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满足在上单调递增,B是反比例函数,图像在一三象限,在第一象限递减,C、D两个选项的函数底数都小于1,所以都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直接判断各函数的单调性
易错点
对几个基本函数的图像不熟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不熟导致出错
知识点
6.若满足且的最大值为4,则的值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直线过定点(0,3)。将斜率进行分类讨论,
(1)当时,如图1,
画出可行区域,目标函数在点(0,3)处取得最大值3,不满足题意;
(2)当时,如图2,
画出可行区域,目标函数在直线与轴的交点处取得最值4,所以得到,将点(2,0)代入直线方程得到;
(3)当时,画出可行区域,可以得到目标函数没有最大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画出三条直线,找出可行区域,再根据目标函数的斜率,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看哪种情形能够使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4,找出取最大值的点,然后求出点的坐标,进而求出值
易错点
对最后一条不确定的直线,没有找到它所过的一个定点(0,3)导致不能画出大致的可行区域,而不能求出值
知识点
7.先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作所得的图像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则最后函数图像的解析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向右平移函数解析式变为,然后再关于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所以得到,得到C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向右平移,注意一定要乘前面的系数,然后按照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进行关于轴对称的变换,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注意本题的答案还可以继续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变形,若我们在做出来的答案没有与之相同的选项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变形。
易错点
1、左右平移的时候没有乘前面的系数;
2、图像关于轴对称不知道解析式该如何变换
知识点
8. 设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
△PF1F2的面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设其中较小的直角边长为,则令一条直角边长为,斜边为,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负的舍去,得到,所以,面积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双曲线定义,设其中较小的直角边长为,则令一条直角边长为,斜边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进而求出面积。
易错点
忘记双曲线的定义,不记得两个焦半径之间的边长关系,导致无法列方程求出边长,也就无法求出面积。
知识点
9. 在△ABC中,AB=AC,M为AC的中点,BM=,则△ABC面积的最大值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如图,设等腰三角形顶角为,腰长为,然后根据腰上的中线长,所以
所以当时,有最大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如图,
设等腰三角形顶角为,腰长为,然后根据腰上的中线长,用余弦定理得到之间的关系式,再根据余弦值求出正弦值,再用正弦定理表示面积,求出最值。
易错点
不能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函数模型,或在复杂计算过程中出错
知识点
1.若集合,,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得,然后集合A中满足大于1或小于-1的数有2和-2,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解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对两个集合取交集即可得
易错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错
知识点
2.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与共轭,则等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算出复数的共轭复数,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易错点
不明白共轭复数的概念,对复数的乘法运算不清楚
知识点
4.设为向量,则“”是“”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又因为得到,
所以得到两向量平行。若两向量平行,同样逆推也成立,所以是充分必要条件。即使两个向量中有一个为零向量,该等式也成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基本运算入手得到
易错点
考虑过多,想到向量的零向量,以及向量平行的同向和反向两种情况而误导出错
知识点
5.“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下左图,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主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俯视图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上向下看,看到的应该是中间的正方形,而四个曲面的边在正方形上的投影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所以得到俯视图是B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上向下看,看到的应该是中间的正方形,而四个曲面的边在正方形上的投影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
易错点
对图形认识不清,误认为俯视图为圆形。
知识点
10.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6,点,分别在边,上,且,.若对于常数,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且只有6个不同的点P使得成立,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如图,
建立直角坐标系,则E(0,4)F(6,4)
(1)当P点在CD上时,设P(x,0),则,
因为,所以
所以当或时,方程有一个根,当时,方程有两个根。
(2)当P点在AB上时,设P(x,6) ,则,
因为,所以
所以当或时,方程有一个根,当时,方程有两个根。
(3)当P点在AD上时(当P点在BC上的情况与在AD上相同),设P(0,y)
,
因为,所以
所以当或时,方程有一个根,当时,方程有两个根。
综上,当时,在AD和BC上各存在两个点P,在AB上也存在两个点P,共6个。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以D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再分别讨论P点在AB,CD,以及AD和BC上的时候的情况,计算向量的数量积,并判断方程根的个数。(P在AD和BC上情况是一样的,不必分开讨论)
易错点
不能很好的判断方程根的个数
知识点
11. 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 ,, ,平面,则球的表面积为 ( )
正确答案
解析
如图,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则它的外接圆直径BE=,连接AE,则AE即为大圆的直径,,所以得到大圆半径为,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因为AB平面BCD,所以AB所对的弦就是球的直径,然后求出直径
易错点
没有注意到垂直问题,以致于不能找出球的直径
知识点
12.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为,若也与函数,的图象相切,则必满足( )
正确答案
解析
对求导得到,得到切线斜率为,切线方程为,设该切线与曲线的切点为,所以切线方程可以表示为
根据斜率相等,得到,即,所以 ,得到
分别令两个切线方程中的,得到,所以
将代入得到,下面就将问题转化为函数在上零点的区间问题。
在上成立,即在上是增函数。
根据答案中给出的几个端点,我们分别代入得到
所以得到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别设两条曲线的切点坐标,然后得到切线方程,根据两条切线相同,得到两个切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再来列方程或不等式判断切点的范围。
易错点
直接利用切线斜率相等列方程但忽略了切点并不相同;
知识点
13.在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正确答案
60
解析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为,要得到常数项,所以,所以系数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直接写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然后看哪一项x次数为0
易错点
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公式记错
知识点
14.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0
解析
直接根据框图,得到该框图表示的就是计算的和,
然后结合正弦函数图像得到,总是这样6个一循环,2016能够被6整除,所以最后结果为0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直接根据框图,得到该框图表示的就是计算的和,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结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得到结果
易错点
1、程序框图看不懂;
2、对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不清或诱导公式运用不熟
知识点
15.现有5名教师要带3个兴趣小组外出学习考察,要求每个兴趣小组的带队教师至多2人,但其中甲教师和乙教师均不能单独带队,则不同的带队方案有____种.
正确答案
54
解析
第一种情况:甲乙共同带一队,则剩下的3个人要带两个队,必然会有两个人带一队,计算公式:(3个队选一个给甲乙带)(剩下的3个教师选2个一起带一队)(剩下的两队给甲乙之外的两组教师)=18
第二种情况:甲乙分别在不同的队,因为甲乙都不能单独带队,只能把其余的3个老师先安排3个队,甲乙再加入其中2队,(甲乙之外的3个老师带3队)(甲乙各选一队加入)=36
总数=18+36=54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按甲乙两个特殊元素进行分类,第一类:甲乙一起带一队,第二种甲乙分别在不同的队
易错点
分类不清,或在计算的时候排列数与组合数用错
知识点
16.在下列命题中:
①存在一个平面与正方体的12条棱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存在一个平面与正方体的6个面所成较小的二面角都相等;
③存在一条直线与正方体的12条棱所成的角都相等;
④存在一条直线与正方体的6个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②③④.
解析
命题①, 我们取过D点的三条棱为例,很显然存在一个过D点的面与这三条棱所成的角的相等的。
命题②,同样我们取以D点为顶点的三个面,也同样存在一个面与这三个面的角都是相等的;
命题③,正方体的任何一条体对角线都满足与各棱所成的角都相等;
命题④,以D点为顶点,在对角面中必然存在一条直线,使得它与上底面和侧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条线就与6个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空间图形分析,注意正方体中的6个面实际上是3组两两平行的面,12条棱也是3组互相平行的线
易错点
只考虑到了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和某些特殊的现或面,如果它们不满足题目要求就认为没有这样的线或面
知识点
1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侧面底面,,, 分别为的中点,点在线段上.
(Ⅰ)求证:平面;
(Ⅱ)如果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求的值.
正确答案
(1)略
(2)
解析
(Ⅰ)证明:在平行四边形中,因为,,
所以.
由分别为的中点,得,
所以.
因为侧面底面,且,
所以底面.
又因为底面,
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Ⅱ)因为底面,,
所以两两垂直,故以
分别为轴、轴和轴,如上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所以,,,
设,则,
所以,,
易得平面的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
令, 得.
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所以,即,
所以 , 解得,或(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分析底面,证明AC和EF垂直,第二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的值,然后根据这个值表示M点坐标,再来分别表示EM与平面ABCD和PBC所称的角的余弦值,然后列出方程,求出
易错点
1、第一问只能得到而找不到第二组垂直
2、第二问尝试用综合法解决,但是却无法表示ME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3、第二问用空间向量解决,却无法根据P和D点坐标表示M点的坐标
知识点
17. 设数列的前项和,且是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正确答案
(1)
(2)略
解析
(1)由已知,有,
即.
从而,.
又因为是的等差中项,即.解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故.
(2)由(1)得,所以,
两式相减
.
因为-=,所以数列递减
即,从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直接利用,找出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求出首项即可。第二问用错位相减法得到前n项和,然后直接得到小于2,再根据数列的单调性得到左边成立。
易错点
1、第一问中不能把灵活运用,或不会求首项;
2、第二问中右边端点通过求和就能证明,但是左边端点不能想到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
知识点
20.已知点为坐标原点,椭圆C的离心率为,点在椭圆C上.直线过点,且与椭圆C交于,两点.
(I)求椭圆C的方程;
(Ⅱ)椭圆C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若存在,求出此时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I)
(Ⅱ)存在直线的方程为或
解析
(I)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Ⅱ)(1)当直线与轴垂直时,点,直线的方程为 满足题意;
(2)当直线与轴不垂直时,设直线,显然.
设,,将代入得,
由直线,过点,得,
因此.
,得满足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综上,椭圆C上存在点,使得成立,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或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直接根据离心率得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过点列出方程组,解出
第二问设直线方程,别忘了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然后根据得到P点坐标,然后把P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到关于的方程,解出即可。
易错点
1、在第二问设斜率的时候没有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在第二问中计算出错
知识点
21.已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
(Ⅰ)求的取值范围;
(Ⅱ)记两个极值点分别为,,且.已知,若不等式恒成立,求的范围.
正确答案
(Ⅰ)
(Ⅱ)
解析
(Ⅰ)函数的定义域为,
所以方程在有两个不同根.
即,方程在有两个不同根.…1分
转化为,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在上有两个不同交点,
可见,若令过原点且切于函数图像的直线斜率为,只须.
令切点,所以,又,所以,
解得,,于是,所以.
(Ⅱ)因为等价于.
由(Ⅰ)可知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即,
所以原式等价于,
因为,,所以原式等价于
又由,作差得,,即.
所以原式等价于,
因为,原式恒成立,即恒成立.令,,
则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令,又,
当时,可见时,,所以在上单调增,又,
在恒成立,符合题意.
当时, 可见时,, 时,
所以在时单调增,在时单调减, 又,
所以在上不能恒小于0,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 若不等式恒成立,只须,又,所以.…1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求导后转化成方程在有两个根的问题,继续转化成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在上有两个不同交点问题,那么只需要a大于0且小于曲线过原点的切线的斜率即可。
第二问两边去对数,然后利用进行转化,得到
再分离变量得到,要求得范围,就要得到一个关于的不等式,所以要想办法把左边的a进行转化。又由,作差得,,即,结合前面的不等式,得到一个关于的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通过换元构造函数,转化成不等式在上恒成立问题。
易错点
1、第二问两边取对数后不能想到利用进行转化,导致计算无法进行下去;
2、得到后,不能进行适当的换元,计算也无法进行下去。
知识点
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是以为直径的半圆上一点,⊥于点,直线与过点的切线相交于点[来,为中点,连接交于点,
(Ⅰ)求证:∠BCF=∠CAB ;
(Ⅱ)若FB=FE=1,求⊙O的半径.
正确答案
(Ⅰ)略
(Ⅱ)
解析
(Ⅰ)证明:因为AB是直径,
所以∠ACB=90°
又因为F是BD中点,所以∠BCF=∠CBF=90°-∠CBA=∠CAB
因此∠BCF=∠CAB
(Ⅱ)解: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
由FC=FB=FE得:∠FCE=∠FEC
可证得:与全等,所以 FA=FG,
且AB=BG
由切割线定理得:(1+FG)2=BG×AG=2BG2 ……①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BG2=FG2-BF2 ……②
由①、②得:FG2-2FG-3=0
解之得:FG1=3,FG2=-1(舍去)
所以AB=BG=
所以⊙O半径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由已知条件得FC=FB=FE得到∠BCF=∠CBF=∠CAB
第二问:由FC=FB=FE得:∠FCE=∠FEC,继而证得:与全等,得到FA=FG,由切割线定理得:(1+FG)2=BG×AG=2BG2 再由勾再由股定理得:BG2=FG2-BF2,,然后求出FG
易错点
1、第一问想到弦切角定理,进而向证明CF与圆相切,虽然可以证明,但是,但是过程稍烦一些。
2、第二问没有注意题中的已知条件,而运用导致无法计算
知识点
18.某市一次全市高中男生身高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市100 000名男生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N(168,16).现从某学校高三年级男生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60 cm和184 cm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6组:第一组 [160,164],第二组[164,168],…,第6组[180,184],下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试评估该校高三年级男生在全市高中男生中的平均身高状况;
(Ⅱ)求这50名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含172 cm)的人数;
(Ⅲ)在这50名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含172 cm)的人中任意抽取2人,该2人中身高排名(从高到低)在全市前130名的人数记为,求的数学期望.
参考数据:若.则=0.6826,=0.9544,
=0.9974.
正确答案
(Ⅰ)平均值168.72,高于全市平均值
(Ⅱ)10人.
(Ⅲ)
解析
(Ⅰ)由直方图,经过计算该校高三年级男生平均身高为
,
高于全市的平均值168(或者:经过计算该校高三年级男生平均身高为168.72,比较接近全市的平均值168).
(Ⅱ)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后三组频率为(0.02+0.02+0.01)×4=0.2,人数为0.2×50=10,即这50名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含172 cm)的人数为10人.
(Ⅲ),
,0.0013×100 000=130.
所以,全市前130名的身高在180 cm以上,这50人中180 cm以上的有2人.
随机变量可取,于是
,,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估算,直接用每组的平均值乘以频率,然后相加即得
第二问先计算后三组的频率和,然后乘以总人数即得
第三问先根据正态分布概率计算出全市前130名是在那个身高区间,然后再计算50个人中有几个在这个区间,最后根据组合数计算出各变量的期望值,再相加即得。
易错点
1、对频率分布直方图认识不清,误把纵坐标当概率
2、对正态分布的意义理解不正确,不能正确计算概率