还可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无污染的气体。NO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6.NO也可直接用活性铁粉转化为N2。
已知:N2(g)+O2(g)=2NO(g) △H1 4Fe(s)+3O2(g)=2Fe2O3(s) △H2
则6NO(g)+4Fe(s)=2Fe2O3(s)+3N2(g) △H =_______(用“△H1”、“△H2”表示)。
27.NO2可电解制备绿色硝化试剂N2O5。下图是其原理示意图。
① 阳极电解液中的N2O4由NO2降温转化得到,降温的原因是_______。
② 阳极区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③ 阴极区得到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
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进行了探究。
28.甲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C、D中都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经检验均为BaSO4。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探究SO2在D中所发生的反应,甲进一步实验发现,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中,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甲据此得出结论:D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 。
29.乙用如下实验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继续进行探究。
①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1中产生现象的原因: ; 。
② 由实验1、2、3对比,可以得到推论: 。
③ 乙通过查阅资料发现,Na+对实验1和2中出现浑浊的时间无影响,于是进一步探究Cl-和NO3-对其的影响:
i. 实验2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Cl-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ii. 实验1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 。
④ 通过以上实验,乙同学认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SO42-的实验方案:取待测液,向其中先滴加 (填字母序号)。
a. 2 mol·L-1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b. 2 mol·L-1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c. 2 mol·L-1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d. 2 mol·L-1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30.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如果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
a.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可在ⅠA、Ⅱ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
c.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31.Li4SiO4可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写出CO2与Li4Si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填“吸”或者“放”)热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O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某温度下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2 mol CO和 1 mol H2,达到平衡测得有0.4 mol CH3OH(g),则该反应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
33.在200℃并用钴做催化剂的条件下,CO与H2可合成C5H12(汽油的一种成分),可减少碳排放。反应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